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的腰膝酸軟是什麼病症
腎虛腰痛多表現為腰痛綿綿、酸軟不止 ,喜按喜揉 ,伴腿膝乏力 ,遇勞更甚 ,常反復發作。如偏腎陽虛者 ,則伴有面色發白 ,手足不濕 ,舌質淡 ,脈沉細 ;腎陰偏虛者 ,則伴有心煩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質紅 ,脈細數。腎虛腰痛採用飲食調理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
一、杜仲腰花 :取杜仲、川斷各 15克 ,豬腰子 1對 ,白酒 25毫升 ,蔥、味精、醬油、大蒜、姜、鹽、白糖各適量。製法 :先將豬腰洗凈切成腰花放碗內 ,加白糖、鹽、酒 ;另將杜仲、川斷煎取濃汁後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燒熱鍋 ,倒入腰花速炒熟 ,然後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每日 1次。
二、茴香燉煮腎 :取小茴香 20克 ,豬腰 1對 ,蔥、姜、鹽、酒各適量。製法 :先將豬腰(即豬腎 )洗凈後 ,在凹處剖一口子 ,將茴香、鹽裝入豬腰剖口內。用白線縫合剖口後 ,放入鍋內 ,加蔥、姜、酒、清水適量 ,用文火燉熟後食用。此法適用於偏腎陽虛的腎虛腰痛。
三、杞地山葯粥 :取生地黃 20克 ,山葯、杞果各 50克 ,大米 100克。製法 :將生地黃切碎 ,山葯搗碎 ,和杞果、大米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粥 ,代早餐食。每日 1次。此法適用於偏腎陰虛的腎虛腰痛。
腎虛宜食物品
腎虛者宜吃下列食物。
芝麻
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稱穀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豇豆
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葯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和腎虛遺精。」
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狗肉
性溫,味咸,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還能溫腎助陽,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功。」《醫林纂要》亦雲:「狗肉補肺氣,固腎氣。」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下元虛人,食之最宜。」下元虛者,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羊骨
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豬腎
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臟,治耳聾」。水臟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雲:「淡菜,補虛養腎之葯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干貝
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腎,與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鱸魚
又稱花鱸、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於臟,益二臟之陰氣,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認為:「鱸魚,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腎陰虛,或脾虛胃弱者皆宜。
桑椹
俗稱桑果。性寒,味甘,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如《滇南本草》雲:「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發明目。」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充血液,健步履。」故腎虛之人,尤其是腎陰不足者,食之最宜。
芡實
性平,味甘澀,有益腎固澀、補脾止泄的雙重功效。《本草經百種錄》稱之為「脾腎之葯也」。《本草從新》亦說它能「補脾固精」。《本草新編》中還說:「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葯並用,各為末,日日米飯調服。」凡腎虛之人遺精、早泄、帶下、小便不禁或頻多者,宜常食之。
栗子
性溫,味甘,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如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曾說:「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明·李時珍亦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旦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胡桃
性溫,味甘,既能補肺止喘,又能補腎固精,還能潤腸通便。適宜腎虛喘嗽、遺精陽痿、腰痛腳弱、小便頻數、大便燥結之人服食。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說:「胡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為其能補腎,故能固齒牙,烏須發,治虛勞喘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便頻數,女子崩帶等症。」
山葯
性平,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葯,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如明·李時珍指出:山葯「益腎氣,健脾胃。」《本草正》亦載:「山葯,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本草經讀》還說:「山葯,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凡上品之葯,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所以,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豇豆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和健脾的雙重作用。如《本草綱目》記載:「豇豆補腎健胃,生精髓。昔盧廉夫教人補腎氣,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鹽食之。」現代《四川中葯志》也介紹:「豇豆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對腎虛小便頻數者亦宜。
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腎虛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記載:「枸杞子,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本草經疏》中也說:「枸杞子,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葯。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
冬蟲夏草
性溫,味甘,有補腎和補肺的作用,是一種平補陰陽的名貴葯材。如《本草從新》說它「保肺益腎。」《葯性考》亦雲:「蟲草秘精益氣,專補命門。」《柑園小識》還說:「以酒浸數枚啖之,治腰膝間痛楚,有益腎之功。」冬蟲夏草雖然是一種副作用很少的滋補強壯中葯,但直接用於方劑者不多。凡腎虛者最宜用蟲草配合肉類如豬瘦肉、雞肉或鴨肉,甚至新鮮胎盤等共燉,成為補益食品,更為有益。
杜仲
性溫,味甘微辛,能補肝腎、強筋骨,對腎虛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軟弱無力、小兒腎虛兩下肢麻痹以及婦女腎虧引起的習慣性流產者,最為適宜。正如明代醫家繆希雍解釋說:「杜仲主腰脊痛,益精氣,堅筋骨,腳中酸痛。蓋腰為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杜仲補其不足,益腎故也。」
何首烏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歷代醫家均用之於腎虛之人。明·李時珍說過:「何首烏,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葯,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葯之上。」清代名醫黃宮綉亦雲:「何首烏,諸書皆言滋水補腎,黑發輕身,備極贊賞。」凡是腎虛之人頭發早白,或腰膝軟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者,食之皆宜。
海參
性溫,味咸,質地雖陰柔,但能補腎之陽氣,為腎陰腎陽雙補之品。如《本草從新》中說:「海參補腎益精,壯陽療痿。」《隨息居飲食譜》也說它「滋陰,健陽」。故凡腎虛之人,皆宜食之。
海馬
性溫,味甘,能補腎壯陽,故凡腎陽不足之人,皆宜食之,包括腎陽虛所致的陽痿、不育、多尿、夜遺、虛喘等,食之頗宜。可用海馬研細,每次1~2克,黃酒送服,1日2~3次。
蝦子
性溫,味甘咸,入腎經,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凡因腎氣虛弱、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腳軟弱無力,或陽痿,或男子不育症患者,宜多食蝦。《食物中葯與便方》還曾介紹:「腎虛,陽痿,腰腳痿弱無力:小茴香30克,炒研末,生蝦肉90~120克,搗和為丸,黃酒送服,每服3~6克,1日2次。」
此外,腎虛者還宜服食龜肉、鴿肉、豬肉、甲魚、蛤蚧、蓮子、松子、薺菜、韭菜、蜂王漿、靈芝、燕窩、阿膠、紫河車、地黃、鎖陽、肉蓯蓉等。
2、脊椎為什麼會酸?
脊椎為什麼會酸——主要是一個姿勢時間過長,肌肉過度疲勞,產生的乳酸不能及時代謝出去的緣故。脊椎問題會不會導致我們走路的鞋子傾斜一邊呢?也就是鞋底一邊高一邊低——走路姿勢不正可以導致脊椎問題。
3、女人腰酸背痛是什麼原因
女性腰酸背痛一般是因為身體體質不好,所以可能是因為身體偏寒導致身體不適的,平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吃生冷的食物,這樣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平時可以經常用生薑泡腳,生薑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幫助很好的去除身體中的寒冷,對調理寒性體質很有好處,另外就是平時也可以多吃一些益氣補血的食物,這樣也能幫助很好的調理腰酸背痛的症狀。
4、脊椎酸疼是怎麼回事?
當下電腦在中國尤其是城市已經相當普及,對許多人來說電腦已成為其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人們在盡情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各種便利之時,由電腦引起的一系列健康問題也悄然而至。除了大家熟知的電腦對視力的不良影響外,對神經系統損害也不容忽視。
頸椎病,這個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的疾患,目前已逐漸成為年輕人甚至青少年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姿勢性勞損。年輕人由於工作或上網、游戲等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動,甚至廢寢忘食。頸部長時間保持一種前傾、前屈的姿勢,頸部肌肉疲勞,小關節容易錯位,生理曲度變直,甚至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膨出。這些頸椎結構的變化壓迫通過頸椎內部的血管神經,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症狀,稱為頸椎病。主要表現為:
1、頭痛、肩背疼痛:由於頸部神經根受壓或頭頸部肌肉緊張引起。頭痛、頭脹,記憶力減退;肩及上臂疼痛范圍常按神經分布呈條塊狀,伴有麻木感,通常休息後可以緩解。
2、頭暈、眩暈、惡心、嘔吐、視物不清、耳鳴:由於頸椎骨關節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後者痙攣,導致腦干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常在睡眠時翻身誘發,視物旋轉或晃動,不敢睜眼,伴惡心、想大便、出虛汗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口齒不清、吞咽困難等。
除頸椎病外,由於長時間使用鍵盤和滑鼠,對尺神經及正中神經的壓迫,可以造成這些神經的永久性損傷,早期表現為手麻或胳膊麻木、疼痛,晚期出現肌肉萎縮、肌無力,導致殘疾。
綜上所述,電腦在給人們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之時,可能會引起很多健康問題。早期注意用「腦」衛生,可以有效避免這些「不良反應」。年輕人組織彈性較老年人好,即便已經出現了一些臨床症狀,只要認真注意以下事項,及時糾正不良習慣,早期治療,可以完全治癒。
1、建立嚴格的作息時間:在連續使用電腦1小時(青少年30~45分鍾),起來休息一刻鍾。可以做做眼睛保健操或僅向遠處眺望;前後左右活動活動頸部及肩部肌肉,注意動作要輕柔,不要過猛,尤其是有眩暈發作時暫時別做此動作。為自己泡一杯綠茶,邊補充水分邊休息。如果您經常忘記時間,最好買一個定時器,或設置程序讓電腦提醒您。
2、睡覺時,枕頭不要太高、太硬,最好可以自由變換形狀的。將枕頭墊在頸後(不要只墊著後腦勺),側卧或仰卧,使頸部處於輕度後仰的狀態,有利於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
3、多飲水、多進食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經常有視物模糊、眼乾等症狀者,可以多食用炒熟的胡蘿卜。
4、如果已經有手麻、肩背疼痛、眩暈等神經系統損傷的症狀,則須到醫院診治,補充維生素B1、B12等,必要時進行局部牽引治療。
5、夏季在有空調的房間使用電腦,應注意穿長衣長褲,以免關節長時間受涼引起關節炎。腕部、肘部是神經較易受外界壓迫而受損之處,可在右腕部、雙肘部帶護腕、護肘以減輕使用電腦時對局部的壓迫。
操作電腦時間長了會給身體帶來不適甚至危害,所以每工作一小時應休息6分鍾,工作兩小時應休息15分鍾,關閉電腦、離開工作地點。下面這套操能夠使你緩解疲勞狀態,血液循環通暢,恢復精力。
1.閉上雙眼用中指適度向外旋按摩眼球30個,然後再按摩太陽穴30個及雙眉中間稍偏上30個。
2.頸部平行旋轉左右各15個。
3.肩部旋轉30個。
4.雙手抱膝盡量貼在腹部,然後將腿向前伸直,放回地面左右各做10個。
5.曲肘、攥拳,腳尖離地勾腳面,然後綳腳面,做20個。
6.轉動手指手腕,內旋10個,外旋10個。
7.雙手向上左右緩慢伸展各5個。
8.雙手向頭後緩慢伸展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