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滑位

脊柱滑位

發布時間:2020-09-13 21:20:58

1、脊柱在人體的那個部位?

脊柱位置: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

小孩剛出生的脊椎數量是32-34,成人脊柱由26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剛出生時5塊)、尾椎1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1)脊柱滑位擴展資料:

脊柱的發育是由中胚層的生骨節細胞圍繞脊髓和脊索形成的。胚胎早期,每側體節腹內側面分出一團間充質細胞,為生骨節。生骨節逐漸移向中線脊索周圍。

起初生骨節組織的節段包繞脊索與體節對應,當進一步發展時,每個生骨節的尾端部分變緻密,並和下位生骨節的頭端連接起來,形成新的節段稱椎骨原基,即後來的椎體。

椎體形成後不久,在其背面伸出密集的間充質,形成神經弓,包圍脊髓。腹面形成肋突,肋突在胸椎形成肋骨,在頸、腰椎與橫突相合。椎骨原基形成軟骨,後骨化為椎體。

2、腰脊椎滑脫怎麼方式治療好

僅僅腰椎滑脫並不要緊,關鍵是會導致繼發性椎管狹窄和脊柱不穩,從而引起腰痛和腿痛,引起下肢或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能否上傳片子給我看看,另外,最好再做腰椎過屈過伸位(動力位)x線檢查和腰椎磁共振檢查以觀察脊柱穩定性和神經受壓情況。如果有明顯的神經受壓,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回復專家: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外科-周曉中副主任醫師

3、脊椎滑脫如何治療?

對於腰椎滑脫,可以選擇以下的鍛煉方法試試:

1.功能鍛煉原則:先慢後快,先小內幅度容後大幅度,先局部後整體,先輕後重,頻率由慢到快,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2.功能鍛煉形式與內容:
a.床上鍛煉:
(1)直腿抬高鍛煉:仰卧,主動進行直腿抬高運動至不能上抬,他人輔助進一步抬高5度~15度,患者感腰背部或患側肢體稍感不適或輕微疼痛後,慢緩放下,雙下肢交替進行。
(2)仰卧位拱橋式腰背肌鍛煉:仰卧屈膝,用頭部,雙肘及雙足作為支重點,弓形撐起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至患者認為最高度後放下,再撐起。
(3)飛燕點水式背伸肌鍛煉:患者俯卧位,頭、頸、胸及雙下肢同時抬高,兩臂後伸,僅腹部著床,整個身體呈反弓形,如飛燕點水姿勢。

b.床下鍛煉:包括:
(1)脊柱小角度前屈、後伸、側彎、旋轉、環轉腰部活動。
(2)蹲-站-挺胸活動。
(3)慢下蹲運動。
(4)快、慢步交替行走鍛煉。
(5)如有脊柱側彎身體靠牆直立,雙手中指貼於褲縫,一側中指沿褲縫下滑,脊柱逐漸側屈至極限,再還原。脊柱向右側彎者做脊柱左側屈練習,脊柱左側彎者做右側屈練習。
功能鍛煉的度和量:3~5次/天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4、什麼是脊椎滑脫?

腰椎滑脫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腰椎椎體相對於下一個椎體向前錯位,壓迫刺激周圍的肌肉、韌帶、神經、血管,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的疾病。臨床上可分為真性腰椎滑脫和假性腰椎滑脫。假性腰椎滑脫是指關節突關節與椎體一起向前滑脫;真性腰椎滑脫是指關節突關節位置不變,只是椎體向前滑脫,伴腰椎峽部出現斷裂,可分為四度:滑脫1/4者稱為Ⅰ度;滑脫在1/4-1/2之間者稱為Ⅱ度;滑脫在1/2-3/4之間者稱為Ⅲ度,滑脫大於3/4者稱為Ⅳ度。

5、脊柱滑移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輕微滑移保守治療能治好嗎?

腰椎滑脫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後天性的,在兒童時期或更晚些發生。主要是因各種過度的機械應力引起,誘因包括搬運重物、舉重、足球、體育訓練、外傷zd、磨損和撕裂。還有一種腰椎滑脫是退行性的.
發生腰椎滑脫後,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僅僅在是拍片時發現;也可能會出現各種相關症狀,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無力,嚴重時可出現大小便異常。滑脫較內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軀干縮短、走路時出現搖擺。如果腰椎滑脫沒有明顯的加重,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定期復查腰椎X線,了解滑脫情況。如果有腰痛和腿部的不適,在休息後通常症狀可以得到緩解。
如果有神經根的壓迫症狀,還需要進行神經根管及椎容管的減壓,從而消除因腰椎滑脫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等。
脊椎滑移,最好能手術復位,保守可能比較難的,多注意休息及清淡營養飲食,不要熬夜、勞累,不要吃辛辣肥甘厚膩食物。建議配合醫生調理,有利於身體健康。

6、脊椎滑脫如何治療和預防

正確掌握腰椎滑脫的治療原則

www.shouxi.net 侯樹勛 2004-8-5 14:40:25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由於腰椎滑脫有其特有的病理解剖學改變及放射影像學特徵,因此在導致腰痛的各種病因中比較容易被診斷,理應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有一些患者手術治療後症狀沒有改善,甚至病情進一步加重,這除與術者的技術和經驗等有關外,對腰椎滑脫不同病理改變的認識及對不同治療方法的適應證的選擇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1 不是所有的腰椎滑脫都需要治療

有些醫生認為,腰椎峽部裂都需要手術治療,以防止腰椎進一步滑脫,症狀加重,神經受壓。實際上,一部分腰椎峽部裂患者直到老年才出現腰痛症狀,甚至一些輕度脊椎滑脫患者因無腰痛症狀,終生未經治療。研究表現,獲得性腰椎滑脫患者其慢性腰痛的程度及類型與正常人無實質性差異。最新的研究提示,中年人群中,X線像診斷為輕度或中度的腰椎滑脫者其腰痛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與無腰椎滑脫者無不同。因此,輕度腰椎滑脫不一定是腰痛的根源,對於無腰痛症者沒有職業限制的必要,更不需要手術治療。

2 伴有腰痛的腰椎滑脫並非都需要手術

對有腰痛症狀的腰椎滑脫患者,首先應明確其疼痛的部位及性質,判斷其疼痛是否與滑脫有關,因為與滑脫部位相鄰椎間盤的變性、小關節病變或軟組織損傷等都可導致腰痛,應針對其原因進行對症治療,或進行試驗性治療,如制動、理療。保守治療無效或確定其疼痛與滑脫有關時,再考慮手術治療。另外,對老年患者應慎重考慮下腰椎融合後可能帶來的弊端。

3 根據滑脫的嚴重程度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

腰椎滑脫有多種分類方法,常用的分為發育性滑脫和獲得性滑脫,臨床上以後者多見。多數骨科醫生在描述滑脫程度時採用1~4級即Meyerding分級,實際上Newman系統可能更確切反映腰椎滑脫的狀況。因它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與四級分類法相近,反映滑脫椎體後下角的水平移位,第二部分表明滑脫椎體前下角向前旋轉的程度。重要的是手術前對患者的年齡、滑脫類型、滑脫程度、椎間盤及椎管的狀態作出綜合評價,從而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以期取得預想中的效果。

4 滑脫椎體的融合是手術治療的最終目的

對腰椎滑脫患者來說,一個理想的手術應該包括受壓神經組織的減壓、滑脫椎體的復位、滑脫椎體與鄰近椎體的融合。對伴有坐骨神經痛或間性跛行的患者,一側或雙側神經根減壓是必要的。但對輕度滑脫病人(<33%),一般不需要進行復位,只要能使滑脫椎體融合並保持腰椎的正常生理前凸,就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術者與其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滑脫椎體的復位上,不如集中精力保證滑脫椎體的融合。目前市場上有多種滑脫復位固定器械,在繁多的新產品面前,我們應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選擇我們所需要的固定器械,而不宜盲目追求新技術,忽略了腰椎滑脫的基本原則。

與脊柱滑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