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側索硬化

脊柱側索硬化

發布時間:2020-09-16 19:35:06

1、側索硬化症都有哪些症狀表現,應該如何治療?

1、 首先一個就是會出現運動障礙,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會出現痙攣性癱瘓和小腦共濟失調的情況。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初期就會見到患者手部動作笨拙和震顫,雙腿特別容易絆跌等,有的時候說話有口吃的問題。

2、 再有就是會出現顱神經功能障礙,患者會出現視神經炎所導致的視力減退,以及視野中心暗點,另外患者的瞳孔不規則或縮小加上眼球震顫等也是常常現象。不過也會有一少部分病人有三叉神經痛的問題。

3、 還有就是會出現感覺障礙,患者往往因脊髓病損導致,經常病症有針刺感和麻木感,也可有束帶感和燒灼感,或痛性感覺異常。疼痛經常於背部和小腿部與胳膊上面,另外患者也會因假性球麻痹,出現語音輕重不一,甚至是聲帶癱瘓。

2、原發性側索硬化是怎麼造成的呢?

原發性側索硬化症是臨床上很少見的一種運動神經元病。主要是由於上運動神經元受損而引起的。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雙下肢對稱性無力僵硬、行走時呈痙攣步態、肌張力增高,無肌肉萎縮和肌束顫動等。

3、側索硬化是如何引起的?

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20%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 2.毒性物質 比如鉛、錳等重金屬中毒;過多激活性胺基酸及自由基的刺激造成運動神經元的死亡。 3.病毒感染 有人提出運動神經元的傷害有可能類似小兒麻痹病毒侵犯運動神經元的結果。 4.自體免疫 由不明因子激活的人體的免疫反應去對抗運動神經元,造成運動神經元的死亡。 5.神經生長因子缺乏,使神經細胞無法持續生長、發育。

4、側索硬化症

My God 這可是遺傳的!

5、什麼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它是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包括球部(所謂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四肢、軀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

6、脊椎側索硬化綜合症脊椎側索硬化綜合症

應該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綜合症,而是脊肌萎縮症(少年型)。這個病跟遺傳有關,可以做基因檢查。目前沒有治療辦法,康復鍛煉為主。

(姚曉黎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中山一院姚曉黎 http://yeyaoxiaoli.haodf.com/

7、側索硬化症需要怎麼治療?

側索硬化是一種非常少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此病在平時特別少見,這種疾病發病比較緩慢,常見的表現有四肢張力呈痙攣性或脊髓痙攣性麻痹,針對這種病除了手術來治療,還要以通過平時的康復鍛煉來治療的,平時要適當的進行鍛煉,放鬆心情,避免精神緊張

8、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累及上運動神經元(大腦、腦干、脊髓),又影響到下運動神經元(顱神經核、脊髓前角細胞)及其支配的軀干、四肢和頭面部肌肉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臨床上常表現為上、下運動神經元合並受損的混合性癱瘓。

1.40歲以上的中老年多發,男女之比約3:2,緩慢起病,進行性發展。

2.以上肢周圍性癱瘓,下肢中樞性癱瘓,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性損害的症狀並存為特點。

3.球麻痹症狀,後組顱神經受損則出現構音不清、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

4.多無感覺障礙。

一、病史及症狀:

1.40歲以上的中老年多發,男女之比約3:2,緩慢起病,進行性發展。

2.以上肢周圍性癱瘓,下肢中樞性癱瘓,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性損害的症狀並存為特點。

3.球麻痹症狀,後組顱神經受損則出現構音不清、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

4.多無感覺障礙。

二、體檢發現:

顱神經:除球麻痹外,可有舌肌萎縮,舌肌纖顫,強哭強笑,情緒不穩等。上肢多見遠端為主的肌肉萎縮,以大小魚際肌、骨間肌為著,同時伴有肌束顫動,感覺正常。雙下肢呈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雙側病理反射陽性。呼吸肌受累則出現呼吸困難。

三、輔助檢查:

1.腰穿腦脊液檢查:壓力及成分多正常。

2.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可增高,乙醯膽鹼酯酶增高。

3.肌電圖:可見纖顫電位,巨大電位,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多正常。

4.MRI:可見與臨床受損肌肉相應部位的脊髓萎縮變性等。

四、鑒別:

有時需與頸椎病、高頸段腫瘤、脊髓蛛網膜炎等鑒別。

無有效療法,以對症為主。

一、呼吸困難者,吸氧,必要時輔助呼吸。

二、吞咽困難者鼻飼或靜脈高營養,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

三、神經營養葯物:胞二磷膽鹼250-500mg,肌生射液4ml,三磷酸腺苷20-40mg、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1600u 、肌注1-2次/d,美絡寧(三磷酸胞苷二鈉)20mg肌注,1次/d。

四、安坦2mg 3次/d或妙鈉50-100mg/d口服可減輕或改善上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肌肉痙攣,肌張力增高。

五、並發症防治,防止關節強直攣縮堅持適當體育鍛練和理療。防止肺部感染

與脊柱側索硬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