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人年人脊柱從正面看是不是筆直的
是。之前沒注意這情況,後來洗澡彎腰發現自己是歪著彎下去,,,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是脊柱側彎,去醫院看,醫生說你沒事,回去吧。後來去拍片子,都說沒事,自己腰酸背痛自己知道,以前上學時候還沒有,工作就有疼了。後來一鄰居告訴我去找了某正骨地方,柴三才正骨師幫我看了不到十次,現在基本拍片子是背後看脊柱是直的了,之前片子都是拐彎的S型。
對了一定要重視骨盆,一同事之前聽她講去看了很多地方,特別出名的某某某大師,還有什麼大師,都很出名,都不摸骨診斷,只看片子就做,還不跳骨盆,於是她說一定要看骨盆的。
當時柴三才老師是脊柱骨盆都復位調正的,他說骨盆和腿是高樓的地基,脊柱是樓房,只調上面不管地基歪斜,還是不能穩定。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熟的有點多了,主要因為感慨,之前走的彎路多啊。現在終於好了。
2、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2)脊柱正面觀擴展資料: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3、脊柱側彎如何分級?
脊柱側彎不分級,它有專業的判定標准!通常用Cobb角,根據這個角度值來判斷脊柱側彎的程度。
4、脊柱側面觀有幾個生理性彎曲在人的不同時期
在正常情況下,脊柱有4個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後凸。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嬰兒出生時,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當生後3個月,嬰兒抬頭向前看時,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在生後的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使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
這樣的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個矢狀面彎曲:兩個原發後凸和兩個繼發前凸。胸椎的後凸是由於胸椎椎體前窄後寬的結果,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後窄來構成的,其椎體則前後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後矮外,腰4及腰5椎體亦變得前高後矮;腰3椎體不定,仍多為方形,而腰1、腰2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後凸而呈後高前矮的形態。
5、如何正確解讀脊柱X線平片
頸背痛和腰腿痛是臨床上最普遍的就診原因,在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時最常用影像檢查就是脊柱X線檢查,因此正確使用和解讀脊柱X線檢查對於基層醫師非常重要。
X線檢查體位和正常影像學表現
脊柱自上而下主要分為頸椎、胸椎和腰骶椎。脊柱X線檢查的基本體位為正位和側位。頸椎的左、右斜位有利於顯示鉤錐關節和椎間孔,也是常用的檢查體位。腰椎斜位用來觀察椎弓根,主要用於腰椎滑脫鑒別。
脊柱的X線平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體骨質結構,無法直接顯示韌帶和椎間盤等軟組織,只能通過觀察相鄰骨質間接反映其變化。椎體骨皮質密度很高,X線表現為線狀緻密影,松質骨(髓質)密度較皮質低,兩者存在良好的對比。
由於X線是二維投照技術,因此棘突、椎弓根和橫突等脊柱附件可能會與椎體重疊,觀察時要注意區分這些結構。另外腸內容物可能會與腰椎重疊,對圖像判讀產生影響,特別是低密度腸氣可能會誤認為骨質破壞,需要結合不同體位綜合分析。
各段脊柱重要結構的X線表現已分別在圖中標注(圖1~圖4),供大家參考學習。正常脊柱生理曲度表現為:頸椎輕度前凸,胸椎輕度後凸,腰椎前凸。正常脊柱序列整齊,X線側位表現為椎體前、後緣連線平滑。椎體形態規則,椎體前後高度基本一致。正常脊柱各椎間隙約等寬,X線正位椎間隙左右等寬,側位示前寬後窄。
閱片原則脊柱X線平片解讀時應該按照一定順序,避免遺漏重要影像表現。主要包括:脊柱生理曲度是否正常,序列是否整齊;椎間隙有無狹窄或增寬;椎體及附件皮質是否連續以及骨質有無異常;椎旁軟組織有無增厚或異常密度;投照范圍內有無其他異常。
掌握脊柱的正常X線表現是發現脊柱異常影像表現的基礎,本期講座主要復習了脊柱正常X線表現,隨後我們會陸續介紹不同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現。
基層醫師經常遇到脊柱X線平片。臨床醫師應熟悉脊柱常用X線檢查體位和觀察要點,掌握脊柱的正常X線表現,才能發現異常。另一方面,臨床醫師在觀察脊柱X線平片時應按照一定順序,對脊柱X線平片做出全面解讀。
6、請問每個正常人的脊椎挺直了以後從正面X光看都是筆直筆直的嗎?有沒有一定的正常曲度?
不一定都是「筆直筆直」的,有些人有輕度的脊柱側彎,但什麼都不會影響,嚴重的才需要治療
7、簡述脊柱的整體觀的形態,運動形式
答:整個脊柱前面觀從頸部到腰部椎體從上到下逐漸增大再從腰部到骶骨逐漸縮小,這種變化和承受重力的變化有關;後面觀有棘突縱列成一條直線,頸椎棘突短,末端分叉,胸椎棘突長,斜向後下方,成疊瓦狀緊密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狀水平向後棘突間隙較寬;脊柱側面觀有四個生理彎曲,凸向前的有頸部和腰部,凸向後的是胸椎和骶椎形成最早的是胚胎時的胸曲和腰曲,頸曲是在嬰兒抬頭時形成,腰曲是在嬰兒坐立和站立時形成的。頸椎的四個生理彎曲增大了脊柱的彈性,在走和跳躍時可減輕對腦和臟器的沖擊和震盪,維持身體的平衡。脊柱也參與胸廓和骨盆的構成,其容納和保護體內器官,脊柱又是軀乾的中軸,有支持體重和傳遞重力的作用。脊柱是軀干運動的樞紐,椎體於椎體之間的運動幅度有限,但整體連接起來就使脊柱整體運動幅度增大。脊柱可做前屈,後伸,側轉,旋轉和換轉運動。運動幅度最大的不為是在勁段和腰段,故損傷也是多見於這兩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