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骶椎1與腰椎5的正常間隙是多少
①椎體位於脊柱的前部,近似四方形,前後徑略大於高徑。前緣和後緣均為平滑的曲線,上緣和下緣並不在一個平面,一般椎體的後緣高於前緣約5~8mm,尤其第12胸椎體和第1腰椎體,後緣高於前緣達8~l0mm,均屬正常表現。
②椎間隙顯影清晰,正常范圍2~6mm。胸椎間隙較窄,腰椎間隙較寬,第4~5腰椎間隙最寬,其前部可寬達15mm。椎間隙前後部並不等寬,隨脊柱生理彎曲有一定的變化,同時也與年齡有關,50歲以上的人,椎間隙要比青壯年窄一些。
③相鄰的椎骨上、下切跡之間的透亮空隙為椎間孔。椎間孔的前緣是椎體和椎間盤的後緣,椎間孔的後緣止於關節突的前緣。椎間孔的形狀一般呈長橢圓形。胸、腰椎的椎間孔在側位片上可見,是雙側重疊的影像。
④側位顯示最清楚的是棘突。頸椎棘突長短大小不一,胸椎棘突呈疊瓦狀,腰椎棘突矢狀位呈寬板狀,垂直向後。
⑤各椎骨的椎體後緣連線和棘突前緣連線之間,從上到下呈彎曲的柱狀低密度影為椎管側位影像,內有脊髓。因脊髓密度低,故不顯影。
2、椎間隙由什麼圍成?
椎間隙由什麼圍成?椎間隙由什麼圍成,組織,血管,大家怎麼解答。
3、腰椎結構圖片 4—5在人體什麼部位
把腰弓起來,兩腰側的最高點連線經過脊柱的地方大致是腰3-4間隙,剩下的自己摸下就知道了
4、人體脊椎之間的間隙是否一樣大的
只從醫學角度來說不一樣:成年人脊柱有26塊椎骨構成,分頸7、胸12、腰椎5,骶骨1尾骨1。均由前方椎體和後方椎弓構成。從椎弓向後發出棘突(在人後正中線可摸到的突起)。棘突間的間隙即椎間隙。因為各部分椎體大小不一,頸椎最小,腰椎最大,所以決定了椎間隙大小不一樣。腰椎間隙最大,臨床一般可經此進行麻
醉。
5、如何使x線片的脊椎圖像不重疊
頸背痛和腰腿痛是臨床上最普遍的就診原因,在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時最常用影像檢查就是脊柱X線檢查,因此正確使用和解讀脊柱X線檢查對於基層醫師非常重要。
X線檢查體位和正常影像學表現
脊柱自上而下主要分為頸椎、胸椎和腰骶椎。脊柱X線檢查的基本體位為正位和側位。頸椎的左、右斜位有利於顯示鉤錐關節和椎間孔,也是常用的檢查體位。腰椎斜位用來觀察椎弓根,主要用於腰椎滑脫鑒別。
脊柱的X線平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體骨質結構,無法直接顯示韌帶和椎間盤等軟組織,只能通過觀察相鄰骨質間接反映其變化。椎體骨皮質密度很高,X線表現為線狀緻密影,松質骨(髓質)密度較皮質低,兩者存在良好的對比。
由於X線是二維投照技術,因此棘突、椎弓根和橫突等脊柱附件可能會與椎體重疊,觀察時要注意區分這些結構。另外腸內容物可能會與腰椎重疊,對圖像判讀產生影響,特別是低密度腸氣可能會誤認為骨質破壞,需要結合不同體位綜合分析。
各段脊柱重要結構的X線表現已分別在圖中標注(圖1~圖4),供大家參考學習。正常脊柱生理曲度表現為:頸椎輕度前凸,胸椎輕度後凸,腰椎前凸。正常脊柱序列整齊,X線側位表現為椎體前、後緣連線平滑。椎體形態規則,椎體前後高度基本一致。正常脊柱各椎間隙約等寬,X線正位椎間隙左右等寬,側位示前寬後窄。
閱片原則脊柱X線平片解讀時應該按照一定順序,避免遺漏重要影像表現。主要包括:脊柱生理曲度是否正常,序列是否整齊;椎間隙有無狹窄或增寬;椎體及附件皮質是否連續以及骨質有無異常;椎旁軟組織有無增厚或異常密度;投照范圍內有無其他異常。
掌握脊柱的正常X線表現是發現脊柱異常影像表現的基礎,本期講座主要復習了脊柱正常X線表現,隨後我們會陸續介紹不同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現。
基層醫師經常遇到脊柱X線平片。臨床醫師應熟悉脊柱常用X線檢查體位和觀察要點,掌握脊柱的正常X線表現,才能發現異常。另一方面,臨床醫師在觀察脊柱X線平片時應按照一定順序,對脊柱X線平片做出全面解讀。
6、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6)脊柱間隙圖擴展資料: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7、腰椎間隙狹窄
正常情況下,腰段脊柱的下椎間隙應大於上椎間隙(腰5骶1椎間隙除外)。測量方法:在X線側位片上測量相鄰椎體緣前、中、後三個點之間的距離,如果下椎間隙中有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小於上椎間隙1毫米以上者,即可定為椎間隙狹窄。,椎間隙狹窄,是椎間盤受明顯外傷,或長期勞損而發生變性所致,多發生於負重與活動幅度較大的下腰段。椎間盤變性可繼法椎體邊緣硬化、不齊、磨損和碎裂,甚者可引起髓核突出。椎間隙狹窄,必引起椎間關節的關節面相對位置關系發生改變,並可發展為創傷性骨關節炎。若椎間隙明顯變窄(椎間盤嚴重變性),時間較長者,多可導致腰痛。反之,椎間盤變性輕、時間短,則不出現腰痛。
8、後背脊椎,大概是腰上部,感覺脊椎之間的空隙有點大,別人的都摸不出有間隙,可我的能摸到有間隙,
有些是先天的,可不用管他,有些有問題,在代償期也可不用管他,只要你腰和背部沒有外傷史,同時那個位置又沒有不舒服,沒有壓痛點。就沒有問題。至於椎間盤的問題,只要坐的時間不要太長,經常運動就不會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