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圖標

脊柱圖標

發布時間:2020-09-05 09:41:20

1、全身有哪些體表標志

體表的骨性標志

1、幹部的體表標志胸骨: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軟骨。椎骨: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體表標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鎖骨:全長。肱骨:肱骨內上踝、外上髁。尺骨:鷹嘴、尺骨頭、莖突。橈骨:橈骨頭、莖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體表標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恥骨聯合、坐骨結節。股骨:大轉子。髕骨:前面。脛骨:脛骨前緣。腓骨:腓骨頭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體表的肌性標志

一、頭頸部
咬肌 當牙咬緊時,在下頜角的前上方,顴弓下方可摸到堅硬的條狀隆起。
囁肌 當牙咬緊時,在聶窩,於顴弓上方可摸到堅硬的隆起。
胸鎖乳突肌 當面部轉向外側時,可明顯看到從前下方斜向後上方呈長條狀的隆起。
二、軀幹部
斜方肌 在項部和背上部,可見斜方肌的外上緣的輪廓。
背闊肌 在背下部可見此肌的輪廓,它的外下緣參與形成腋後壁。
豎脊肌 脊柱兩旁的縱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 胸前壁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緣構成腋前壁。
前鋸肌 在胸部外側壁,發達者可見其肌齒。
腹直肌 腹前正中線兩側的縱形隆起,肌肉發達者可見臍以上有三條橫溝,即為腹直肌的腱劃。
三、上肢
三角肌 在肩部形成園隆的外形,其止點在臂外側中部呈現一小凹。
肱二頭肌 當屈肘握拳時,此肌收縮可明顯在臂前面見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窩中央,當屈肘時可明顯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頭肌 在臂的後面,三角肌後緣的下方可見到肢三頭肌長頭。
肱橈肌 當握拳用力屈肘時,在肘部可見到肱橈肌的膨隆肌腹。
掌長肌 當手握拳、屈腕並使外展時,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橫紋的上方,可明顯見此肌的肌腱。
橈側腕屈肌 同上述掌長肌的動作,在掌長肌腱的橈側,可見此肌的肌腱。
尺側腕屈肌 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橫紋上方的尺側,豌豆骨的上方,可見此肌的肌腱。
鼻煙窩 在腕背側面,當拇指伸直外展時,自橈側向尺側可見拇長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長伸肌腱。在後二肌腹之間有深的凹隆,稱鼻煙窩。
指伸肌腱 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見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股四頭肌 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所組成的夾角內。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別位於股直肌的內、外側。
臀大肌 在臀部形成圓隆外形。
股二頭肌 在國窩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於腓骨頭。
半腱肌、半膜肌 在國窩的內上界,可摸到它們的肌腱止於脛骨,其中半腱肌腱較窄,位置淺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圓鈍,它位於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內。
拇長伸肌 當用力伸姆趾時,在踝關節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脛骨前肌 在踝關節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內側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長伸肌 當背屈時,在踝關節前方,拇長伸肌腱的外側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時,在足背可清晰見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頭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在小腿後面,可明顯見到該肌膨隆的肌腹,並向下形成粗索狀的跟腱,止於跟骨結節。

2、怎麼快速找准胸椎,腰椎的位置,有什麼標志沒有?

確定一個腧穴的位置,常利用體表的各種標志,尤其是骨性標志作為定位依據。脊柱由7 個頸椎、12 個胸椎、5 個腰椎、5 個骶椎、4 個尾椎構成。以下標志可幫助確定脊椎的位置:1、從枕骨結節向下,第一個觸及的是第2 頸椎棘突;它與第2 頸椎椎體約在同一水平。2、當頭部前屈時,可摸到明顯隆起的第七頸椎棘突(大椎)。3、兩手垂於軀體兩側時,兩肩胛岡連線平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緣約平第3 、4 胸椎間隙。4、兩肩胛骨下角連線平第七胸椎棘突。約平第8 胸椎椎體。5、第十二肋與豎脊肌外緣交點,相當第一腰椎水平。6、兩季肋下緣連線平第二腰椎棘突。7、腰肌兩側可觸及的最長的橫突為第3 腰椎橫突,同第3 腰椎椎體水平。8、兩髂嵴最高點連線平第四腰椎棘突。9、髂後上棘:髂嵴後端。瘦弱者呈隆起頭,年青或肥胖者皮膚表面呈現一凹陷。為骶髂關節中心點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標志。10、骶後孔:骶骨背面的四對小孔,為八髎穴所在。11、骶管裂孔(腰俞):骶尾關節上方正中呈凹陷處。

3、求一張人體肌肉圖,有名稱,有圖標..`

肌肉解剖圖說明

(一)胸大肌

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胸上肌和胸大肌兩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內、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內旋轉。可通過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飛鳥;雙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撐;重錘雙臂側下拉來訓練。

(二)肱二頭肌

位於上臂前麵皮下。其功能是彎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彎起至肩部。訓練方法是各種方式的彎舉;劃船動作。

(三)胸鎖乳突肌

這是位於頸部淺層最顯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頭和頸向側曲;頭和頸部旋轉,頸向前或後彎屈。可通過戴練頸帽動作;摔角的角力橋;助力和自我抗力動作來鍛煉。

(四)前臂屈指肌

位於前臂前面的內側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於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舉和放下肩帶;移動肩胛骨;頭部倒向後和側面。可通過聳肩,力量上舉,頸後推舉,側平舉,劃船動作來訓練。

(六)三角肌

位於肩部皮下。它是一個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該肌形成。兩側肌肉纖維呈梭形,中部纖維呈多羽狀,這種結構肌肉體積小而具有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舉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別向前、中、後舉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過各種啞鈴和杠鈴推舉、卧推(前束),啞鈴上舉到前、後和背後;引體向上來訓練。

(七)肱三頭肌

位於上臂後麵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後方。可通過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種手臂屈伸動作,劃船來訓練。

(八)肱橈肌

位於前臂肌的最外側皮下,呈長扁形。近固點時,可使前臂屈。遠固點時,可使上臂向前靠攏。採用負重彎舉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於肱二頭肌下半部的深面。起於肱骨體下半部前面,止於尺骨粗隆。作用是為屈肘。訓練方法同肱二頭肌。

(十)背闊肌

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下側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闊肌。上部被斜方肌遮蓋。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後;肩帶下壓;軀干側向一邊。訓練動作是各種方式的引體向上重錘下拉;劃船動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圓肌,小圓肌,岡下肌,菱形肌)

位於人體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內和向外旋轉;手臂向後劃;肩胛上升,旋轉,向下。訓練動作有深蹲,硬拉,劃船等。

(十二)前鋸肌

位於胸廓的外側皮下,上部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蓋,是塊扁肌。其功能是使肩胛下轉;使肩胛拉向一側;幫助擴展胸部;幫助兩臂舉過頭部。訓練動作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舉。

(十三)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兩部分組成。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側。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彎屈;壓縮腹部;壓迫肋骨訓練方法是各種仰卧起坐;直腿上舉。

(一)胸大肌

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胸上肌和胸大肌兩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內、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內旋轉。可通過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飛鳥;雙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撐;重錘雙臂側下拉來訓練。

(二)肱二頭肌

位於上臂前麵皮下。其功能是彎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彎起至肩部。訓練方法是各種方式的彎舉;劃船動作。

(三)胸鎖乳突肌

這是位於頸部淺層最顯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頭和頸向側曲;頭和頸部旋轉,頸向前或後彎屈。可通過戴練頸帽動作;摔角的角力橋;助力和自我抗力動作來鍛煉。

(四)前臂屈指肌

位於前臂前面的內側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於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舉和放下肩帶;移動肩胛骨;頭部倒向後和側面。可通過聳肩,力量上舉,頸後推舉,側平舉,劃船動作來訓練。

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490

4、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4)脊柱圖標擴展資料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5、計數椎骨和肋的骨性標志各有哪些?

 計數肋間隙體表骨性標志有 1)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與胸骨體的連接處,其兩側分別與左右第二肋軟骨相連接。平氣管分叉、心房上緣、上下縱隔交界、第4胸椎下緣。 2)肩胛骨:被檢查者雙臂下垂,肩胛下角平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間隙,或相當於第8胸椎水平。3)C7棘突:最明顯的棘突,用於計數椎體。 4)肋脊角:第12肋與脊柱的成角,其內為腎臟和輸尿管起始部

6、人體的解剖學標志

1.觸摸上肢的主要體表標志
(1)觸摸上肢骨的主要體表標志
① 鎖骨位於胸廓前上方,全長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於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觸及內側緣、下角、肩胛岡和肩峰。肩峰點為測量肩寬、上肢長和上臂長的體表標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岡從後內方向前外方觸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測量點。下角點為測量胸圍的體表標志。
③ 肱骨位於上臂,其大結節可在肩部最外側三角肌下觸及,前臂內、外上髁位於肱骨下端兩側皮下,其中內上髁較隆起。通過屈伸肘關節,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時橈、尺骨會運動,肱骨不運動。
④ 尺骨位於前臂內側,從鷹嘴到莖突全長位於前臂後面內側皮下。其中鷹嘴在屈肘時很明顯;莖突在前臂旋內時更明顯,可在尺骨頭下方摸到,此點為尺骨莖突點,是測量手長的體表標志。觀察自己腕關節背面腕橫紋處的尺骨頭非常明顯。
⑤ 橈骨位於前臂外側,其上端橈骨小頭上緣的最高點為橈骨點,是測量上臂長和前臂長的體表標志,橈骨點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內側的姿勢中,位於肘關節背面外側的一小凹內,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橈關節,也可確定橈骨點。下端莖突易在外側皮下觸及,在屈腕時更明顯,此點為橈骨莖突點,是測量前臂長的體表標志,也是測量手長的體表標志。
⑥ 手骨位於橈腕關節掌側面,兩側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時,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頭向橈側最突出的一點為橈側掌骨點,第五掌骨小頭向尺側最突出的一點為尺側掌骨點,這兩點都是測量手寬的體表標志。
(2)觸摸上肢的皮膚標志、肌性和腱性標志
① 肘窩橫紋:屈肘時,在肘窩處出現肘窩橫紋。
② 腕掌側橫紋:屈腕時,在腕掌側出現2—3條橫紋的皮膚皺紋,分別稱為近側橫紋、中間橫紋和遠側橫紋。其中遠側橫紋的中點是測量手長的標志點。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構成圓隆狀的外形,從前、外、後側三方麵包繞肱骨的上端。其止點在臂外側中部呈現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內側、項部外側、鎖骨後面的肌肉隆起,為斜方肌上部纖維。
⑤ 胸大肌:胸前發達的扁肌,其下緣構成腋前壁。
⑥ 背闊肌:在背的中部外側可見此肌的輪廓,以後向上延伸參與形成腋後壁。
⑦ 肱二頭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內、外側各有一縱行的淺溝,內側溝較明顯。肱二頭肌腱可於肘窩中央摸到。當屈肘握拳旋後時,可明顯在臂前面見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測量上臂的緊張圍與放鬆圍的標志點。
⑧ 肱三頭肌:在臂的後面,三角肌後緣的下方可見到肱三頭肌長頭。
⑨ 掌長肌:當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時,在腕前面的中縫、腕橫紋的上方可明顯見此肌的肌腱。
⑩ 尺側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時,在腕的尺側,可見此肌的肌腱。
○11 橈側腕屈肌:握拳時,在掌長肌腱的橈側,可見此肌的肌腱。
○12 鼻煙窩:在腕背側面,當拇指伸直外展時,自橈側向尺側可見拇長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長伸肌等肌腱。在後二肌腱之間有深的凹陷,稱鼻煙窩。
○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見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2.觸摸下肢的主要體表標志
(1)觸摸下肢骨的主要體表標志
① 髖骨位於腰腹部側面,其髂嵴全長易在皮下觸及,髂嵴上緣最向外突出的點為髂嵴點,是測量下肢長H(又稱髂嵴高)和骨盆寬的體表標志。前端為髂前上棘,是測量下肢長A(又稱髂前上棘高)的體表標志;後端為髂後上棘。坐骨結節位於臀部後下方。髂嵴高、髂前上棘高、大轉子高是測量下肢長的三種方法。
② 股骨位於髖部最外側,其大轉子易在皮下觸及,是測量下肢長B(又稱大轉子高)的體表標志。內、外側髁位於大腿下端兩側皮下。
③ 髕骨前面可在膝關節前麵皮下觸及,此骨的前面中點是測量膝圍的體表標志。
④ 脛骨的脛骨粗隆在膝關節前面下方皮下易觸及,屈膝時更明顯。內、外側髁位於上端兩側皮下,其內側髁內側緣上最高的點為脛骨點,是測量小腿長的體表標志。坐位時,將右腿的踝關節架在自己的左膝關節上,而右腿膝關節自然下垂,此時可明顯摸到脛骨內側髁的內側緣。在小腿前內側皮下可觸摸脛骨前緣的全長。在脛骨下端內側皮下的隆凸處可觸摸到內踝,在內踝上方小腿最細處是測量踝圍的體表標志,內踝點是測量小腿長的體表標志。
⑤ 在脛骨外側髁下方皮下可觸摸到腓骨頭,屈膝時較明顯。腓骨外踝可在下端外側皮下隆凸觸及,外踝比內踝略低。
⑥ 跟骨跟結節在足後部皮下能觸及,為直立時足跟最向後突出的一點,為測量跟腱長和足長的體表標志。
⑦ 外側跖骨點,第五跖骨小頭向外側最突出的點;內側跖骨點,第一跖骨小頭最向內側突出的點。這兩點為測量足寬的體表標志。
(2)觸摸下肢皮膚標志、肌性和腱性標志
① 臀股溝:為一橫行的溝,界於臀部和大腿後面之間。也稱臀紋線,是測量大腿圍的標志點。
② 腘窩橫紋:在腘窩呈橫行的皺紋。
③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圓隆的外形。
④ 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面。在大腿屈和內收時,可見股直肌在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所組成的夾角。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別位於股直肌的內、外側。
⑤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於脛骨上端的內側,構成腘窩的上內界,並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 股二頭肌腱:為一粗索附於腓骨頭,構成腘窩的上外界,在此處可摸到其肌腱。
⑦ 小腿三頭肌:在小腿後面,可明顯見到該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腓腸肌二個頭則構成腘窩的下界。腓腸肌內側肌腹下緣為測量跟腱長的體表標志。腓腸肌最粗處是測量小腿圍的標志點。
⑧ 跟腱:在踝關節後方呈粗索狀,向下止於跟骨後端
⑨ 脛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腳尖時,在小腿下端前面、脛骨外側,明顯可見此肌腱。
3.觸摸軀乾和顱的主要體表標志
(1)觸摸中軸骨的主要體表標志
① 在兩眶下緣外後方皮下能觸及顱骨顴弓;眶上緣、眶下緣分別為眼眶上下的骨性邊界;眉弓為眶上緣上方的橫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觸及下頜頭,張口、閉口運動時,可發現下頜頭在移動。在外耳門後下方皮下可觸摸到顳骨乳突;在外耳門前下方可觸及下頜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觸及枕外隆凸,低頭時較明顯,是測量項長(後頸長)的體表標志。
② 背部正中皮下能觸及椎骨棘突。特別是第七頸椎棘突,低頭時更明顯,是測量項長(後頸長)的體表標志。兩側肩胛岡內側緣連線,平第3胸椎棘突。兩髂嵴最高點連線平第4腰椎棘突,易於在體表捫及。
③ 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捫及。第2肋位於鎖骨下方皮下。肩胛骨下角平對第7肋或第7肋間隙。
④ 胸骨全長位於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兩側平對第2肋,是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2)觸摸軀乾和顱的皮膚、肌性和腱性標志
① 人中:上唇處中線上的縱行淺溝。
② 鼻唇溝:臉頰和上唇分界處的斜行淺溝。
③ 咬肌和顳肌:咬緊牙關,在下頜角的前上方、顴弓下方可摸到強硬的條狀咬肌。在顴弓上方的顳窩內可摸到堅強的顳肌。
④ 胸鎖乳突肌:轉頭向對側時,可見位於頸前外側呈長條狀的肌性隆起。
⑤ 喉結節點:正中矢狀面上,喉結節最向前突出的點,此點為測量頸寬、頸圍的標志點。
⑥ 腹直肌:腹前正中線兩側的長形肌性隆起,肌肉發達者可在兩側腹直肌上有3條橫溝,為腹直肌腱劃,腱劃上、下有發達的肌腹,一般有8塊。
⑦ 豎脊肌:在脊柱兩側,呈縱形肌性隆起。
(二)觀察人體主要測量點示意圖(圖2-4-1),並分別在全身骨架標本和全身肌肉標本或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出相應的測量點。

與脊柱圖標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