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可以刮痧嗎

脊柱可以刮痧嗎

發布時間:2020-08-25 10:10:07

1、刮痧可以刮脊椎么?

看你要刮哪一條經了,脊椎是在都脈上,都脈主陽氣,若是陰虛造成的不適可刮。還有人刮脊柱兩邊,膀胱經所走之處。膀胱經負責人體毒素的代謝,刮痧更是有利於將毒素發出體外。注意刮完後盡量不要馬上洗澡。

2、脊椎可以拔罐嗎?

可以拔。
任督二脈知道不?任脈走前面中間,督脈從後面脊椎走。
罐子把你體內的風寒濕熱等都拔出來了,好事啊。
後背四條膀胱經,分別在脊椎的兩側一點五寸和三寸。

3、背部如何刮痧

刮痧要求:
肩背部的刮痧要求患者坐著背對醫生。如果趴下的話,肌肉就會放鬆下來,刮的效果就不好了,這個最好就是坐著刮。首先我們要找到病灶所在,通過按壓找到痛點,往往就是原發病灶部位。治療時,對疼痛點施以彈撥、點壓、按揉的刮法,以達到緩解痙攣、減輕疼痛、松解粘連、改善肩關節功能的效果。
刮痧做法:
採用端坐位,或雙腳分開,刮頸部正中部位,採用直線刮法,手法要輕,移動速度要慢,從發際向下刮頸背部正中督脈巡行區,刮10-20次即可。如果病人偏瘦,頸部肌肉比較少,頸椎骨性凸出明顯,可用刮痧板的稜角點壓、按揉椎間隙,自上而下每個間隙按壓10秒鍾左右。然後沿直線刮頸背部。每側20-30次,由於這里的肌肉比較多,手法力量可以加重一點,由輕漸重,最後3-5次再減輕。刮脊柱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巡行線區,用刮痧板的邊角刮背部脊柱正中旁開2-4指的區域,從上往下刮拭,每側刮拭20-30次即可。
肩背部的刮法一定要注意方向問題。很多人都是由上向下刮,實際上是錯誤的。應該順著骨骼走向,由內向外來刮。否則刮到骨頭上,出瘀血了,晚上睡覺都沒法躺下。正確的方法是弧線刮法,也就是說刮痧的移動路線是弧形的,刮後體表出現弧線形的痧痕,操作時刮痧方向要按照肌肉走向或骨骼結構特點而定。此法適用於胸背部肋間隙、肩關節、膝關節周圍以及面部等部位。
刮痧的力度
痧時用力要均勻,由輕到重,先輕刮,然後逐漸加重,以人體能夠承受為度,尤其是穴位部位。頭面部刮痧就要很輕,肌肉不太豐滿和骨關節明顯的部位,刮痧應該在一個位置輕刮10-20次就可以了。
刮痧絕不要強求出痧。刮痧的程度應該本著這樣一個原則,即通過刮痧使人體感覺到局部肌肉放鬆、全身舒適,絕對不可強求出痧。一般刮至皮膚出現潮紅、紫紅色等顏色變化,或出現粟粒狀、丘疹樣的斑點,或片狀、條索狀斑塊等形態變化,並伴有局部熱感或輕微疼痛時就可以了,這些都是出痧的正常表現。
刮痧的周期
如果症狀較輕,每天刮1次即可,如果症狀較重,就應該採取多次輕刮法,也就是手法輕點,每天刮2-3次。
通過痧象看健康
痧象的形態和部位,對診病、治療、病程、預後判斷上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
出痧的部位:哪裡出痧就代表與這里經脈相關的地方出問題了。比如背部心肺對應的位置出痧了,就說明他的心肺有問題。
出痧的顏色和形狀:一般痧色鮮紅,呈點狀,多為表症,病程短,病情輕,刮痧取效快;痧色暗紅,呈斑片狀或瘀塊,多為里症,病程長,病情重,刮痧取效慢。隨著刮痧的治療,痧象的顏色由暗變紅、由斑塊變成散點,說明病情在好轉,治療見效。感冒一般都是紅的,關節疼痛是紫。

4、頸椎病刮痧管用嗎?

刮痧只是簡單的理療 對治療的輔助作用 頸椎病大致有頸椎骨質增生、正常曲度變異和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病變而壓迫神經(硬膜囊)使局部代謝循環受阻所引起的。還要看具體壓迫什麼神經。通常可以分為以頸部症狀為主的頸型、神經根受累出現上肢症狀的神經根型、四肢運動和感覺障礙的脊髓型、椎動脈受壓引起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刺激症狀的椎動脈型和壓迫食管有吞咽不適或困難的食管型。 其主要反應是疼痛、頭暈、嘔吐、手麻、失眠、反射性疼痛等。若不抓緊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導致無規律性流涕,視力下降,面癱或上肢肌肉萎縮等嚴重後果。 這類疾病一般以做伏案工作較多者易患。從開始的局部炎症水腫形成積液,使患部肌體代謝障礙,到後期堆積形成增生。這一過程中醫稱之為痹症,痹也就是不通暢之意。建議可採用中葯透皮給葯 ,以促進局部的代謝機能,從而使肌體吸收和代謝已形成的增生,達到治癒目的。 頸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等。 2、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運動

5、脊柱可以刮痧嗎

當心傷了椎體

6、怎樣背部刮痧?

刮痧要求:
肩背部的刮痧要求患者坐著背對醫生。如果趴下的話,肌肉就會放鬆下來,刮的效果就不好了,這個最好就是坐著刮。首先我們要找到病灶所在,通過按壓找到痛點,往往就是原發病灶部位。治療時,對疼痛點施以彈撥、點壓、按揉的刮法,以達到緩解痙攣、減輕疼痛、松解粘連、改善肩關節功能的效果。
刮痧做法:
採用端坐位,或雙腳分開,刮頸部正中部位,採用直線刮法,手法要輕,移動速度要慢,從發際向下刮頸背部正中督脈巡行區,刮10-20次即可。如果病人偏瘦,頸部肌肉比較少,頸椎骨性凸出明顯,可用刮痧板的稜角點壓、按揉椎間隙,自上而下每個間隙按壓10秒鍾左右。然後沿直線刮頸背部。每側20-30次,由於這里的肌肉比較多,手法力量可以加重一點,由輕漸重,最後3-5次再減輕。刮脊柱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巡行線區,用刮痧板的邊角刮背部脊柱正中旁開2-4指的區域,從上往下刮拭,每側刮拭20-30次即可。
肩背部的刮法一定要注意方向問題。很多人都是由上向下刮,實際上是錯誤的。應該順著骨骼走向,由內向外來刮。否則刮到骨頭上,出瘀血了,晚上睡覺都沒法躺下。正確的方法是弧線刮法,也就是說刮痧的移動路線是弧形的,刮後體表出現弧線形的痧痕,操作時刮痧方向要按照肌肉走向或骨骼結構特點而定。此法適用於胸背部肋間隙、肩關節、膝關節周圍以及面部等部位。
刮痧的力度
痧時用力要均勻,由輕到重,先輕刮,然後逐漸加重,以人體能夠承受為度,尤其是穴位部位。頭面部刮痧就要很輕,肌肉不太豐滿和骨關節明顯的部位,刮痧應該在一個位置輕刮10-20次就可以了。
刮痧絕不要強求出痧。刮痧的程度應該本著這樣一個原則,即通過刮痧使人體感覺到局部肌肉放鬆、全身舒適,絕對不可強求出痧。一般刮至皮膚出現潮紅、紫紅色等顏色變化,或出現粟粒狀、丘疹樣的斑點,或片狀、條索狀斑塊等形態變化,並伴有局部熱感或輕微疼痛時就可以了,這些都是出痧的正常表現。
刮痧的周期
如果症狀較輕,每天刮1次即可,如果症狀較重,就應該採取多次輕刮法,也就是手法輕點,每天刮2-3次。
通過痧象看健康
痧象的形態和部位,對診病、治療、病程、預後判斷上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
出痧的部位:哪裡出痧就代表與這里經脈相關的地方出問題了。比如背部心肺對應的位置出痧了,就說明他的心肺有問題。
出痧的顏色和形狀:一般痧色鮮紅,呈點狀,多為表症,病程短,病情輕,刮痧取效快;痧色暗紅,呈斑片狀或瘀塊,多為里症,病程長,病情重,刮痧取效慢。隨著刮痧的治療,痧象的顏色由暗變紅、由斑塊變成散點,說明病情在好轉,治療見效。感冒一般都是紅的,關節疼痛是紫。

與脊柱可以刮痧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