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新生兒脊柱發育

新生兒脊柱發育

發布時間:2020-09-08 02:54:59

1、新生兒豎抱一定會影響脊柱發育嗎

一般在滿三個月後才能豎抱,因為寶寶的脖子還很軟,豎得太早怕他閃了。但大多數寶寶豎過一次後就再也不願橫著抱了

2、人體脊椎發育的四個階段代表嬰兒的哪些動作完成

----生長發育是有階段性和有程序的連續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量的變化,也有質的變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發育階段,各階段都有其一定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再加上生活環境的不同,就把人的生長發育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胚發育期:一般從妊娠期8周起為胚發育期。從受精卵開始分化,直至大體成形,形成內胚層、外胚層、中胚層三層組織。 ----(2) 胎兒期:從妊娠8周至胎兒出生為止。此期以組織及器官的迅速生長和功能漸趨成熟為特點。在胎兒時期可以測定胎盤功能和檢查羊水內的細胞染色體、酶量及生化內容,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防治。必要時可行人工流產,以免出生後貽害家庭與社會。 ----(3) 新生兒期:從胎兒娩出開始至生後28天。新生兒適應子宮外的新環境,經歷了解剖生理學的巨大變化。全身各系統的功能從不成熟轉到初建和鞏固是此期特點。 ----(4) 嬰兒期:指生後至1周歲。嬰兒期的特點是生長特別快。1年內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身長可達到出生時的2倍。此期必須加強營養要素,才能預防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則易發生佝僂病等。 ----(5) 幼兒前期:1-3歲。此期體格生長速度比嬰兒期漸變緩慢,但語言、行動與表達能力明顯發育。前囟閉合、乳牙出齊,能控制大小便。在斷奶後如對營養供應不加重視,往往可引起身高不增或少增。 ----(6) 幼兒期:3-6、7歲。相當於目前"幼兒園"階段。此期的特點是生長發育變慢,動作及語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躍、登樓梯、唱歌、畫圖,開始識字認字。往往好奇、多問。不小心也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7) 童年期:6、7-11、12歲。亦稱小學年齡期。此期特點是腦的形態結構基本完成,智能發育進展較快,能較好地綜合分析、認識自己。此期要保證足夠的營養,加強體育鍛煉。 ----(8) 青春發育期(簡稱青春期):約10-18歲(女性較早,男性較晚,約相差2年).這是童年過渡到成年的發育階段.此時的特徵為:體格發育首先加速,繼而生殖系統發育成熟。女性的青春期普遍為11-12歲到17-18歲,男性則為13-15歲到19-21歲。這里存在著個體差異,且與地區、氣候、環境及種族有關。 ----(9) 青年期:約16-20歲。此期的特徵為思維活躍,智能發展,開始鍛煉獨立生活,參與比較復雜的社會活動,但情緒易多變,可發生異常心理,應當適當的誘導和教育. ----以上的各年齡期按順序銜接,不能跳越。前一年齡期的發育為後一年齡期的發育奠定必要的基礎。任何一個階段的發育受到障礙,都會對後一個階段產生不良影響

3、抱多了會影響嬰兒脊柱發育嗎

提問很不嚴謹,「抱多了」(「多」指次數還是時間?)應該改為「抱久了」。
首先,Quote一段兒童脊柱發育的規律:
「寶寶出生時脊柱無彎曲,僅呈現輕微後凸。3個月左右抬頭動作的發育出現頸椎前凸出;6個月後能坐,出現胸椎後凸;1歲左右開始行走,出現腰椎前凸出。這樣的脊柱自然彎曲,至6-7歲才為韌帶所固定。生理彎曲的形成與直立姿勢有關,是人類的特徵,有加強脊柱彈性的作用。」
看完了么?恩,其實跟問題關系不大,
下面寫點兒正經的。
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抱嬰兒會影響其脊柱發育。
回答完畢。
有人會問,那該怎麼辦呢?
你不會換個姿勢抱Y?!你不會放下Y?!你抱一天不累啊?
另外,我不同意那些禁止豎抱3個月齡以下兒童的觀點,孩子沒那麼脆!

4、幼兒脊柱的特點是什麼

胎兒和新生兒的脊柱從側面觀看沒有成人特有的彎曲,幾乎是直的,當小兒開始抬頭時(生後2~3個月),就出現頸椎前凸,當6~7個月小兒開始能坐時,就形成胸椎後凸。當1歲時小兒開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這些彎曲是不恆定的,當小兒仰卧時仍可伸平。小兒的兩塊脊椎骨之間,軟骨層特別發達,所以在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擴張,都會引起脊柱變形。患有佝僂病時,坐位常出現脊柱呈弧形後凸。所以為了防治脊柱發育畸形,應注意使小兒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脊柱長期負重,及早治癒佝僂病。

與新生兒脊柱發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