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圓口類脊柱

圓口類脊柱

發布時間:2020-09-13 23:17:38

1、有脊柱的動物叫什麼例如什麼?無脊柱的動物叫什麼如什麼

有脊柱的動物叫做脊椎動物(Vertebrata);是指有脊椎骨的動物,是脊索動物的一個亞門。包括圓口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大類。例如:鴨子、麻雀、家鴿、鵝、鸚鵡等,:陸龜、變色龍、鱷魚等等。

無脊柱的動物叫做無脊椎動物(Invertebrate);是背側沒有脊柱的動物,是動物的原始形式。包括原生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腔腸動物、節肢動物、線形動物等。例如:孔蟲、放射蟲、缽水母、珊瑚蟲、烏賊及棘皮動物等等。

(1)圓口類脊柱擴展資料:

1、有脊柱的動物的特徵:

擁有的肌肉大多數是一對一對的肌肉。神經系統有一部分在脊樑骨中間。脊椎動物亞門動物的骨骼是體內骨,有軟骨也有硬骨。在動物成長時,這個骨架支持體型。因此脊椎動物可以比無脊動物長得大,而且平均體量也比較大。

2、無脊柱的動物的特徵:

多數體小,但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大王烏賊屬的動物體長可達18米,腕長11米,體重約2噸。無脊椎動物多數水生,大部分海產,如有孔蟲、放射蟲、缽水母、珊瑚蟲、烏賊及棘皮動物等,全部為海產,部分種類生活於淡水,如水螅、一些螺類、蚌類及淡水蝦蟹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脊椎動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脊椎動物

2、為什麼說圓口類是最原始的脊椎動物?

⑴皮膚由多層上皮細胞組成,有發達的單胞腺,真皮為結締組織。
⑵支持結構為脊索,但已有雛形的脊椎骨。(脊索背面的每1個體節出現2對極小的軟骨弧片,代表雛形脊椎骨。)
⑶背神經管分化為腦和脊髓,腦分化為大腦、間腦、中腦、小腦和延腦5部分,但依次排列在一個平面
⑷頭骨原始,僅為腦下方的軟骨基板。
⑸有集中的感覺器官:嗅覺器官、聽覺器官、視覺器官。 –⑹心臟分化為1心房、1心室、1靜脈竇組成,血液中已有紅細胞。單循環。
⑺具集中的腎臟和生殖腺。成體腎臟為背腎,胚胎期為前腎,但盲鰻成體仍保留前腎。雌雄異體,無生殖管道。
圓口綱的起源和進化
最早的脊椎動物的化石發現於寒武紀晚期,約5.1億年前,與生活於淡水中,被稱為甲胄魚類。
基於甲胄魚特徵,推測甲胄魚類是有一定游泳能力的底棲動物,與圓口類有許多共同特點。它們可能 有共同祖先。甲胄魚類經歷了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時期,繁盛了約1.5億年,最終在泥盆紀絕滅。
總 結
圓口綱動物是最原始的無頜脊椎動物,包括七鰓鰻和盲鰻。身體鰻形,無成對附肢,具軟骨(雖然其祖先甲胄魚具有硬骨骼),脊索終生存在,有雛形脊椎骨。具口吸盤以吮吸方式取食,營寄生或半寄生生活。寒武紀晚期底棲的甲胄魚類與圓口類有共同的祖先。

3、有脊柱的動物有哪三類?

應該是:爬行類,哺乳類,鳥類,魚類,圓口類,爬行類六大類

4、脊柱動物有哪些種類,並舉例說明

脊椎動物一般體形左右對稱,全身分為頭、軀干、尾三個部分,有比較完善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經系統。包括圓口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大類。
海馬是最小的脊椎動物
圓口類
現存脊椎動物中最原始的一類,沒有上下頜,又稱無頜類。現生種類有70多種,主要包括七鰓鰻和盲鰻兩類。生活與海洋或淡水中, 無成對附肢,營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魚類及海龜類為寄主。
魚類:
兩棲類:蛙、蠑螈,大鯢(娃娃魚)等
爬行類
陸龜、變色龍、鱷魚等。
鳥類
鴨子、麻雀、家鴿、鵝、鸚鵡等。
哺乳類

5、圓口綱是脊椎動物亞門中唯一沒有什麼和什麼的類群?

院褲港式。脊椎動物亞門中唯一沒有什麼和什麼的那群里。

6、脊柱動物包括哪幾個綱?各綱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圓口綱(Cyclostomata)

無頜,缺乏成對的附肢,單鼻孔,脊索及雛形的椎骨(verte-brae)並存。又名無頜類(Agnatha)。

2、魚綱(Pisces)

出現上、下頜,體表大多被鱗,鰓呼吸,成對的前後肢形成適於水生生活的胸鰭和腹鰭。本綱與更高等的四足類(Tetrapoda)脊椎動物合稱為有頜類(Gnathostomata)。

3、兩棲綱(Amphibia)

皮膚裸露,幼體用鰓呼吸,以鰭游泳,經過變態後的動物上陸生活,營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運動。

4、爬行綱(Reptilia)

皮膚乾燥,外被角質鱗、角盾或骨板。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於兩心室。本綱與鳥綱、哺乳綱在胚體發育過程中出現羊膜(amnion),因而合稱為羊膜動物(Amniota),其他各綱脊椎動物則合稱為無羊膜動物(Anamniota)。

5、鳥綱(Aves)

體表被羽(feather),前肢特化成翼,恆溫,卵生。

6、哺乳綱(Mammalia)

身體被毛,恆溫,胎生,哺乳。

7、脊椎動物主要包括哪五大類?

是六類,分別是圓口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1、圓口類:現存脊椎動物中最原始的一類,沒有上下頜,又稱無頜類。現生種類有70多種,主要包括七鰓鰻和盲鰻兩類。生活與海洋或淡水中, 無成對附肢,營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魚類及海龜類為寄主。

2、魚類:魚類大約出現於4.5億年前,世界上約有魚類3.2萬種。有尾無四肢,尾分岔,用鰓呼吸,生活在水中,卵生動物,體溫不恆定。 硬骨魚類。

3、兩棲類:兩棲動物大約出現於3.5億年前。有尾無四肢,幼體用鰓呼吸,生活在水中。它們成體生活在陸地或水中,無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在水中時,可以用皮膚呼吸。卵生動物,體溫不恆定。

4、爬行類:地球上的爬行動物大約出現於3億年前。爬行動物一般貼地爬行,身體內有肺,體表覆蓋著鱗片和甲。皮膚表面有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動物,陸地生活,體溫不恆定。喙頭目(楔齒蜥)、龜鱉目(龜)、有鱗目(蜥蜴)和鱷。

5、鳥類:最早的鳥大約出現於1.5億年前。身體呈紡錘形,前肢特化為翼,體表有羽毛,體溫恆定,胸肌發達,骨骼癒合,薄,中空,腦比較發達。卵生動物。體輕。有喙無齒,身體表面有羽毛,用肺呼吸,大都能夠飛翔。

6、哺乳類:最早的哺乳動物大約出現於2億年前,當前它們是動物界中功能最完善的動物。全身被毛,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哺乳動物中,能夠飛翔的動物只有蝙蝠。哺乳動物是所有動物中最高級的動物。

(7)圓口類脊柱擴展資料:

脊椎動物和人類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它們為人類提供了肉、蛋、奶等食物,皮裝、皮鞋等皮革製品,羊毛衫、羽絨服等服裝製品。此外,許多脊椎動物能捕食農林害蟲、害獸,對農林業有益。據統計,一隻青蛙一年能消滅一萬只害蟲,而蟾蜍捕食害蟲的數量更多。

一隻啄木鳥一年能吃掉近一萬只危害樹木的害蟲。一隻貓頭鷹在一個夏季所消滅的鼠類,相當於增長1000kg的糧食。蝙蝠的捕蟲本領更為奇妙,它能利用超聲波准確地確定蚊、蛾等昆蟲的空間位置從而捕食它們。通過研究蝙蝠超聲波定位的機理,人們研製出了先進的儀器—雷達。

8、有下列動物 貓 蝴蝶 蝸牛 帶魚 螺 如果將它們分為有無脊椎骨兩大類 貓是有脊柱的 這類動物的特點是

答:這類動物的主要特點:1、出現了明顯的頭部。
2、絕大多數的種類中,脊索只見於發育的早期,以後即為脊柱所代替脊柱由單個的脊椎連接組成。脊椎動物就是因為具有脊椎而得名。
3、原生的水生種類用鰓呼吸,次生的水生種類及陸生種類只在胚胎期間出現鰓裂,成體則用肺呼吸。
4、除圓口類之外,都具有上、下頜。
5、完善的循環系統出現了能收縮的心臟,促進了血液循環和,有利於生理機能的提高。
6、用構造復雜腎臟代替了簡單的腎管,提高了排泄系統的機能。
7、除圓口類之外,都用成對的附肢作為運動器官。

9、脊椎動物可分為五大類,每一類的主要特徵?

脊椎動物分為六類,各類的主要特徵如下:

1、圓口類:這類動物沒有上下頜,又叫無頜類。身體分頭、軀干、尾等3部分。頭、軀干圓形,尾部側扁。它的神經系統、骨骼、循環系統、消化系統都較原始,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有一些種類靠寄生在魚類體內生活。

2、魚類:適於在水中游泳,整個身體呈紡錘形而稍扁。在三個體軸中,頭尾軸最長,背腹軸次之,左右軸最短,使整個身體呈流線型或稍側扁。

3、兩棲動物: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

4、爬行動物:爬行綱生物的頭骨全部骨化 ,外有膜成骨掩覆,以一個枕髁與脊柱相關聯,頸部明顯,第一、二枚頸椎特化為寰椎與樞椎,頭部能靈活轉動,胸椎連有胸肋,與胸骨圍成胸廓以保護內臟腰椎與兩枚以上的薦椎相關聯,外接後肢 。

5、鳥類:體均被羽,恆溫,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心臟是2心房2心室。僅保留右體動脈弓,左體動脈弓退化。骨多空隙,內充氣體。

6、哺乳動物: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復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9)圓口類脊柱擴展資料

脊椎動物亞門的動物的脊椎都包在肌肉裡面,是脊索動物門中最大和最先進的亞門。這個亞門的成員擁有的肌肉大多數是一對一對的肌肉。神經系統有一部分在脊樑骨中間。脊椎動物亞門動物的骨骼是體內骨,有軟骨也有硬骨。

在動物成長時,這個骨架支持體型。因此脊椎動物可以比無脊動物長得大,而且平均體量也比較大。大多數的脊柱動物的骨架包括頭骨,脊樑骨和兩對軀肢。有些特化程度較深的脊椎動物沒有兩對手腳,如鯨和蛇,在演化之後已經不再需要了。

與圓口類脊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