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茅山煉氣法決
茅山練氣,主要靠道教拳法來意念導氣。
太極拳內氣的練習,要遵照以下三個階段,方可使內氣一氣貫通.在這三個階段內,練習者本人除了勤學苦練,細心體會外,還需必要的指導,以去其丟,方可度過難關,以至成功.
第一階段:此階段的練習目的主要是熟練套路和糾正架式.首先要清心滌濾,以除去影響練拳的各種因素,專心專意.以後再按拳譜要求,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下,虛領頂勁,沉肘松肩,含胸塌腰,曲膝圓襠,注意頭、手、身、腳、步等到各部位的要求,一招一勢認真練習,不可間斷。除去焦燥情緒,需循序漸進,萬不可急於求成。每天練習5-10遍,約半年至1年時間,即可將套路練熟。隨著熟練水平的提高,此時可以覺察到,體內產生內氣鼓盪,氣到之處,表現為酸、麻、沉、賬(僅表現在某一部位,最常見於上肢手指等處)。此階段太極拳架式的招招式式,具有斷勁不圓的缺陷。
第二階段:歷經一年左右的練習後,練習者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本階段開始應有進一步的要求,其目的是在這一階段的練習中,逐步達通任督諸脈,遂之使十二經脈也相斷打通。練習要求的重點是在注意第一階段要求的前提下,應注意虛實開合及纏絲勁的練習。開合練習是內氣鼓盪得以調整的基礎,是太極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活動形式。開合分為內合和外合。外合即是手與足相合,肘與膝相合,肩與髖相合;左手與右足合,左肘與右膝合(右邊也如此);手與身相合,心與意相合,肝與筋相合,脾與肉相合,肺與身(皮毛)相合,腎與骨相合。心意一合,周身一起合住,心意一開,內外具開。同時開中寓合,合中寓開。一開一合,陰陽二氣遞相承。此乃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得陽助則生化無窮,陽得陰助則化源不竭。」陳氏太極拳中的纏絲勁,是區別於其他拳種運動形式的獨特之處。纏絲勁練習的好壞,關系著太極拳內勁走、化、沾、發的質量標准。纏絲勁是以它獨特的螺旋纏繞的運動形式,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使內氣得以通諸經。《拳譜》中說:「纏絲勁,發源於腎,處處有之,無時不然。」練習者要嚴格掌握它的練習方法和運動特點。
練習纏絲勁的要求,要沉肘松肩,含胸塌腰,開髖曲膝。動作以腰為軸,一動全動。掌心內外翻轉,手往外轉,以腰催身,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表現在上肢為旋腕轉膀,表現在下肢為旋踝轉腿。表現在身軀為旋腰轉背。三者合一,形成一條根在腳,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的空間曲線。練習時如有覺得不適之處,可隨纏絲勁的勁別方向來自調整身軀的重心,以使順隨。
手足纏絲勁路線示意圖,兩腿之勁皆由足趾領起,上纏過踝,過膝上行至大腿跟部,直達襠內任脈會陰穴。運動足跟地,漸至足趾,至太陰脾經的隱白穴(足大趾尖趾),充實於足掌至腳心(足少陰腎經的湧泉穴)
倒纏法是由手指至肩,纏絲勁是引進落空的必要手法。些法內勁由指腹收於肘肩。
手臂纏絲勁由心發行於肩,過肘至指,是屬於順纏法。由骨至肌膚,由肩至指,此圖內勁由肩臂行於指尖。
纏絲勁路是採用力學理論中的螺旋原理,利用曲率半徑的變化,迫使任一外加壓力著於這個螺旋半徑面上,無論壓力的大小,均會自然將壓力化去。因此,可以說纏絲勁是自然化勁的方式,也是引進落空的必務手法。纏絲勁的練習,可先練習堋勁和勁(即順纏絲勁和逆纏絲勁),此順、逆纏絲勁也可按「雲手」動作的要求進行練習。順、逆纏絲是兩種不同勁別的運動方式,它貫穿於陳氏太極拳整套架式的始終。太極拳的每一個架式,都是由這些不同大小、方位的順、逆纏絲勁別組成(每式最少有兩對以上纏絲勁)。每對纏絲勁的練習,要注意在沒有直線,沒有平面,沒有凹凸之處,一環套一環,開合虛實,節節貫串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方可使太極功底增厚,內氣鼓盪,循行無滯。
第三個階段:歷經前兩階段的架式和開合纏絲勁的練習後,已具備一定的基礎。這一階段的練習,突出重點是個「意」字。「拳譜」規定:「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關於意的解釋,《靈樞.本神篇》說:「心有所想,而無動作為之意。」《甲乙經.精神五臟論》一書中也說:「思發於脾而成於心為之意。」總之,意念的產生,是在心主神明的作用下,所進行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為此在這一階段練習的主要目的是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與套路架式的密切配合,真正做到「形在意之內,意在形之中。」動作與內氣一致。意不動,內氣不動,外形亦然不動。意欲動,內氣動,外形隨之而動。靜則心無所思,意無所欲,形專於靜,靜如山嶽。動則意動,內氣鼓盪,形如閃電。在這個階段,練習者可以自己覺察到,體內有內氣鼓盪。練習時氣到之處,有酸脹熱沉等感覺。練習套路架式時,可以感覺到有許多不適之處。如感覺架子別扭,運勁不那麼順隨,總覺得練習水平比以前下降,在發勁時呼呼帶風,震腳咚咚作響,可是推手時就是不順手,好象不得訣竅。有些人在此階段,由於練習時氣沉不了,發生胸悶、脹憋,吃不進飯等現象,《拳論》中稱之為「橫氣填胸」,或因不能以氣運身,而使濁氣上逆,而感到頭昏腦脹。在出現上述情況時,不可急燥和泄氣,可請教拳師校正,除去弊端後,上述情況也自然會好轉和消失。第三個階段的練習,是學太極拳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階段,容易產生恢心泄氣情楮,使之不能正常堅持。恢心有丙種情況,一種是練拳和推手結合不好,用不順手,懷疑教師藏技不傳,為些易間斷。另一種是本人意志力不夠,練拳之事常被其他雜事所誤,自己也曾下決心要堅持不懈,但總是受客觀事物的干擾。要克服這些矛盾,方法有兩點:第一要有毅力和決心,解除一切干擾因素,每天無論工作多忙,要擠出一定時間進行練習。要記住「決心是打開前進之門,毅力是取得成功之母。」第二,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循規蹈矩一招一式,認真練習,每個動作要精細體會,久而久之,自然會水到渠成,勝利渡過困難關。
歷經以上三個階段的練習,太極拳套路已熟練順隨,動作架式能夠與呼吸自然配合,練習者已具有一定的功底,內氣已基本通運諸經,本人已具備自我糾正練拳所出現毛病的能力,但是此時內氣尚不充盛,還必須循規蹈矩,承上啟下,一招一式認真練習,持之以恆,自然心領神會,以後無師也會大成。
2、佛教唱念如何行氣怎麼唱早晚課行氣方法身體之間如何配合
東林寺的唱念調息法比較好,可以借鑒一下,在網上搜東林佛號即可
3、求解,如何青龍變赤龍,白虎變黑虎,求行氣法門或者經典
你所問的屬於道教內丹學范疇。內丹學經典可參考《黃庭內景經》、陳摶的《無極圖》、葛洪的《抱朴子內篇》、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行氣玉器銘》、《大洞真經》、《道樞眾妙術》、《入葯鏡》、《悟真篇》、《化書》、《規中指南》、《金丹大要》、《周易參同契》、《龍門丹訣》、《性命圭旨》、《靈寶畢法》、《天隱子》、《黃帝內傳》、《中和集》等等,尚有許多。
內丹術未搞懂或者已經大體掌握時,千萬別修煉!一但走火誤差?葯物茫效!無人能救治。切記!切記!
4、強直性脊柱炎可以拔火罐嗎?
這種病中醫稱它為骨痹,分為四中類型:寒濕型、濕熱型、淤血型、腎虛型。先從骶髂關節,逐漸往上擴展,一直到頸椎,是可以拔火罐的,但是注意正確的方法。這種病最好用針灸兼拔罐的方法,這樣來的更快些。
我的博客,廣結天下朋友:
http://hi.baidu.com/foyi
5、手指粉碎性骨折吃什麼?
骨折病人的飲食調養
對骨折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患者和家屬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醫生請教。
其實,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
【飲食療法】
方1 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方2 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方3 豬脊骨一具,洗凈,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方4 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方5 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凈,「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方8 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禁忌食品】
(1)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卧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於長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卧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卧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6)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鹼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7)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癒合不利。
(8)骨折禁飲果子露。
骨折與一般皮肉損傷不同,堅硬的骨質癒合時間比較長,短則1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在醫院對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後,常需在家繼續休養、康復。做好家庭護理,促進癒合,尤其重要。
「民以食為天」,骨折病人也一樣。讓骨折病人吃好,是家庭護理中很重要的一條。
絕大部分骨折雖無內臟損傷,但由於經歷了創傷或手術的打擊、終日休息、運動減少,原先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可能胃口不好,受傷後短時期內較為明顯。老年患者和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病人飲食花樣、調配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慾。手臂活動不便的,還要喂飯。適當多吃一些西紅柿、莧菜、青菜、捲心菜、胡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纖維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骨骼異常堅硬,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構成。無機物佔比例最多的是鈣。人體內99%的鈣集中在骨骼內。受傷發生骨折後,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讓傷員多吃些鈣質,以加快癒合。不知從何時起,骨頭湯成了骨折傷員的最好補品。但是,根據醫療經驗及實驗研究,卻沒有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骨折後受傷部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偏於酸性,骨折端可發生脫鈣。但這些脫出的鈣質並沒有被運走、排泄,而是溶解在周圍。等到局部創傷性炎症恢復正常後,便作為修復骨折的主要材料沉積下來。
根據最近的研究成果,骨折病人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這幾種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後病人體內上述物質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因此,在骨折早期適當補充,可能有利於癒合。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粉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骨折病人可適當多吃。除此以外,也可服用含有這些物質的葯物。
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卧床病人更多見。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
骨折病人不需「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的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不要吸煙。聲名狼藉的香煙與很多疾病有關,包括心臟病和癌症,並可損害皮膚傷口的癒合能力
6、脊柱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症為主,並侵犯四肢關節和其它臟器的全身性疾病. 此病致殘率較高: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然後沿脊柱逐漸向上發展,而累及腰椎,胸椎,甚至頸椎.強直性脊柱炎在沒有變形之前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如果變形就只能控制不發展. 治療從提高免疫系統和滋補肝腎著手全面調理,配合調和脾胃.去風通絡,活血散寒,消腫止痛,治療用中葯對症內服、外敷活血拔寒透骨散,沒有任何副作用,經濟實惠,療效好,療程短。不要用西葯,副作用太大.不要喝酒,不要勞累,注意休息。
7、什麼動作對脊椎好
如何保護脊椎
1、注意保暖,避免寒涼;俗話說「百病之源是寒涼」,脊椎出現問題除外傷外,都與受寒有關,「勞汗當風」是受寒的基本症結。
2、注意坐、站、走、卧的姿勢,「坐」:最佳的坐姿上身挺直,下頜微收,下肢並攏;「站」要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寬背平肩,兩腿直立;「走」要抬頭頸直胸部上挺,腰部直挺,平腹和氣,「卧」要平直,最好是「頭高腳低仰位無枕睡眠」,避免身歪曲扭,卧具高低不平,就寢環境寒涼。
3、切勿長時間的保持同一姿勢:不要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保持與眼睛前物體有50-70厘米的距離;減少單手作業;伏案工作應調整合理時間和保持正確的姿勢。
4、注意睡眠,養成良好的睡姿,睡眠時間盡量保證;要選擇適合的枕頭和枕頭的高低。
5、注意平時穿著:盡量少穿高根鞋,避免造成腰背肌的過度收縮;切忌長期使用窄帶式的內衣或尺寸偏小內衣,容易引起胸廓收縮舒張不暢,束縛胸廓的正常發育,可影響呼吸功能,產生胸悶、氣促等。
6、注意飲食::多喝牛奶多食羊肉有利脊椎的生長;切忌酗酒和辛辣食物。
7、開車族要注意調節與方向盤的距離:盡量縮短開車的時間,避免疲勞,車內環境溫度不可過低。
8、切忌粗暴按摩:太過粗暴的按摩,應用刺激性葯物做按摩,都要注意避免引,不要「踩背」,避免引起骨折、關節錯位等。
9、注意心情調節以及心理壓力的釋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釋放壓力,緩解工作以及生活的困難等問題。
對脊椎健康有益的運動:
1、游泳:
游泳時人體的所有關節、肌肉、器官等都在同時進行運動,舒緩平時受壓的關節,但不要冬泳。
2、登山:
平緩的登山就可有效的鍛煉腰肌力量的強壯,對脊椎會產生良好的穩定和保護作用,可有效預防頸腰痛的發生。
3、快步走和「背向走」(倒著走):
用較快的速度走路和「背向走」,對於脊椎功能鍛煉,促進心血管系統的活力、提高呼吸肌的功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避免高血壓的發生,都有良好的作用。
4、頸部運動
頭帶動頸椎部向左斜上方歪動,再向右斜上方歪動,五次一組。增加頸椎的活動程度,以及周圍的軟組織活動程度。
5、頸肩運動
雙手十指交叉,平舉於胸前,掌心向外。由上到下,或轉體左右,周而復始,活動和鍛煉脊椎和脊椎周圍的肌肉組織,以活動頸椎、肩關節以及頸肩部肌群,緩解頸肩疲勞酸痛不適。
6、擴胸運動
雙手平舉於胸前與肩同高,盡力向左右擴展,開胸吸氣。 可活動胸椎、胸廓及胸肌、肩胛間肌,緩解肩胛區的疲勞與酸痛不適,提高呼吸氣量,刺激氣體交換。
7、轉體展腰肢運動
雙手充分放鬆,雙腳不動,分別向左右轉,目視前方。轉動幅度不宜過大,速度不宜過快,力量不可過猛,以免扭傷。在自然側轉腰的過程中,使腰肢得到適當的運動和放鬆。 讓脊椎和各部位關節得到活動和運轉,從而起到消除身體疲勞、悶脹、麻木及腰酸背痛。
8、誰會少林達摩面壁陰陽龜息行氣法
這個問題去問金庸最好了。。都是他想出來的
9、關於手術後飲食注意的問題?
骨折病人的飲食調養
對骨折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患者和家屬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醫生請教。
其實,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
【飲食療法】
方1 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方2 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方3 豬脊骨一具,洗凈,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方4 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方5 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凈,「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方8 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禁忌食品】
(1)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卧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於長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卧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卧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6)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鹼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7)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癒合不利。
(8)骨折禁飲果子露。
骨折與一般皮肉損傷不同,堅硬的骨質癒合時間比較長,短則1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在醫院對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後,常需在家繼續休養、康復。做好家庭護理,促進癒合,尤其重要。
「民以食為天」,骨折病人也一樣。讓骨折病人吃好,是家庭護理中很重要的一條。
絕大部分骨折雖無內臟損傷,但由於經歷了創傷或手術的打擊、終日休息、運動減少,原先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可能胃口不好,受傷後短時期內較為明顯。老年患者和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病人飲食花樣、調配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慾。手臂活動不便的,還要喂飯。適當多吃一些西紅柿、莧菜、青菜、捲心菜、胡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纖維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骨骼異常堅硬,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構成。無機物佔比例最多的是鈣。人體內99%的鈣集中在骨骼內。受傷發生骨折後,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讓傷員多吃些鈣質,以加快癒合。不知從何時起,骨頭湯成了骨折傷員的最好補品。但是,根據醫療經驗及實驗研究,卻沒有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骨折後受傷部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偏於酸性,骨折端可發生脫鈣。但這些脫出的鈣質並沒有被運走、排泄,而是溶解在周圍。等到局部創傷性炎症恢復正常後,便作為修復骨折的主要材料沉積下來。
根據最近的研究成果,骨折病人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這幾種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後病人體內上述物質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因此,在骨折早期適當補充,可能有利於癒合。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粉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骨折病人可適當多吃。除此以外,也可服用含有這些物質的葯物。
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卧床病人更多見。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
骨折病人不需「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的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不要吸煙。聲名狼藉的香煙與很多疾病有關,包括心臟病和癌症,並可損害皮膚傷口的癒合能力。
10、脊柱引起的頸椎病腰椎鍵盤突出等治療的最好辦法
理療倒是不錯,只是針刀來的快一點,要看你自己了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是因年齡增長,使韌帶鬆弛、錐間盤老化、彈性降低,由外傷、勞累或風濕寒邪等因素所誘發,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
治宜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填精補髓,行氣止痛。
葯物療法
1:白芍30克、雞血藤、威靈仙各15克,木瓜、杜仲、牛膝各12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用葯1個月,有效率達100%
2:處方:王不留行、桑寄生、川斷、劉寄奴、伸筋草、雞血藤、丹參、赤芍、桂枝各15克,延胡索、當歸各10克,川烏、草烏各6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1個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3療程,有效率打100%
我家有親戚得過,醫生讓他睡硬板床,每天兩次平躺後在腰部墊高,每次半個小時。挺見效的。
骨質增生,又稱增生性關節炎,中醫稱「骨痹」、「骨痛」,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病。
骨質增生不危及生命,但病程甚長,痛苦連綿,民間不乏治癒良方。
1:葯物療法
處方:白芨12克,炮山甲、土鱉蟲各5克,紅花3克,蜂蜜、米醋各15克
用法:葯研細末,密醋調和、外敷患處、塑料紙覆蓋,膠布固定,3天換葯1次,敷葯5次間歇7天
療效:敷葯5次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