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你玩電子游戲幾個小時你的身體會怎麼樣?
1999年,一項專門針對學生腰痛是如何與不同的事情相關聯,比如看電視和玩電子游戲的研究開始進行。這項研究報告當時發表在歐洲脊柱雜志上,提到電子游戲可以連接到背部疼痛。報告摘錄如下:「每天玩游戲時間超過2小時的兒童中,較多人有明顯的下腰痛,但電視觀眾卻並不如此。視覺模擬量表與自我報告(下腰背痛)關聯非常顯著,報告下腰痛的兒童更加疲憊,不開心,睡眠更差。」所以,如果你必須玩,至少要讓你的姿勢更恰當。即使你在不同游戲片時稍作休息或讓身體運動起來,讓你的身體重復在游戲上使用幾個小時,幾天,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仍然會產生負面影響。
2、低頭族每天在謀殺自己的頸椎?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是在「謀殺」你的頸椎!近日,歐洲脊柱協會發表聲明稱:「簡訊脖」是新一代人全球性疾病!有人說,或許這個問題在中國更為嚴重,也有人說,在中國叫「微信脖」更適合。
據報道,歐洲脊柱協會聲明中稱,一個人的頭部重約5kg,當前傾看手機等電子設備時,通常呈60°角,那麼這時由於物理杠桿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一個人頸部肌肉就要承受25kg以上的重量。
「如果長時間保持這一姿勢,那麼就會出現頸部不舒服、疼痛、僵硬以及頭痛等症狀甚至損傷,即出現「簡訊脖」,若長期以往,這些症狀則會加重,造成頸椎病等遠期損害。」
歐洲脊柱協會相關專家強調:「要密切關注這種前傾動作帶來的影響,因為已經開始影響年輕一代。」
歐洲的這項警示,也道出了中國醫生心中的憂慮。「當今中國,手機或者電子手持終端設備造成的頸部危害,已經成為年輕人中非常普遍的問題。」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主任孫武權表示,門診中因頸部問題就診的年輕病人絕大多數與不合理使用電子設備有關。
在專家們看來,長時間低頭是問題所在。上海市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宋滇文教授說,頸椎是連接頭顱和軀體的樞紐,但由於解剖結構纖細,天然的活動范圍很大,因此,頸椎的穩定性在整個脊柱中是最低的。長期低頭會導致頸椎椎間盤的壓力增高,以及頸後部肌肉和韌帶的鬆弛,失去彈性,致使頸椎正常的生理前凸消失,甚至造成「反屈」,進一步加速頸椎的退變。「我們在頸椎病動物實驗中發現,切斷正常健康頸椎動物的部分頸後部的肌肉,使得動物長期處於『低頭狀態』,短短幾個月內就會出現嚴重的椎間盤退變。」
孫武權進一步解釋說,頭部處於低頭位看手機或電腦時,頸部後側肌肉為了維持低頭位的姿勢,處於緊張狀態,低頭越低,肌肉受到牽拉力量越大。如果低頭時間不長,不超過20分鍾,主要靠肌肉力量就行了;如果時間較長,肌肉出現疲勞,無力維持低頭姿勢,就會讓韌帶出更多的力維持姿勢,時間再長,頸部就會出現酸痛。「如果仍然維持在低頭位,人體就會募集肩部、背部其他肌肉收縮協助頸部肌肉,再繼續維持的話,肩背部甚至腰背部都會出現牽掣、板滯、酸痛的感覺。」孫武權說,反復的頸部肌肉損傷,頸椎曲度會隨之改變,後續更會產生一系列病理反應,出現更多的症狀。
長久如此會有怎樣的症狀和後果呢?宋滇文表示,根據程度不同,頸椎病人會相應出現頸部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嚴重的會出現四肢麻木、無力,甚至呈現不同程度的癱瘓狀態,「這是最終會導致人類殘疾的最常見的骨科疾患之一,必須高度警惕」。
年輕化的趨勢使得醫生們更為擔憂。「不止是年輕人,現在很多中學生,甚至是更小的幼兒,在放假等時間電腦和手機使用過度,頸部同樣出現了問題。」孫武權認為,其實應該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注意!
這完全不是聳人聽聞。
岳陽醫院推拿科王成醫師曾留意接診過的病例: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間,其接收頸部不適伴活動受限的兒童32例,年齡最小5歲,最大僅9歲。X片提示,32例患者均存在頸椎生理弧度不同程度變直甚至反弓。家長敘述其都有長期低頭史,而手機等現代化數碼設備的沉迷是大部分兒童的通病。如不加以重視,可能發展成為其它各種類型的頸椎病,出現頭暈、惡心、上肢麻木無力、步態不穩等各種症狀。
杜絕或減少使用手機和電腦,這顯然不那麼容易做到。
那麼,如何減少對頸部的傷害呢?聽聽醫生怎麼說~
為了避免不當使用手機電腦對頸部的損害,改變姿勢,增加頸部後側肌群的力量是最好的預防手段。
1.看手機時,高抬手持手機,手機屏幕中心與眼睛在同一高度,使頭部保持垂直位。
2.時間不宜過長;經常變換姿勢。
3.手機不宜過大、過重;善於藉助器械支持手機,減少負荷,學習中國傳統功法中虛領頂勁的要求,頭部保持垂直,自覺頭頂部有無形的力量往上牽拉頭部。
4.訓練頸部後側肌群力量:靜力性對抗訓練,即用雙手交叉抱住後腦,頭向後用力,手予以適度的力量進行對抗,不做低頭仰頭的運動,只是靜力對抗,持續3-5秒後,放鬆3-5秒,再靜力對抗,反復做5-7遍,每隔1小時做1次,每天可做十多次。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特別是有骨質增生(也稱為骨刺)或椎管狹窄的病人,或者有頸性眩暈的患者,不宜過度仰頭,也不能隨意大幅度轉動頭部,以免導致病情加重。
3、治療頸椎最好的方法,安康怎麼找第五代傳人邱海波,想知道他在哪
頸椎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習以為常的低頭玩手機其實會給頸椎造成極大的壓力。歐洲脊柱協會發表聲明稱:正常成人頭部重約5 kg,當前傾60°角看手機等電子設備時由於物理杠桿作用以及重力作用,頸部肌肉要承受25 kg以上的重量。如果長期保持這樣的習慣,必然會出現頸椎不舒服,頸椎亞健康,乃至頸椎病。鈴二久爸爸六靈武貳鈴二。
4、翻身困難是強直性脊柱炎嗎
有些來患者突然出現關節僵直自、活動受限等症狀較之前更加嚴重。尤其是夜間睡覺期間,關節會出現僵直,一夜之間甚至會被痛醒兩至三次,晨僵是反映強直性脊柱炎嚴重程度的一個很好的指標。很多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晨起床時會出現「晨僵」。王 建 奇 醫 生說在強直性脊柱炎治療和恢復過程中,病人計算每天晨僵的時間,是觀察病情的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晨僵時間越長,說明病情越重。如果患者早起後,在運動狀態下,需要經過一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讓症狀得到緩解,那麼,患者這時候就需要注意了,這是病情加重的一個重要信號。
5、血清陰性脊柱炎到底是什麼引起的?
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是一大類疾病,包括強直性脊柱炎(AS)、瑞特綜合征、銀屑病性關節炎等。這類疾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症狀有很大重疊,病變輕重不一,預後也相差甚遠,特別是在疾病早期、不典型的或某些女性患者,很難根據上述疾病慣用的分類標准(如AS的紐約標准)將其歸於某一疾病,他們實際上占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很大部分,隨病情進展,經不同時間部分患者才表現出典型的AS或銀屑病性關節炎等。近年來人們將這類疾病歸為未分化脊柱關節病(uSpAs),此觀點日益被人們所接受,為擴大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分類范圍,將uSpAs包括在內,歐洲脊柱關節病研究組(ESSG)和Amor等分別提出了他們的診斷標准〔1,2〕。國內對uSpAs的認識尚不足,致使這類疾病誤診率較高。本文總結了我院門診診治的uSpAs患者的臨床特點和發病情況。 對象與方法 一、病例選擇 1998年7月~1999年6月來我院風濕免疫科專家門診就診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患者147例,其中符合紐約診斷標準的AS患者25例、銀屑病性關節炎3例、反應性關節炎3例,餘116例為uSpAs。記錄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治療、家族史、體格檢查及HLA-B27結果。uSpAs組中有61例同時行X線和CT骶髂關節像,分別有14例僅行X線和CT檢查。AS組中17例患者僅行X線檢查,5例同時行兩種檢查。 二、方法 總結患者的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指標,以紐約標准、修訂紐約標准、Amor標准及ESSG標准四種診斷標准進行分析,採用t檢驗和χ2檢驗分析結果。 結果 一、就診患者中大多數為uSpAs,佔78.9%,與符合紐約標準的AS相比有以下特點: 1.女性較AS組比例大,本組男∶女=1.4∶1(AS組男女之比為12∶1)。 2.病程較短,平均3.1年(AS組平均11.8年),病情輕,骶髂關節和脊柱受累程度亦輕。 3.uSpAs的炎性脊柱痛並非都以腰痛起病,有4例以胸椎疼痛起病,佔3.4%,2例以頸椎痛起病,佔1.7%。 4.主訴臀區和髖區痛的較多,分別佔49.1%和37.1%(AS組分別為56%和60%)。 5.uSpAs患者均未出現腰椎活動受限,且並非全部都有一般X線片的骶髂關節炎改變,本組X線平片診斷者Ⅱ級以上佔34.4%,CT診斷者Ⅱ級以上56例,佔73.2%。CT較X線平片的解析度明顯高,同時進行兩種檢查者診斷符合率46%。但放射科與風濕病學醫生對骶髂關節炎影像學診斷的符合率不高,兩科之間的一致性還有待提高。 6.uSpAs患者HLA-B27陽性率低於AS組,分別為59.5%和80%。 7.有4例晚起病性AS患者,特點是:50歲以後起病,全身症狀多,脊柱症狀輕,關節炎也輕,均不符合紐約診斷標准,亦可屬uSpAs,與國外報告相似〔2〕。 二、uSpAs患者診斷標準的符合情況 所有uSpAs患者均不符合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紐約標准和修訂紐約標准,98例(84.5%)符合Amor標准,評分>6分,99例(85.3%)符合ESSG標准。25例AS患者均符合上述四種診斷標准。 三、uSpAs的不同症狀發生頻率與文獻報告〔3~5〕比較,見附表 附表 未分化型脊柱關節病不同症狀發生頻率 項目 我院患者(%) 文獻報告(%) 男性58.6 62.0~68.0 起病平均年齡(歲) 28.6 16.0~23.0 腰痛90.0 52.0~80.0 周圍關節炎 72.7 60.0~100.0 多關節炎 45.5 40.0 附著點炎 63.0 56.0 足跟痛 45.7 20.0~28.0 粘膜皮膚病 9.2 16.0 結膜炎/蠟膜炎 7.6 33.0 類風濕因子陰性 94.8 100.0 HLA-B27(+) 59.5 80.0~84.0 普通X線片骶髂關節炎 36.1 16.0~30.0 肯定或可疑家族史 25.9 32.0 討論 一、uSpAs是我院門診中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中很常見的一組疾病,國外一多中心調查亦發現,絕大多數門診就診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診斷為uSpAs。我國流行病學調查按紐約標准肯定的AS患病率只有0.11%~0.26%(各地不同)〔6〕,而近期有一報告美國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患病率為1.6%。分析兩國患病率相差甚遠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流行病學調查使用的紐約標准未包括uSpAs。uSpAs的命名是1982年Burns最先提出,以後相關報告日益增多,現此名詞可認為是指有臨床和/或放射學表現提示是脊柱關節病,而目前又不符合任何一種肯定脊柱關節病(如AS、瑞特綜合征、銀屑病關節炎、腸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診斷標準的患者。這不是一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組症狀譜,可單獨存在或聯合存在,可有不同輕重、不同病程。未分化的含義可指:①一肯定脊柱關節病的早期,以後分化成一肯定疾病。②某一肯定脊柱關節病的「流產型」,以後不發展成為某一典型脊柱關節病。③屬一重疊綜合征而不發展成某一肯定脊柱關節病。④屬一脊柱關節病未知的亞型,以後逐漸有不同分化。由於命名含義寬,不同醫生個人側重點不同,因而文獻中出現不同命名,實皆屬此領域,如B27相關性關節炎、HLA-B27陽性少關節炎、HLA-B27關連性不能分類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血清陰性少關節炎、SEA綜合征(S=血清陰性,E=附著點炎,A=關節炎),晚起病性脊柱關節病、BASE綜合征(B=B27,A=關節炎,S=骶髂關節炎,E=關節外炎症)等〔7〕。 二、uSpAs的臨床表現與AS患者相比有以下特點:①症狀輕,不典型;②無脊柱活動受限;③不一定有骶髂關節炎;④HLA-B27不一定陽性,本組陽性率較AS組低;⑤女性比例較AS患者明顯高,說明女性患者病情較輕,即使病程較長,仍多為未分化型。由於uSpAs症狀多種多樣,不典型,故在外院誤診率較高,多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因此應提高對該病的警惕性,重視臀區痛、大腿內側痛、髖區痛及足跟、足掌、膝關節等疼痛,仔細檢查是否有附著點炎。盡管uSpAs患者腰痛不顯著,甚至缺如,但疑及此病時,骶髂關節檢查仍很重要,還應做HLA-B27和骶髂關節影像學檢查。骶髂關節CT較普通X線更敏感,後者可疑時可加做CT。本文的分析表明,早期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患者多不符合我國常用的紐約標准,對AS而言,紐約標准不是一個早期診斷標准,更不能作為所有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分類標准。國外多中心研究比較ESSG和Amor標准,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准確性均較好〔8,9〕,與本文結果近似。因此我們推薦對於早期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患者用Amor或ESSG標准診斷,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適用。 三、治療方面,本組患者半數以上對非甾類抗炎葯效果不明顯,聯合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2~3g/d後外周關節和中軸的症狀減輕,這與國外報告SASP對AS的外周關節炎有效,而對中軸病變無效觀點有些差異。但由於本組尚無長期隨診觀察結果,在治療方面未設對照組,加之現尚無理想的AS活動性指標,給療效觀察帶來困難,故本文尚難作定論,本病的長期預後有待進一步觀察。由於uSpAs多數患者病情進展緩慢,預後非每例皆惡劣,早期用硫氮磺胺吡啶亦可能有有益的影響,故我們認為一經診斷即一律給予SASP加免疫抑制劑等二聯或三聯治療似乎過於積極;從付出/受益比例(cost/benefit ratio)看也未必是最佳選擇。 張文(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郵政編碼 100730) 張乃崢(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郵政編碼 100730) 孫維生(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院) 張帆(黑龍江省雞西市礦務總醫院)
6、大家都說低頭看手機傷害脊柱,為什麼沒有人說低頭看書
如今已是手機和網路的時代,電子設備已經廣泛侵入我們的生活中,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夥伴,更是年輕人的最愛。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它們了,有人說,我出門只要帶了手機,可以什麼都不帶。確實,智能手機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電子支付、通訊導航,甚至藍牙遙控和開門等都可以做到。但同時手機也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潛在的危害,據有關資料顯示,長期使用手機可以造成眼和手的損害;走路的時候因玩手機,而導致摔傷、車禍和溺水的事件時有發生。低頭看手機,頭都變大了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玩手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動作:低頭或者前傾,低頭會使得頸部承受更大的負荷,我們有「項上頭顱」的說法,意思是人的頭顱位於頸椎之上,盡管人體的頸椎是前曲的,有著生理的曲度,但頭顱和人體的軸線是吻合的。力學知識告訴我們,物體垂直的擺放是最牢固的,承受的力量是最小的,那麼,人的頭顱「放在」頸椎上是最為合適的。 歐洲脊柱協會的資料顯示,一個人的頭部重約5kg,當其前傾看手機等電子設備時,通常呈60°角,那麼這時由於物理杠桿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一個人頸部肌肉就要承受25kg以上的重量,換句話說,「低頭一族」會使頸椎承受5倍的重量,好像頭都變大了。長此以往,就會引起頸椎的病變。成天玩手機,變成手機脖 最近,歐洲脊柱協會發出警告稱:「簡訊脖」(Texting Neck)是新一代的全球性疾病,這是因為外國人的手機主要是用來打電話和發簡訊的。中國人的手機除了打電話、發簡訊外,還要發微信和朋友圈,有人認為在中國應該叫「微信脖」,筆者認為,中國人手機還要玩游戲和看新聞,應該叫「手機脖」才名副其實,但無論叫什麼名字,實質上就是長期玩手機等電子設備引起的頸椎的病變。 由此看來,中國人的手機功能比西方人更為豐富,那麼,中國人與手機相伴的時間也比西方人長,頸椎損害發生率也會增高。預防手機脖,可以這樣做 「手機脖」的表現是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後,出現頸部不舒服、疼痛、僵硬以及頭痛、頭昏等表現,出現上述症狀後,應該及時停止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活動頸椎,按摩放鬆頸部。否則,如果長此以往,這些症狀將會加重,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預防「手機脖」主要是控制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使用時盡量不要低頭,可以抬高手機的位置,平視手機,這樣可以避免低頭,增加頸椎的負擔。
7、打電話預約南京鼓樓醫院邱勇的號是多少
邱勇脊椎腫瘤不會搞,你還動手術,你有醫德嗎,我會找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