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寶寶脊柱裂的症狀

寶寶脊柱裂的症狀

發布時間:2020-08-27 21:51:05

1、先天性脊柱裂的臨床表現

神經系統症狀與脊髓和脊神經受累程度有關,較常見的為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如病變部位在腰骶部,出現下肢遲緩性癱瘓和肌肉萎縮,感覺和腱反射消失。下肢多表現馬蹄足畸形,溫度較低、青紫和水腫,易發生營養性潰瘍,甚至壞疽。常有肌肉攣縮,有時有髖關節脫位。有些輕型病例,神經系統症狀可能很輕微。隨著患兒年齡長大,神經系統症狀常有加重現象,這與椎管增長比脊髓快,對脊髓和脊神經的牽扯逐漸加大有關。

2、兒童隱性脊柱裂怎麼回事

每一位媽媽在懷孕期間都很注意營養,希望十月懷胎後能產下健康的寶寶。然而「百密一疏」,還是有一部分孕婦在懷孕初期沒有注意保健,讓寶寶在起跑線上遇見了隱形殺手---兒童脊柱裂。先天性脊柱裂一直以來就是世界醫療界的難題,他千分之一的發病率和巨大的病痛成為眾多世界從醫人員攻克對象。 目前我國患者約有130萬脊柱裂患者,其中,大部分是兒童與青少年,由於其治療的難度系數較大,一直被稱為醫療屆的難題。先天性脊柱裂發生原因及概率脊柱裂是神經背脊管融合異常的先天畸形,發生在孕期第三到第四周以後,患者出生時常常在腰骶骨有裂縫,可目視到脊膜膨出,即使是不明顯的隱性患者,也同樣因脊柱裂而脊髓液漏出,大約七成的患者出生就出現水腦症。先天性脊柱裂臨床表現特徵脊椎後縱軸線上有囊性包塊突起,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有的有細頸或蒂,有的基底部較大無頸。包塊常隨年齡增大,表麵皮膚或正常,或菲薄易破,有的菲薄呈半透明膜狀,如囊內為腦脊液,用手電筒照之透光,如囊內有脊髓、神經組織等,用手電筒照之不透光或可見到囊內組織陰影。患兒啼哭時則包塊張力高,安靜時背部包塊軟且張力不高,於包塊根部能觸摸到骨缺損的邊緣,說明囊腫與椎管內溝通。X線照片顯示椎管擴大,棘突及椎板缺損。如患兒安靜狀態時,包塊張力高,前囪隆起,可能同時伴發腦積水征。兒童脊柱裂分類脊椎裂分為顯性脊椎裂和隱性脊椎裂。可以說,顯性脊椎裂幾乎都伴有脊髓拴系,隱性脊椎裂則有部分伴有脊髓拴系,而脊髓拴系才是發病的真正原因。脊髓拴系綜合征患兒可以僅表現為遺尿,尤其是無表達能力、查體不合作的嬰幼兒更是如此。可伴有下肢及腰骶疼痛、肛門周圍感覺障礙(針刺痛覺遲鈍)、下肢活動障礙及畸形,大小便失禁。上述症狀在患兒身高發育較快的階段會明顯加重。大部分患兒合並腰骶椎裂,患兒腰骶部正中皮膚可有青紫色色素沉著、長毛,甚至鼓大包(醫學上稱為脊膜膨出、脂肪瘤)。核磁共振應作為首選檢查,可發現脊髓圓錐位置低,終絲增粗。建議盡早做腰骶椎磁共振檢查 。 隱性脊柱裂隱性脊柱裂是隱性椎管閉合不全中最為多見的一種多見於腰骶部有一個或數個椎骨的椎板未全閉合而椎管內容物並無膨出。絕大多數的隱性脊柱裂終身不產生不適症狀,也沒有任何現象。外部表現:在X線攝片時被發現偶爾腰骶部皮膚有色素沉著,皮膚可有臍形小凹,毛發過度生長或合並脂肪瘤。少數情況下,由一條纖維索通過椎板裂隙附著於硬脊膜神經根,甚至發生脊髓栓系,並可伴發脊髓內膠質增生和中央管擴張。少數隱性脊柱裂病例可有腰痛、輕度小便失禁和遺尿。有神經損害體表症狀者,常有局部皮膚改變,伴椎管內皮樣囊腫 。隱性脊柱裂原因隱性脊柱裂的症狀主要因受累節段的脊髓與脊神經損害引起,即與是否受壓和神經損害的程度相關。局部皮膚可有毛發增多皮膚向內凹陷有的呈現不規則的毛細血管瘤或色素沉著。發病有早有晚,有的可能在嬰幼兒時已發病,有的在成年後才出現症狀,這與脊柱裂引起一系列繼發性病理變化以及脊髓栓系逐漸代表加重發生缺血變化是一致的。按其臨床症狀有輕中重症之分,但有相當多的脊柱裂病人終生不發生症狀。推薦閱讀:孩子兩歲多還流口水警惕腦癱 智障兒童語言發展特點(圖)

3、先天性,隱性脊柱裂的臨床症狀?

CT或核磁共振,看看裂有多大,有沒有脊膜膨出,有沒有影響其他神經。嬰兒從外部難以判斷,如果有脊膜膨出或者壓迫其他神經,症狀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愈發嚴重的。如果透視顯示有的話最好手術修補,這種病越早手術越容易治癒。

與寶寶脊柱裂的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