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結核預後

脊柱結核預後

發布時間:2020-08-27 10:20:22

1、脊椎結核是什麼病?

你好!脊柱結核本身是以骨質破壞為主,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的疾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形式。正常人體當中都含有結核桿菌,只有當你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他才會犯病。他不象感冒發熱吃點感冒葯都可以,他是需要經過時間的治療才能痊癒。更何況是個脊柱結核,治療不當嚴重的並發症就是癱瘓。現在最主要的是有哪些症狀?局部有沒有膿腫?骨質破壞嚴重與否?目前多注意卧床休息,不要吃海鮮之類的東西,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建議多喝點骨頭湯。祝你早日康復!

2、脊柱結核合並截癱

目前你的治療的目標是:阻止或者說是延緩並發症的進一步的進展。從你描述的情況確實存在脊髓的損害。但是程度是完全還是不完全不確定,即便確定了也沒有太多的意義,因為你長期卧床所致各個系統的廢用綜合症已經很嚴重了。最好請當地康復機構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出個合理的預防並發症的方案較為合適。
願你的身體跟你的意志一樣堅定健康!

3、我媽媽57歲04年右胸突疼,現在整個前胸都痛,重時生活無法自理

骨與關節結核是勞動人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解放以後該病的發病率逐年下降~但是我國是個人口大國,所以該病仍是多發病,尤其在經濟落後地區更是多發。好發於青年和兒童,是一種危險的感染病,病期長,除了全身影響外,易損壞骨骺和關節,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大,所造成的殘疾也較嚴重,因而要對該病有足夠的重視!
好發部位:一般以脊柱結核多見,其次是髖關節結核,第三位是膝關節結核。
好發年齡以10歲以下兒童和青壯年為最多,脊柱結核多發於20~30歲的青壯年,而髖關節結核的進展期是以10歲以下兒童多見。
性別差異:男性稍多於女性,但是差別不大。
該病的合並症:混合感染;畸形和強直;脊髓與神經根的受壓。
在治療上由於抗結核葯物已經廣泛的應用於臨床所以該病的治療效果大為提高。在抗結核葯物的控制下,及時地、徹底的清除病灶,不但可以使絕大多數的病人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治癒,而且可以預防畸形,減少殘廢、降低復發率。骨關節結核是全身性結核感染的局部表現,因此在治療上不應忽略整體治療。重視行之有效的非手術療法,也要注意手術的適應症和方法。
全身治療包括:休息、營養,一般支持療法和抗結核葯物的使用。休息要適當。脊柱結核、下肢大關節結核應該卧床休息,營養則應注意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一般支持療法包括魚肝油、鈣劑、維生素B和C,貧血的還應當給與抗貧血葯物,必要時可以間斷輸血,混合感染的應根據葯敏試驗給與敏感的抗生素治療。
局部治療包括:1、局部制動;2、膿腫穿刺;3、局部注射抗結核葯物;4、病灶清除術。
預後:自應用抗結核葯物以來,該病的預後有了很大的改善!有報道稱:單純脊柱結核的治癒率已經達到95%左右,合並截癱的脊柱結核的治癒率也達到了90%左右,骶髂關節與四肢的其他的關節結核的治癒率則達到了95%以上。治癒率不但提高很多,而且療程大為縮短,挽救了很多關節,減少了發育障礙和殘疾。其死亡率僅為2.1%~
早期骨結核影像學不容易發現,樓主目前結核病治療也是不規范的,確診結核病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正規抗結核治療.目前抗結核葯物是免費的,到結核病防治所就可以領取.
必須先行兩周以上的強化抗結核葯物治療,通過CT或MRI明確病變范圍,若有肋骨破壞並膿腫可考慮手術清除病灶

以上回復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來醫院就診

4、什麼症狀可以判斷是得了脊髓炎

如果患者存在脊髓炎,這些患者往往容易出現發熱,惡心,嘔吐,全身乏力不適等前驅症狀,患者往往在1~7天就有可能會出現截癱等症狀。這些患者的病變部位可能會內出現根痛,比如有一些患者的腰背部,胸背部或者季肋部會出現疼痛症狀,患者還有可能會出現燒灼感,束帶感,患者會出現雙下肢感覺障礙,雙下肢的癱瘓,尿便障礙等症狀。
這些患者還會存在反射容性膀胱,神經源性膀胱等症狀。患者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將來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這些患者越早應用葯物,預後越好。

5、脊椎結核,骨壞死,寒性膿腫,手術後40多天寒性膿腫復發並形成竇道現已治療10天竇道不見癒合。是西醫

骨結核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手術對身體和患部都有很大的損傷,血液循環障礙,傷口癒合困難。因手術僅僅是清除一部分膿液或死骨,消滅不了結核菌的感染源。易復發。手術治療的目的就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壓迫,矯正後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的穩定性。骨結核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並不是清除病灶後就一勞永逸了。重慶貽青中醫院是一家治療骨結核的專科中醫院,有膿腫,葯物有提膿拔毒功效,就是以自身的體液為載體引流膿腫,排出炎性物質,消除腫脹(使病患區的病理性體液不斷引出,更新為生理性體液,使破壞的組織有一個正常的修復內環境(改善酸性病理環境),並以局部作用帶動全身,徹底的清除體內的殘留的結核菌)。

6、脊柱結核的症狀有哪些?

脊柱結核為慢性骨關節病變,起病緩,進展慢,早期可無症狀常常被忽視。有的被誤診為慢性勞損、風濕症等而長期對症治療。極少數起病急驟,易和急性化膿性炎症混淆。
多發群體
脊柱結核約占所有骨關節結核患者的50%~75%,以前認為脊柱結核的發病年齡基本趨勢是年齡越高,發病越少,現在隨人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卡介苗的預防接種,發現脊柱結核發病人群也發生變化,主要發病為一些邊緣地區、老年營養及免疫功能較差人群,脊柱結核以10歲以下兒童最少,約佔2%,10-29歲青年約佔24%,30-49歲中年約佔31%,50歲以上老年約佔43%,其中男性略多於女性,平均年齡47±17.5歲,其中多發性身體負重較大的腰椎、胸椎、胸腰椎、腰骶椎和頸椎等。有兩處椎體病灶者3%~7%,而其間為無病的椎體所隔開,稱之跳躍型脊柱結核。
疾病症狀
1.全身症狀
患者倦怠無力,食慾減退、午後低熱、盜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狀。偶見少數病情惡化急性發作出現弛張型高熱,體溫39℃左右,多誤診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
2.局部症狀
(1)疼痛
患處局限性鈍痛。早期輕,病情進展逐漸加重,勞累、活動後加重,在坐車震動、咳嗽、打噴嚏時加重,卧床休息後減輕。夜間痛加重,如果出現突然症狀加重,多為椎體壓縮或病變累及神經根,疼痛可沿脊神經放射,上頸椎放射到後枕部、下頸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間神經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誤診為膽囊炎、胰腺炎、闌尾炎等。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經放射到下腰或臀部,為此X線攝片檢查時多僅攝腰椎片,從而下段胸椎病變經常被漏診。腰椎病變沿腰神經叢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牽涉腿後側,易誤診為間盤脫出症。
(2)活動受限
病變周圍軟組織受到炎症刺激,發生疼痛、保護性攣縮,影響脊柱活動。頸椎與腰椎活動度大,容易查出,胸椎活動度較小,不易查出。脊柱主要有屈伸、側彎和旋轉三個方向活動。無特殊固定體位讓患者主動屈曲、伸展、側彎,如有受限,常常也能一目瞭然。小兒不合作,可使其仰卧,常可發現髖、膝屈曲;如被動伸直髖關節,可出現疼痛;讓患兒俯卧,一手握其雙足並將其提起,可見立即出現疼痛,並能看到腰部板狀。即俯卧背伸試驗陽性。
(3)異常姿勢
患者常有特定姿勢異常,部位不同,姿勢各異。頸椎結核患者常有斜頸、頭前傾、頸短縮和雙手托著下頜體位。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結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時呈挺胸凸腹的姿勢,坐時喜用手扶椅,以減輕體重對受累椎體的壓力。正常人可彎腰拾物,因病不能彎腰而是屈髖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東西,稱之拾物試驗陽性。
(4)脊椎畸形
主要為結核桿菌侵襲破壞造成椎體間形態結構改變所致,頸椎和腰椎可有生理前突消失,胸椎、胸腰段多以後凸畸形多見,多為角型後凸,用手觸摸,一觸即知。脊椎側彎不常見,也不嚴重。脊椎後凸畸形,彎腰受限為脊柱結核的特徵表現。
(5)壓痛及叩擊痛
早期病變較深且較局限,故局部壓痛可不明顯,可採用縱向叩擊法檢查:患者坐直,醫生一手扶住患者胸前,一手握拳縱向叩擊患者頭頂,此時患者常有病損椎隱痛。當局部畸形出向後,用手按壓後凸棘突,即能引起明顯疼痛。
(6)寒性膿腫和竇道形成
常為患者就診的最早體征,就診時70%~80%脊柱結核並發有寒性膿腫,常有將膿腫誤認為腫瘤。位於深處的脊椎椎旁膿腫需通過X線攝片CT或MRI可顯示出。環樞椎病變可有咽後壁膿腫引起吞咽困難或呼吸障礙;中、下頸椎膿腫出現頸前或頸後三角;胸椎結核椎體側方呈現張力性梭形或柱狀膿腫,可沿肋間神經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臟、胸腔、罕見的穿破食道和胸主動脈;胸腰椎、腰椎的膿腫可沿一側或兩側髂腰肌筋膜或其實質間向下流注於腹膜後,偶穿入結腸等固定的臟器,向下不求上進至髂窩、腹股溝、臀部或腿部;骶椎膿液常匯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狀肌經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轉子附近。膿腫可沿肌肉筋膜間隙或神經血管束流注至體表。經治療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潰形成竇道。竇道繼發感染時,病情將加重,治療困難,預後不佳,應盡量避免。
(7)脊髓受壓
結核性炎症蔓延到椎管或椎體畸形壓迫脊髓,可出現脊髓受損症狀,脊柱結核特別是頸胸椎結核圓錐以上患者應注意有無脊髓壓迫征,四肢神經功能障礙,以便早期發現脊髓壓迫並發症。若炎症控制不理想,直接累及蛛網膜下腔,引起結核性腦膜炎,預後極為不良。脊柱結核合並脊髓損傷是預後最差的一種類型。

與脊柱結核預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