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鍛煉脊椎保持健康
頸椎病的體育鍛煉方法知對頸椎病易感人群、輕中度病例、手術後恢復期患者均可適用,而且長期堅持鍛煉對預防和防止頸椎病的復發也有著極重要的意義。其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類: ①體操:由體療醫師或護士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患者可以負擔而又略為「吃力」的四肢活動體操; ②拳術:其中尤以太極拳較為理想道,身體各部均有大幅度的活動而不甚劇烈; ③擴胸器及啞鈴等上肢體育鍛煉用具:能增加肺活量,增強肌力,可增強頭頸、背部、脊柱的穩定性; ④其他鍛煉用具:可專根據病情及具體條件不同而選用相應的器具與方法,有條件者最好在專人指導下循序漸進加大鍛煉強度與時間; ⑤脊柱及頸部鍛煉:方法頗多。因頸椎病為退變性疾病,故頸部不屬宜做劇烈運動,以一般的伸、屈、側屈活動及側轉運動為主。
2、鍛煉脊柱有哪些動作?
伸頸運動:
採取坐或站的姿勢,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站時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兩眼平視前方,全身自然放鬆,緩慢抬頭向上看天,盡力把頭頸伸到最大限度,並將胸腹一起向上伸;隨後將伸長的脖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接著再緩慢向後向上伸頸。每個連續動作算1次,各人可結合自己的不同情況每天可做十數次。伸頸運動可使頸椎得到鍛煉,減少頸椎病的發生。
聳肩運動:
正確的聳肩方法是:頭正直,挺胸拔頸,兩臂垂直於體側,然後兩肩同時盡量向上聳起,停1秒鍾,再將兩肩用力下沉。一聳一沉為1次,每天做100~120次,可起到按摩頸椎,促使頸肩部血流暢通的作用。
拍打肩膀。在學習之餘,自己用左右手握拳相互拍打左右肩膀十數二十下。可使肩頸肌得到鬆弛,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解除生理、心理緊張程度。
椎保健操:
側卧轉體。取側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方手叉腰。上身做前後轉體活動,盡量幅度大些,以使腰部充分旋轉,左右各3~6次。
引身舒脊: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住後頸枕部,雙下肢屈曲,足跟盡可能向臀部靠近,然後臀部輕微抬起離床,雙下肢同時用力將雙膝向下按壓,足部向上蹬,使身體受牽引力而下移。由於雙手將頭頸部穩住,因此可使頸、胸、腰椎的椎間受到牽引,使各椎間距增寬,對位良好。
仰卧挺胸: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後頸部,雙下肢伸直自然舒適,以頭、臀部做支點將背部抬起離床的同時吸氣,然後用力將背放回床上的同時呼氣。動作要自然,初練者每做10下停一次,呼吸順暢後繼續練習,可逐漸增加到百十次。堅持做有利於提高脊柱穩定性。做脊椎保健操,每日晨起排凈大小便後即可進行,初期每天1次,3個月後可改為每周2~3次,持之以恆,方能達到良好效果
3、脊柱保健如何訓練?
1.脊柱的生理作用人的直立行走導致人體結構多方面因素的改變,其中脊柱佔有主導地位。脊柱的骨結構含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它們上下排列構成正常的頸曲、胸曲和腰曲。各椎骨表面的骨膜含有感覺神經末梢,椎骨內部的紅骨髓有造血機能。
脊柱內自上而下有一條管道,容納著脊髓、脊神經和脊膜,這些結構上連於腦、內連於臟腑、外連於皮膚、肌肉、關節,功能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脊柱管內外還含有豐富的靜脈叢,與腦、前胸、腹盆腔臟器的靜脈叢直接或間接相互交通,對改善神經組織的營養有積極影響。2.鍛煉脊柱的保健意義因為脊柱有終生造血的功能;有支持人站立起來抗衡引力,維持體態、體位、體形的功能;有保護脊椎、腦、心血管和內臟的功能;有自身運動和對四肢運動的支持傳遞功能,所以說,脊柱的保健運動的外延影響和脊柱自身影響是一個雙向的組合,對促進造血、血液循環、強壯和調理神經系統、增強內臟功能、疏通經絡、堅骨壯筋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醫學家們經研究表明有70多種疾病與脊柱力學平衡失調有關。這些病涉及人體神經、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等各個系統,並關聯到婦科、小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眾多科目。諸如心臟病、腿痛、眼痛、牙痛、糖尿病、月經不調、性功能低下、不育症、血壓異常、心臟神經官能症、膽囊炎、神經性皮炎、支氣管炎、冠心病、聽力障礙、眩暈、腹痛、慢性腹瀉、肩周炎、舌肌麻痹、暈動症、呃逆、腰痛、神經痛、血液病、矮個子等疾病都與脊柱有病變相關。由此,強健脊柱,是從根本上保證身體健康,是21世紀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健身方法。
3.脊柱的保健方式1.避免脊柱受損盡量避免脊柱的外傷性損傷,如:摔傷、撞傷、砸傷;還應避免對脊柱過度過大的牽拉、扭轉或對脊柱的無戒備的突然刺激;還應避免超負荷的彎腰提重物,肩挑、舉重;還應避免長期的睡、坐、站、行時的姿態不端。更應留心飲食全面平衡以增強對脊柱的營養。
2.合理的姿勢(1)睡姿:盡量睡硬板床,床上鋪得不宜過分松軟;枕頭高低要適宜,不可過高,過高容易使頸椎受損。睡時身體要自然稍屈的側卧,盡可能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的姿勢。
(2)坐姿:坐於凳子或椅子上,兩腳踏地自然分開,兩腿的膝部不應分開過大,大體仍要保持胸挺、頸直、頭正。伏案寫字、讀書時,也應保持脊柱的正直,不要肩偏向一側,更不要彎腰、低頭伏在桌面上。
(3)站姿:兩腿自然伸直,兩膝微曲,兩腳分開如肩寬,背要挺直、頭要正,下頦內收,胸向前挺,兩肩後引,收小腹,腿部略微向後突,面帶笑容,全身放鬆。凡有正確站立姿勢的人,不僅有利於脊柱的良好保持,也顯得一個人端莊、挺拔瀟灑很有氣質。一旦建立起正確的站立姿勢,就要持之以恆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4)走路姿勢:凡能保持正確站立姿勢的人,走起路來姿勢就容易正確。走路邁腳時,上體仍要保持與站立時相同的姿勢,重心平穩前移要始終保持在自體縱軸線上,不要左右搖擺,也不要前爬後仰。兩手臂的前後擺動,要自然、均勻、擺臂的幅度也不宜太大。
(5)跑步姿勢:健身跑時,身體不能再像走路時那樣挺直,而要求上體稍微前傾,足部落地時以前掌先著地或全腳掌著地,膝關節和踝關節應有一定彈力作用。兩腳交替向前跑動時,身體不要左右擺動。兩腳蹬地用力大小要均衡,兩臂自然彎屈,前後擺動幅度要適當自然。
3.脊柱的保健運動(1)頸部運動:頸部運動可使頸椎得到保健,預防頸椎疾病。頸部運動包括頭前屈,頭向前伸屈;頭後仰,頭向後仰,雙目視天;頭左擺,頭向左肩部彎曲;頭右擺,頭向右肩部彎曲;頭左前伸,頭頸向左前方盡量伸拉伸出;頸項伸長做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緩慢旋轉;下頦畫圓,頭頸向前伸,然後做下頦牽動頭頸的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畫圓圈的運動;也可常做肩的向上聳起再落下的聳肩運動;常以肩關節為軸做肩的環繞動作,即肩向前、向上、向後的伸展。
(2)胸、腰椎運動:常做胸、腰椎運動,可使胸、腰椎得到保健。胸、腰椎的運動方式很多,最常用的運動包括使腰前彎後仰,前彎時盡量不屈膝;使手指著地,後仰時盡力而為;左右側彎,一手叉腰,一手上舉,向叉腰方向使腰盡量側彎,左右交替進行練習;腰部旋轉,雙手叉腰自然放鬆站立,以腰為軸擺動臀部做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的交替旋腰運動;擺腰運動,自然站立,左右擺動雙手,帶動臀部的左右擺動,使腰也隨手與臀的運動做左右的擺動;扭腰運動,兩手平舉後腰下彎,隨之讓左手向下,手指觸及右腳,右手上舉,頭扭動,眼看右手,復原後,做反方向運動。
古今鍛煉脊柱的方式很多,如印度的瑜伽法;傳統的易筋經、五禽戲;現代的爬行法;反向行走法、倒立法等都是鍛煉脊柱的好辦法。
脊柱保健運動時應留心方法。脊柱的運動保健,一定要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動作要有緊有松,緊與松的節奏一定要均衡,而且要與呼吸配合得協調一致。每次運動嚴禁在飯後進行。
十、關節的保健訓練1.關節保健訓練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容易患上關節病,是因為關節本身是血液供給的薄弱部位。關節處的軟骨部分並不直接參與血液循環,而是通過肌肉運動時發生的壓力和吸力來供血。因此,缺乏足夠的關節運動就不能充分實現關節處血液的供給和廢物的清除與排泄,也不能增強關節部位的免疫力,關節還會慢慢被自身紊亂的免疫力量所破壞,這就是所謂的自身免疫病。因此,預防關節部位的病變的最佳良方就是常做適當的大小關節的保健運動。關節的保健運動還會反作用於機體各臟器與各系統的保健。下面就淺述身體的大關節與小關節保健訓練。
2.大關節講練機體的大關節包括上肢部位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下部部位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些大關節的保健除應避免提重物、擔重擔及各種外傷外,還應做到各種運動訓練的平衡進行,以促使上下肢大關節都能得到充分的屈伸、拉伸、旋轉、扭動活動,使大關節的正常運轉得到保證。
3.小關節訓練因為小關節是全身的末梢部位,有些運動項目並不能帶動小關節的活動,故宜專門進行。小關節包括指關節與趾關節。
1.指關節運動因為手指處於上肢末端,倘若指關節處血流不暢,不僅會影響指關節的健康,還會影響心臟輸出血液不能順利迴流,從而使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血液循環受影響。所以手指運動不僅可預防指關節病,還可對心臟、大腦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預防心臟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症有良好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1)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相揉,使指部關節、肌肉受到活動與刺激,可持續做幾分鍾。
(2)雙手十指指肚相對接,然後稍用力做十指的相抵彎曲運動,可做數十次。
(3)用雙手的拇指肚分別一個一個的彈刮其餘四個指甲蓋,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肚分別彈刮拇指指甲蓋,各彈30~50次。
(4)雙手常做握拳伸展運動,方法是先用力握拳,然後再展開,這樣一握一松地進行幾分鍾。
(5)也可經常手握健身球、握力器等健身器材做手指的保健運動。
2.趾關節運動腳趾位於下肢的末端,離心臟最遠,現代醫學與中醫的經絡學都認為腳趾與人的心臟、組織有密切的聯系。常做腳趾運動,除可增強趾關節的健康外,還能夠促進全身血脈暢通,舒經活絡、強化內臟功能,促進淋巴液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腳趾運動方法如下:
(1)轉動腳趾法:取坐姿,一腿伸直,另一腿膝蓋向上曲起來,然後用手抓住曲起之腿的腳趾,先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轉動10多次,再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再轉動10多次。兩腿交替進行,轉動時要讓腳趾伸直,不可彎曲。轉動完腳趾後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把腳脖子轉動。
(2)十趾抓地法:站立、坐、卧時,讓腳趾稍用力向下作抓地狀,然後放鬆復原,這樣一抓一放為一次,可做數十次。
(3)十趾踮腳法:取站立姿勢,腳跟抬起,腳面盡量綳直,用腳趾撐地,此動作停留三秒鍾左右放下,休息三秒鍾左右再踮起,反復做數十次。
4、有什麼運動可以鍛煉脊椎
1、仰卧起坐。
用這個鍛煉你的腰部的力量是非常關鍵的。動作大家都會做,只是重點要有耐心,還有堅持。不要做一天,怕累,就放棄。堅持天天以十五個為一組做兩三組,效果非常好。
2、扭腰運動。
當然,腰如果勞累過多,不運動,就會造成其贅肉,以及損傷。有事沒事的時候,可以扭動一下自己的腰部,從而讓腰運動起來,達到提升腰功能的好處。
3、轉呼啦圈。
在家裡准備呼啦圈來轉,剛開始動作不會協調,慢慢掌握後,一天堅持轉半個小時,也能達到腰力恢復。
4、蹲馬步。
自然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的,但腰力不好的人,則可能無法承受,就建議你用平時的馬步就好。高級馬步是可以在腰上加重,這樣,讓重物下垂的力量,讓腰力回升。
5、腰部按摩。
做好腰部的按摩也是關鍵的。尤其是可以系統地進行一些腰部按摩,堅持天天做一次,或者是也可以把罐,這樣,把後背里的濕氣拔掉,也能真情以很好的腰力回升的作用。
(4)脊柱運動鍛煉方法擴展資料:
1、早晨起床首先活動腰部。每日早晨起床後,要首先活動腰部。平時多做收縮腹肌、伸展腰肌運動,以及散步、倒步行走和騎自行車等,都能防止和減輕腰疼。
2、學會放鬆,減少緊張。緊張可使血液中激素增多促使腰間盤腫大而導致腰疼,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愉快心境對防止腰疼有很大幫助。
3、保持正確姿勢。無論做什麼都不能違背生理機能。久坐的人坐時要使背部緊靠椅背,以使腰部肌肉得到放鬆和休息,時而向後伸腰也是預防腰疼的好方法。
4、改進飲食生活、避免肥胖。若體型已發胖則要實行科學減肥。因為肥胖會給脊椎帶來過大的負荷,同時由於腹肌鬆弛而不能起到對脊椎的支撐作用,會迫使脊椎發生變形。
5、佩戴護腰減輕腹壓。均衡施壓於腰部,有效增強腹腔壓力,帶給您舒適可體的感覺。
5、脊椎彎了有什麼鍛煉方法?
由於不同患者脊柱側彎角度不同、彎度不同,如雙彎、單彎、腰彎、胸彎、旋轉、不旋轉,每位脊柱側彎患者鍛煉方法不同。按摩、理療、牽引、全身運動都不是針對性訓練,但也會有幫助,而患者需進行專業的針對性訓練,否則會適得其反。患者進行2-3個月形體鍛煉後需復診,若彎度加重,需調整形體動作。形體訓練和治療是長期性的,需2-5年,必須等患者骨骼成熟,經過生長發育期後才能成功。治療成功後,仍需每天鍛煉半小時進行鞏固。
脊柱側彎在比較輕度的時候,一般是需要佩戴矯形支具,鍛煉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能夠對脊柱側彎的症狀有緩解,對脊柱側彎的情況有糾正的作用。
脊柱側彎比較嚴重的時候,這種鍛煉方式作用就不太大,這種時候是要通過手術矯正。手術矯正恢復的過程中可以鍛煉腰背部的肌肉力量,肌肉力量的加強,有利於這種脊柱側彎的恢復的過程,能夠對脊柱側彎的患者進行保護,有促進恢復的作用。
脊柱側彎是一個先天性的疾病,應該是越早治療效果是越好的,尤其是青少年應該早期治療。
6、脊椎太直的鍛煉方法
1、頸椎單一動作
所謂頸椎單一動作,是指進行頸椎鍛煉時基本動作的運行方向。
頸椎屈:身體保持站立姿勢,閉嘴,低頭,下頜內收盡量貼近胸,兩眼看胸;吸氣時用力,頸椎屈肌保持緊張狀態,呼氣時頸椎屈肌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
頸椎伸:身體保持站立姿勢,閉嘴,抬頭,眼睛盡量向後上看;吸氣時用力,頸椎伸肌保持緊張狀態,呼氣時頸椎伸肌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頸椎伸還有一種動作,其動作與上述要求基本相同,只是要求練習時嘴要微微張開。
頸椎側屈:頭偏向左側(或右側),眼睛向前平視;吸氣時頸椎側屈肌用力,呼氣時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
頸椎迴旋:頭向左側(或右側),眼睛向同側後方平視。吸氣時用力,呼氣時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
2、頸椎組合動作
所謂頸椎組合動作,就是在合理的運動條件下,把屈、伸、側屈、迴旋的基本動作按先後順序進行兩兩組合,目的是通過牽拉不同部位,使平時很少運動的肌肉韌帶得到鍛煉,提高頸椎的協調性,進而達到對頸椎進行全方位鍛煉的目的。
頸椎先屈後側屈、先屈後迴旋:首先,在預備姿勢的基礎上頸椎先前屈,而後做向左(或右)側屈動作,眼睛看下方。上動不變,吸氣用力,呼氣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其次,在預備姿勢的基礎上頸椎先前屈,而後做向左(或右)迴旋動作,眼睛看同側上方。上動不變,吸氣用力,呼氣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
頸椎先伸後側屈、先伸後迴旋:基本動作同上面所述,惟在預備姿勢的基礎上頸椎先伸。
頸椎先側屈後屈、先側屈後伸、先側屈後迴旋:在預備姿勢基礎上頸椎先側屈,然後做屈,或伸,或迴旋動作。
頸椎先迴旋後屈、先迴旋後伸、先迴旋後側屈:在預備姿勢基礎上頸椎迴旋,然後做屈、伸、側屈動作。
3、頸椎混合動作
所謂頸椎混合動作,就是把多個基本動作和組合動作連貫起來進行練習,主要目的是提高頸椎的協調性。
頸椎環轉:頸椎的環轉就是把頸椎的單一動作連接起來連續進行鍛煉,有向左的環轉和向右的環轉兩種方法。進行環轉時,要注意眼睛與動作的配合,頸椎屈時向下看,頸椎伸時向上看,盡量讓環轉的幅度加大,使參與環轉的所有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牽拉。
頸椎全方位運動:把所有頸椎組合動作,不重復、不間斷的做完一遍。呼吸自然,頻率盡量不變,勻速慢做。
7、鍛煉脊柱的方法有哪些?
平常走路的時候注意姿勢,背包什麼的不要用單肩包
每天背緊靠牆壁肩膀放平站上1個小時,慢慢來應該就沒問題了
這個東西要慢慢來,好像沒有一口氣吃成胖子的辦法
8、如何正確鍛煉脊椎
頸椎病的體育鍛煉方法對頸椎病易感人群、輕中度病例、手術後恢復期患者均可適用,而且長期堅持鍛煉對預防和防止頸椎病的復發也有著極重要的意義。其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類:
①體操:由體療醫師或護士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患者可以負擔而又略為「吃力」的四肢活動體操;
②拳術:其中尤以太極拳較為理想,身體各部均有大幅度的活動而不甚劇烈;
③擴胸器及啞鈴等上肢體育鍛煉用具:能增加肺活量,增強肌力,可增強頭頸、背部、脊柱的穩定性;
④其他鍛煉用具:可根據病情及具體條件不同而選用相應的器具與方法,有條件者最好在專人指導下循序漸進加大鍛煉強度與時間;
⑤脊柱及頸部鍛煉:方法頗多。因頸椎病為退變性疾病,故頸部不宜做劇烈運動,以一般的伸、屈、側屈活動及側轉運動為主。
9、修正脊柱的鍛煉方法
走路時時時提醒自己要挺胸抬頭 久而久之(21天成習慣)就直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