1、請問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
請根據提問仔細分析病情進行回答,堅決不允許出現不針對性的回答問題建議: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ri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並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Bechterew病,類風濕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等,現都稱AS。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症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症,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查看原帖>>
2、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是什麼?
早期症狀就是早上起來後會感覺背部很不舒服,很僵硬,就是所謂的晨僵,臀部一側或兩側很疼。漸漸的發展到腳底疼,胸疼。早期症狀都是不運動還好,但只要一運動,疼痛就會加劇。晚上睡覺翻身或者打噴嚏、咳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診斷AS需要抽血,拍X光,超聲波等一系列檢查。我就是一名AS患者,這些都是我的經歷,我現在還在吃葯,這種病只要及時治療,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是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雖然不好治,但要有信心接受治療。要堅持用葯。找一家口碑好的在這方面有權威的醫院。歡迎樓主一起交流,也祝你健康!
3、強直性脊柱炎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一:晨僵:晨僵是指清晨僵硬感,活動後可緩解,是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也是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見的症狀之一。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清晨起床時,或久卧久坐之後站起時,腰骶部常感到僵硬不舒、活動不利,有時需持物借力方能活動,活動一段時間後,這種僵硬感會逐漸減輕、緩解或消失。病情輕者持續時間較短,病情嚴重者可持續全天。除活動以外,局部按摩、熱敷、熱水浴也可使晨僵緩解。晨僵不只表現在腰骶部,脊柱及全身其他關節也會發生晨僵。
4、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
得了強直性脊柱炎其實沒有那麼可怕,更多時候是輿論或我們自己把自己嚇壞了。以前舅舅也是強直性脊柱炎,而且得了好幾年,去年朋友推薦去的西郊骨科治的,治了有4個月左右治好的,七月初的時候已經痊癒,建議你試試
5、強直性脊柱炎有幾種常見的症狀表現?
1、全身症狀: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2、局部表現:關節外骨骼壓痛點,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
3、下腰痛和脊柱僵硬: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4、眼部病變:骨骼外病變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
6、強直性脊柱炎有哪些症狀?
(1)、強直性脊柱炎外周關節的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的起始症狀或在病程中絕大部分合並有暫短的或永久的外周關節的症狀,我院統計:起病時單純以腰骶背頸等部分疼痛者僅佔7.6%,即91%的病人起病時即有外周關節受累,與國內其它單位的報告接近。最多受累的為髖關節,初發症狀表現為髖關節疼痛者佔36.8%,病程中髖關節受累者達78.5%,略高於國內有關報告。以膝關節疼痛為首發症狀者佔11%,病程中膝關節受累者佔32.5%;以踝、腕、肩關節疼痛為初發症狀者佔4.9%,病程中累及上述關節者佔28.5%;指關節受累者佔0.04%,趾關節受累者佔1.6%,同時伴有3個關節以上受累者佔49%。 以上說明強直性脊柱炎並不僅是脊柱關節的病變。絕大多數可伴有全身各大關節受到侵犯;不同關節受累產生與該關節部位有關的疼痛與症狀。髖關節受累時病人可述說髖部疼痛,但有的患者往往訴說病側的腹股溝疼痛,早期可出現髖關節曲屈和活動功能受限,如下蹲困難或臀-地距離加大 膝關節受累可發生膝關節疼痛,有的並有關節軟組織的腫脹和關節腔積液,膝關節也可發生屈曲攣縮畸形,雖然少見,但也是此病致殘的原因之一。其它足趾關節可發生紅腫疼痛,但遺有畸形者少見,指關節腫脹疼痛為最少見。 此外,少數尚可見侵犯顳頜關節、肋椎關節、胸鎖關節的疼痛、腫脹或壓痛、肋椎關節受累尚可出現胸疼和呼吸的減弱,也可刺激肋間神經,引起肋間神經痛,左側肋間神經痛,有誤診為心絞痛者,值得注意鑒別。 (2)、強直性脊柱炎非關節部位的疼痛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在病變早期,或在病程中,尤其在疼病的活動期,常出現肌腱和韌帶骨附著點炎症病變所引起的疼痛和症狀,如恥骨聯合、坐骨結節、骼骨嵴、股骨大粗隆及跟骨的骨炎症狀。早期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脹、疼痛。上述疼痛部位,雖並不常見,卻是頗具有特徵性的早期症狀,值得醫生重視並做進一步檢查,以免貽誤診斷。 由於胸肋關節、柄胸聯合等部位的附著點的炎症,病人可出現胸疼、咳嗽或噴嚏時疼痛增重,有時可誤診為胸膜炎,或疑為心絞痛或因氣短而去看胸科或心血管醫生,經X線及心電圖檢查較容易區別,且此症狀對非甾體抗炎葯反應良好,也可幫助鑒別。 (3)、強直性脊柱炎內臟或器官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進行性炎症性疾病,除了累及脊柱、外周關節和肌腱。韌帶附著點外,尚可累及全身其它組織和器官。 (4)、全身症狀 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微,少數人有低熱、疲勞和體重下降,個別病人可出現貧血、少數急性發病者也可有高熱,四肢關節受累較重者,很快即可卧床不起。這時血沉和C-反應蛋白均可升高。 (5)、虹膜炎或紅膜睫狀體炎 虹膜炎或紅膜睫狀體炎發生率為4%—33%,部分病人虹膜炎先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出現。臨床表現為急性發作,常單側發病,症狀有眼疼痛、流淚、畏光等。體檢可見角膜周圍充血、虹膜水腫。如紅膜粘連,則可見瞳孔收縮,為緣不規劃。裂隙燈檢查可見角膜周圍充血、紅膜水腫。如虹膜粘連,則可見前房有大量滲出和 (6)、心臟病變 大約有3.5%—10%的病人心臟可以受累,臨床包括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二尖瓣閉鎖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也有報道可發生心包炎或心肌炎。合並心臟病的病人,一般年齡較大,病史較長,並以外周關節病變較多、全身症狀明顯者發生率較高。我院306例中心電圖表現異常者20例佔6.5%,主要表現為下壁心肌缺血、Ⅱ°心房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頻發性早搏、右室和左室肥厚等改變。 (7)肺部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的肺部病變表現多為雙肺上部的纖維化、囊狀炎、甚至空洞形成,隨病變的進展病人可出現咳嗽、咯痰、咯血、氣短等症狀,也可出現反復發作的肺炎和胸膜炎;出現肺部病變和症狀的頻率約在2.6%—20%之間,胸部X線檢查可表現兩肺紋理增重,條索狀陰影和斑片、點斑狀陰影,可有囊狀改變或空洞形成,多數累及兩肺。臨床上須與肺結核相鑒別,痰結核菌檢查及結核菌素試驗有助於鑒別。肺功能檢查,可表現為限制性通氣障礙或混合性通氣障礙。限制性通氣障礙多出現於肺部無病變而胸廓活動度受限的病例,並有阻塞性通氣障礙者則因肺部出現纖維化等病變所致。我院做肺功能測定,30例中限制性通氣障礙佔50%,混合性通氣障礙佔10%,肺功能損害在一定時期內尚是可逆的。 (8)、耳部病變 據文獻記載,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中約有29%發生慢性中耳炎,為正常人的4倍,強直性脊柱炎合並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多見於合並有其它關節外病變的病人。 (9)、神經系統病變 強直性脊柱炎神經系統的病變多由於脊柱強直和嚴重的骨質疏鬆,即使輕度外傷也易招致脊柱骨折和頸椎脫位而引起的脊髓壓迫,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癱、根性疼痛或知覺減退,以及運動障礙等,尤以頸椎骨折,是死亡率最高的並發症;發生在腰椎,則可壓迫馬尾神經,可成為慢性進行性馬尾綜合征。因脊柱椎間盤纖維環骨化,黃韌帶、後縱韌帶的骨化可造成椎管狹窄,但有的文獻記載,脊髓造影並不見椎管狹窄或壓迫性操作,而可見腰骶蛛網膜憩室,其原因不清,可能為慢性蛛網膜炎所致。部分病人的初發症狀即表現為下肢疼痛而誤診為坐骨神經痛和椎間盤突出症。我們也曾見有類似病例。 (10)、腎臟損害 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腎澱粉樣變性和lgA腎病,據文獻記載,lgA腎病與炎症性腸病有關,而澱粉樣變性一般為繼發性,有人報告一組強直性脊柱炎病人,11%尿沉渣檢查異常,見於病情活動和伴有外周關節病者。也有報告澱粉樣變性發生率為16%,表現為蛋白尿。我院153例中尿常規檢查尚未見一例異常。 (11)、前列腺炎 直性脊柱炎患者並發前列腺炎較正常人組為高,其意義不明。是否與此病好發泌尿系統感染有關值得考慮。
7、強直性脊柱炎的典型症狀
您好!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不多,可見腰部平坦,骶棘肌顯著攣縮,一側或雙側骶髂關節、腰棘突部或椎旁肌肉壓痛為本病早期的陽線體征。隨後可見腰椎前凸消失,脊柱各方向活動受限,胸廓活動范圍縮小和頸椎後凸。在腰椎可表現為腰部前屈,後伸,側彎和旋轉活動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棘突壓痛,椎旁肌肉攣縮,後期可導致腰肌萎縮。
在腰椎表現為:背痛、前胸和側胸痛,最後出現駝背畸形,導致胸廓擴展活動范圍受限而影響呼吸功能。頸椎受累則出現頸部疼痛,肌肉痙攣,進而發展為頸椎後凸畸形,頭部活動受限,常固定於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和旋轉,嚴重者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一小塊地面,不能抬頭平視。
南京市察哈爾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