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正常的生理彎曲是怎樣的?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嬰兒出生時,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當生後3個月,嬰兒抬頭向前看時,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乾的平衡。在生後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使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這樣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個彎曲,其中兩個原發後凸,兩個繼發前凸。胸椎的後凸是由胸椎椎體前窄後寬的結果,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後窄來構成的,其椎體則前後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後矮外,腰4及腰5椎體亦變得前高後矮,腰3椎體不定,仍多為方形,而腰1、2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後凸而呈後高前矮形態。腰椎曲度在性別上有一定的差異,女性的一般較男性的為大。腰椎正常生理曲度的存在,是脊柱自身穩定和平衡的表示。
2、為何人體要有脊柱的生理曲度?怎樣避免生理曲度消失?
人類是哺乳動物,所以正常人的脊柱都是有生理曲度的,這些曲度的形成,也是為了使人體保持平衡,而且在我們走路時也能起到穩定的作用。
比如拿小寶寶來說吧,在一開始出生的時候嬰兒的脊椎是直的,的當他們開始爬行時,由於姿勢的習慣,腰部也會慢慢開始彎曲,所以爬行是我們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在幼兒到了13個月往後,開始學習走路時,他們的整個背部也會形成生理曲度,這樣可使幼兒保持平衡,支撐他們走路。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幼兒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上也涵蓋了脊椎的問題,比如說一些正在學爬行的寶寶,強行被爺爺奶奶抱在手中,這樣對於他們頸椎的生長非常不利。而當他們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又被放到學步車中,這樣也會嚴重阻礙寶寶的腰部以及腿部生長發育。
而當我們的年紀慢慢變大時,腰椎盤也會開始逐漸退化,最明顯的一點反應就是開始出現駝背。而且現在很多白領因為工作關系,長期坐在凳子上面埋頭工作,這樣也會使人體的生理曲度產生變化。所以有很多關於養生保健的知識,一直在強調希望白領們能夠動起來,不要整天坐在電腦前。其實不僅跟血液流通有關系,也跟我們的脊椎有很大關系。
一旦有了頸椎病以及肩周炎,那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因為沒有任何葯物可以起到根治的作用。
3、脊柱生理彎曲包括哪一些
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前區、胸椎後區、腰椎前區和骶尾椎的後區。這四個優美的生理弧度呈S型。那麼為什麼不長直了,而要長一個S型的形狀呢,這是因為我們的人體在行動的時候需要減震的功能。從這四個生理彎曲,這個角度來看,它是一個彈簧的功能,那麼同時吸收這些震盪的能量,同時它有保護的作用,這樣四個生理彎曲起了不同作用,我們的頸椎朝前彎曲是為了托住我們的頭顱,胸椎要往後彎曲,這是因為它的前方有心臟,有肺,縱隔等重要的這些器官。腰椎往後生理彎曲是因為我們在坐的時候,站立行走的時候我們的重心實際上是落在我們骶骨前面的,大概7米的地方,這才是我們真正的人體的重心。
4、怎樣才能讓脊柱恢復正常生理曲度?
一般打針吃葯不管用 要想是脊柱恢復正常生理曲度 只有指砭才可以做到 像你所說 你的腰現在很硬了 我想你不光是腰 胸椎頸椎都不太好 也許我可以幫你解決 如要幫助聯系我
5、脊柱生理彎曲消失,變直健身需要怎麼練習
人的背部肌肉平時不怎麼用,所以很容易退化,導致脊柱生理彎曲消失。脊椎穩定性下降,減震性能下降,增加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練習方法就是加強背部肌肉鍛煉,其他核心肌肉鍛煉也有幫助。
最簡單的方法是做燕飛,燕飛時搖頭擺尾效果更好些。
另外注意坐姿,開車時加腰墊。睡覺時仰躺可在腰下稍墊一點東西。還可以在腰下墊網球自己做按摩。
6、腰椎生理曲度消失時什麼意思
讓陳某人為你開解吧:
正常情況下,腰椎生理曲度表現為前凸狀態,最凸處位於腰3~4椎體前方。腰椎前凸曲度為人類所特有,但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幼兒站立以後才逐漸形成的。
當幼兒站立後,由於重力作用,腰椎自然就處於負重狀態。這種負重造成了腰椎椎體及椎間盤(特別是椎間盤)前厚後薄的形態,腰椎前凸曲度也就由此而形成。因此,腰椎前凸生理曲度形成不同於脊柱胸段的原發後凸曲度,而是一種繼發性曲度(頸椎的前凸曲度也屬於繼發性曲度)。
由此可見,腰椎正常情況下應保持前凸生理曲度。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標志著腰椎(甚至整個脊柱)處於良好的穩定和平衡狀態。如果坐位、站立位姿勢不當時,腰椎(甚至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就會發生改變。腰椎曲度一旦發生變化,則往往會伴隨腰部慢性勞損性疼痛。
一般情況下生理彎曲消失如果關節間隙沒有形成骨橋還是可以治療的,通過一些手法治療等,但是一旦形成骨橋,關節間隙狹窄消失,只能通過手術復位。
就這么多了,看圖吧,雖然我也沒大看明白~~呵呵
7、正常成人的脊柱有幾個生理彎曲?
「脊柱」與「脊椎」在組織的形成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脊柱」是由骨盆椎骨及其周圍軟組織共同構成的,即除椎骨外,還包括椎管內脊髓、韌帶、椎體間的椎間盤以及椎管外的神經、血管、肌肉、關節囊等軟組織;而「脊椎」則只是由椎骨和椎間盤兩者組成的。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位於我們人體的背部中央,構成人體的縱軸。由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和腰椎5塊)和1塊骶骨、2-4塊尾椎組成。它們之間依靠韌帶、椎間關節連結。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正面看應該是筆直的,因為它的四周有堅強的韌帶和肌肉附著。例如,貫穿全長的有能棘肌,各棘突、橫突棘肌和間肌等,共同維持脊柱的穩定。而且,這些韌帶、肌肉和背部、腹部的各種大小肌群密切配合,協同作用,使脊柱能靈活自由地後伸、前屈、左右側彎和轉體。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側面看卻是彎的,有頸、胸、腰、骶四個彎曲。其中,頸曲前凸,胸曲後凸,腰曲前凸,骶曲後凸。這些生理彎曲適合人的直立時,重心穩定的需要。而且它等於使軀體按上了彈性裝置,走、跑、跳時產生的震動,能通過它減弱和消失,從而使腦和心、肝、腎等生要內臟得到保護。這些生理彎曲隨著生長發育而逐步形成。新生兒的脊柱幾乎筆直;生後2-3個月,隨著抬頭、轉著等頸部活動,出現頸曲;7-9個月時嬰兒會坐,由此出現胸曲;幼兒開始站力和走路後,出現腰曲和骶曲。不過,頸、胸曲要到7歲才定型;腰曲的定型則要到青春早期。及時基本定型,這些生理性彎曲通常還很不穩因,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脊柱彎曲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