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刮脊柱方向

刮脊柱方向

發布時間:2020-09-05 14:25:11

1、刮痧法按刮拭方向分為什麼

你好,刮痧是中醫外法調理之一。刮痧的順序一般遵循先上後下、先腰背部後胸腹部、先軀干後四肢、先陽經後陰經、急症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刮痧的方向:背部、四肢從上向下刮拭、面部和胸腹部從內向外刮拭、一些特殊的情況可做特殊處理。如肢體浮腫(嚴重不做)、靜脈曲張、內臟下垂者可採取從下向上刮拭。刮痧時手持刮痧板成45度斜角,順著經絡走向一寸一寸向下的刮拭,速度不快不慢(快為泄,慢為補),然後再把整條經絡拉通刮拭幾遍理理經氣,刮痧完後需要注意防寒、防風、保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背部如何刮痧

刮痧要求:
肩背部的刮痧要求患者坐著背對醫生。如果趴下的話,肌肉就會放鬆下來,刮的效果就不好了,這個最好就是坐著刮。首先我們要找到病灶所在,通過按壓找到痛點,往往就是原發病灶部位。治療時,對疼痛點施以彈撥、點壓、按揉的刮法,以達到緩解痙攣、減輕疼痛、松解粘連、改善肩關節功能的效果。
刮痧做法:
採用端坐位,或雙腳分開,刮頸部正中部位,採用直線刮法,手法要輕,移動速度要慢,從發際向下刮頸背部正中督脈巡行區,刮10-20次即可。如果病人偏瘦,頸部肌肉比較少,頸椎骨性凸出明顯,可用刮痧板的稜角點壓、按揉椎間隙,自上而下每個間隙按壓10秒鍾左右。然後沿直線刮頸背部。每側20-30次,由於這里的肌肉比較多,手法力量可以加重一點,由輕漸重,最後3-5次再減輕。刮脊柱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巡行線區,用刮痧板的邊角刮背部脊柱正中旁開2-4指的區域,從上往下刮拭,每側刮拭20-30次即可。
肩背部的刮法一定要注意方向問題。很多人都是由上向下刮,實際上是錯誤的。應該順著骨骼走向,由內向外來刮。否則刮到骨頭上,出瘀血了,晚上睡覺都沒法躺下。正確的方法是弧線刮法,也就是說刮痧的移動路線是弧形的,刮後體表出現弧線形的痧痕,操作時刮痧方向要按照肌肉走向或骨骼結構特點而定。此法適用於胸背部肋間隙、肩關節、膝關節周圍以及面部等部位。
刮痧的力度
痧時用力要均勻,由輕到重,先輕刮,然後逐漸加重,以人體能夠承受為度,尤其是穴位部位。頭面部刮痧就要很輕,肌肉不太豐滿和骨關節明顯的部位,刮痧應該在一個位置輕刮10-20次就可以了。
刮痧絕不要強求出痧。刮痧的程度應該本著這樣一個原則,即通過刮痧使人體感覺到局部肌肉放鬆、全身舒適,絕對不可強求出痧。一般刮至皮膚出現潮紅、紫紅色等顏色變化,或出現粟粒狀、丘疹樣的斑點,或片狀、條索狀斑塊等形態變化,並伴有局部熱感或輕微疼痛時就可以了,這些都是出痧的正常表現。
刮痧的周期
如果症狀較輕,每天刮1次即可,如果症狀較重,就應該採取多次輕刮法,也就是手法輕點,每天刮2-3次。
通過痧象看健康
痧象的形態和部位,對診病、治療、病程、預後判斷上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
出痧的部位:哪裡出痧就代表與這里經脈相關的地方出問題了。比如背部心肺對應的位置出痧了,就說明他的心肺有問題。
出痧的顏色和形狀:一般痧色鮮紅,呈點狀,多為表症,病程短,病情輕,刮痧取效快;痧色暗紅,呈斑片狀或瘀塊,多為里症,病程長,病情重,刮痧取效慢。隨著刮痧的治療,痧象的顏色由暗變紅、由斑塊變成散點,說明病情在好轉,治療見效。感冒一般都是紅的,關節疼痛是紫。

3、請問刮痧的方向到底是從下往上還是從上往下。

刮痧的話可以分為按經絡刮,按痛點刮,拍打刮(也要用刮痧油)等。
人體大的經絡有頸部背部正中的督脈,旁開1.5寸和3寸的膀胱經,一共5條,可以從上到下分為三段開始刮。(用右手拿板,一角頂住手心即勞宮穴,板於皮膚成銳角,從上向下刮)。頸部連著背部刮下來要差不多30分鍾左右,刮的時候不能見風,刮完也不能見,30分後喝一杯水幫助排毒。其他的靜脈還有胸前正中的任脈
,胳膊上的心經,腿上的胃經膽經等,都可以刮,都是從上向下刮。刮前胸和腹部時可以不出砂點,只發紅就可以了。腿上一般也不出砂。
其實有時候刮砂不用一定要遵循靜脈來刮,也可以哪裡痛刮哪,比如頸部腰部等。
還可以拍打關節來出砂,拍前抹上刮痧油,於關節相距15厘米左右拍打,聲音為清脆的,拍出砂為止,肘窩甚至可以拍出砂包。
除了包保健治療刮痧,還可以美容刮痧,一般是在連上刮,刮前抹上按摩膏,從中間向兩邊刮,從上向下。不出砂。

4、刮痧可以刮脊椎么?

看你要刮哪一條經了,脊椎是在都脈上,都脈主陽氣,若是陰虛造成的不適可刮。還有人刮脊柱兩邊,膀胱經所走之處。膀胱經負責人體毒素的代謝,刮痧更是有利於將毒素發出體外。注意刮完後盡量不要馬上洗澡。

5、腰頸脊柱刮痧是從上之下還是從下往上

一般是從上往下的刮痧,一般是遵從太陽經的流注方向來進行的,所以是從上往下。

6、脊柱方向右側是什麼意思啊?

我不是姐妹,我是兄弟。"脊柱方向"指的是寶寶的"脊柱"位於母體的哪一邊。胎幾快出生時,頭朝下捲曲在母體內。脊柱方向「在左」、「在右」或者「在前」、「在後」都正常,「橫胎」就要剖腹產。

7、如何掌握刮痧方向?

刮痧方向的一般原則是由上而下、由內而外;先頭後頸,先背後腹,最後刮四肢關節。另外,關節部位應採取點揉或擠壓手法。用力要均勻適中,由輕漸重,不可用蠻力,忽輕忽重。若患者明顯感覺皮膚痛覺時要輕刮幾次,但可多刮幾遍。刮痧是用刮痧板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刮痧時,需用到刮痧油和刮痧板,刮痧板常用的有水牛角和玉石兩種,刮痧油葯店有售,在家應急時也可用香油和橄欖油代替。刮痧時先塗刮痧油,讓患者肌肉放鬆,使刮板的鈍緣與皮膚之間呈45度夾角,用腕力和臂力,順著一個方向刮,不可來回刮;要分段刮,不可無序地亂刮。刮完後,擦掉刮痧油,好好休息一會兒,再適當的飲用一些薑汁糖水或白開水,會感到輕松和暢快。以刮痧部位出痧後呈現微紅色或紫紅色的痧點、斑塊為度。一般血瘀、實證、熱證較容易出痧,且療效與出痧的多少有關。而寒證、體胖與肌肉發達者、服葯多者,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葯物者不容易出痧,但只要刮痧的部位、方法正確,就有治療效果,不可一味地強求出痧。另外,出痧不是越多越好。

8、刮痧到底從那個方向

四肢的刮法
刮拭四肢時,遇關節部位不可強力重刮。對下肢靜脈曲張、水腫應從下向上刮拭。皮膚如有感染、破潰、痣瘤等,刮拭時應避開。如急性骨關節創傷、挫傷之處不宜刮痧,但在康復階段做保健刮痧可提前康復。
循行路線:
(1)刮拭上肢內側部,由上向下刮,尺澤穴可重刮。
(2)刮拭上肢外側部,由上向下刮,在肘關節處可作停頓,或分段刮至外關穴。
(3)刮拭下肢內側,從上向下刮,經承扶穴至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跗陽穴,委中穴可重刮。
(4)刮拭下肢外側部,從上向下刮,從環跳穴至膝陽關穴,由陽陵泉穴至懸鍾穴。
適應症: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症。如手少陰心經主治心臟疾病。足陽明胃經主治消化系統症症。四肢肘膝以下五輸穴可主治全身疾病。
八、膝關節的刮法
膝關節結構復雜,刮痧時宜用刮板稜角刮拭,以便掌握刮痧正確的部位、方向,而不致損傷關節。刮拭關節動作應輕柔。膝關節內積水者,局部不宜刮,可取遠端穴位刮拭。膝關節後方及下端刮痧時易起痧皰,皰起時宜輕刮或遇曲張靜脈可改變方向,由下向上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稜角點按膝眼。
(2)刮拭膝關節前部,膝關節以上部分從伏兔穴刮至梁丘穴,膝關節以下部分從犢鼻穴刮至足三里穴。
(3)刮拭膝關節內側部,從血海穴刮至陰陵泉穴。
(4)刮拭膝關節外側部,從膝陽關穴刮至陽陵泉穴。
(5)刮拭膝關節後部,委中穴可重刮。
適應症:主治膝關節的病變,如風濕關節炎,膝關節韌帶損傷、肌腱勞損等。另外對腰背部疾病、胃腸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好輕松團隊】
如果你只是想減腿的話,你可以:

先在腿上塗上潤滑的油,坐在床上或者沙發上,腿自然曲起,讓小腿處於最自然放鬆的狀態,然後用刮痧板從腳膝蓋到腳跟,每天刮20分鍾(或是左右腿各100下)。
方向
從膝蓋彎根開始,向下刮,每次只能刮一個方向 不能像搓澡一樣來回的刮!(如果有下肢靜脈曲張或水腫,則必須從下往上刮,以改善血液循環,否則相反方向會越來越嚴重。沒有的話,兩個方向皆可,但是當然還是下至上好,使得疲憊了一天的腿放鬆,血液循環有所改善)
力度
一定要相對大力度快速的刮! (當然也是越使勁越好,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只要堅持颳了就能有效果)
角度
板與小腿40-60%成銳角,與大腿成鈍角
重點穴位
伏兔 血海 足三里 風市 承扶 三陰交 懸鍾 委中 承山 (不過一般人沒有那麼講究,也分不清,用一把刮痧板從下往上一刮,就能把所有的穴位都刺激到了)

9、刮痧背部如何刮圖解

刮脊柱,站在人體頭位,從頸部發際開始,一手安撫一手刮至大椎骨,使用泗濱砭石刮痧板的1/3部位,走到側邊,一手安撫一手刮,一小段一小段的刮至腰部,使用平板刮至尾椎骨;重復十至二十遍。

刮兩條膀胱筋,從肩筋開始一手安撫一手刮,刮至腰部使用平板刮至環跳,收力打圈。刮肩胛骨縫,由肩頸筋開始弧形刮拭;刮天宗穴,從上向下刮;刮大板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能採納!

10、刮痧刮背部,是由上往下刮,還是由下往上刮

用砭石刮痧板的外弧形板刃刮背部。刮的方向一般採用由上而下,也可配合使用由中心向外的刮法。背部施砭石保健法還能消除體內積氣,從而使腹腔壓力、血壓降低。使消化系統與血液循環系統正常。

與刮脊柱方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