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的各部分名稱(圖)
人體的各部分名稱:
骨骼系統
一、中軸骨:
椎骨,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後期發育為1塊骶骨)、尾椎4塊(後期發育為1塊尾骨)。
二、胸廓:
1、胸骨。
2、肋骨(從第一到第十二,共12對)。
三、顱骨:
1、腦顱骨,包括:額骨、篩骨、蝶骨、枕骨(各1塊)、頂骨、顳骨(各1對)。
2、面顱骨,包括: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下鼻甲(各1對)、下頜骨、舌骨、犁骨(各1塊)
(1)脊柱名稱圖擴展資料:
肌肉系統:
一、頭部肌
1、顱面肌、顱頂肌、眼周圍肌(眼輪匝肌)、口周圍肌(口輪匝肌)。
2、咀嚼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
二、頸前外側肌
1、頸淺層肌和頸外側肌,包括: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2、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
3、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2、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2)脊柱名稱圖擴展資料: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3、求一張人體各個部位肌肉名稱圖,高清的,
這2張人體肌肉示意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希望採納!祝您事事順心!
4、人體各個部位名稱圖,附圖片,要詳細,全部都要認真點
人是一個具有生命活動功能的整體。不同的部位,有著不同的名稱。頭頸部的名稱:頭、頸;軀幹部的名稱: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稱: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稱:臀、大腿、小腿、足。
1.人體常用方位的術語為了便於學習和研究人體各部位及其結構的位置變化,規定以身體直立、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腳跟靠攏,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於軀干兩側,手掌向前為人體標准解剖姿勢,並以上述姿勢為依據,定出一些常用人體方位的術語。
上——接近頭部稱為上;
下——接近足底稱為下;
前——接近腹側的稱為前;
後——接近背側的稱為後;
內側——接近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內側;
外側——遠離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外側;
近側——接近肢體根部的稱為近側;
遠側——遠離肢體恨部的稱為遠側;
尺側——前臂的內側稱為尺側;
橈側——前臂的外側稱為橈側;
脛側——小腿的內側稱為脛側;
腓側——小腿的外側稱為腓側;
淺——接近皮膚表面的稱為淺;
深——遠離皮膚表面的稱為深。
2.人體的切面
(1)矢狀面 沿人體的前後徑與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狀面。當矢狀面位於正中而將人體分為左右兩半,該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
(2)水平面(橫切面)與地面平行,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額狀面(冠狀面)沿人體的左右徑,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所作的切面叫額狀面。
5、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6、人體部點陣圖及名稱
「人體部位」
什麼圖也用不著!
自己看著鏡子就能解決。
人體部位分為:頭部、軀干、上肢和下肢----四個「部位」!
7、脊柱椎骨圖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C%B9%D6%F9%D7%B5%B9%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