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限制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

限制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

發布時間:2020-09-04 00:02:47

1、眶腔通過什麼與下鼻道相通

眶腔借和與顱中窩相通,通過與下鼻道相通。有眶下神經通過的結構是、和。(視神經管、眶上裂、鼻淚管、眶下溝、眶下管、眶下孔)
Ⅱ填空題 1.運動系統由_、_和_組成 2.長骨呈管狀_,分為體和端。體又稱為_,其內腔稱_,長骨兩端膨大稱為_,體和端相
連的部分稱為_,體和端間幼年時是_,成年後骨化為_。 3.骨主要是由_、_和_構成
4.骨質包括_、_;骨髓有_和_,其中人的一生中都有的骨髓是_,它主要有_機能。 5.頸椎的獨特特點是有_孔,其內多數有_和_通過。第一頸椎既無棘突又無_,其椎體形 成了樞椎的_;第七頸椎稱_。胸椎的獨特特點是有_凹和_凹。 6.胸骨從上向下分為_、_和_三部分,胸骨柄和胸骨體連接處向前微凸的部分為_,其側

方連結的是第_肋。 7.肋骨由_、_和_構成。 8.顱側面最薄弱處是_,它位於_、_、_和_四骨匯合處,常呈_形的縫。其內面緊鄰_ 動脈的前支。 9.眶腔借_和_與顱中窩相通,通過_與下鼻道相通。有眶下神經通過的結構是_、_和_
10.骨骼由_和_構成。骨按形態可分為_、_、_和_四類。 11.肋由_和_兩部分構成。根據與胸骨的連結關系,可分為_和_兩類。
12.下頜底與下頜支後緣相交處稱_,下頜支前方的突起稱_,頦突上端膨大稱_。 13.骶骨底前緣向前突出稱_;骶骨前面的 4 對孔稱_,其內有_通過。 14.椎間孔內有_通過,骶後孔內有_通過。
15.椎弓與椎體間的孔稱_,相連椎骨的椎上、下切跡間為_孔。
16.分布於骨表面,質地緻密的骨質稱_;分布於骨內部,由骨小梁構成的是_;位於顱蓋 各骨內、外板間的松質稱_。
17.髕骨是人體最大的_,股骨是人體最大的_ 18.椎弓後面正中的突起稱_,向上下各發出一對突起分別稱為_和_。
19.各椎孔連結形成_;其內容納_。各骶椎椎孔連結形成,後者向前通_孔,向後通_孔, 向下的開口是_。
20.上鼻甲與中鼻甲之間是_,在此處開口的鼻旁竇是_。 21.額竇開口於_,蝶竇開口於_。 22.中鼻甲與下鼻甲間為_鼻道,下鼻甲下方為_鼻道。
23.肩胛骨外側角上的關節面稱_,它構成_關節。 24.浮助包括第_和_對助,真肋包括第_對肋,假助包括第_對肋。
25.蝶骨分為_、_、_和_4 部,蝶骨體上面的窩稱_。 26.骨性鼻中隔由_和_構成,骨齶由_和_構成。
27.乳突與莖突根部之間的孔稱__,面部中央的孔稱_。 28.寰椎前弓後面的凹窩稱_;樞椎椎體向上伸出的突起是_,它由_形成。
29.骨按部位可分為_、_和_。 30.篩骨可分為_、_和_3 部,篩竇開口於_。 31.顱底內面由前向後的_窩是_、_和_。
32.兩頂骨間的縫稱_,額骨和兩頂骨間的縫是_. 33.脊柱側面觀有 4 個生理彎曲,既頸、胸、腰、骶曲。其中胚胎時已形成的是_和_,腰
曲凸向_。 34.含氣骨有_、_、_、_。 35.圍成骨盆下口的結構有_、_、_、_、_和_,外形呈_形。
36.顱底內、外面都能見到的孔裂主要有_、_、_、_。 37.新生兒顱有_、_和_3 個主要特點。 [參考答案] 1.骨、骨連結、骨骼肌
2.骨幹、髓腔、髓、干骺端、骺軟骨、骺線 3.骨質、骨膜、骨髓 4.骨密質、骨松質、紅骨髓、黃骨髓、紅骨髓、造血
5.橫突、椎動脈、椎靜脈、椎體、齒突、隆椎、肋、橫突肋 6.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胸骨角、二 7.髂骨、恥骨、坐骨

8.翼點、頂骨、額骨、顳骨、蝶骨,H、腦膜中
9.視神經管、眶上裂、鼻淚管、眶下溝、眶下管、眶下孔 10.骨、關節、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 11.肋軟骨、肋骨、真肋、假肋
12.下頜角、冠突、下頜頭 13.岬、骶前孔、骶神經前支 14.脊神經、骶神經後支 15.椎孔、椎間孔 16.骨密質、骨松質、板障
17.籽骨、長骨 18.棘突、上關節突、下關節突 19.椎管、脊髓、骶管、骶前孔、骶後孔、骶管裂孔 20.上鼻道、篩竇後群
21.中鼻道、蝶篩隱窩 22、中、下 23.關節盂、肩 24.11、12、1—7、8—10 25.蝶骨體、大翼、小翼、翼突、垂體窩
26.篩骨垂直板、犁骨、齶骨水平板、上頜骨 27.莖乳孔、梨狀孔 28.齒突凹、齒突、衰椎椎體 29.顱骨、軀干骨、附肢骨
30.篩板、垂直板、篩骨迷路、上鼻道和中鼻道 31.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 32.矢狀縫、冠狀縫 33.胸曲、骶曲、前
34.上頜骨、額骨、蝶骨、篩骨 35.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菱形
36.枕骨大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頸靜脈孔 37.腦顱大於面顱、顱頂呈五角形、有前囟和後囟等顱囟。 簡答題
1.頸椎、胸椎、腰椎各有何主要特徵? 答:頸椎:椎體小而椎孔較大,橫突上有橫突孔,第二至第六頸椎棘突短而末端分叉,關節
突的關節面近似水平位。第一頸椎無椎體、無棘突,呈環形,故稱為寰椎,其前弓後面有齒
突凹。第二頸椎椎體上有齒突,又稱為樞椎。第七頸椎棘突長,稱隆椎,可作為椎骨計數標
志。胸椎:有肋凹和橫突肋凹,棘突較長並伸向後下方,呈疊瓦狀,關節突的關節面呈冠狀
位。腰椎:椎體較大,棘突呈方形板狀,幾乎水平伸向後方,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 2.簡述鼻旁竇的名稱及其開口部位。
答: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分為前、中、後三群,後群開口於上鼻道,前、中群開 口於中鼻道;額竇及上頜竇,均開口於中鼻道。
3.顱骨可區分為哪兩部分?各部由哪些骨組成? 答:顱骨可區分為腦顱骨和面顱骨兩部分。腦顱骨成對的有頂骨、顳骨;不成對的有枕骨、
額骨、蝶骨、篩骨,共 8 塊。面顱骨成對的有顴骨、齶骨、鼻骨、下鼻甲、上頜骨、淚骨; 不成對的有犁骨、舌骨、下頜骨,共 15 塊。

6.顱前、後窩各有哪些主要孔裂?各通過哪些結構? 答:顱前窩:篩板上的篩孔(有嗅神經通過) 。 顱後窩:枕骨大孔(有脊髓和腦移行處) ,舌下神經管(有舌下神經通過) ,內耳門(有前庭 神經、 面神經和迷路血管通過) 頸靜脈孔 , (有頸內靜脈、 舌咽神經、 迷走神經和副神經通過) 。 5.顱中窩有哪些主要孔裂?各通過哪些結構? 答:視神經管有視神經和眼動脈通過,眶上裂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眼神經和眼 上靜脈通過,破裂孔有頸內動脈通過,圓孔有上頜神經通過,卵圓孔有下頜神經通過,棘孔 有腦膜中動脈通過。 6.骨性鼻中隔由什麼構成?鼻腔外側壁上主要有哪些結構? 答: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篩骨的垂直板構成;鼻腔外側壁上有上、中、下 3 個鼻甲,及上中 下開道和副鼻竇的開口。 7.試述眶腔的交通關系。 答:通過視神經管和眶上裂與顱中窩相交通,通過眶下裂與顳下窩和翼齶窩相交通,通過眶 下管、眶下孔與面部相交通,通過鼻淚管與鼻腔的下鼻道相交通。 8.腕骨有哪幾塊? 答:由橈側向尺側,近側列有手舟骨、月狀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在三角骨的前方) ,遠側列 有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9.骶前、後孔通入什麼部位?有什麼結構通過?骶管裂孔是怎樣形成的? 答:它們均通人骶管。骶前後孔分別有骶神經的前、後支通過。第四、第五骶椎的椎弓板缺 如,形成骶管裂孔。 10.肋可區分為哪幾類?肋由什麼構成?肋弓是怎樣形成的? 答:上 7 對肋稱為真肋,8—12 對肋稱為假肋,第 11—12 對肋又稱為浮肋。肋由前部的肋軟 骨及後部的肋骨構成。第八至第十助的肋骨借肋軟骨與上位肋軟骨相連形成肋弓。 11.肱骨體骨折易損傷哪個神經?為什麼? 答:肱骨體後份有一淺溝稱為橈神經溝,有橈神經通過,故肱骨體骨折易損傷橈神經。 12.髖骨由哪幾部分構成?跗骨包括哪幾塊? 答:髖骨由髂骨、恥骨及坐骨構成。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內側楔骨、中間 楔骨、外側楔骨 7 塊。 13.椎間孔的構成及其通行物是什麼?
答:椎間孔由上位椎骨的椎骨下切跡和下位椎骨的椎骨上切跡及其間的連結韌帶構成,其中 有脊神經及血管通行。
14.不成對的腦顱骨有哪些?顱頂面觀有哪幾條縫? 答:額骨、枕骨、篩骨和蝶骨是不成對的顱骨。 顱頂面觀主要有 3
條縫:①冠狀縫:由額骨和兩側頂骨連接構成,②矢狀縫:兩側頂骨連接 處,③人字縫:兩側頂骨與枕骨連接而成。 15.新生兒顱有哪些特徵?
答:新生兒顱的腦顱大於面顱;顱頂呈五角形;有顱囪(主要是前、後囪) 。 16.計數肋、椎骨主要的骨性標志有哪些?
答:計數肋;胸骨角平第二肋,肩胛下角平第 7 肋。 計數椎骨:隆椎棘突(第 7 頸椎) ,髂嵴最高點平第 3—4 腰椎棘突之間。
17.軀干有哪些主要骨性標志? 答:胸骨角、頸靜脈切跡、劍突、肋弓、第 7 頸頸棘突等。 18.上下肢各有哪些主要骨性標志?
答:上肢: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肱骨頭、小結節、肱骨內、外上髁,鷹嘴、尺骨頭和

橈、尺骨莖突等。
下肢: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結節、大轉子、脛骨粗隆、腓骨頭,內、外踝等。 19.頭部有哪些骨性標志? 答:顴弓、乳突、下頜角、枕外隆凸等。 IV
論述題 1. 骨由哪幾部分構成? 答:骨由骨質、骨膜和骨髓構成。 2.試述翼點。 答:翼點位於顱的側面,是額、頂、顳、蝶骨會合處,形成 H
形縫,是顱側面最薄弱處,易 骨折。其內面常有血管溝,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骨折時常伴有腦膜中動脈破裂出血,形 成硬膜外血腫,故臨床 X 線檢查及手術時應注意翼點。 3.老人為什麼比兒童易發生骨折?
答:老人與兒童相比,有機質相對比例減少,而無機質相對增加,骨質硬而脆,故易發生骨 折。 V 名詞解釋
1.骨膜:包被於骨內、外面,是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可分為骨外膜和骨內膜。其中骨
外膜較厚,可分為內、外兩層。骨外膜內層、骨內膜有產生新骨的功能。骨膜富有血管、神 經和淋巴管,對骨的再生有重要意義。在骨手術時應盡量保留骨膜。
2.紅骨髓:在松質骨的網隙內,具有造血功能。 3.頸干角:是股骨頸和股骨幹形成的夾角,約成 1300。 4.長骨:凡具有兩端(膨大稱骺)
、一體(稱骨幹) 、中空管狀(管腔稱髓腔)結構的骨是長 骨,分部於四肢,主要適於運動。
5.短骨:體積小,兩骨間相接觸面積較大,呈塊狀,主要存在於腕、跗部,主要適於支持。 6.扁骨:面積較闊,形呈板狀,存在於腔壁,主要適於保護。
7.骶管裂孔:該裂孔是骶管下端的開口,它是第四、第五骶椎椎弓缺如形成的,裂孔兩側有 骶角。 8. 鼻旁竇: 在鼻腔周圍並借管、
裂與鼻腔相交通的腔, 孔、 有上頜竇、 額竇、 蝶竇和篩竇 (前、 中、後群) 。 9.頸動脈結節:第六頸椎橫突前結節明顯肥大稱頸動脈結節。
10.骶角:在骶骨背面下方骶管裂孔兩側,由第五骶椎下關節突形成的上、下縱向隆起稱骶 角。是確定骶管裂孔的標志。
11.尺神經溝:肱骨內上踝後面的淺溝稱尺神經溝。 12.垂體窩:在顱中窩中央,蝶鞍之凹處為垂體窩。 13.下頜孔:在下頜支內面通向下頜管的孔。
14.肋弓:第 8—10 對肋骨的前端借肋軟骨連於上位肋軟骨形成肋弓。 15.胸骨角:胸骨柄和體連結處,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稱胸骨角,側方連結第 2
肋。 16.顱囪:新生兒顱骨有許多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的間隙很大,在一些部位,這些 間隙被結締組織膜所封閉,稱顱囟。
17.骶管:由各骶椎的椎孔連結而成,是椎管的一部分。 18.骨髓:位於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
19.骺:是長骨兩端的膨大部。 20.椎管:由各椎孔連結起來形成的,其內有脊髓。 [重點內容]
骨的構造、一般椎骨的結構、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骶骨、胸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橈

骨、髖骨、股骨、脛骨的主要結構。顱骨的組成及顱前、中、後窩的主要結構,顱的整體觀、
各孔裂的名稱及其內通行物。 〔骨學歌訣〕 1.顱骨:卡頜犁顴齶,下甲淚鼻舌,單個犁骨舌下頜,中蝶靠前篩,枕後又前額,兩頂二顳
以縫合(註:卡代表上下) 。 2.顱中窩:眶上裂有動滑眼外展,視神管又動脈來通過,正圓卵圓通過上下頜,棘孔動脈就
是中腦膜。 3.腕骨: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 4.附骨:一二三楔骰內舟,上距下跟後出頭。 5.鼻旁竇
蝶篩隱窩是蝶竇,上鼻(道)開口篩竇後;中鼻(道)開口上頜竇,篩竇前中和額竇。 6.骨盆界線 岬和兩翼(骶翼)弓狀線,恥骨梳嵴聯合(上)緣。
7.長骨、短骨和扁骨 肱尺橈掌指為長,股脛腓跖趾共享; 短(骨)腕跗骨共 15, 扁(骨)胸肋肩(胛)骼腦顱。 8.骨盆下口
恥骨聯合是下緣,恥骨下支緊相連;坐骨結節坐骨支, 骶結(節)韌帶尾冒尖。 [連續數字記憶法] 1.顱中窩的主要結構(5 個 1,4 個孔) ; 1
窩管(1 對)裂(1 對)壓(1 對)4 孔。即:1 窩:垂體窩, 1(對)管:視神經管, 1(對)裂:眶上裂, 1(對)壓跡:三叉神經壓跡,
4(對)孔: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 2.顱後窩的主要結構(1123 結構:1 凸 1 門(1 對)2 溝 3 孔) 1 凸:枕內隆凸
1(對)門:內耳門, 2(對)溝:橫竇溝,乙狀竇溝, 3 孔:枕骨大孔(1 個) 、 頸靜脈孔(1 對)、 舌下神經管內口(1 對)。
第二章關節 選擇題 [A 型題] 1.黃韌帶 A.位於棘突間 B.位於橫突間 C.位於椎弓板間 D.有限制脊柱過度後伸之功能
E.頸部後延形成項韌帶 2.骨盆

A.女性比男性高 B.女性比男性相對寬 C.女性骨盆上口為心形 D.男性恥骨下角較大
E.恥骨上支和坐骨支構成恥骨弓 3.肩關節脫位多發生於 A.關節上方 B.關節外側 C.關節內側 D.關節下方 E.關節前方 4.肘關節
A.屬於聯合關節 B.包括 3 個關節,其中 C.常見的脫位是橈、尺骨向後脫位 D.可單獨完成前臂旋前繞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E.關節囊外側最薄弱
5.關於膝關節說法錯誤的是 A.是全身關節中最復雜的關節 B.有腓側副韌帶加固,伸膝時最緊張
C.有由透明軟骨構成的半月板,內側「C」形,外側「O」形 D.交叉韌帶實質上是在關節腔之外,即滑膜之外 E.可作屈伸運動和條件性旋轉運動
6.可防止脛骨後移的主要韌帶是 A.前交叉韌帶 B.後 交叉韌帶 C.脛側副帶 D.腓側副韌帶 E.髕韌帶 7.屬於囊內韌帶的是 A.膝交叉韌帶
B.髂 股韌帶 C. 髕韌帶 D. 橈骨環狀韌帶 E. 尺側副韌帶 8. 全身最復雜的關節是 A. 下頜關節 B. 肩 關節 C.肘關節
D.髖關節 E.關節 9.肘關節有 A.囊內韌帶 B.關節盤 C.側副韌帶 D.交 叉韌帶 E. 關節唇 10. 幼兒開始坐立出現的脊柱彎曲是
A. 頸曲 B. 胸曲 C. 腰曲 D. 骶曲 E. 以 上都不對 11.能防止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 A.項韌帶 B.棘間韌帶 C.棘上韌帶
D.前縱韌 帶 E.黃韌帶 [K 形題] 12.有囊內韌帶的關節是 ①肩關節 ②膝關節 ③腕關節 ④髖關節 13.
能作旋轉運動的關節①腕關節②髖關節③肘關節④肩關節 14. 屬於聯合關節的 是①下頜關節②胸鎖關節③橈尺近、遠側關節④肩鎖關節
15.上肢帶骨本身的韌帶①肩胛橫 韌帶②喙肱韌帶③喙肩韌帶④盂肱韌帶 16. 有滑膜襞的關節是①肩關節②肘關節③髖關節④ 膝關節
17.關於脊柱,敘述正確的是 ①側面觀有四個生理彎曲 ②第一第二頸椎間的椎間盤最薄 ③頸、腰曲凸向前 ④第五腰椎與骰骨間無間盤
18.構成骨盆上口的結構包括 ①骶岬

②弓狀線 ③恥骨梳 ④恥骨嵴 19.與跟骨相關節的是 ①骰骨 ②腓骨 ③距骨 ④內側楔骨
20.跗橫關節包括 ①距跟關節 ②距足舟關節 ③舟楔關節 ④跟骰關節 [X 型題] 21.人體特有的關節運動是 A.肩關節旋轉 B.拇指對掌運動
C.前臂旋前和旋後 D.樞關節的旋轉 E.脊柱側屈 22.髖關節的韌帶有 A.骶棘韌帶 B.骶結節韌帶 C.髂股韌帶 D.交叉韌帶
E.股骨頭韌帶 23.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韌帶有 A.黃韌帶 B.棘上韌帶 C.棘間韌帶 D.前縱韌帶 E.後縱韌帶 24.構成踝關節的有
A.脛骨下端關節面 B.腓骨下端關節面 C.距骨滑車 D.跟骨 E.腓骨下端關節盤 25.椎體間的連結有 A.黃韌帶 B.棘間韌帶 C.前縱韌帶
D.後縱韌帶 E.椎間盤

26 有關節盤的關節是 A.肩關節 B.胸鎖關節 C.肘關節 D.踝關節 E.顳下頜關節
27.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相同點是 A.內韌帶 B.都有囊外韌帶 C.都是三軸關節 D.都能作收和展的運動 E.運動的靈活性基本相同
28.關節的輔助結構有 A.關節頭 B.關節軟骨 C.關節盤 D.關節唇 E.韌帶 29.參與構成橈腕關節的骨有 A 舟骨 B.豌豆骨
C.三角骨 D.尺骨下端 E.橈骨下端 30.肘關節的韌帶有 A.前側副韌帶 B.尺側副韌帶 C.後側副韌 帶 D.橈側副韌帶 E.橈骨環狀韌帶
【參考答案】 1.C2.B3.D4.C5.C6.B7.A8.E9.C10.C11.D12.C13.C14.E15.B16.D17.B18.
E19.B20.C21.AC22.CE23.ABCE24.ABC25.CDE26.BE27.BCD28.CDE29.ACE30.BDE

2、椎骨的椎弓間的連接,主要有什麼物質?

在脊椎動物脊柱中,每個椎骨是不規則的骨,具有由骨和一些透明軟骨組成的復雜結構,其比例根據骨乾的部分和脊椎動物的種類而變化。

椎骨的基本構型各不相同;大部分是體,中心部分是中心。椎骨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提供與椎間盤的連接。椎骨的後部形成一個椎弓,分為十一部分,由兩個椎弓根,兩個椎板和七個過程組成。椎板與黃韌帶(脊柱韌帶)相連。存在由椎弓根形狀形成的椎骨凹口,當椎骨進行關節運動時形成椎間孔。這些孔是脊神經的入口和出口導管。椎骨體和椎弓形成椎孔,較大的中央開口容納椎管,其包圍並保護脊髓。

椎骨相互關節,為脊柱提供力量和靈活性,其背部和前部的形狀決定了運動范圍。在結構上,椎骨基本上與脊椎動物物種相似,在水生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之間看到的差異最大。因此,脊椎動物的名字來源於組成脊柱的椎骨。

椎骨間的連結——各椎骨之間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

【椎間盤】

除第一及第二頸椎之間外,椎間盤連結相鄰兩椎體,成人23塊。椎間盤周圍部分為環形堅韌而富有彈性的纖維軟骨稱為纖維環,它的中央部分是白色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膠體物質稱為髓核。

椎間盤受力時可產生形變,壓力消除後又可恢復原狀。

【前縱韌帶】

起自枕骨大孔前緣,縱行於脊柱前面,止於骶骨。它限制脊柱過度後伸和防止椎間盤脫出。

【後縱韌帶】

位於椎體後面椎管的前壁。起自樞椎,止於骶管前壁。它限制脊柱過度前屈和防止椎間盤向後脫出。

【黃韌帶】

相鄰椎骨的椎弓間有黃韌帶相連結

【橫突間韌帶】

椎骨的相鄰橫突間有橫突間韌帶相連結。

【棘突間連結】

椎骨的相鄰棘突間有棘間韌帶和棘上韌帶相連結。

【關節突間的連結】

兩個相鄰椎骨上下關節突的相應關節面構成關節突關節,屬於平面關節,活動微小,但脊柱的所有關節突關節的整體活動幅度很大。關節突關節在功能上相互組成聯合關節。

【腰骶連結】

由第五腰椎椎體與骶骨底間借椎間盤和韌帶等的連結。

【骶尾連結】

由第五骶椎與第一尾骨間借軟骨的連結。

3、哪位大俠幫我做做這些解剖題 不會的千萬別亂寫 謝謝啦

1. A. / ; a
2. B. As
3. D. was writing
4. A. if ever
5. C. result in
6. B. are to blame
7. B. Comparing ; do
8. C. How was it that
9. A. if
10. D. to being spoken to

4、頸部的韌帶都有哪些?

所謂韌帶,即富有堅韌性的纖維帶,有加強骨與關節之間的穩固性作用,在頸部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幾種韌帶: (1)前縱韌帶起於枕骨,向下經環椎及推體的前面,止於骶骨前面,由許多組纖維構成,是人體最長最寬厚的韌帶,和推體及椎間盤邊線緊密相連。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的過度後伸活動,位於頸椎的部分能對抗頭顱的重量,增強頸椎的穩定性。 (2)後縱韌帶位於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頸椎,沿椎體的後壁,連結椎間盤,止於骰骨。它和椎體線及椎間盤緊密相連。其主要作用為椎體間的連接並防止脊柱過度前屈。頸部反復多次的勞損,可引起後縱韌帶出血、鈣化,壓迫脊髓,引發脊髓型頸椎病,並對椎間盤的約束作用下降,加速頸椎病的發生。 (3)黃韌帶位於椎管後的兩個椎板間,起於上一椎板的前下方,止於下個推板的後上方,呈疊瓦狀,扁平、堅韌。因其呈淺黃色,故有此稱。黃韌帶彈性較大,有較強的伸縮性,可協助頸部肌肉維持頭頸直立。黃韌帶退化肥厚或鈣化,可使椎管狹窄,壓迫脊髓而引發脊髓型頸椎病。 (4)林間韌帶介於相鄰棘災之間,前緣接黃韌帶,後方移行於棘上韌帶,在腰部較強而預部弱。可限制頸椎的過度前屈。 (5)項韌帶棘突之上的連接為棘上韌帶,但在頸椎部自第七頸椎棘突向上移行稱為項韌帶。位於頸後部,呈三角形,底面向上附於枕骨,尖端向下連干棘突及下部的棘上韌帶。其子面是矢狀,後線游離,前接棘突。可限制頸椎過度前屈。長期伏案工作者,由於項韌帶反復多次持續性勞損,可出現出血,鈣化或骨化。項韌帶鈣化在頸椎病病人中相當多見。在生理狀態下,各韌帶間相互協調,以維持頸椎各項活動的動態平衡。

5、限制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 )

前縱韌帶:有限制脊柱過度後伸和防止椎間盤向前脫出的作用。

6、頸部的韌帶都有哪些

所謂韌帶,即富有堅韌性的纖維帶,有加強骨與關節之間的穩固性作用,在頸部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幾種韌帶:
(1)前縱韌帶起於枕骨,向下經環椎及推體的前面,止於骶骨前面,由許多組纖維構成,是人體最長最寬厚的韌帶,和推體及椎間盤邊線緊密相連。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的過度後伸活動,位於頸椎的部分能對抗頭顱的重量,增強頸椎的穩定性。
(2)後縱韌帶位於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頸椎,沿椎體的後壁,連結椎間盤,止於骰骨。它和椎體線及椎間盤緊密相連。其主要作用為椎體間的連接並防止脊柱過度前屈。頸部反復多次的勞損,可引起後縱韌帶出血、鈣化,壓迫脊髓,引發脊髓型頸椎病,並對椎間盤的約束作用下降,加速頸椎病的發生。
(3)黃韌帶位於椎管後的兩個椎板間,起於上一椎板的前下方,止於下個推板的後上方,呈疊瓦狀,扁平、堅韌。因其呈淺黃色,故有此稱。黃韌帶彈性較大,有較強的伸縮性,可協助頸部肌肉維持頭頸直立。黃韌帶退化肥厚或鈣化,可使椎管狹窄,壓迫脊髓而引發脊髓型頸椎病。
(4)林間韌帶介於相鄰棘災之間,前緣接黃韌帶,後方移行於棘上韌帶,在腰部較強而預部弱。可限制頸椎的過度前屈。
(5)項韌帶棘突之上的連接為棘上韌帶,但在頸椎部自第七頸椎棘突向上移行稱為項韌帶。位於頸後部,呈三角形,底面向上附於枕骨,尖端向下連干棘突及下部的棘上韌帶。其子面是矢狀,後線游離,前接棘突。可限制頸椎過度前屈。長期伏案工作者,由於項韌帶反復多次持續性勞損,可出現出血,鈣化或骨化。項韌帶鈣化在頸椎病病人中相當多見。在生理狀態下,各韌帶間相互協調,以維持頸椎各項活動的動態平衡。

7、限制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

D.解釋前縱韌帶,位於所有椎體和椎間盤前方,有限制脊柱過度後伸和椎間盤向前脫出的作用。

與限制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