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側彎查體

脊柱側彎查體

發布時間:2020-09-16 04:11:29

1、怎樣檢查出脊柱側彎?

每個病人的表現並不一定相同,常見的表現有:一側肩較另一側高。一側的肩胛骨較另一側突出;腰部橫紋不--樣高;一些細心的家長能夠發現孩子的胸背部或腰背部有一側高起,女孩在穿裙子時裙擺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且一側比另一側明顯偏高。如果有上述的一些表現,你可以讓你的孩於立正站立,然後兩手平行慢慢向肘、向下彎腰,你從孩子的前面和後面仔細觀察其背部,如有胸背部或腰背部兩側不對稱,即一側較另一側偏高,就應該高度懷疑有脊柱側彎,應該立即找有經驗的醫生檢查。 多數脊柱側彎症早期沒有症狀,一旦發現都多多少少有畸形,影響美觀,脊柱側彎應該在青少年中每年定期檢查。美、日和我國已將脊柱的檢查作為學生健康檢查的一個項目。但檢查方法一般採用肉眼檢查法。有的用懸吊檢查。有的用向前彎腰試驗,觀察背部二側是否高低不一,肉眼檢查對輕度的易漏診。用脊柱X線攝片較正確,但費用大,又有放射線,不宜作普查或定期檢查項目。我國已開展用Moire雲紋照相儀,利用普通光源,普通膠卷攝影的方法作普查,既方便又正確。因為需要Moire雲紋照相儀,目前這種方法還沒有很大普及。

2、脊柱側彎檢查診斷:

早期診斷,以使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因此需健全中、小學生的普查工作,作到預防為主。一、病史:詳細詢問與脊柱畸形有關的一切情況,如患者的健康狀況、年齡及性成熟等。還需注意既往史、手術史和外傷史。脊柱畸形的幼兒應了解其母親妊娠期的健康狀況,妊娠頭三月內有無服葯史,懷孕分娩過程中有無並發症等。家族史應注意其它人員脊柱畸形的情況。神經肌肉型的脊柱例凸中,家族史尤為重要。二、體檢:注意三個重要方面:畸形、病因及並發症。病人的身高、體重、雙臂間距、雙下肢長度,感覺均需記錄在案。三、X像檢查1、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照 X相時必須強調直立位,不能卧位。若患者不能直立,宜用坐位像,這樣才能反映脊柱側凸的真實清況。是診斷的最基本手段。 X像需包括整個脊柱。2、仰卧位左右彎曲及牽引像。反映其柔軟性。 Cobb氏角大於90度或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由於無適當的肌肉矯正側凸,常用牽引像檢查其彈性,以估計側彎的矯正度及各柱融合所需的長度。脊柱後凸的柔軟性需攝過伸位側位像。3、斜位像。檢查脊柱融合的情況,腰骶部斜位像用於脊柱滑脫、峽部裂患者。4、Ferguson像。檢查腰骶關節連接處,為了消除腰前凸,男性病人球管向頭側傾斜30度,女性傾斜35度,這樣得出真正的正位腰骶關節像。5、Stagnara像。嚴重脊柱側凸患者(大於100度),尤其伴有後凸、椎體旋轉者,普通 X像很難看清肋骨、橫突及椎體的畸形情況。需要攝去旋轉像以得到真正的前後位像。透視下旋轉病人,出現最大彎度時拍片,片匣平行於肋骨隆起內側面,球管與片匣垂直。6、斷層像。檢查病變不清的先天性畸形、植骨塊融合情況以及某些特殊病變如骨樣骨瘤等。7、切位像。患者向前彎曲,球管與背部成切線。主要用於檢查肋骨。8、脊髓造影。並不常規應用。指征是脊髓受壓、脊髓腫物、硬膜囊內疑有病變。 X像見椎弓根距離增寬、椎管閉合不全、脊髓縱裂、脊髓空洞症。以及計劃切除半椎體或擬作半椎體楔形切除時,均需脊髓造影,以了解脊髓受壓情況。9、CT和 MRI.對合並有脊髓病變的患者很有幫助。如脊髓縱裂、脊髓空洞症等。了解骨嵴的平面和范圍,對手術矯形、切除骨嵴及預防截癱非常重要。但價格昂貴,不宜作常規檢查。10、X像閱片的要點端椎:脊柱側彎的彎曲中最頭端和尾端的椎體。頂椎:彎曲中畸形最嚴重,偏離垂線最遠的椎體。主側彎即原發側彎:是最早出現的彎曲,也是最大的結構性彎曲,柔軟性和可矯正性差。次側彎:即代償性側彎或繼發性側彎,是最小的彎曲,彈性較主側彎好,可以是結構性也可以是非結構性。位於主側彎上方或下方,作用是維持身體的正常力線,椎體通常無旋轉。當有三個彎曲時,中間的彎曲常是主側彎,芳有四個彎曲時,中間兩個為雙主側彎。11、彎度及旋轉度的測定彎度測定:(1) Cobb氏法:最常用,頭側端椎上緣的垂線與尾側端椎下緣垂線的交角即為 Cobb氏角。若端椎上、下緣不清,可取其椎弓根上、下緣的連線,然後取其垂線的交角即為 Cobb氏角。(2) Ferguson法:很少用,有時用於測量輕度側彎。找出端椎及頂椎椎體的中點,然後從頂椎中點到上、下端椎中點分別畫二條線,其交角即為側彎角。椎體旋轉度的測定: Nash和Mod根據正位X像上椎弓根的位置,將其分為5度。0度:椎弓根對稱;I度:凸側椎弓根移向中線,但未超出第一格,凹側椎弓根變小

3、青少年脊柱側彎都需要做哪些檢查

早期,輕度的脊柱側彎不大容易發現,許多孩子是在洗澡時背部隆起,或走路時軀干歪斜,雙肩不等高而被父母發現的。一旦發現有脊柱側彎,即使是很輕微的側彎,也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的重視。要及時帶孩子來專業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檢查,並建立隨訪檔案。因為任何重度的脊柱側彎都是從早期輕度的側彎逐漸發展過來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可以防止脊柱側彎加重或過快的發展,防止心肺等內臟功能受到影響。發現了脊柱側彎2 除了站立位的脊柱全長片外,一般還要補充脊椎左右側彎位片,脊柱懸吊位片等。通過這些特殊體位的照片,可以幫助醫生判斷脊柱側彎的柔韌性,從而對預測手術矯正的效果,確定手術的方案等有所幫助。3 如果是先天性的脊柱側彎,一般住院後還需要做全脊柱的CT掃描和三維重建等。通過精細的CT掃描,可以分析和判斷畸形椎體的位置,形態,並了解每個脊椎的椎弓根形態,從而為手術提供有價值的信息。4 對於有肢體麻木,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等神經症狀的脊柱側彎患者,術前還需要做脊柱的核磁共振檢查,排除有無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等。這些信息對設計安全合理的手術方案都有幫助。

4、我體檢查才出來有脊柱側彎,怎麼辦

游泳時很好的,但是最好用蛙泳。體操,主要是鍛煉一下背部肌肉,特別是側彎一側的訓練。瑜伽比較好!還有就是適量的拉拉單杠!
這些訓練師要堅持很久的,訓練特別要注意保持正確的體位和姿勢。當然,如果有條件,可以咨詢一下專業的治療師。
關於佩戴支具,因為你的年齡應經很大了,矯正效果不是很好,不是很建議,在你這個年紀,側彎不是很厲害的話,主要還是自己,自主的訓練才會有效。

5、脊柱側彎檢查

檢查脊柱側彎,
首先,從體形外觀上查看,看軀干是否有扭曲,兩肩不等高,兩腿粗細不均等現象;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拍脊柱正側位的X片,查看脊柱變形情況,也可初步確定病情。可以知道是側彎,後突,還是側後突,可通過片子知道彎曲的度數,是否有半椎體等等。
再次,如果彎曲嚴重導致椎管狹窄,壓迫脊髓。那麼根據實際情況,可能還需要做CT、脊髓造影、肌電圖等相關檢查。醫生也會檢查皮膚反射、腹壁反射、膝跳等直觀檢查。
希望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6、輕度脊柱側彎

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病,其實這樣的人很多。
介紹一下矯正鍛煉方法:

造成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主要原因是:因重力不均,影響脊柱兩側肌肉的發展不平衡而形成脊柱側彎(也稱脊柱側凸)畸形。自我矯正的訓練方法是:

一、俯卧向前伸單臂:

在墊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側彎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側手後伸,同時做抬頭挺胸動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動作,俯卧腿和臂同時上舉,俯卧在墊子上,用脊柱側彎的另一側手和同側腳,同時做挺身和上舉的動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二、體轉動作:

兩腳開立,扭轉軀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體轉運動。完成一次體轉後,兩臂輕置體側,再重復上述動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體轉動作),在動作過程中強調雙腿伸直,不要移動雙腳,以免減低練習效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三、單臂外振動作: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體外側振舉到極限,用力放下到體前內側極限,做30~50次。接著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復練15~20次,共做4組。
四、持棒向側上方擺動伸展:

俯卧在墊子上,兩手寬於肩距,持棍棒或繩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彎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手臂,伸直同側面的手臂用力向側凸面使勁做擺振式體側動作,並同時使上體和兩臂盡力向上抬起。如持繩子和毛巾,務必綳緊,不讓其放鬆下沉。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五、肋木是垂移握把:

面對助木,直臂攀握懸垂身體,然後徐徐向左或向右擺動腰腿,同時順勢移動攀握肋木的雙手。重復練習,不計次數。
六、手扶肋木體側屈:

身體正側面對肋木下站立,用胸椎側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檔。另一側的手攀握在頭頂上的肋木側,然後向反肋木方面不斷作體側屈運動,必須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重復用30~50次,共練習4組。
七、懸垂體側擺:

正面雙手握單杠或肋木。兩腿並攏,向左右側擺,以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重復30~50次,共練習4組。

八、單杠單臂懸垂運動:

凹側臂手握單杠懸垂20~30秒鍾,跳下休息1分鍾,重復練習6~8次。
九、單臂拉引橡皮筋:

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側平舉,用力向身體另一側拉引,重復30~50次,共練習4組。
十、單臂上舉啞鈴運動:

身體直立,兩只腳與肩同寬,凹側手持啞鈴(10~15公斤),向上舉起時伸直臂,放下時屈肘,啞鈴位於肩側停止為1次,自然呼吸,重復10~15次,共練習4組。

〔說明〕採用上述矯正訓練方法,在於重點加強脊柱較弱一側的肌肉力量,逐漸把側凸的脊柱拉直。同時,還要注意經常保持較好的動作姿勢,從而達到矯正側彎的目的。

與脊柱側彎查體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