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結核治療兩年多了,吃了快兩年的葯,為何還是不好
腰疼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五種。
腰疼原因之一:由於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腰肌勞損、肌纖維織炎,以及由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
腰疼原因之二:由於脊椎病變引起。如類風濕性脊椎炎、骨質增生症、結核性脊椎炎、脊椎外傷及腰椎間盤突出等。
腰疼原因之三:由於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引起。如脊髓壓迫症、急性脊髓炎、神經根炎、脊髓腫瘤等所引起的腰疼。
腰疼原因之四:由於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腎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前列腺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及盆腔炎等,腫瘤也可引起腰骶部疼疼,女性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癥候。
腰疼原因之五:由於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並無客觀體征,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這種腰疼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
2、腎結核如何治療?
丈夫患有腎結核,對妻子的健康會構成嚴重威脅。因為性交時,尿路內的病菌會隨精液侵入女方陰道或子宮等部位,容易引起女方的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等,亦可引起泌尿系統炎症。因此,丈夫必須在徹底治癒後才能恢復性生活
腎結核是全身結核病的一部分,故在治療上必須既重視全身治療,又注意局部治療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具體說來就是一方面予以抗結核葯物,適當休息、日光照射和足夠的營養,另一方面根據需要施行手術切除病腎或病變組織,以達到縮短療程,提高療效的目的。
(一)抗結核葯物治療:單純葯物治療的基本條件為病腎功能尚好和尿液引流無梗阻。葯物治療的適應症為:①臨床前期腎結核;②病灶較小的腎結核;③雙側或獨腎結核屬晚期不宜手術者;④身體其他部位有活動性結核,暫不宜手術者;⑤患者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暫不宜手術者;⑥配合手術治療。
(二)手術治療:腎結核的手術治療包括腎切除術、腎部分切除術和腎病灶清除術。手術方法的選擇取決於病變范圍 、程度和對葯物治療的反應。
1.腎切除術:破壞范圍較大的單側腎結核,單側結核性膿腎、鈣化腎、如對側腎功能良好,均適應腎切除術。兩側腎結核,一側破壞嚴重、腎功虧損而另側病變較輕,足以代償時,應在抗結核葯物配合下切除重側病腎。
2.腎部分切除術:局限在腎臟一極的病灶,經長期葯物治療未見好轉,或並發腎盞漏斗部狹窄致尿液引流不暢者,適應腎部分切除術。
3.腎實質近表面處形成的結核空洞,與腎盞不通且葯物治療無效者,可行腎病灶清除術。
3、腎結核是什麼引起的
腎結核的病原菌主要是來自肺結核,也可來自骨關節結核、腸結核等其他器官結核。結核桿菌傳播至腎臟的途徑有四:
①血行播散: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徑。結核桿菌從肺部結核病灶中侵入血流而播散到腎臟;
②尿路感染:實際上是結核桿菌在泌尿系統內的蔓延擴散。為一側尿路發生結核病變後,結核桿菌由下尿路迴流上升傳至另一側腎臟;
③淋巴感染:為全身的結核病灶或淋巴結核病灶的結核桿菌通過淋巴道播散到腎臟;
④直接蔓延:是在腎臟附近的器官如脊柱、腸的結核病灶直接擴散蔓延累及腎臟。
大量的實驗研究、屍檢和臨床觀察證實,血行播散是腎結核的主要感染方式。結核桿菌隨血流侵入腎臟。當腎臟有一定的敏感性(如局部血循環障礙、外傷等因素)或細菌數量增多形成栓子,則首先在腎外層皮質部分的腎小球毛細血管叢中形成結核病灶。90%發生在皮質,10%左右發生在髓質。這種外層的結核是多發性的,幾乎兩側同時累及。但在此時往往因為人體的全身免疫和局部抵抗力的增強,細菌數量和細菌毒力下降等因素,絕大多數病例的全部病灶均可癒合而不引起任何病象,也不被發覺。但在這時期,可在尿液中查見結核桿 菌,這種時期稱為「病理性腎結核或臨床前期腎結核」。在腎外層的病灶存在期間,由於當時機體抵抗力下降、細菌毒力增加或局部因素等情況,有個別病灶不癒合而進一步發展,達到所謂「臨床期腎結核」。肺結核病人中約1~2%有這種臨床期腎結核。在腎外層結核病灶中僅3~7%發展到臨床期腎結核的階段。
一般從無症狀的臨床前期腎結核發展到臨床期腎結核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中肺部或其他器官結核的原發病灶可能已經痊癒,因此在相當部分的腎結核病人不能發現其原發病變。如果臨床前期腎結核的病灶不癒合則發生局部擴散或沿著腎小管向下蔓延到腎內層在髓質部分,腎乳頭發生潰瘍,當病灶逐漸擴大破潰,即侵入腎盞或腎盂。這種侵入腎內層引起臨床腎結核的病例,85%以上是單側性病變,雙側性腎結核約15%左右。臨床上的雙側腎結核,既可直接從早期的雙側性病理腎結核發展而來,也可由一側腎結核另一側假象癒合而以後再發展而成,也可由一側性臨床腎結核經尿路感染蔓延到對側而成。
腎結核的預後在抗結核葯廣泛應用的前後大不一樣。在過去無抗結核葯物時代,如果腎結核不予葯物,不作手術的病例,從臨床出現症狀起,生存5年者不足30%;能生存10年者不足10%;而經腎切除治療的病人有55~60%的病例可望治癒。在應用抗結核葯物治療後的死亡率已低於4%。
影響腎結核預後的因素有下列幾種:
(一)全身情況和泌尿系外的結核病狀況腎結核病人如果全身情況良好,泌尿系外結核病輕而穩定,則腎結核治療效果較好。若全身情況不好,又有其他器官嚴重結核,則腎結核的手術後死亡率顯著增高。
(二)膀胱結核的有無和結核病變的嚴重程度膀胱結核的嚴重程度對預後的影響極大。腎結核在病灶波及膀胱之前進行病腎切除,或在早期輸尿管阻塞的腎結核病例切除病腎,則病人可全部恢復,並不遺留泌尿系的後遺症或餅發症。Himman指出腎切除術前膀胱未被結核侵犯者,則5年治癒率達100%,若一旦膀胱被侵及,則5年生存率下降至60%。據上海中山醫院腎結核207例腎切除隨訪情況觀察,病腎切除前膀胱結核性炎症存在不滿1年者術後68.7%結果滿意,而炎症已達1~6年者術後53.6%情況不滿意。由此可見,結核性膀胱炎存在之時間與預後亦有很大關系。實際上炎症時間的長短提示炎症深入膀胱壁之深淺,代表著膀胱攣縮的機會。
(三)對側腎有無結核病變和功能情況 結核腎臟切除的病人,其對側腎的情況對預後至關重要。在應用抗結核葯前的一組1,131例結核腎切除病例統計,對側腎尿液顯微鏡檢查正常者,則5年中65.2%治癒,20.3%死亡;對側腎尿結核桿菌動物接種陰性者,則5年中75.2%治癒,13.3%死亡;而對側腎尿結核桿菌陽性者,則5年中21.8%治癒,41.8%死亡。而在應用抗結核葯後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雙側腎結核病例5年內死亡率從80%下降到8%。
(四)治療的時機和正確性 隨著抗結核葯的不斷發展,腎結核的治療原則有了顯著改變,大多數病例可以通過葯物治療得到痊癒。早期診斷和及時的確切治療是治療腎結核的關鍵。治療措施必須符合具體情況的要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不少學者認為早期的泌尿系結核 幾乎沒有不能通過長期使用抗結核葯物治癒的。國外已很少為泌尿系結核病人進行手術處理,甚至有人認為葯物治療可以代替手術。但這種看法是不恰當的。對有些病例,如無功能腎或功能很差的一側腎結核,或一些血運差、封閉堵塞性空洞,或病變廣泛、破壞嚴重的病灶,抗結核葯不能進入的病例,均需施行手術治療。尤其是要掌握結核性膀胱炎的程度比較輕,炎症的時間比較短的時機對結核性病腎及時手術處理可以取得滿意效果。對於腎結核而發生晚期並發症的病例,也必需採用手術進行治療。
4、腎結核用什麼方法可以治好
手術治療
雖然抗結核葯治療在目前可以使大部分腎結核病人得以控制治癒,但是仍有一部分病人葯物治療不能奏效,而仍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包括全腎切除、部分腎切除、腎病灶清除等幾種方式,需視病變的范圍、破壞程度和葯物治療的效應而選定。
1.全腎切除術
(1)全腎切除術適應證 ①單側腎結核病灶破壞范圍較大,在50%以上。②全腎結核性破壞,腎功能已喪失。③結核性膿腎。④雙側腎結核,一側破壞嚴重,而另一側為極輕度結核,需將嚴重側切除,輕度病變側採用葯物治療。⑤自截鈣化灰泥腎。
(2)腎切除術前術後的抗結核葯應用 由於腎結核是全身結核病的一部分,是繼發性的結核,更是泌尿系結核中的一部分,當腎切除術期間,可因手術的損傷使機體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腎結核以外的結核病灶活動或播散,因此在腎切除術前術後必須應用抗結核葯予以控制。
2.部分腎切除術
(1)部分腎切除術適應證 ①為局限在腎一極的1~2個腎小盞的破壞性病變,經長期的抗結核葯物治療而未能奏效。②1~2個腎小盞結核漏斗部有狹窄引流不暢者。③雙側腎結核破壞均輕而長期葯物治療無效。如果惟一的有功能腎臟需作部分腎切除手術時,則至少應保留2/3的腎組織,以免術後引起腎功能不全。
(2)部分腎切除術前術後的抗結核葯應用 由於抗結核葯治療往往收到良好效果,因此部分腎切除術較少進行,對於適合此項手術的病人應在較長時間的抗結核葯准備後才能施行。一般術前准備用葯需3~6個月。術前尚需再次造影檢查,確立病變情況後再決定手術。手術後因余留有部分腎臟和泌尿系器官的結核,故仍需繼續使用抗結核葯至少1年,以鞏固療效。
5、腎結核是什麼樣的病,要怎麼樣治,會不會很嚴重.!
腎結核是全身結核病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繼發於肺結核,偶見繼發於骨關節結核,腸結核和全身性粟粒結核。結核桿菌經血液或尿流或淋巴管或直接蔓延到達腎臟。但絕大多數是經血行感染。 腎結核的治療分葯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理想的葯物治療要採用聯合用葯和徹底治療原則。抗結核葯物種類很多,近年來首選葯物為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鏈黴素等殺菌葯物;次選葯物有乙胺丁醇、環絲氨酸、乙硫異煙胺等,這類葯物常適用於首選葯物有耐葯、不能耐受或過敏者。 凡葯物治療無效或腎結核破壞嚴重者,需施行手術治療,腎結核如在早期發現並進行及時和充分治療,絕大部分可治癒。有嚴重膀胱結核或兩側腎臟結核者預後較差,腎結核合並活動性肺結核,骨關節結核、腹膜結核,腸結核等預後也較差。
6、腎結核專家請進
【診斷】
腎結核的病變過程非常緩慢,在臨床表現是膀胱刺激症狀為主。因此對腎結核的診斷,是以膀胱炎的症狀(尿頻、尿急、尿痛)為線索。除有引起膀胱炎的明顯原因外,都應考慮腎結核的可能,必需作進一步的系統性檢查。
(一)病史分析和體格檢查
長期慢性的尿頻、尿急、尿痛及血尿,或者是一般抗炎治療經久不愈的膀胱炎,均應考慮腎結核病變的存在。尤其是男性青壯年出現尿路感染,尿液培養又無一般細菌生長,則更應進行泌尿系結核檢查。在體格檢查時應注意全身的結核病灶,尤其是男性生殖道檢查前列腺、輸精管、附睾有無結節。在泌尿系方面應檢查腎區有無腫塊,肋脊角有無叩痛。
(二)化驗檢查
1.尿液常規檢查 尿液經常呈酸性反應,含少量蛋白,在大多數病人顯微鏡下可見到有少量或中等量的紅細胞和白細胞。但是在發生混合性尿路感染時則尿液可呈鹼性反應,鏡下可見大量的白細胞或膿球。
2.尿普通細菌培養 腎結核是泌尿系的特異性感染。尿普通細菌培養應為陰性。但有相當部分的腎結核病人存在泌尿系的混合性感染,尿液普通細菌培養可陽性,據報告腎結核伴有混合性尿路感染者可達1/3~1/2。
3.尿液結核桿菌檢查
(1)24小時尿液抗酸桿菌檢查 結核桿菌是抗酸桿菌中的一種。24小時尿液濃縮作直接塗片抗酸染色後作抗酸桿菌檢查,方法簡單,結果迅速,陽性率可達50~70%,但包皮垢桿菌、草分支桿菌也是經常在尿液中存在的抗酸桿菌,因此尿液中的抗酸桿菌並不等於結核桿菌。但是反復多次的這種檢查,均能找到同樣的抗酸桿菌,並且結合臨床的病史與特徵的參考,對腎結核的診斷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尿結核菌培養 尿結核菌培養對腎結核的診斷有決定作用。尿液培養結核菌陽性,即可肯定為腎結核的診斷。但培養時間較長,需1~2個月才能得到結果,其陽性率可高達90%。
(3)尿結核菌動物接種 尿結核菌動物接種的結果診斷腎結核的價值極高,可作為腎結核診斷的依據,其陽性率高達90%以上。但費時較長,亦長需2個月才能得結果。
4.尿液結核IgG抗體測定 Nassau等發現活動性結核病人體內出現一定量特異性抗體。Grauge等證明特異性抗體為IgG一類。湖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報道以聚合OT為抗原,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尿液中結核IgG抗體,腎結核病人尿液中具有結核IgG抗體,陽性率可達89.1%。證明此項檢查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對腎結核的診斷有相當的臨床意義。但對晚期腎結核而腎功能嚴重損害不能分泌尿液,或腎結核並發輸尿管梗阻,病側尿液不能排出,所檢尿液來自健側腎臟時,可出現假陰性。
5.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是檢查人體有無受到結核桿菌感染的一種檢查方法,最常應用於肺結核病,但對全身其他器官的結核病變亦同樣有參考價值。
(1)結核菌素有下列幾種:①舊結核菌素;②純結核菌素;③非典型分支桿菌製成的純蛋白衍化物;④卡加菌素四種。一般用舊結核菌素進行試驗。
(2)舊結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的製成:用人型結核菌培養2個月,加熱滅活,濾去死菌,蒸發濃縮至原量1/10,即為結核菌素原液。以後按1952年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毫升含10個結核菌素單位(TUberculin unit,TU),相當於1000mg。
(3)試驗方法:用舊結核菌素標准化液,首次用1/1000或1/2000(每0.1ml中分別含10.5TU)稀釋液0.1ml注於左前臂內側中1/3處皮內。48~72小時後觀察反應,如為陰性時再用1/100(每0.1ml中含100TU)稀釋液重復試驗並判斷反應結果。
(4)結核菌素試驗的陽性標准
(5)結核菌素反應陽性的意義:①接種過卡介苗而人工免疫。②已感染結核桿菌,但需要進一步證實或除外活動性結核。③兒童陽性的意義:8歲以下,活動性結核可能大於50%。4歲以下,幾乎都有活動性結核病可能。3歲以下,不但有活動性結核,如果不治療,預後可能不好。1歲以下,均有活動性結核,如果不治療,預後肯定不好。④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則有活動性結核病,必須予以診察。
6.血沉檢查 腎結核是慢性長期的病變,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因此血沉檢查可以增快。李哲報告300例腎結核中255例有血沉增快現象。但血沉檢查對腎結核疾病並無特異性,然對膀胱炎患者伴血沉增塊常能提示有腎結核之可能,故可作為參考檢查。
7.腎功能檢查
(1)尿素氮、肌酐、尿酸測定:一側腎臟結核腎功能檢查並無影響,若一側嚴重腎結核,並累及對側腎臟或引起腎積水而造成功能影響者則上述腎功能檢查可顯示增高。腎功能檢查雖然不是對腎結核的直接診斷指標,但對腎結核病人作出處理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故必須常規進行。
(2)放射性核素腎圖檢查:腎臟病灶局限而不妨礙全腎的分泌功能,則腎圖顯示正常。如腎實質有相當范圍的破壞,則腎圖顯示血供不足或分泌排泄時間延長。患腎破壞嚴重時,呈無功能水平線腎圖。腎結核導致對側腎積水時,則腎圖可顯示積水、梗阻曲線。此項檢查雖無特異性診斷價值,但方法簡單,對病人並無痛苦,故在臨床亦列為常規檢查方法。
(三)膀胱鏡檢查
膀胱鏡檢查是腎結核的重要診斷手段,可以直接看到膀胱內的典型結核變化而確立診斷。早期膀胱結核可見膀胱粘膜有充血水腫及結核結節,病變范圍多圍繞在腎臟病變的同側輸尿管口周圍,以後向膀胱三角區和其他部位蔓延。較嚴重的膀胱結核可見粘膜廣泛充血水腫,有結核結節和潰瘍,輸尿管口向上回縮呈洞穴樣變化。通過靜脈注射靛胭脂觀察兩側輸尿管口的排出藍色時間,分別了解兩側腎功能情況。在膀胱鏡檢查的同時還可作兩側逆行插管,分別將輸尿管導管插入雙側腎盂,收集兩側腎盂尿液進行鏡檢和結核菌培養及結核菌動物接種。由於這些是分腎檢查數據,故其診斷價值更有意義。在逆行插管後還可在雙側輸尿管導管內注入造影劑(12.5%碘化鈉或泛影葡胺)進行逆行腎盂造影,了解雙腎情況。大多病人可以明確病變的性質,發生的部位和嚴重程度。若膀胱結核嚴重,膀胱攣縮,容量小於100ml時難以看清膀胱內情況,不宜進行此項檢查。
(四)X線檢查 X線檢查是肩結核的主要診斷方法
X線表現出典型的結核圖像即可確立腎結核的診斷。常規進行的X線檢查有以下幾種:
1.尿路平片 平片可見腎外形增大或呈分葉狀。4.5~31%可顯示腎結核的片狀、雲絮狀或斑塊狀鈣化灶。其分布不規則、不定型,常限於一側腎臟。若鈣化遍及結核腎的全部,甚至輸尿管時,即形成所謂的「自截腎」。
2.靜脈腎盂造影 靜脈腎盂造影又稱排泄性或下行性尿路造影。為應用造影劑經靜脈注入後,由腎臟分泌排泄,當造影劑充盈腎盞、腎盂時攝取X線片。常用的造影劑為泛影葡胺(Urografin)、泛影鈉(Hypaque)、碘吡啦啥(Diodrast)等。目前已發展而應用非離子型造影劑,如Iopamiro,Omipaque,Ulfravist等,可以大大減低碘劑的毒性和減少碘劑的副反應。由於造影劑是從腎臟分泌後顯示尿路系統,因此這種造影方法除可以明確腎臟病變外,還可以了解腎臟功能。典型的結核表現可見腎實質破壞。限局在腎乳頭和腎小盞的病變為邊緣毛糙,不整齊,如蟲蛀樣變,或其漏斗部由於炎症病變或疤痕收縮,使小盞變形、縮小或消失。如病變廣泛,可見腎盞完全破壞,乾酪壞死呈現邊緣不齊的「棉桃樣」結核性空洞。若全腎破壞,形成膿腎,腎功能喪失,則靜脈腎孟造影檢查時患腎不顯影。輸尿管結核在X線造影可顯示管壁不規則,管腔粗細不勻,失去正常的柔軟彎曲度,呈現僵直索狀管道。
3.大劑量靜脈腎盂造影:如病人的總腎功能較差,一般的靜脈腎盂造影不能很好顯示腎臟情況,則可加大造影劑的用量進行大劑量靜脈腎盂造影。可能使原來顯示不清的病變部位顯影清晰。通常應用的方法為每公斤體重用50%的泛影葡胺造影劑2ml,加入等同量的5%葡萄糖水或生理鹽水,在5~8分鍾內快速靜脈滴入。造影前不必禁水,造影時不必加壓輸尿管。但造影劑總量劑不能超過140ml。
4.逆行腎盂造影 通過膀胱鏡檢查插入輸尿管導管到腎盂後,從導管內逆行注入造影劑至腎盂中攝取X線片,稱為逆行腎盂造影。一般用12.5%碘造影劑;若對碘有過敏時,則可用12.5~25%的溴化鈉。由於注入的造影劑可根據需要調整造影劑注入的濃度和數量,使腎內病灶顯示更為清楚,故可提高診斷率,對靜脈腎盂造影不能進行或顯影不滿意時適於進行,但不能像靜脈腎盂造影那樣可了解腎功能的變化。
5.腎盂穿刺順行造影 對靜脈或逆行腎盂造影不能進行,難以明確的病變,又不能肯定病變性質,則可進行直接腎盂穿刺後注入造影劑,同樣可顯示腎臟結核或其他病變的典型X線表現,起到決定診斷的作用。在腎盂穿刺後還可將穿刺後的腎臟內容物進行各種的化驗檢查和結核菌檢查。目前由於超聲檢查技術的提高,可以對腎盂穿刺予以引導,就更為安全准確。
7、請教腎結核有經驗或者了解的進,如有幫助追加50分
我爸爸也得了這個 病,這個病得長期服葯(具體的葯結核病院大夫會很詳細的開出來),並且視病情的情況定期打抗菌葯,因為結核菌刺激膀胱和尿道,引發炎症。一般3個月為1療程,千萬別中途停葯,不然結核會有抗葯性,就很難痊癒了。治療時間大概是1年。病人平時注意多補充點高蛋白的東西,可以減少葯物的副作用。最後祝你媽媽早日痊癒。
8、媽媽腎結核治療了一個月不見好,還腰酸右腿痛的不能下地,腰上有說是炎症有說是類風濕的吃了很多葯也不見
腰疼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五種。
腰疼原因之一:由於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腰肌勞損、肌纖維織炎,以及由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
腰疼原因之二:由於脊椎病變引起。如類風濕性脊椎炎、骨質增生症、結核性脊椎炎、脊椎外傷及腰椎間盤突出等。
腰疼原因之三:由於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引起。如脊髓壓迫症、急性脊髓炎、神經根炎、脊髓腫瘤等所引起的腰疼。
腰疼原因之四:由於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腎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前列腺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及盆腔炎等,腫瘤也可引起腰骶部疼疼,女性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癥候。
腰疼原因之五:由於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並無客觀體征,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這種腰疼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
9、何為腎結核?為什麼會得腎結核?是傳染還是感染?還是遺傳?
何為腎結核?泌尿系結核是繼發於全身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其中最主要的是腎結核。在泌尿系結核中腎結核是最為常見,最先發生,以後由腎臟蔓延至整個泌尿系統。因此腎結核實際上具有代表著泌尿系結核的意義。 為什麼會得腎結核? 腎結核多起源於肺結核,少數起源於骨,關節結核,原發病灶的結核桿菌經血行進入腎。在腎皮質形成多發性微結核灶,如人體免疫力較低,則發展為腎髓質結核-即臨床結核。 腎結核是感染病 腎結核早期不吃葯物不能要小孩子
10、脊椎癌的症狀?
不要著急,背脊痛 病因多
脊椎結核 本病起病較為緩慢,以兒童和青少年居多,背脊疼痛隨姿勢彎曲而增加,伸直時則減輕;患者脊柱後凸強直,伴有低熱、盜汗、消瘦等症狀,X線可顯示脊椎體呈楔形毀損,幾個椎體可融合在一起,側旁可發膿腫。
風濕性關節炎 在20歲左右發病,早期事先有下背部及小腿疼痛,X線顯示為骶髂關節炎,同時出現血沉加快。如任其發展,則可向上面逐漸蔓延,最後整個脊柱呈弓形強直,狀似駝背。
骨關節炎 即脊椎退行性病變,以40歲以上的人多見。腰疼痛時取彎曲姿勢即可緩解,伸直則加重,X線檢查發現脊椎骨緣有唇形的骨贅,關節間隙有狹窄傾向,但無直接融合現象。
腎臟疾病 腎結石、腎結核、腎周圍膿腫、腎腫瘤等可引起背脊疼痛。
背部損傷 因突然舉重或偶然失足,以致軀體急速扭轉,從而影響脊柱關節或引起軟組織撕裂,接著發生背部壓痛,肌肉痙攣,活動限制,但無骨、關節損害,亦無全身不適症狀,一般經休息後疼痛會逐漸自然消失。
脊椎癌 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日趨加重的劇烈背脊痛,甚至可發生大小便失常,大多由乳房、前列腺、肺等原發癌轉移,也可由股骨癌轉移而來。
脊髓受壓症 開始時出現脊部持續性間歇性銳痛,先是一側,繼為兩側,當脊柱本身受壓時則發生伸直性偏癱、感覺消失、大小便失禁。
椎間盤髓核脫位 其特徵是一側性臀脊部疼痛,在坐骨神經經過處(坐骨切跡、股後、腋窩、腓腸肌及跟腱)均有明顯壓痛。做平卧直腿試驗,即可出現脊、腰、股疼痛。X線可見椎間盤空隙變狹窄,但無骨關節病現象。
帶狀皰疹後遺症 先在背部沿著神經節的周圍感覺神經分布的皮膚區發生成批、成串的皰疹,結痂後常可出現持久性背脊疼痛。
梅毒性主動脈瘤 病變位於胸骨部的可發生背痛,位於腹部的則引起腰背疼痛,一旦侵蝕骨質,則發生椎體痛。
心絞痛 有時也可引起背脊疼痛,並伴隨心絞痛的出現而發作,背部運動並不誘發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