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骶骨有些什麼作用?
您好:
骶骨是組成骨盆的骨,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左右髖骨連結構成的環。骨盆是軀干與自由下肢之間的骨性成分。起著重量傳到以及支持、保護盆內臟器的左右。人直立時,骨盆上口與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傾斜度,男性約為50--55度,女性約為55--60度。骨盆傾斜度的增減,將影響脊柱的彎曲。例如,傾斜度增大,必導致脊柱前傾和人體重心的前移,此時,為要保持正常的直立位置。必然出現導致脊柱彎曲增大。
從青春期開始,骨盆逐漸出現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骨盆的特點主要與妊娠和分娩機能有關。女性骨盆的外形為寬而短,髂骨翼較水平,骨盆上口近似圓形,恥骨弓約成80--100度角,小骨盆腔圓桶形,骶骨短而垂直,骶岬突出較小,骨盆下口較寬大。
2、腰椎骶化是什麼啊?
你好!首先祝你身體健康!沖著你我的緣分,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腰椎骶化」的問題。人體脊柱分為頸、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段。各段相鄰處的椎骨有時具有另一段的特徵,稱為移行椎。移行椎在腰處表現為腰椎骶化,如果在骶椎處就表現為骶椎腰化。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是產生腰背痛的原因之一。……2)治療方法這亦是一種腰骶椎先天性發育異常表現,一般不會引起症狀。但是多數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的人,都會伴隨腰椎間盤突出或者其他腰椎方面疾病。如果是准確診斷為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引起的症狀,首先應該考慮進行物理治療和中醫葯方面的治療方法來緩解症狀。並且在生活中注意平時的用腰習慣,姿勢以及體育鍛煉。……4)預防措施1. 避免過勞,矯正不良體位。2. 有劇痛時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圍腰制動,或用寬腰帶加以預防。3. 工作時可配圍腰,以減少腰肌牽拉,但每天必須解除腰圍,作腰背肌及腰肌鍛煉。4. 注意保溫,禁止長時間弓腰坐、卧;加強腰背肌鍛煉,以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腰部筋肉的力量。5. 面朝下趴下,雙手抱頭,固定下肢,上身向上起,就像仰卧起坐,但是力量相反,和倒走都是鍛煉腰背肌的方法。6. 也可作前俯後仰,左右側屈,仰卧舉腿等,並可結合廣播操,太極拳,瑜伽,慢跑等來實施運動上的預防。愛心提示:如有不適,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便對症下葯。
3、腰椎和脊椎的區別
腰椎:椎體較大;棘突板狀水平伸向後方,相鄰棘突間間隙寬,可作腰椎穿刺用,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 人體有五個腰椎,每一個腰椎由前方的椎體和後方的附件組成。椎板內緣成弓形,椎弓與椎體後緣圍成椎孔,上下椎孔相連,形成 椎管,內有脊髓和神經通過,兩個椎體之間的聯合部分就是椎間盤。它是由纖維環和髓核兩部分組成。髓核位於椎間盤的中央,它是一種富有含水分 、呈膠凍狀的彈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圍是纖維環,一層層的纖維環把兩個椎體連接在一起,並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 脊椎亦稱脊柱、脊樑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共24塊(成年人)獨立的椎骨。脊椎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4、脊椎是什麼意思
意思指脊椎動物體內構成脊柱的椎骨。
脊椎 jǐ zhuī
脊椎一般指脊柱。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功能:
脊柱為人體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柱,有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功能。
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使脊柱如同一個彈簧,能增加緩沖震盪的能力,加強姿勢的穩定性,椎間盤也可吸收震盪,在劇烈運動或跳躍時,可防止顱骨、大腦受損傷,脊柱與肋、胸骨和髖骨分別組成胸廓和骨盆,對保護胸腔和盆腔臟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脊柱具有很大的運動功能。
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5、脊柱由什麼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
6、脊柱骶尾部是什麼
病情分析:
B超骶尾部顯示欠佳,是因為由於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導致B超不能看到胎兒的骶尾部,並不代表胎兒本身發育異常。
指導意見:
這位女士,胎兒以前做B超正常就說明寶寶很健康,現在寶寶大了,在宮腔內站的空間大了,宮腔內間隙小,有時B超看不到那個部位也屬正常,不要怕,一般第一胎8個月才定胎位的,你現在才7個月,胎位不好不用管,等到孕30周時再去醫院做B超,如果在胎位不正可以在採取治療方法,現在不需要治療,注意平時營養和休息就行了,祝你生個健康聰明寶寶。
7、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根據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頸椎骨,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
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8、脊椎骨是指哪裡?
人體後部正中從頭顱以下至臀部尾骨止,可觸及到脊椎的棘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