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瑜伽有哪些動作治脊椎
脊柱瑜伽動作
蓮花座坐在墊子上,雙手抱頭手肘與肩在同一平面上,雙手兩個小臂在同一直線上,抬頭挺胸,感受胸部和肩頸部位的拉伸。
放下雙手放鬆地放在膝蓋上,用左手扶住頭部往左邊側過去,保持呼吸,感受脖子的拉伸力。頭部慢慢回正放鬆,然後換另外一邊。
雙手在腦後環抱,腰背挺直,目光注視著前方。
雙手慢慢地伸直,手腕交叉握拳,眼睛注視這前方。保持自然呼吸,感受肩頸部位的拉伸。動作保持15~20個呼吸。然後雙手分開,慢慢地放下來。
松開蓮花座,雙腿彎曲膝蓋坐在墊子上,雙手自然放鬆在體旁兩側,把左腳從右腿下面穿過,彎曲貼在左腿的大腿外側根部,右腳踩在左腳大腿的根部外側,雙手按住雙腳腳掌,臀部向前懸空,彎腰低頭,保持自然呼吸。
松開雙腿變成雙腳腳心相對的姿勢,雙手指尖相對放在兩腳膝蓋上。
雙手體前交握,彎身低頭放鬆身體。
2、拉伸脊柱,哪些瑜伽體式最有效
很多啊,比如貓式、下犬、倒手杖式、嬰兒式、雙角,站立前屈等等,都可以伸展脊柱。
3、脊椎病要練什麼瑜伽
一、扭腰、伸手、踢腿的「辦公室體操」並不能代替瑜伽
糾正長年累月不當姿勢造成的身體傷害,瑜伽是一項很好的選擇。瑜伽的動作緩慢、舒展,每個動作做到個人的極限而停止,能令骨與骨之間的關節松開,讓血液更順暢地流到椎間盤,防止它們的僵化和粘連。
瑜伽的這種特效不是一般的活動身體、扭腰、伸手、踢腿能代替的。後者多屬於「體操」性質,劇烈而快速,使肌肉組織的新陳代謝加快。在工作環境中練習瑜伽,可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10分鍾。每個動作練習一兩遍,保持姿勢靜止的時間為兩三次深呼吸即可。
二、緩慢而極限處靜止的姿勢,深長的呼吸和集中於一點的靜思,這就是瑜伽
瑜伽是很養生的運動,最重要的是身心合一,所以練習瑜伽的時候,需要更加多的耐心,均勻的呼吸,這樣就能夠有很好的效果哦。
首先,需要配合深呼吸。姿勢伸展時吸氣,收攏時呼氣。吸氣時腹部鼓脹,肚臍突出,呼氣時腹部往裡縮,好像腹肌要與腰椎合二為一。同時,瑜伽姿勢還需配合「靜思」,思想需集中於一點。比如做提腰時,就把注意力集中於腰部;伸手時,注意力集中在肩部。總之,哪裡覺得酸楚,就集中到哪裡,這樣富氧的血液就可以充分地送到身體所需的部位。
4、通過瑜伽,該怎麼鍛煉脊柱呢?
我們常說:人的衰老從長第一根皺紋開始;然而,真正的衰老則是從你的脊柱靈活性變差開始的!你是不是已經開始經常性的落枕,或者是早上醒來以後,身體蜷縮,僵硬,感覺極不舒服,醫學上把這些現象叫做脊柱退化。
瑜伽可以練出健康的脊柱,不但要有力量而且還柔軟。一起來練練脊柱吧~~
1.舞王式
經常練習舞王式可減少腿部多餘贅肉,增強平衡,舒展胸腔,保持優雅體態
A. 以瑜伽山式站立,身體重心放在兩腳上。緩和呼吸。
B. 慢慢抬起右腳離地,將身體重心放在左腳上,雙手抓住右腳轉動手肘向上。綳腳背。
C. 把胸腔往前推出去,手臂慢慢伸直更多。
D. 把腿上提更多,腿伸直更多,堅持30秒,反側重復。
2.騎馬側伸展式
A. 山式站立開始,俯身,四肢支撐身體,跪在墊子上,兩個膝蓋打開,與髖部同寬,做好准備姿勢。
B. 右腳向前邁出一大步,放於我們雙手之間的墊子上,右腿膝蓋位於你的胸前,髖部的左側向前並向下方推送,緩緩用力拉伸你的髖關節。
C. 手指尖觸地,胸骨上提,頭頂向上頂送,幫助後背延伸,左腿貼在墊子上,保持放鬆。
D. 抬起左手,向上後方伸展,頭部順勢向後方伸展,
E. 保持30秒深呼吸,然後換一條腿,繼續做這個體式。
3.戰士一式
練習戰士一式可以緩解肩頸和背部的疼痛和僵硬,加強腳踝和膝蓋的力量,同時減少臀部脂肪。
A. 山式站姿開始,深吸氣,雙腳跳開與肩同寬,腳外側與墊面平行,腳尖指向正前方;
B. 雙手側平舉,轉右腳90度,左腳向右轉動60度-70度,右腳腳跟與左腳在一條直線上;
C. 骨盆中正,尾骨下沉,胸腔打開,向右轉動雙肩、軀乾和骨盆,保持身體直立。
D. 呼氣,蹬後方腿,屈前腿膝蓋,膝蓋與腳尖同向,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與地面平行;
E. 吸氣,轉回前方,練習左側,然後回到山式。
5、緩解脊椎痛瑜伽動作有哪些
在瑜伽的體式練習上,其實原理很簡單,首先是伸展脊柱,增加椎體之間的空間,其次,要特別注百重脊柱周圍肌肉的訓練,這是維持脊柱穩定的重要練習之一。
以腰椎為例:加強腰背部肌肉的鍛煉,有助於維持及增強腰椎的穩定性,從而延緩腰椎勞損退變的進程,可以有效地預防急慢性腰部損傷和腰痛的發生。度
找專業老師指導練習,一定要練對!
比如蝗蟲式、內蝗蟲的變體,三角伸展式、側角伸展式,貓式、橋式、橋式變體等等,可以幫助頸椎椎體之間的空間的建立,以及周圍肌肉力量的啟動和建立,但是建議跟專業的瑜伽老師練習,因為專業的老師能夠准確的指導,你應該啟動到的肌肉,應該放容松哪些肌肉。
1、蝗蟲式
2、三角伸展式
3、貓式
4、橋式
6、脊柱側彎是不是不適合練瑜伽
首先明確告訴你練習瑜伽會矯正脊柱側彎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脊柱側彎發病很多因素有關的,一個正常的為什麼變彎曲呢?這要從分類開始談起,學科上分先天性突發性的還有神經肌肉型的等等十幾種,目前臨床上常見特怕性的,大概是80%到85%左右,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是特發性,就是現有的科學條件下不能找到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原因不太明確的側彎用特發性側彎,那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還有先天性側彎,是椎體不平衡而造成脊柱發育過程中向一邊或者向另一邊側方偏移,也有因為有孩子得了大腦癱小腦癱,神經兩邊肌肉不一樣造成的,有時候一些腫瘤病人也引起的。
1 名稱分類
過去對脊柱側彎有不同稱呼,現在根據國際脊柱側凸研究學會建議使用結構性彎曲(原發性)和非結構性彎曲(繼發性)的名稱,後者又稱功能性的或代償性的彎曲。非結構性包括骨盆傾斜性彎曲、刺激性側彎及癔病性側彎;結構性包括特發性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側彎、神經纖維瘤病及其他。
2 發病率
此病如能及時及早的發現對治療具有積極意義。檢查此病一般都採取以下方法:①彎腰試驗,②背部雲紋攝像法,③X線檢查。根據國內外一些報道,在診斷此病上,很多學者也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如X線超長現格全脊柱攝影裝置[1]以及紅外熱象圖在此病上的應用[2]。由於普查所採用手段及人群不同,文獻報道脊柱側彎的發病率也不一致。國內馬迅等[3]檢查24130名中小學生cobb角大於或等於10°者為347人,側彎患病率為1.44%,男女比例為1:1.17;田紀偉等[4]檢查10073名6~15歲學生,患病者為487例,患病率為5.56%,男女比例為0.54:1;王旭生等[5]對13560名10~19歲在校中小學生普查中,側彎患病率為0.75%,男女比例為1:1.2。可見各地情況均不相同,但也可看出發病率還是較高的,且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
3 病因學
脊柱側彎的發病原因迄今為止仍不十分清楚,但仍有不少學者對其發病機理在實驗和臨床研究中進行了積極的探討。
3.1 遺傳因素 早在1911年,Roth即報道過遺傳因素可導致脊柱側彎。在這一問題上,有人認為是多基因遺傳,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單鏈的顯性遺傳,具有不完全顯現率。
3.2 生活習慣 實驗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側彎體位,坐姿不良都可出現腰部畸形,Goldberg[6]通過脊柱側彎與手足使用習慣的關系的研究調查中,提示了脊柱側彎與大腦優勢半球的關系。
3.3 代謝異常 [7]有人發現6~18歲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血清中,2-I型球蛋白及己糖蛋白的含量增多;尿內脯氨酸的氫氧化物排泄增加,粘多糖減少,且脊柱側彎的椎間盤髓核內氨基葡萄糖及氨基乳糖含量減少。
3.4 脊柱平衡機制受損 顧耀明等[8]在對家兔的實驗中通過單純於兔肩胛骨與同側股骨大轉子間連以鋼絲,使脊柱發育成側彎且進行性加重椎體旋轉出現三維結構變化,但不直接損傷脊柱,結果表明凹側椎體生成骺板受到超高的壓力而凸側骺板受力相對小,因此凹側骺板由於逐漸增加的超高力作用從而使縱行生長受到抑制,椎體楔形變,脊柱側彎進行性加重。
3.5 神經因素 [7]有人發現在脊柱側彎中相當一部分有平衡功能失調,本體反射及眼反射系統均有失調,這一現象後來又被別的作者所證實。
3.6 軟組織因素 梁棟等[9]對側彎脊柱主弧兩側的軟組織做了外科解剖及病理學探討。發現主弧凹側的各層軟組織均有攣縮現象並產生了張力。光鏡及電鏡下觀察其組織相亦證實均有明顯變性,而主弧凸側的各層軟組織只有輕度萎縮變性,從而指出側彎的脊柱凹側軟組織變性攣縮成為脊柱側彎畸形發展的重要因素。袁澤農、肖子范等[10]通過研究認為脊柱側彎患者椎旁肌中肌梭數的減少也可能是側彎發生的原因之一。
4 治 療
對脊柱側彎較輕者,可以進行觀察,重者需要治療,由於本病可進行性加重,對有陽性家族史又表現有結構性彎曲者,亦應早期治療,其治療目的是恢復軀乾的對稱性,並使之保持第一胸椎棘突對准臀中皺襞,同時使兩肩與骨盆左右平衡,以及保持心功能及肺功能。
4.1 非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側彎曲度在40°以下,輕度進行性加重的脊柱側彎,每年加重不超過5°者;側凸曲度介於40~50°之間者,胸廓畸形不大,可復性強而年齡較小者均可採取保守方法治療。
4.1.1 石膏固定法 最早採用Risser設計的合葉石膏固定法,但是方法繁瑣,患者需長期卧床,不易為病人所接受,後來問世的Risser-Cotrel石膏固定法,其特點是病人可以早期下地活動,該石膏固定法亦可以用作單純脊柱融合術的輔助治療方法。
4.1.2 支具療法 是目前公認有效的非手術療法且應用最廣,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力學三點或四點力矯正規律,以達到防止脊柱側彎加重的目的。其適用於側彎曲度在20~40°之間、側彎畸形尚不固定、有較大可能恢復的未成年患者。1948年,Milwaukee支具應用最早而風行一時,穿戴支具的患者,胸椎側彎者有20%畸形可望矯正,但腰椎側凸矯正略少,頸椎則更少。且長期穿戴支具可妨礙下頜骨的發育而導致頜面部畸形,故此療法已不盛行。70年代,北美的Boston支具因療效顯著開始被廣泛接受。目前,多應用改良的塑料貼身支具治療胸椎以下的脊柱側彎畸形。
4.1.3 牽引療法 牽引治療脊柱側彎有頭圈牽引法、Cotrel牽引法、頭圈石膏牽引法、頭圈股骨牽引法等,多與石膏、矯形器或手術等療法合並使用。
4.1.4 電刺激療法 是另一種公認的較為有效的非手術療法,[11]1983年Axellgaarod推出雙通道體表電刺激治療儀對治療脊柱側彎患者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國內有學者認為電刺激療法的機制是凸側有關肌群在電刺激下長時間收縮鍛煉,變得比凹側粗壯有力,使脊柱兩側產生不平衡牽拉收縮從而獲得矯正,甚至是脊柱內側不平衡牽拉收縮,使凹側半的椎體骺板受到拉伸,導致骺板內增殖細胞生長分裂加快,而使凹側半的椎體生長加快達到矯正側彎的目的。
7、脊柱理療的瑜伽體式有哪些???
可以做脊柱扭動式哦
三角轉動式等也行~
不過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可為了所謂的標准動作而忽略了身體的真實感受~
加油~
8、治療脊柱側彎瑜伽的視頻
你可以搜索理療瑜伽 然後裡面會有脊柱治療的 看看找到適合你自己的就可以了 量力而行 適當不過度的練習才有住於康復 希望有所幫助
9、瑜伽教學視頻 脊柱瑜伽如何更好的做調理
你說的這個視頻在搜狐裡面應該有,你可以去看看。我放幾張調理脊椎的瑜伽體式圖。
駱駝式
脊柱扭動式
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