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前椎

脊柱前椎

發布時間:2020-08-30 19:30:58

1、脊柱多節椎前緣在身體什麼位置

你好,腰椎在胸椎的下邊,胸椎上連接有肋骨,從圖上可以看到和肋骨相連的胸椎,再往下的椎體沒有兩邊的肋骨,那就是腰椎。
意見建議:從上往下數,為腰1 2 3 4 5,腰椎一共有五塊,再往下就是骶椎,一般骶椎是融合在一起的。

2、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2)脊柱前椎擴展資料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3、脊柱由什麼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

4、脊柱的結構中,椎間盤和脊髓,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病情分析:椎間盤在前面,後面是椎管,椎管內有脊髓的。所以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是容易出現症狀的,向前突出是沒有大問題的。
意見建議:如果你有症狀的話就可以檢查一下腰椎CT或MRI ,確診一下是否有問題再說。可以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5、脊椎截面的前後怎麼分?

如果以人從正面來看,凹進去的是後。用我發給你的圖,再對比人脊椎的圖片看應該就能看出來了

6、腰椎和脊椎的區別

腰椎:椎體較大;棘突板狀水平伸向後方,相鄰棘突間間隙寬,可作腰椎穿刺用,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 人體有五個腰椎,每一個腰椎由前方的椎體和後方的附件組成。椎板內緣成弓形,椎弓與椎體後緣圍成椎孔,上下椎孔相連,形成 椎管,內有脊髓和神經通過,兩個椎體之間的聯合部分就是椎間盤。它是由纖維環和髓核兩部分組成。髓核位於椎間盤的中央,它是一種富有含水分 、呈膠凍狀的彈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圍是纖維環,一層層的纖維環把兩個椎體連接在一起,並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 脊椎亦稱脊柱、脊樑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共24塊(成年人)獨立的椎骨。脊椎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7、脊椎骨是指哪裡?

人體後部正中從頭顱以下至臀部尾骨止,可觸及到脊椎的棘突。

8、脊柱前彎怎麼辦

脊柱側彎可以通過簡單的運動幫助治療,緩解症狀
方法如下
脊柱側彎是青少年發育期比較常見的一種脊柱畸形,它是指脊柱向左或向右發生彎曲,超過正常的彎區。初期表現為兩後不等高,腰凹不對稱,此時進行矯正效果較好。其目的是通過矯正練習,加強肌力,恢復脊柱周圍肌力的平衡。矯正練習中脊柱左側彎便向左側同練習,右側彎便向右側屈練習。
(1)手拉肋木體側屈二側對肋木站立,一手拉住肋木,另一手上舉,做體側屈,練習3紐,每組30~50次。要求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
(2)俯卧,兩臂彎曲體前撐地,將脊柱側彎一側的腿用力向上抬起,同時異側手臂伸直前舉,保持3~4秒,再還原。練習3組,每繼10一15次。
(3)兩腿開立,側彎一側的手臂自然下垂,另一側手臂肩側屈抱頭,上體向側彎一側彎曲,手往不伸至最低,保持3秒,還原。練習3組,每組10~15次。或側彎一側手臂提一重物(如啞鈴、書包等)進行練習。
(4)向脊柱側彎方向側卧,兩臂屈臂撐地,外側腿用力向肩側方踢腿至最大限度,再還原,練習25~30次。要求踢腿時身體要正,踢腿幅度要大。

上述資料應該屬於您所說的脊柱矯正體操,希望它能對您有所幫助
最後,祝您早日康復

9、脊椎在人體起什麼作用

脊椎為人體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柱,有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脊椎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椎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9)脊柱前椎擴展資料

脊椎構成:

脊椎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椎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椎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椎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椎的負荷為某段以上的體重、肌肉張力和外在負重的總和。不同的部位的脊椎節段承擔著不同的負荷。由於腰椎處於脊柱的最低位,負荷相當大,又是活動段與固定段的交界處,因而損傷機會多,成為腰背痛最常發生的部位。

10、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根據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頸椎骨,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10)脊柱前椎擴展資料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

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與脊柱前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