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結核如何診斷?謝謝
X線照片在脊柱結核診斷方面有其重要意義,它能明確病變的部位、范圍、程度以及椎旁膿腫的情況。但其分辯率、對病變范圍的揭示以及椎管內是否受累都有較大的局限性。CT掃描分辯率高,能清晰顯示病變范圍及普通X線片難以發現的一些問題,其優點為〔3〕(1)易於發現松質骨死骨片和椎旁組織及腰大肌影內的細小鈣化。(2)顯示脊柱結核病變突入椎管的范圍和其狹窄的程度。(3)明確椎間盤和椎體附件結構受累情況(椎間盤破壞X線片上難以顯示)。(4)明確椎體前部輕微的破壞和椎體前緣淺在的凹陷性缺損。(5)對脊柱結核分型有一定幫助(椎體型、前緣型、附件型)。(6)CT導向可精確地提供穿刺活檢的部位、深度、安全可靠。缺點:有時與多發性骨髓瘤、轉移瘤等鑒別比較困難。
磁共振檢查(MRI)其信號具有多種成象參數,檢查時能隨意切取受檢部位的橫斷、冠狀與矢狀面斷層圖象,圖象十分清晰,對鑒別診斷和治療方法的選擇具有極大價值。吳振華等〔4〕曾探討脊柱結核的MRI表現並和脊柱轉移瘤鑒別,選擇20例經手術證實的脊柱結核和10例臨床證實的脊柱轉移瘤分別觀察椎體、椎間盤、附件破壞的情況,膿腫的有無,MR信號的變化,硬膜囊和脊髓受壓的位置和原因。結果脊柱結核椎間盤均破壞變窄,椎體破壞位置多靠近椎間盤,只有3例附件破壞,20例均有膿腫為從前方壓迫硬膜囊和脊髓的主要原因,少數為楔狀變形的椎體。10例脊柱轉移瘤椎間盤均未受累,MR信號正常,9例附件破壞,壓迫硬膜囊和脊髓的原因為變形的椎體和硬膜囊後方的硬膜外轉移。由於脊柱結核和轉移瘤均有自己的特徵性MRI表現,故對兩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極大的價值。但因檢查價格較貴,設備未普及,故尚難以廣泛應用。
B超檢查脊柱結核的椎旁或腰大肌膿腫對確定手術指征、選擇切口和術式都有參考價值。馬化峰等〔5〕報告114例手術治療的脊柱結核椎旁或腰大肌膿腫應用B超診斷的結果,並與X線片對照。B超診斷符合率86.84%,X線片為68.42%。B超聲象圖能確定膿腫的有無、大小、位置、數目和膿腫的性質。它能彌補X線片診斷的不足,為臨床提供可靠的依據,對治療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必須密切結合臨床資料,尤其是X線照片做出綜合判斷,才能提高准確率。
(摘自南京--李承球)
2、腰椎脊椎結核並椎旁膿腫,吃什麼東西好得快?如不動手術該吃什麼葯? 病情描述:患者男,56歲,體查
黑螞蟻,靈芝,螺旋藻
3、本人伯伯,長期有背部肌肉拉傷病痛(只是伯伯本人這么說,未到大醫院就醫),每年多次的疼痛復發率
肌肉拉傷的話,如果用手捶疼痛部位,會有輕松感,就算沒有輕松感也不會引起不良情緒反應;但如果是其他病變捶起來就很難受,他不會讓你多碰的。這要你自己去鑒別。一般老人背疼要注意,有沒腎臟病變,有沒有腰椎間盤突出,有沒有脊柱病變,有結核病史的話要注意脊柱結核,前列腺有問題要注意,前列腺癌脊柱轉移。如果到醫院檢查做個上腹部B超(可以檢查腎臟),脊柱檢查看醫生懷疑得的是什麼病而定X線CT或者MR
4、我想站起來脊柱結核
你好,你的情況比較復雜,你必須親自來我門診一次,我需要親自給你詳細查體,才能確定是否還有手術治療的機會。你可以節後的任一個周二或周三上午來我門診就診,來上務必帶齊以往的檢查資料。掛不上號可以直接來我診室找我加號。
李書綱
(李書綱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京協和醫院李書綱 http://lishugang.haodf.com/
5、胸椎結核,請問何種治療方式合適【胸椎結核】
可以臨床診斷為胸椎結核,為跳躍病灶,影像不是很清楚,粗看的話椎體破壞不重,可以先保守治療,應用四聯抗結核治療,如果您不是太胖的話(體重超過80公斤):用葯方法:異胭肼,3片,1/日;利福平,3片,1/日;吡嗪醯胺,2片,3/日;鹽酸乙胺丁醇 3片,1/日。同時應用保肝葯物。
脊柱結核病灶保守治療多可治癒,但部分病人會殘留一定畸形。您需隔1-2個月作MR看以下。
若疼痛較重,避免出現畸形(盡管畸形也不一定影響功能),可以手術,不要作微創手術,沒用,和保守治療沒區別。
(薛海濱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6、廣州男子被誤診為脊柱腫瘤了嗎?
被診斷為「脊柱腫瘤」後,老家的醫生告訴譚叔(化名)「頂多活三個月」,沒想到他「回家等死」卻挺過了半年,最終在廣州診斷為「脊柱結核」。
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防治日。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獲悉,許多被確診的結核病病人往往不相信自己得了「歷史書上記載的癆病」。尤其是脊柱結核患者,往往以為「結核病菌只侵襲肺,不會招惹脊柱」。
我國著名的脊柱腫瘤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指出,結核病與貧窮緊密相關,在近百年前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如今,我國的結核防控體系非常健全,結核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都明顯下降。但由於現代社會人口流動性大、耐葯結核桿菌的出現以及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等綜合原因,使得近幾年的結核病的發病率又有抬頭的趨勢。
不想「人財兩失」 他曾回家等死
「原本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現在來醫院碰碰運氣,希望您能幫幫我……」一進診室,老譚便激動地請沈慧勇教授救救他。六個月前,他因為腰背痛就做了MR(磁共振檢查),並被診斷為「脊柱腫瘤」。一方面,老譚家境普通,無法承受伴隨腫瘤治療而來的高額醫葯費,另一方面,醫生告訴他,以往的經驗顯示,「一旦腫瘤出現在骨頭上,往往意味著癌症到了晚期,生命進入倒計時。」
為免家人「人財兩失」,老譚決定放棄治療,返回家中安度餘生。萬萬沒想到,原以為生命只剩三個月,在腰痛的折磨下,老譚卻堅強地挺過了半年,且沒有出現更嚴重的症狀。抱著一絲希望,老譚慕名找到了廣東省脊柱脊髓疾病科研中心主任、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沈慧勇教授,希望能獲得「一錘定音」。
最終,經過沈慧勇教授及其團隊的詳細檢查,尤其是運用了新型「脊柱病灶多點穿刺組織活檢技術」來驗明正身,老譚被確診為脊柱結核,「能治好!」這個消息讓他喜出望外。目前,老譚正在家中進行抗結核治療,大約兩周後將返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進行手術。
原來是虛驚一場
無獨有偶,47歲的老李(化名)因腰背部疼痛2個月,也到醫院來看「腰椎病」。檢查發現,他同樣受到脊柱結核的禍害,導致腰4/5椎間隙塌陷。經過詳細討論,沈慧勇教授及其團隊決定利用腹腔鏡為老李實施前路清理病灶植骨、後路經皮內固定手術,由於前後均為微創手術、創傷小,老李很快就能下地活動。
脊柱結核常遭誤診
僅有五分之一具有傳染性
沈慧勇教授指出,我國結核病發病率為約68/10萬,其中5%-10%為骨與關節結核。
沈慧勇指出,不典型脊柱結核患者常容易被誤診。以老譚為例,這種不典型的脊柱結核,出現在45-60歲,檢查可能是完全正常,患者有時會伴有體重明顯下降,MRI也沒有明顯的冷膿腫形成,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脊柱腫瘤。同時,由於抽血往往查不出結核菌,容易被誤診為脊柱腫瘤,讓患者心灰意冷放棄治療,導致脊柱畸形,徹底喪失勞動力。
「骨與關節結核只有1/5左右合並具有傳染性的肺部結核,而且單純脊柱結核不具有傳染性。」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王鵬副主任醫師提醒患者,但是,脊柱結核葯物治療時間長,治療期間要不斷復查,避免肝、腎及聽力等功能遭受嚴重損害。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結核經保守治療康復後,大部分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後凸畸形,有3%~5%局部後凸可達到60゜,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外觀。對於這部分脊柱後凸畸形的患者,葯物治療是無效的,需要進行手術矯正。
結核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靠早期、聯合、規律、足療程應用抗結核葯物。但是,脊髓壓迫導致的癱瘓是其最嚴重的並發症,如果處理不當即使用葯期間也難以避免。
7、【懸賞】醫學生面試相關資料
把我有的都發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