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前路手術

脊柱前路手術

發布時間:2020-08-26 18:24:34

1、頸椎減壓前路手術與後路手術區別

是減壓術還是間盤摘除 前路風險小,聲帶食管會受點影響。但是後路手術是要打開椎板 肌肉層較多

2、請問,腰椎手術前路與後路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時可採取的手術入路。前路是指經腹手術;後路是指從後背選擇的手術入路。腰椎手術後的病人應注意:1。腰部不良姿勢的糾正:坐時髖關節·膝關節處於同一水平;起床時應先側卧·坐起再下床。2.進食低脂飲食,加強腰背肌鍛煉,減輕腰椎承受負擔。

3、做完頸椎前路手術兩天後出血了醫生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又從做了次手術這算醫生的謝謝懂的人給我回復。謝謝

頸椎術後出現血腫,這是一種手術並發症。頸部皮膚馳,而且血運豐富,深部的頸前靜脈叢、甲狀腺的血管都可能發生術後凝血塊松脫,或結扎線松動的情況,這種情況偶見,我從事骨科近20年,頸椎前路也見過一例頸部血腫的情況,非常凶險。果斷而及時手術,清除血腫並再次止血是正確的,否則有生命危險。所以有經驗的脊柱外科醫生非常重視術中止血,術後常規安裝引流管,術後也很注意觀察。希望你能理解他們吧!

4、頸椎病手術的基本種類?

按頸椎病的臨床分類有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四種。就手術途徑而言將頸椎病手術分為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和後路手術三種。

(1)前路手術。經頸前方切口、入路進行的手術,具有減壓和穩定脊柱兩種作用,即通過發病的椎間隙,從椎體前方鑽洞或切骨,從骨洞中切除退變的和突出的椎間盤,甚至椎體後緣的骨贅一並切除,以解除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然後在骨洞中植骨,使該段頸椎融合,以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多個椎間盤受累者,可在同一手術中一起切除和融合。前路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可切除椎間盤及骨贅而不直接干擾脊髓,同時施行椎體間植骨,除去脊椎不穩的動力因素,術後功能受到的干擾小,恢復快等優點。其缺點是不能在直視下看到椎管內病變,手術范圍有限度,骨贅切除不易徹底,不適用於發育性椎管狹窄患者。

(2)前外側手術。手術途徑同前路手術,但其顯露范圍更大,包括椎體前方、前外側方的椎體橫突及鉤椎關節等,可開放橫突孔,切除增生的鉤狀突,擴大椎間孔,松解椎動脈的粘連狹窄,解除椎動脈、神經根或脊髓的受壓症狀,消除病理性刺激,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3)後路手術。是指經頸後方切口入路進行的手術,具有在直視下明確病變部位及性質,減壓充分等優點。後路手術的目的是擴大椎管矢狀徑,解除對脊髓的壓迫,改善血液循環,擴大椎間孔後壁,解除神經根所受壓迫,包括各種椎板切除術、椎板成形術、關節突切除術等。但後路手術解剖結構復雜,操作困難,手術破壞性較大,術後易發生脊柱不穩,術後形成的骨窗瘢痕可繼續壓迫脊髓等,手術效果有時不甚理想。

總之,對於不同的頸椎病患者,可根據不同的需要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只要嚴格掌握適應證,一般均能收到良好的手術效果。

5、前路手術包括哪些種類?

頸椎前路手術方法較多,尤其是近年來由於脊柱外科的發展而日新月異,當前較為成熟和常用的術式有以下幾類。

(1)髓核摘除術。主要用於頸椎間盤突出症或脫出症者。術中切開纖維環後,用薄型髓核鉗呈閉合狀通過纖維環外口進入椎間隙,分次摘除髓核。單純髓核摘除術目前已少用。

(2)椎間盤摘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主要用於頸椎間盤突出症伴有椎體間關節松動不穩者。根據術者習慣不同可選用局部旋轉植骨法(直角鑿法)、環鋸法、U型鑿法等,植骨塊可選用局部骨塊、髂骨塊或異體骨塊,仍以自體髂骨塊最為常用。

(3)頸椎前路擴大減壓術。即在上述手術的基礎上擴大手術范圍,把突向椎管或椎間孔的骨贅切除,開大椎間隙以擴大椎管矢狀徑,開大椎間孔以減除神經根的壓迫,同時做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也稱頸椎骨性減壓術,手術難度較大,有損傷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的可能,但由於切除骨贅而直接解除壓迫,手術顯效較為迅速。切除骨贅的方法因設備不同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有刮匙法、骨鑽法、環鑽(鋸)法、氣鑽法等。

(4)頸椎椎體開窗術。即對相連的多椎節椎體後緣有骨性增生,及發育性椎管狹窄症者,從前方將兩節以上椎體及椎間關節做一相連的槽形切除減壓,以達到徹底減壓的目的,又稱開槽式減壓術。

常用術式有環鋸連續鑽孔法,也可選用骨鑿、刮匙或頸椎骨鑽等對病變椎節連續開窗,並切除椎體後緣骨質及椎間盤。

(5)頸椎人工椎間關節植入術。選用高強度鈦合金或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加工成Ω 形並經特殊工藝處理,將其植入切除後殘留的椎間隙深部,用以取代植骨融合術,具有一定的撐開作用,還保留或增加了患節的活動度,具有穩定頸椎和保留頸椎活動的雙重作用。

但該法僅適用於單一節段的椎間盤病變,多節段病變則不適合。

6、脊椎微創手術

我建議還是先保守治療效果為好。

手術療法包括融合術、減壓術、後路手術等,副作用就是手術畢竟有一定風險而且費用較高,手術後也存在復發的可能因素。

此外, 還有介於手術和非手術之間的介入治療,如經皮髓核抽吸術,膠元酶溶解術,椎間盤激光溶核術等。

副作用也是有一定風險(神經損傷)且治療費用也相對較多同時也存在復發的可能。

非手術治療也稱保守治療,常用的方法有:中葯直接外敷祛、各種中、西葯物治療、牽引治療、推拿手法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治療、中葯外敷熏洗,甚至單純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多採用盡量減少病人損傷的方法進行治療,故常被稱為「保守治療」。80%~90%的病人可經非手術方法治療而愈,此方法對於患者而言最為安全,治療費用也較為低廉且療效較佳。

與脊柱前路手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