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呈側彎

脊柱呈側彎

發布時間:2020-09-17 14:15:22

1、脊柱呈S型側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摘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側彎中心】脊柱側彎(脊柱側凸)是一種症狀,原因很多,各有特點。為使治療有效,應該分清種類,有針對性治療。
脊柱側凸按照病因可以分為功能性或器質性兩種,或稱非結構性和結構性者:
(一)非結構性脊柱側凸
1.姿勢性側彎;
2.腰腿疼痛,如椎間盤突出症、腫瘤;
3.雙下肢不等長引起;
4.髖關節攣縮引起;
5.炎症刺激(如闌尾炎);
6.癔症性側彎。
非結構性脊柱側彎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暫時性側彎,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復正常,但長期存在者,也可發展成結構性側彎。一般這種病人在平卧時側彎常可自行消失,拍攝X線片,脊柱骨均為正常。
(二)結構性脊柱側凸
1.特發性
最常見,占總數的75%-85%,發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稱之為特發性脊柱側彎。根據發病年齡不同,可分成三類。
(1)嬰兒型(0~3歲) ①自然治癒型;②進行型。
(2)少年型(4~10歲)。
(3)青少年型(>10歲~骨骼發育成熟之間)。
上述三型中又以青少年型最為常見。
2.先天性
(1)形成不良型 ①先天性半椎體;②先天性楔形椎。
(2)分節不良型。
(3)混合型,同時合並上述兩種類型。
先天性脊柱側彎是由於脊柱在胚胎時期出現脊椎的分節不完全、一側有骨橋或者一側椎體發育不完全或者混合有上述兩種因素,造成脊柱兩側生長不對稱,從而引起脊柱側凸。往往同時合並其他畸形,包括脊髓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等,一般在X線片上即可發現脊椎發育畸形。
3.神經肌肉性
可分為神經源性和肌源性,是由於神經或肌肉方面的疾病導致肌力不平衡,特別是脊柱旁肌左右不對稱所造成的側凸。常見的原因有小兒麻痹後遺症、腦癱、脊髓空洞症、進行性肌萎縮症等。
4.神經纖維瘤合並脊柱側凸。
5.間質病變所致脊柱側凸
如馬方綜合征、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等。
6.後天獲得性脊柱側凸
如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脊柱結核、膿胸及胸廓成形術胸部手術引起的脊柱側凸。
7.其他原因
如代謝性、營養性或內分泌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凸。

2、脊柱側彎呈S型【脊柱側彎】

您的疾病診斷明確:特發性脊柱側凸。原因不明。目前的彎曲程度與十年前相比沒有太明顯的增加,而且不知兩次照片的體位,所以無法判斷是否真的有那麼多增加。建議您再去醫院照如下X線片以作參考:站立位脊柱全長正側位片。現在骨骼發育已經成熟,再增加彎曲程度的可能性小,但並非沒有,建議每年復查站立位X線片,如果每年增加5度以上則手術治療,反之則繼續觀察。對今後的生活沒有大的影響,只是美觀問題。支架治療對您已沒有用,因為骨骼已經完全成熟。

(劉鵬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大坪醫院劉鵬 http://liupengd.haodf.com/

3、脊椎側彎怎麼辦?

4、脊椎側彎是屬於什麼疾病?

脊椎側彎又可分為結構性脊椎側彎(structural scoliosis)及非結構性脊椎側彎(non-structural scoliosis),造成結構性脊椎側彎常見的原因包括神經肌肉疾病(例如:腦性麻痹、脊髓損傷、漸進性神經肌肉疾病等)、骨骼本身病變問題(例如:骨折、軟骨症、脊椎缺損等)、或不明原因所導致的自發性障礙,而造成非結構性脊椎側彎的原因有腳長不一致、因背部或頸部疼痛導致單側保護性肌肉spasm、或習慣性非對稱性姿勢等原因所導致。治療上必須考慮發生的原因、年齡、部位及嚴重程度,一般而言,彎曲角度在二十五度以下時,僅需觀察及定期追蹤,成長中的小孩側彎在二十五度到四十度之間,可考慮使用特殊背架來治療,而當彎曲角度大於四十度時,支架的治療效果不彰,需以手術作矯正及固定。保守性的治療包括:擺位、運動、牽引、脊椎背架、電刺激等方式,可互相配合運用,以達到最佳療效,當彎曲角度大於四十到五十度時、對保守性的治療無效、嚴重變形造成背痛、或心肺功能變差,此時,則需接受手術治療。

5、我女兒脊柱是不是側彎

從全脊柱x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脊柱是否側彎,正常人的脊柱是呈一條直線,而側彎者脊柱是彎曲的。如果發現側彎或疑似側彎那麼就要立即就醫。因為你的女兒才8歲,如果不及時治療,側彎度數就會加大,特別是在生長發育高峰期的時候,側彎達到一定度數時會壓迫心肺功能,這時就要進行手術。建議帶孩子去國內的幾家知名醫院,如南京鼓樓醫院,北京306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去看專家。度數在10度左右可以進行鍛煉,如果在40度以下就要支具配合鍛煉,45度左右進入手術論證范圍,50度以上可以考慮手術。並不是只有影響心肺功能才要手術,如果是先天性的就必須手術。你也可以搜索「脊柱側彎」百度貼吧,與我們一起討論。

與脊柱呈側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