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強直性脊柱炎眼睛病變

強直性脊柱炎眼睛病變

發布時間:2020-09-05 00:24:00

1、強直性脊柱炎會病變嗎?他有哪些症狀?

AS同時會有腎臟(蛋白尿)、眼結膜(眼流淚、疼痛等)、腰椎椎間盤炎等)、心血管(心包炎、心肌炎等)、肺部損害(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不過大部分症狀還比較輕!1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較好!一般可控制病情,不易復發!且女性發病症狀比男性要輕的多!有時只局限於骶髂關節炎。主要看化驗和X線指標來判斷療效!(血沉、C-反應蛋白等。)還有就是預防腸道感染和髖關節病變!
2 放鬆心情、加強運動、保持正確的站、立、行、坐、睡的姿勢。游泳也是不錯的運動方式啊!
3 預防治療葯物帶來的副作用,例如:雷公藤、非甾體類抗炎葯、柳氮磺胺吡啶片等。
4 治療葯物作用比較慢,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要有耐心!不要盲目停葯和濫用其他葯!
5 注重中西醫結合用葯!

2、強直性脊椎炎是什麼病?

強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乾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和畸形。過去認為它是中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認為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是一種獨特的疾病。
本病類風濕因數陰性,屬血清反應陰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有遺傳因素,男性多於女性,國內統計約為14:1。病人親屬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約96%的病人含有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

臨床表現

1.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70%以上在15-30歲之間。40歲以後很少發病。 2.起病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定位也不清楚。常感腰背痛,漸感腰部活動不靈活,晨起明顯,活動後好轉,久坐後活動又不靈活。症狀日漸加重,並向上發展。 3.關節疼痛最先出現在氐髂關節,可先在一側,繼之對側發生,也可同時雙側發病。骶髂關節處有壓痛,骶髂關節試驗陽性。 4.脊椎以下腰痛,腰部僵硬活動不便為早期症狀,逐漸發展至胸椎,如累及肋椎關節時,出現呼吸不暢,有束帶狀胸痛,咳嗽、噴嚏時脊椎劇痛。發展到頸椎時,頭部轉動不易,整個脊柱完全僵硬。由於屈肌較伸肌強,及患者喜蜷曲軀干之姿勢,脊柱呈圓形駝背畸形。 5.部分病人有單側或雙側髖關節痛,久之髖關節活動受限,呈屈曲強直。髖關節發病率約38-55%。 6.30-40%病人可伴發急性虹膜炎。

治療原則

1.強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歲以後病變明顯緩和,早期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鎮痛葯物和濕熱外敷控制症狀的情況下,盡早進行矯正和預防畸形的功能鍛煉,並持之以恆。 2.必要時可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3.為了預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牽引等方法治療。 4.晚期已有畸形強直者,應在病變靜止後施行矯形手術,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術有脊柱截骨術,髖關節人工全關節置換術,股骨髁上截骨術等。 5.放射治療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變的發展,且有誘發白血病或纖維肉瘤等惡性腫瘤之可能,故應慎用。

用葯原則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減至50-100毫克維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約3克,注意副作用,特別是骨出血,骨髓抑制。為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可用腸溶阿司匹林。 3.強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鎮痛葯物效果不理想時可以應用。每日用量不超過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並有牛皮癬,則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

順便說一句:周傑倫就有強直性脊椎炎,但對工作影響不大

3、強直性脊柱炎為什麼會引發眼部疾病

強直性脊柱炎有沒有一定的了解,對於這種疾病,其具有著很高的致殘性,這也是廣大患者朋友最感到害怕的。致殘意味著已經不是一個健全的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都會受到影響,其是這種疾病,在其早期的治療是極為有效的。

4、強直性脊柱炎最後發展到什麼地步

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狀、中晚期症狀
病形式易引起家人及醫生的重視,診斷也比較容易。但以隱漸形式發病的,卻往往易受到忽視,早期誤診率較高,據統計,發病一年內確診者僅佔5%,而10年以上確診者竟高達15%,有一例經20 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狀仍以腰、髖部位疼痛為主,並伴有腰背部的僵硬感居多。這種僵硬感以晨起為明顯,經活動後尚可減輕,故稱晨僵。據統計以腰骶和髖部疼痛為首發症狀者佔76.0%,始於膝關節疼痛者佔16%,起於踝或足跟部疼痛者佔5%,而以腿疼和坐骨神經痛起病者尚佔3%。因此,如果在12—30歲的青少年男性,發生腰骶、髖關節部位的持續或間歇性疼痛,同時並伴有腰部的僵硬感和彎腰、下蹲受限,或發生不明原因的跟骨、胸鎖、肋椎、顳頜、跖骨等小關節的疼痛,都應想到是否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即使是膝關節或踝關節、肩、肋關節疼痛,也不要只認為是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也應提高對強直性脊柱炎的警惕性,事實上此病診斷並不困難,大部分病人只要拍一張清晰的骨盆正位片、查HLA-B27、類風濕因子,就可以幫助診斷。
(二)、強直性脊柱炎以脊柱的病變為主,其症狀表現根據病變侵犯脊柱的不同階段而出現不同的症狀表現。一般講脊柱炎的發展分為上行性和下行性兩種。多數為上行性,即90%以上的病人是由骶髂關節開始的,後沿腰椎、胸椎、頸椎依次向上發展;少數為下行性,即大約有3%的病人由頸 (1)骶髂關節炎的臨床症狀 可表現為腰部或腰骶部的疼痛,並伴有僵硬感,呈間歇性和反復發作,症狀持續時間或間歇時間不等。也可出現兩側交替的腰痛和兩側臀部疼痛,可反射到大腿,和坐骨神經痛的區別是,伸直和抬腿試驗為陰性。檢查可出現骶髂關節的壓痛或叩擊痛,骨盆分離試驗和擠壓試驗以及「4」字試 (2)腰椎病變 腰椎受累時可出現腰疼和下背疼,腰部前屈、後挺、側彎和轉動均可受限,手地距離明顯增大Schober試驗往往小於3厘米,晚期病變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消失,呈平板狀,腰椎觸診並可發現棘突間隙消失,由於椎旁肌痙攣而呈腰椎正中凹陷而兩側呈條狀隆起,觸之僵硬,也可出現腰肌萎縮。 (3)胸椎病變 胸椎受累時,表現為背疼、前胸和季肋疼痛,胸廊擴張受限,病人可出現腹式呼吸和呼吸差小於2.5厘米,肺功能可表現為限制性通氣障礙。晚期可出現胸椎前屈而呈駝背畸形。 (4)頸椎病變 表現為頸椎部位的疼痛,並可向頭後及上肢放射,頸部強直和活動受限,表現為低頭或仰頭、轉動的功能喪失或困難,回頭時須連同身體一起轉動。此頸部的強直狀態,有經驗者一眼便可看出可能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檢查可發現患者的頜一柄距離和枕一牆距離增大,嚴重的也可呈頭部和背部的重度前屈畸形,患者不能平視前方,僅可看到自己的腳面。強直性脊柱炎的脊柱病變發展到晚期,脊柱各個關節均已強直固定,在X線片上脊柱呈竹節樣變,這時疼痛已不明顯,而活動困難和關節的僵硬則為病人的主要痛苦。 (三)、關節、臟器症狀 (1)、強直性脊柱炎外周關節的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的起始症狀或在病程中絕大部分合並有暫短的或永久的外周關節的症狀,我院統計:起病時單純以腰骶背頸等部分疼痛者僅佔7.6%,即91%的病人起病時即有外周關節受累,與國內其它單位的報告接近。最多受累的為髖關節,初發症狀表現為髖關節疼痛者佔36.8%,病程中髖關節受累者達78.5%,略高於國內有關報告。以膝關節疼痛為首發症狀者佔11%,病程中膝關節受累者佔32.5%;以踝、腕、肩關節疼痛為初發症狀者佔4.9%,病程中累及上述關節者佔28.5%;指關節受累者佔0.04%,趾關節受累者佔1.6%,同時伴有3個關節以上受累者佔49%。
以上說明強直性脊柱炎並不僅是脊柱關節的病變。絕大多數可伴有全身各大關節受到侵犯;不同關節受累產生與該關節部位有關的疼痛與症狀。髖關節受累時病人可述說髖部疼痛,但有的患者往往訴說病側的腹股溝疼痛,早期可出現髖關節曲屈和活動功能受限,如下蹲困難或臀-地距離加大
膝關節受累可發生膝關節疼痛,有的並有關節軟組織的腫脹和關節腔積液,膝關節也可發生屈曲攣縮畸形,雖然少見,但也是此病致殘的原因之一。其它足趾關節可發生紅腫疼痛,但遺有畸形者少見,指關節腫脹疼痛為最少見。 此外,少數尚可見侵犯顳頜關節、肋椎關節、胸鎖關節的疼痛、腫脹或壓痛、肋椎關節受累尚可出現胸疼和呼吸的減弱,也可刺激肋間神經,引起肋間神經痛,左側肋間神經痛,有誤診為心絞痛者,值得注意鑒別。 (2)、強直性脊柱炎非關節部位的疼痛症狀強直性脊柱炎在病變早期,或在病程中,尤其在疼病的活動期,常出現肌腱和韌帶骨附著點炎症病變所引起的疼痛和症狀,如恥骨聯合、坐骨結節、骼骨嵴、股骨大粗隆及跟骨的骨炎症狀。早期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脹、疼痛。上述疼痛部位,雖並不常見,卻是頗具有特徵性的早期症狀,值得醫生重視並做進一步檢查,以免貽誤診斷。
由於胸肋關節、柄胸聯合等部位的附著點的炎症,病人可出現胸疼、咳嗽或噴嚏時疼痛增重,有時可誤診為胸膜炎,或疑為心絞痛或因氣短而去看胸科或心血管醫生,經X線及心電圖檢查較容易區別,且此症狀對非甾體抗炎葯反應良好,也可幫助鑒別。
(3)、強直性脊柱炎內臟或器官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進行性炎症性疾病,除了累及脊柱、外周關節和肌腱。韌帶附著點外,尚可累及全身其它組織和器官。
(4)、全身症狀
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微,少數人有低熱、疲勞和體重下降,個別病人可出現貧血、少數急性發病者也可有高熱,四肢關節受累較重者,很快即可卧床不起。這時血沉和C-反應蛋白均可升高。
(5)、虹膜炎或紅膜睫狀體炎 虹膜炎或紅膜睫狀體炎發生率為4%—33%,部分病人虹膜炎先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出現。臨床表現為急性發作,常單側發病,症狀有眼疼痛、流淚、畏光等。體檢可見角膜周圍充血、虹膜水腫。如紅膜粘連,則可見瞳孔收縮,為緣不規劃。裂隙燈檢查可見角膜周圍充血、紅膜水腫。如虹膜粘連,則可見前房有大量滲出和(6)、心臟病變 大約有3.5%—10%的病人心臟可以受累,臨床包括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二尖瓣閉鎖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也有報道可發生心包炎或心肌炎。合並心臟病的病人,一般年齡較大,病史較長,並以外周關節病變較多、全身症狀明顯者發生率較高。我院306例中心電圖表現異常者20例佔6.5%,主要表現為下壁心肌缺血、Ⅱ°心房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頻發性早搏、右室和左室肥厚等改變。
(7)肺部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的肺部病變表現多為雙肺上部的纖維化、囊狀炎、甚至空洞形成,隨病變的進展病人可出現咳嗽、咯痰、咯血、氣短等症狀,也可出現反復發作的肺炎和胸膜炎;出現肺部病變和症狀的頻率約在2.6%—20%之間,胸部X線檢查可表現兩肺紋理增重,條索狀陰影和斑片、點斑狀陰影,可有囊狀改變或空洞形成,多數累及兩肺。臨床上須與肺結核相鑒別,痰結核菌檢查及結核菌素試驗有助於鑒別。肺功能檢查,可表現為限制性通氣障礙或混合性通氣障礙。限制性通氣障礙多出現於肺部無病變而胸廓活動度受限的病例,並有阻塞性通氣障礙者則因肺部出現纖維化等病變所致。我院做肺功能測定,30例中限制性通氣障礙佔50%,混合性通氣障礙佔10%,肺功能損害在一定時期內尚是可逆的。
(8)、耳部病變 據文獻記載,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中約有29%發生慢性中耳炎,為正常人的4倍,強直性脊柱炎合並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多見於合並有其它關節外病變的病人。
(9)、神經系統病變 強直性脊柱炎神經系統的病變多由於脊柱強直和嚴重的骨質疏鬆,即使輕度外傷也易招致脊柱骨折和頸椎脫位而引起的脊髓壓迫,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癱、根性疼痛或知覺減退,以及運動障礙等,尤以頸椎骨折,是死亡率最高的並發症;發生在腰椎,則可壓迫馬尾神經,可成為慢性進行性馬尾綜合征。因脊柱椎間盤纖維環骨化,黃韌帶、後縱韌帶的骨化可造成椎管狹窄,但有的文獻記載,脊髓造影並不見椎管狹窄或壓迫性操作,而可見腰骶蛛網膜憩室,其原因不清,可能為慢性蛛網膜炎所致。部分病人的初發症狀即表現為下肢疼痛而誤診為坐骨神經痛和椎間盤突出症。我們也曾見有類似病例。
(10)、腎臟損害 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腎澱粉樣變性和lgA腎病,據文獻記載,lgA腎病與炎症性腸病有關,而澱粉樣變性一般為繼發性,有人報告一組強直性脊柱炎病人,11%尿沉渣檢查異常,見於病情活動和伴有外周關節病者。也有報告澱粉樣變性發生率為16%,表現為蛋白尿。我院153例中尿常規檢查尚未見一例異常。 (11)、前列腺炎 直性脊柱炎患者並發前列腺炎較正常人組為高,其意義不明。是否與此病好發泌尿系統感染有關值得考慮。

5、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它有哪些外在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主要影響骨盆的骶髂關節、脊柱關節和椎旁組織。


主要發病在20-30歲的青年男性,40歲以上發病少見。女性患病僅為男性十分之一,且病情較輕。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不清,但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基因中A-B27陽性率高達90%,而普通人群中僅有5%左右。  某些特定部位的感染,如前列腺炎、潰瘍性結腸炎可能與發病有關。


此病起病較隱匿,進展緩慢。早期症狀往往是腰部僵硬感或僵痛,在夜間翻身,起床,或久坐、久站後症狀尤為明顯,經過活動後,僵痛感可以好轉。除腰骶部關節受類外,疾病可以累及胸椎和頸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疼痛。

部分周圍大關節,如:肩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少數累及足、手小關節,但周圍關節炎大都呈少關節,非對稱發病。除關節症狀外,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貧血等症狀。部分患者因下肢周圍神經病變而出現下肢膝以下部位肌肉酸痛和麻木。


約四分之一患者有眼睛虹膜睫狀體炎,出現眼痛、畏光和流淚。更嚴重的患者伴有心臟主動脈瓣病變和肺纖維化。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腰椎、胸椎、頸椎病變可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出現頸椎前屈,胸椎平直、髖關節屈曲畸型,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

實驗室檢查可以發現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沉明顯增高。HLA-B27位點陽性提示為高危人群。X線攝片檢查具有診斷價值,患者有特徵性的骶髂關節改變以及脊柱"竹節樣"改變。積極的治療可以減輕關節症狀,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畸型的發生。


消炎痛等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葯具有較好的效果。柳氮磺胺吡啶對於改善腰背部僵痛及骶髂關節病變有明顯的療效。嚴重的周圍關節病變也可採用氨甲喋呤治療。當髖關節病變嚴重,造成骨性強直和癱瘓時,應早期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恢復功能。


強直性脊柱炎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患者應對自己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體療的康復訓練對於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適當的行走、睡眠姿勢,腰腹的鍛練可以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呼吸鍛練和游泳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肺功能。

6、強直性脊柱炎的最初症狀是怎樣的感覺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主要影響骨盆的骶髂關節,脊柱關節和椎旁組織.主要發病在20-30歲的青年男性,40歲以上發病少見.女性患病僅為男性十分之一,且病情較輕.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不清,但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基因中HLA-B27陽性率高達90%,而普通人群中僅有5%左右.某些特定部位的感染,如前列腺炎,潰瘍性結腸炎可能與發病有關.此病起病較隱匿,進展緩慢.早期症狀往往是腰部僵硬感或僵痛,在夜間翻身,起床,或久坐,久站後症狀尤為明顯,經過活動後,僵痛感可以好轉.除腰骶部關節受類外,疾病可以累及胸椎和頸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疼痛.部分周圍大關節,如:肩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少數累及足,手小關節,但周圍關節炎大都呈少關節,非對稱發病.除關節症狀外,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貧血等症狀.部分患者因下肢周圍神經病變而出現下肢膝以下部位肌肉酸痛和麻木.約四分之一患者有眼睛虹膜睫狀體炎,出現眼痛,畏光和流淚.更嚴重的患者伴有心臟主動脈瓣病變和肺纖維化.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腰椎,胸椎,頸椎病變可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出現頸椎前屈,胸椎平直,髖關節屈曲畸型,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實驗室檢查可以發現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沉明顯增高.HLA-B27位點陽性提示為高危人群.X線攝片檢查具有診斷價值,患者有特徵性的骶髂關節改變以及脊柱"竹節樣"改變.積極的治療可以減輕關節症狀,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畸型的發生.消炎痛等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葯具有較好的效果.強直性脊柱炎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患者應對自己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體療的康復訓練對於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適當的行走,睡眠姿勢,腰腹的鍛練可以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呼吸鍛練和游泳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肺功能.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後療效不明顯,出現關節僵直,但如果能夠維持在功能位,就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部分關節功能.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護理與自我調理: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在長時期患病的過程中,除葯物及其它輔助治療外,加強護理與患者的自我調理,對促進疾病好轉及防止病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從中醫角度考慮,重點有四個方面:
1, 避免復感外邪
氣候潮濕及氣溫驟變,能加重患者的關節酸痛,生活於乾燥,氣候相對恆定的氣候環境中最為有利;平日需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及風吹雨淋;防止出汗過多而感受風寒.
2, 起居,活動與鍛煉
中醫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性,主張生活起居要適應四時季節的變化,適當的體力勞動及活動特別是在治療的同時輔以腰部功能鍛煉對早期患者尤為必要,對防止病變粘連,脊柱強直及肌肉萎縮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 注意飲食宜忌
忌吃生冷飲食,應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等.亦可捋黃芪,熟地,當歸,枸杞子等葯與肉等食物同煮來作為食療(吃肉喝湯)等等.
4, 情緒愉快樂觀
樂觀愉快的情緒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對於慢性病患者的影響尤為明顯.古人甚至提出:"善醫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強調了精神治療的重要性.中醫認為,"思慮傷脾",終日為病痛而憂心重重,會損傷脾胃而影響其消化,吸收功能,並可導致"心神失養"而出現失眠,多夢等癥候,影響休息,均不利於患者的康復.清代程國彭在>一書中指出:"病家誤,苦憂思,憂思郁欲何之",提出"常捋不如已者比",是解脫因病魔纏身而致情緒苦悶的一種方法;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病情許可的工作或社會活動等等都是使情緒保持樂觀愉快的有效方法.
強脊炎患者的生活小常識
一,強脊炎患者穿衣要求:不要穿緊身的胸衣和brace(背帶褲),一些醫生不了解現代的as的治療情況同意病人穿緊身的胸衣和背帶褲,這樣會使情況變的更糟,因為他們使脊柱沒法活動,緊緊的,對於as來說,不動就意味著不能動了.
強脊炎患者食物要求:病友應當吃富含營養的食品,在魚,肉里含有的大量的蛋白質,吃水果和蔬菜來補充維生素,喝牛奶補補鈣,但是要注意不要太胖啊.
二,患者注意戒煙酒:As會減弱肺的功能,吸煙肯定會讓這樣的情況加重,使病友的肺更容易收到感染,變的呼吸短促,如果病友是個煙民,還是考慮戒掉把;適量的酒對as是沒有壞處的,但是,鎮靜葯(可能是這個意思)和酒對腸胃的影響不好,因此不要一起使用.
三,注意冷和熱:不同方式的熱會幫助減輕疼痛和身體的硬度,很多人在早上或者是睡覺前洗個熱水澡,減少他的疼痛和僵硬,他們也做一些伸展的體操,暖水袋和電熱毯都是很好用的,如果病友有特別發炎紅腫的地方,冰塊敷一下,但是小心,可能會有不好的效果.
四,按摩:盡管在有的情況下,正骨術和脊柱的按摩可能是有點效果的,我們不建議as病友進行的活動,因為人工強行的方法是不合適的.
五,強脊炎患者坐姿要求:試驗可以有規律的活動脊柱,保持直的狀態,通過坐的高些來活動脊柱,擴胸活動,不要一次做的時間太長,站起來,走走.
在家裡和工作的地方想辦法弄一個比較合適的椅子,座位硬一些,靠背要直的,比較堅固的,最好椅背高一些可以到頭的部位.一個有扶手的椅子有幫助於減輕疼痛.座位不要太長,那樣的話,比較低的脊柱的部位就靠不到座位了.椅子的高度要最好是可以讓膝蓋和關節的地方垂直的放下來.無論怎麼樣,避免那些很低的,軟的椅子和沙發,因為那樣的姿勢會增加疼痛.
六,強脊炎患者卧姿要求:理想的床應當是比較堅固的,不要有下陷,但是不要太硬了,如果你用的是彈簧的床墊,底部也不是非常的堅固,在床墊下面放個板子,不要枕太高的枕頭,一個就可以了.

與強直性脊柱炎眼睛病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