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功是如何發展的?
氣功和導引,實為同義。在古書記載中很少有「氣功」二字,而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導引、吐吶、行氣、服氣、煉丹、修道、坐禪等等。它是起源於上古的一種養生術,指通過呼吸俯仰和肢體屈伸運動,以行氣活血,除病強身的養生治療方法。氣功導引可謂我國古代的醫療體育和養生方法的結合,是中國最早的一種醫療保健體操。
而「氣功」一詞,最早見於許遜撰寫的《凈明宗教錄》。許遜,即東晉時期的許旌陽真人。到宋朝,皇帝封許旌陽為「神功妙濟真君」。清朝末年出版的《元和篇》一書中,也有《氣功補輯》之篇。都已明確標有「氣功」二字。
導引術,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在那時,環境惡劣,百病叢生。為了消除疾病,有人曾發明一種舞蹈,據說可「利關節」,對疾病起到「舞以宣導之」的作用。這些舞蹈動作,就是古代導引的起源。
自春秋戰國時代始,人們在道家思想的直接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一種統一的「形神一體」思想以及運動與靜養相結合的養生思想,從而揭開了具有東方神秘色彩的中國古代養生史的嶄新一頁。春秋戰國時期,導引術就已經非常流行,為當時的「神仙家」與醫家所重視。後來為道教承襲,作為修煉方法之一,並將其繼承發展,認為它有調營衛、消水谷、除風邪、益血氣、療百病以至延年益壽的功效,用於治療肌肉萎縮、關節轉動不靈,或由於寒熱造成血氣不調的疾病。隨著科學文化事業的迅速發展。這一時期養生的思想與方法日臻完善。
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莊子,將導引概括為養氣和養形的結合。《莊子·刻意》記載說:「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呴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這段話對導引的解釋形象而具體。「吹呼吸,吐故納新」,是鍛煉內臟器官的呼吸運動。「熊經鳥申」,是模仿動物的動作,如熊類攀樹而自懸,飛鳥凌空而伸展,這些形體運動,使肌肉和骨骼得到鍛煉。他在總結鍛煉效果時,指出「為壽而已矣」,即運動能使人長壽,最後以傳說中的彭祖為例,來說明凡是高壽的人,都是導引的愛好者。
身體的強健和精神的強健往往是連在一起的。而氣功導引的三大要素是「調身」、「調息」和「調心」,也說明了身體和精神相互協調的重要作用。調身,是指姿勢自然放鬆,是順利進行氣功呼吸和誘導精神鬆弛的先決條件。調息,則是指通過鍛煉,改胸式呼吸為腹式呼吸,改淺呼吸為深呼吸,最後練成自發的丹田呼吸。而調心,意即心無雜念,集中意念於一點,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
傳說三國時期,曹操帶領軍隊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渴得很,曹操說前面有個梅林,到那裡可以摘梅子吃。士兵聽了後口中都流出酸水了,於是暫時解了渴。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這也反映了古代用心理調動生理的生活智慧。後來有人通過實驗的方法論證了這個神奇的生理反應——這就是條件反射:狗聽到鈴聲或看到食物,也能引起內臟反應,就會流出唾液或胃腸蠕動,這說明大腦皮層可以控制內臟。而氣功導引也是一樣,它也正說明了通過姿勢、呼吸和意念相結合而達到保健康復的目的,可見古人智慧之精湛。自古流傳的健身氣功中,應用最廣泛的是「五禽戲」、「易筋經」和「八段錦」三種。
三國時期的著名醫家華佗,把導引術作了歸納總結和延伸,從而創造出了最負盛名的「五禽戲」,即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是結合中醫臟腑、經絡、氣血理論編成的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仿生類功法,具有明顯的強身健體作用,長期以來深受歷代養生家和人們的歡迎。
「易筋經」作為源自我國古代的一種以強壯筋骨為目的的健身方法,強調對肢體,尤其是對脊柱的屈伸、扭轉和牽拉,以增強對脊髓的調節。在易筋經的流傳過程中,少林寺僧侶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對其改編並用以健身。現代研究表明,後人根據現代健身理論改編和簡化了的易筋經,對增強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功能,以及身體平衡能力、柔韌性和肌肉力量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八段錦」起源於宋代以前,在明清時期逐漸發展完善,是歷代養生家和練習者共同創造的傳統健身方法。由於其動作簡單易學,健身效果良好,是中華養生文化中的瑰寶,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經研究測試,習練八段錦有助於改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的機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抗衰老能力,從而促進心理健康,提高上下肢力量、平衡能力及關節的靈活性。
中醫學認為,導引的作用是通過各種練功手段進行鍛煉和活動,以加強人體的氣化作用。古時候又叫「化生之道」。實際上就是人體內的氣體交換,食物消化,血液循環,津液運化,廢物排泄等等,是一種生理新陳代謝的過程。人們通過運動加強了這種生理新陳代謝過程,從而達到平衡機體陰陽、調節氣血、疏通經絡、培植真氣、扶正祛邪、強健筋骨的作用。其一方面可以導引療病,另一方面則可保健養身。
氣功導引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現代醫家所重視。人們只要按其方法緩緩地運動肢體關節,使全身氣血調和,經絡暢通,就能夠達到導引防病保健的目的。現代人們一直重視的運動養生,以及從印度傳入的瑜伽健身,都是從上古時期的導引術而來的。
氣功導引術只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手段之一。有些人打著氣功的幌子進行封建迷信宣傳,甚至鼓吹長生不老、神乎其神的氣功療效是一定要予以反對和抵制的。
2、為什麼練瑜伽腰痛
也許是練瑜伽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可是你自己還不知道,下面幾點的介紹要仔細看呀!
練瑜伽犯的錯誤,練瑜伽的人如果犯這些錯誤會容易傷身,有的問題立刻顯現,有的則要好幾年後才爆發,所以千萬要小心。
1、太投入,練習次數太頻繁(一些剛練瑜伽的朋友,愛上瑜伽的練習,或許加上有些瑜伽教室以定期內不限制練習堂數為吸引,所以便每天練,心想練愈多愈便宜,又希望立竿見影看到練習成效,卻不知道這樣是有危險性的。)
2、過度強調後彎(很多瑜伽老師以後彎練的好作為號召,遇到這種老師,練到後彎時她也會鼓勵你努力的練,希望你早日後腦袋碰到屁股。要知道這個是很危險的動作,長期下來脊椎間的軟組織就會受損了,而且脊椎只朝一個方向發展,其它方向就會受限制。)
3、太強調拉筋(拉筋是很好的身體活動,適度拉筋讓身體組織保持年輕活力,也促進氣血循環。但是很多人以為瑜伽就是激烈的拉筋運動,這當然是錯誤的,瑜伽的確內含很多拉筋動作,但哪只是眾多要素之一,反而誤以為瑜伽是拉筋的人,練習時將身體過度伸拉,把身體韌帶拉鬆了而不自知,反而容易一天到晚這里痛那裡痛,又搞不清楚原因,所以不要單方向的練,要找到好老師按部就班的練習,讓身體平衡發展才是)。
3、腰椎勞損有什麼症狀
4、由於手淫無法抑制,現在脊柱都疼了。怎麼辦啊!!!
方法,copy以前自己寫的
老是打一樣的內容,為了省事就備案了
我以前也是sy
現在戒掉了
我修的是懺悔法
每天懺悔十分種,
但一定要哭出眼淚來
之後可以放鬆些
但每天要堅持
等哪天邪淫很重的時候
就一定要哭出眼淚來
我現在很久沒手淫了
樓主切記!!!
方法二是我copy別人的
淫慾來時,或躺或坐,收視返聽,目光如火內凝燒著,意念注於陰莖龜頭上,鼻吸鼻呼,口閉,深吸一口氣,吸氣時意念把氣從龜頭上往腹上提,一直提到胸,然後深呼氣,一邊呼氣一邊急把提到胸口的氣導入下腹穿過下陰上到背部提沖到頭頂。如此不過7次淫慾消矣,淫慾再來則再煉,或站或坐或躺均可,但以躺時效果最好。不過練氣功則以坐為最好。
此法說白了就是順逆小周天,從沒有煉過氣功的人一般一個月就能學會,煉過氣功的人則馬上就能用。
道家丹經上多言還精補腦,可是能做到的人卻很少,為什麼呢?凡事都講順逆陰陽之道,一般人沒開任督二脈,強提精上腦,多半頭暈,或是反彈,越煉淫慾越盛。我用彈簧來說明一下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精氣就好比是彈簧上放著的珠子,你越往上提,它越會被彈簧往下拉,你還不如把它往下按,它自己就會彈上來,這樣說大家應該明白了吧。所以順逆小周天,以氣為導,以目為火,內燒淫慾,煉成甘露,淫淫飄霧若神仙,暖觸妙樂空明現。
註:目,屬肝,為離火,外能感光視物,內能凝血成火,燒盡體內濁質。醫書曰:肝藏血。
(有高血壓的人慎用此法,極易卒死!可先意守下丹田小腹半年,等高血壓病好了後再煉此法!)
上面的要是不管用,就來點猛的,方法:淫慾來時,身體上必有癢處,把衣脫了用力的用手抓癢,就像刮痧那樣,不懂的自己去學,不多寫。最好全身上下都抓遍,為什麼呢?因為你那根「棒棒」就想被抓揉嘛,如果你修過禪定,就可以在禪定中觀察出來,身體全身上下每一處都可以在棒棒上找到一個應激點,也就是說,你刮痧全身,就等於你在手淫,可是這樣卻不會漏精~!平陰秘陽,退符去火!當然了,一般來說,只用抓幾個好像有點癢的地方就行了,但是會陰和棒棒一定不能碰,古書上說有點會陰止淫的,那不對!點會陰有時也可以引起性高潮,而且還不漏精,但是精已濁了,還淤在裡面,極易得腎結石!女人的我就不懂了,很抱歉。
睾丸不能揉,應該是揉搓包著睾丸的皮才對,但是揉時要小心一點,不要揉到棒棒上變成了手淫那就完咯,嘿。
抓癢刮痧後,還不管用,就用兩手揉腰後的兩腎,揉時閉眼,心想心中的火注於指上,透入腎內燒腎水,不過片刻淫便消。 2005年3月11日,後補:道家丹經上說要水火相濟。我記得我原來修禪定時持不淫戒,夢中見兩腎里有很多水,像開水一樣翻滾,一驚之下就醒了,還好沒有漏,這可謂是我很少看到的很清楚的內景之一了。後來學醫書,翻道經,習密宗,搞過來,弄過去,總是不出心腎水火相濟這一訣。於是我自己在古人的經驗上發明了一個水火相濟的外功。精液說白了其實就是腎水,我還記得原來十幾歲時要是十幾天不漏的話,後腰就是鼓鼓的,如果連著漏個七八次,後腰摸起來就癟癟的,裡面的水就沒有了。後來因為學習很專心,夢中都在做數學題(我的數學原來很不好),於是把手淫給忘了,大概有一年多沒漏吧。後來17歲時開始修習打坐,只修了幾個月,真氣就能像小說里寫的那樣在全身運轉無礙,有時上課時我就乾脆入定了,課也不聽。全身的經脈一通,真火就發動了,這時問題就來了,漏得特別厲害,再後來就不說了,一說又扯遠了。水火相濟的外功:想要不漏,就要把腎水用心火給燒成蒸氣來滋潤全身,這樣不但不會漏,還會入定,身體輕如毛,走路如飄飄然,跳躍如飛。心火在丹經上一般是用觀想,但有時不容易做到,但是十指是連心的,心火注於指上,不停的揉兩腎,以外火燒內水,有沒有效呢?我一試,還真很有效。淫慾來時才能用,不然把腎水燒幹了會大病的。揉時閉眼心注於後腰腎中,想有火燒腎水,燒成蒸氣上飄至頭頂,降到口中成甘露,吞下去能大補,千萬不可吐,吐則大傷身。
淫慾消則停,不然燒過頭了則對心臟和大腦有損傷,具體表現為輕度的頭暈,眼看書心則煩。要是真的傷了(停功24小時後還頭暈),那你就趕快到大醫院去看中醫吧,這病找西醫只會越治越壞。
捶打下丹田也是煉硬氣功的最重要的法訣,但是我不提倡大家煉,因為雖說煉成後(三年即可大成)能一個人打幾十個人,很威猛,但是卻非常的傷身,非常的損壽!只是在淫慾忍不住時煉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多煉。
前面2個說的是水貪和火嗔,還有個中間的痴,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南懷謹老先生說的玉枕穴,就是腦後骨下面緊挨著脖子凹下去的那個地方,用手指狠刮,中間左右兩邊都刮,淫來時刮,不來就不刮。還有一個就是頭頂的百會穴,用手指輕輕的慢慢揉一分鍾。如果是每天靜坐的人可找師傅修破瓦把它打開,戒淫效果奇好,不是每天修靜坐的不要修破瓦,修開一次破瓦就會損一點命氣和壽命,每天打坐的人可以補回來,故無妨。
還有,氣息的問題,特別是初學,打坐時把氣閉緊了淫會很盛,故應在下座前把氣松開,怎麼松?先做幾個鼻呼鼻吸的腹呼吸,要慢緩,氣要粗深,再做幾個鼻吸口呼的吐吶,最好用六字訣來做,吸時要有聲,為秘陽,吐氣時不要有聲,為平陰。
運動的人氣太粗淫也會盛,故應修數息或隨息把氣閉緊。不懂的問別人,我好累。
吃飯要吃素,肉魚裡面有性激素會大淫。不要餓,餓則脫精,不要飽,飽則氣轉不動,精不受控。不漏精後10天才可持過午不食,據我原來的經驗,持過午不食能把你不漏的時間延到三倍,也就是說,你原來10天漏一次,那麼持過午不食後,就能30天才漏一次。
不過,要提醒的是,假如你身體很虛,持過午不食,就會比原來漏得更加的厲害。
如果你福氣很大,持過午不食三個月都沒漏的話,就應該改持日中一食,也就是每天只吃中午一餐,其他時間只能喝水。這個是釋迦佛時代比丘們通持的戒,佛在經上說過: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持日中一食能將你的禪定大為加深,能使你念佛得大感應,但是,如果你不能做到過午不食三個月不漏,請不要持,不然一旦漏了會大傷身。我說的是長期持日中一食。短期持日中一食可以治很多病,但持中也不能漏,一漏則大傷身。過午不食一個月不漏的話可以持日中一食7天,超過則傷身。一般沒持戒的人持日中一食不要超過三天,超過則傷身。
睡多了或睡太少都會大淫,睡太少的煮靈芝喝(每7天喝一大碗),睡太多的喝茶,胖的人喝綠茶,瘦的喝紅茶。(茶每喝三天停兩天,不然傷胃);另外這個睡多睡少要靈活,總之不漏就行了,有時輕安就多睡一點,有時淫盛就少睡一點,裡面有很多的計巧,你們自己要慢慢的掌握。
愛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的也會漏精,或是思慮過重,商人和學生或政府大官員有此病。應吃補脾益腸丸(葯店有賣),外加每天念一遍金剛經。
這些方法都不管用,就是有惡鬼神在加持你的淫,應念佛。
還是上面那句話,布施是持戒的真正的因!就算這些方法你都不用,只要你長年累月的修布施,就能很輕松的戒淫,如果你不修布施,你的見地再高,你的禪定再好,一樣的漏!而且很多別人管用的方法到你那裡就不管用了,佛說過:眾生業力不可思議,因緣果報不可思議,嗚呼,望細思之!
建議你去戒色吧看看
或者我的新浪博客(萬卷風沙),裡面這方面材料很多
看後希望能加深你對 手淫,殺生危害的更深刻認識。
如果也想幫助更多的人,
可以加入我的知道團隊,名叫歡迎熱心的菩薩
5、靜坐長時間意守丹田會出弊端嗎?
「靜坐的時候喜歡意守丹田,這樣我會很快入靜,而且感到丹田暖暖的,很舒服」你說的一點都不錯,但是即使出現頭痛、頭暈腦脹甚至身體控制不住的搖擺、或喊叫、哭啼、大笑等等這些現象,也沒有關系,千萬不要緊張,一切順其自然。這些現象也許1-2分鍾或許更長5-10分鍾後都會自行緩解直至停止。在這期間,你自己心裡很明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一般這種情況的發生都是和本人的身體狀況有關,比如說平時心情很壓抑,此時即可釋放出來。你沒有遇到過那說明你的身體素質還是很健康的。但如果你採取的是站立式(馬蹄步半蹲)那就不同了。在你進入意境後幾分鍾內,你必定會有所變化,出現上邊我所說的那些現象中的一種。這些都是氣功進入意境後的正常反應。
建議對於初學者來說應當在氣功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等能夠正確掌握之後再自己單獨練。這樣如果一旦出現問題。大師會及時處理。並指導你以後遇到問題的自治方法。因為氣功的門派功法不同,這里不能詳細介紹。
應當注意的是精神系統不健全的人是不能練氣功的。這些人在練習的過程中肯定會出偏的。並且是有危險的。
在沒有大師的指導下,你自己也只能做意守丹田,其他的可千萬不要練。否則一旦意念出偏,體內真氣不定會聚集在哪個部位,那時你會很痛苦的。解救的辦法只能去尋找高明的氣功師為你化解了。一般的醫生是救不了你的。
6、太極樁如何意守
全身放鬆,意守丹田(用丹田呼吸,注意細而綿長)。丹田氣足,氣會順脊柱的督脈上行,通過鵲橋(舌尖)貫通胸前的任脈下行,回到丹田,即周天運行。但只能意守,不可勉強,以免偏差,氣會自然走通。
7、為什麼我感覺每次意守下丹田的時候就有一種想要小便和大便的感覺
修得挺好有效果了,接下來以後就會自己轉到尾閭穴然後上升脊柱,好事,小周天就會自己轉起來了,
8、練氣功意守下丹田時感覺脊椎和頸部骨節響
你確定是關節響還是氣響?你意守下丹田時身體那部分感覺熱乎乎的
9、資深醫生請進!謝謝
筋絡暢通,百病皆消!
內功練習對這些慢性病效果最好!
真氣運行法
一、真 氣 運 行 法
真氣運行法是一種靜功自我導引法,主要通過凝神調息,培植真氣,以貫通經絡,調理陰陽氣血,而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據《黃帝內經》理論,並採納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氣功養生治病經驗,結合自身實踐體驗整理而成。操練不難,只要按要求練習,不會出偏差。操練步驟井然,各有反應或效果可證,治療范圍亦較廣泛。
基 本 內 容
(一)、練功姿式
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面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面與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於凳面,兩足平行,足底著地,並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松垂,含胸拔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齶,口目輕閉,兩眼內視,耳聽呼吸。若慣於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後,則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與意念
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只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整。
(三)、收功
每次練功結束前,先放鬆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面狀摩面部數周,使精神恢復常態後,慢慢起身活動即可。
練 功 方 法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練功准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盡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鍾呼
8 — 12 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 1 — 10
,再回頭從 1 — 10 ,反復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 3 次,每次 20
分鍾。盡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練功約 3 —
5 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齶不習慣等,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慾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慾,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必須注意輕松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如此每日練功
3 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 10
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
3 次,每次 40 分鍾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 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及四肢發熱等,這些現象或感覺可因人而異。一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不調、二便異常者漸可明顯好轉。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
接上步,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的程度,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於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於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當上行至腦後「玉枕關」,屢屢欲上難通過時,可用內視頭頂法,一般即可沖過玉枕關。本步是關鍵的一步。每日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至
4 — 5 次,每次需 1
小時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內,氣流即可沖過「玉枕關」。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過,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須數次;慢者需數天;個別人可因特殊情況而久久難以通過。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沖關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鬆;通關後
( 尾閭、夾脊、玉枕 )
自然輕松愉快。通關後呼氣時熱流直下丹田,吸氣時熱流沿脊而上過頭頂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環(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性慾低下、月經不調、心悸氣短、精神恍惚等病證者,皆可明顯改善,長期堅持可望康復。無病者亦可致身輕體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任督循環形成後,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動力,可改守上丹田 ( 腦中 )
,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 3
次,每次一小時左右。此期間,會出現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樑緊張,環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後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此後各種慢性病皆可明顯好轉或痊癒。
注 意 事 項
1 、練本法須在靜室內,明暗強度適宜,空氣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當風。
2 、凡大飢、大飽、大怒、大驚等情志不寧時,不宜勉強練功,須待心情平靜後再練。
3
、練功時間內應晝避開一切干擾。凡天氣劇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之時,暫勿練功。若練功中有意外干擾(如突然聲響、有人急叫或闖進練功室內等),則不必驚慌,須慢慢放鬆意念。臨時收功後再慢慢起坐應付,待恢復平靜後再補練。
4 、用本法者平時須注意清心寡慾,心平氣和,勞逸適度,飲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膩之物。
5 、用本法者,尚未通關之前,須戒絕房事,以免影響進程。通關後亦須有所節制,保持精力充沛。
臨 床 應 用
本功法適用於各種慢性病症的治療,經近年臨床驗證,取得一定療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氣管炎、食管炎、胃炎、潰瘍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膽結石、結腸炎、胃腸神經官能症、腸粘連、腎炎、陽痿、早泄、遺精、月經不調、性慾低下、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慮、高血壓、冠心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某些惡性腫瘤(如肺癌)等。無病者亦可修練本法以養生保健。
二、真氣運行法五步靜功輔導
真氣運行法以功法簡便易懂、收效卓著而為練功者所稱頌,為氣功愛好者、病患者所歡迎.學練真法,只要按照書中的功法要領,認真鍛煉,是很容易成功的.自學練功者開始練功時,一定要把書中的有關功法實踐內容反復閱讀學習,仔細琢磨體會,暫時不要把論述功理部分的內容深加細究,以免給練功帶來過多的思慮,帶來雜念.開始只要老老實實,依"法"行事就是.為了給更多的真法練習者提供正確的輔導,經李少波老教授同意,現將"五步功成"的有關重點要求公布如下:
第一節 真法一步功輔導
1、呼氣注意心窩部:心窩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劍實(護心骨)下正中凹陷處,實際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這是一個部位,而不是指某一點.
2、注意:就是意念想著,也就是意守.
3、呼氣: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為地控制呼吸節律,順其自然.關鍵是在呼氣時意念想到心窩這個地方,吸氣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氣、吸氣都一定要注意心窩部.
4、練氣功、練真法開始時往往雜念都較多,未能靜下來,因此呼氣時也就不那麼容易守得住心窩部,不容易次次呼氣都有注意及到心窩部.可以採用數息法來幫助,即每呼氣一次,數一個數,從一數到十,回頭再從一開始數.這樣比較容易到心窩部去,這也是誘導入靜的一個辦法.
5、強調注意呼氣,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氣.這是因為他不僅是注意呼氣,而且是有意識地延長呼氣,不是該吸氣就順其自然地吸氣.有意識地延長呼氣或延長吸氣,都可以造成憋氣的感覺,這也是應該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順其自然呼吸了,就絕不會有憋氣的現象.
6、第一步功練成的標志是心窩部有溫熱感,或有飽滿感,重壓感,就可以轉入練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體質虛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溫熱感,一步功可多練一段時間,但只要有飽滿感或重壓感,也是得氣的徵象,也可以轉入第二步功法的鍛煉.
第二節 真法二步功輔導
第二步是意息相隨丹田趨,有以下幾點應該掌握的:
1、意息相隨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還是指呼氣),又指真息(也即真氣的溫熱感),相依相隨.
2、丹田趨:就是呼氣時意念心窩部的溫熱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為真氣在體內運行的規律是呼氣時真氣向下向外運行,吸氣時真氣向上向內運動的.這一步的目的就是將心窩部集聚的真氣沿中線任脈下達丹田,以打通任脈.
3、這一步功最常見的反應是腸鳴矢氣,這是真氣加強了腸道的功能,正氣排驅腸道濁氣的正常現象,應順其自然,無須控制,到一定時候自然消失.在這一階段有的腸炎患者大便瀉出濃血穢物,不必驚慌,也不一定要服葯治療,腸道穢濁泄盡自然痊癒.
4、腹部有過手術的患者,因為有疤痕,阻滯了經絡之氣,真氣不易下去,有時還會出現手術疤痕剌痛,這是真氣疏通經絡的反應,氣趨丹田也許會慢一些.加強練功,多練一些時間就是了.有的人有氣往上涌的感覺,也是下焦氣不暢,或是注意了吸氣的緣故,應注意呼氣,使氣機往下去;三焦氣機通暢了真氣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節 真法三步功輔導
經過第一二兩步的練習,已經有了初步的實踐體驗。當第二步功練到每次呼氣有氣流直達丹田時,即進入第三步,可練習第三步功「調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兩步功是為了培養真氣,通達任脈,使上中二焦真氣趨向丹田,並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為下一步貫通督脈打下基礎,如果丹田真氣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這一步功夫叫做「築基」。由於培養丹田實力的重要,所以這步功練的時間也需要比較長些。在進入第三步以後,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
1、在第二步功氣入丹田時,丹田內尚未有明顯感覺,俟後幾天中反而感覺不明顯了。有人為此著急,不知是怎麼一回事,或者認為功法練跑了。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點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氣的意念放鬆了一些,所以氣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積較大,有氣則開無氣則合,開始真氣進入丹田時有沖動感覺,但少量真氣不足以充滿丹田,因此便沒有氣感了,繼續練功過幾天丹田內充實起來,自然會有感覺,這是進步過程中一個必然的現象。
2、隨著功夫的進展,丹田真氣不斷充實,因此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現象,當以「丹田溫熱」最為相宜。如發生大熱,是「火候」太過,可放鬆呼氣或不注意呼氣,以減緩其熱度;「丹田飽滿」是真氣充實的現象,必須飽滿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會陰)、向後(命門)等處活動,要任其自然,不可過早意領;「丹田開闔」,感到丹田內如有一物在運動,或感丹田內一開一闔或左右,或上下,此種景象過去叫做「胎息」,這是真氣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現,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蘊珠」,丹田內如有雞卵、有如兒拳大小不等一個固態的東西,古人把這叫做「丹」,是真氣高度凝聚的一種表現。這都是在通關前後經常遇到的一些內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應當謹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這些現象因人而異,也不可能每個人、每種現象都遇到:沒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於練三步功丹田真氣充實飽滿,因此全身的生理變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氣流環腰一周,前經肚臍,後經命門,在不斷地轉動,這是帶脈通了,對通關很有幫助。全身溫熱也是常有現象,此是熱能提高,能增強抵抗力;但有的人發熱過高,感到心煩不適,可採用六字訣中「呵」字訣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氣時小腹向上挈引,這是由於胃體機能基本恢復,有力提升,和丹田氣足有上浮力的表現,是治癒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氣流向大腿者,屬於一般情況,不必太在意;若氣感下流力太過,丹田氣不易積存者,改用盤坐式可以糾正。有因欲向後轉而久不得過者,可以提肛吸氣導之;有因真氣充足致性神經興奮而遺精者,在這一階段最易發生,應嚴加註意,及時採用「吸(吸氣)、抵(舌抵上齶)、攝(提肛)、閉(閉目)」采葯四字訣方法防治。
4、達到第四步順利通督,必須依靠第三步功的積累真氣,所謂「積氣沖關」。如果一旦走泄真氣,通關就要推遲,因此要求練功者在築基階段睡前清心寡慾,睡眠姿勢要側卧卷足,即所謂「卧如弓」:襯褲要寬舒,避免磨擦;被要輕勿過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沖動即起勿睡。能關不過旬日,這短短的幾天,又是這樣重要階段,應是能夠堅持和必須堅持的。如素患遺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並應考慮平時多在什麼時間遺精,即在那個時間起來練功,以改正其習慣。很多人都依此法治癒。素有患腸炎,在三步中出現大便膿血者,有患婦科病而排穢物者,此為真氣作用於丹田周圍臟器,發生良好的生理變化,推陳出新,因此不採用他法治療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氣足、全身經絡觸動現象逐漸增多,各處有不定點的跳動,及癢、麻或出皮疹,此為真氣驅逐邪氣的表現,不作治療,邪盡也自愈。三步功後各種觸動現象越來越多,詳於第四步功輔導。
第四節 真法四步功輔導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通過會陰,繞過尾閭而開始的,但也有未經會陰即到命門,以後才有會陰氣動的感覺,因人而異,不必強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於生理變化很多。茲將易出現的問題分述指導如下:
1、呼氣太重,容易使丹田發生高熱,如覺有發燙的情況,減輕呼氣程度,或放棄呼氣的注意,自然糾正;一般溫熱感是好的,有人呼氣太過,或由性生活不禁導致前陰反應強烈產生恐懼心理,認為前陰漏氣;越緊張,越注意,反應就更強烈,以致終日憂心忡忡,導致中氣下陷,頭昏眼花,四肢無力,調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氣,或不注意呼氣,在自然吸氣時微微提肛,慢慢調治一個階段,待真氣繞過尾閭,沿督脈上行就好了,會陰處稱為下鵲橋,有三歧:一路去前陰,一路去肛門,一路去尾閭。三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學者宜加註意。
2、有人急於通關,未等丹田真氣充足,即行意識導引,這樣會使丹田真氣不足,而導引的一部分真氣無力上行,停在一個地方不上不下,時覺脹滯不適,糾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繼續培養真氣,待真氣充足後,自行沖關,千萬不要再導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這個意思。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艱難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為「脫胎換骨」。由於生理變化特別明顯並有一些不適的感受,練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緊張而發生動搖,求人救治,這都是不須要的(書中已有說明)。如真氣通過命門時,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適感覺。這些都是正邪相爭,糾正病情的表現,等真氣通過之後自愈,不必找人糾偏,或邀診治。此時只有加緊練功,比平時次數增多,時間延長,待通關後全部緩解,切勿鬆懈自誤。
4、李少波教授將四步功通督的過程和練法,反應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日「周天歌」。(詳閱精華區),練功者須細細體味,方能領會。
第五節 真法五步功輔導
通督之後,即進入第五步,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經達到目的往往有人問,通關後如何練法?真氣運行法有進一步提高的內容和階段,這里概要地提出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作為繼續鍛煉的要求:
1、真氣運行法在溝通任督過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關後,只要按照練功形成的條件,經常加功練習就成了。書中有持之以恆,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關只是完成了基礎階段,以後堅持鍛煉,才能出好效果。特別是練功治病者,通關前即能改善體質,提高身體素質,一些輕淺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癒,嚴重、頑固的器質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時日,不斷旺盛真氣,積氣驅病。不能以為通關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堅持煉下去,各種病疾都有會慢慢地好起來。
2、通關後體內還會有很多氣攻病灶的反應,練功者就不知怎麼辦好。如初通關時氣在頭上亂竄,前額有重脹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會(泥丸宮,此處為百脈之會),則百脈扳依,其它亂行亂竄的現象就減少了,不過需要較長的時間。長守此竅還可以開發智慧,使人聰明。如果通關後反而感到真氣不足或胃消化功能
不如以前好,那麼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補中氣,則下丹田真氣也就更加旺盛起來。下丹田是長期意守之處,什麼時候守這一部位都是對的。
3、以靜為務,功夫越深,入靜越好,只有能夠深度入靜,體內生理功能就恢復越好,這是靜極生動的自然規律,過去叫做「道」,古人把這種功夫叫做修道。靜字貫徹著修道的始終,開始都是不能入靜,故必須有方法,漸進入門,慢慢達到入靜。所以五步功以後就再不要求用這個方法,那種方法,實際上追求方法,反而成為雜念了。入靜深了能體會到三田成一體,繼而無物無我進入虛無境界,還有什麼方法可追求呢?當然真法的高級境界也是分層次、分階段一步一步達到的,這些就屬於真法提高班的內容,可以在以後深造、提高。
10、意守丹田
一般稱來」丹田」為指臍下自2~4指幅(2~4指寬)處之」下丹田」,即肚臍下三寸處往裡,腹腔內稍偏後. 中丹田在胸窩」膻中穴」,胸膛內部稍偏後,靠近脊柱。 上丹田泛指」泥丸穴」,位於頭頂正中」百會穴」之下,兩眉中間,略深入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