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炎有什麼症狀

脊柱炎有什麼症狀

發布時間:2020-08-25 04:39:50

1、脊椎炎的症狀是什麼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晨起床時,或在久卧的情況下,或在久坐起立時背部僵硬不適,嚴重者背部僵硬伴有疼痛症狀。晨僵或疼痛症狀一般發生在背部,也可以發生在骶髂關節部位。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狀一般都有腰骶關節疼痛,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具特徵性的症狀,常為隱漸性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發病症狀除晨僵、骶髂關節疼痛以外,還會出現腰椎疼痛,腰椎活動功能受限,腰椎疼痛症狀上下移動,有的呈現下行性,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具特徵的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有3%左右患者先從頸椎發病,其他都來自上升性擴展。少數先有頸椎炎,表現為頸椎痛,疼痛沿頸部向頭部,疼痛症狀多數向下出現背部疼痛,頸部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後萎縮進一步發展至頸、胸椎後凸畸形,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固定於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時頸椎活動功能消失,只能看見腳下地面。強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側彎是脊柱炎症病變原因之一,臨床研究證明有90%的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受累患者均出現脊柱側彎症狀。
脊柱竹節樣變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特點,圍繞脊柱前後左右所有韌帶都發生骨化,椎體上下邊緣骨贅形成,逐漸增大,導致椎體連成骨橋,椎體正側位的X線片影像學檢查呈竹節樣變,是椎間盤纖維環骨化的結果,常開始於胸腰段,從一個或數個椎體,逐漸向上下擴展,晚期呈彌漫性竹節樣變,脊柱活動功能嚴重受限。強直性脊柱炎的中軸關節炎,起病多呈隱漸性疼痛,疼痛症狀多能耐受,不影響日常工作,所以造成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診斷率很低,一般發現強直性脊柱炎已經到中晚期了。
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受累共占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的60%以上,髖關節疼痛是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的主要症狀之一,常伴有髖關節功能障礙。表現為髖部疼痛劇烈,其部分表現為臀部、腹股溝部位、大腿內側部位疼痛,繼續發展髖關節活動功能受限,髖關節周圍肌肉萎縮,最後髖關節出現骨性強直,這種髖關節疼痛症狀多見於中青年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見,病情進展快,疼痛症狀重,易出現骨性強直,導致較高的致殘率,尤其青少年,預後最差。
強直性脊柱炎可引起膝關節強直。因膝關節滑膜肥厚和關節軟骨面破壞較輕,很少發生軟骨壞死吸收現象,膝關節腫脹疼痛症狀多在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發生,一般不會呈現持續性膝關節腫脹疼痛症狀。

注意事項:如果已經確診了強直性脊柱炎,建議平時多注意保暖,堅持長期的功能鍛煉。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太勞累,保持愉快的心情。

2、強直性脊柱炎都有什麼症狀?

(1)肌腱、韌帶骨附著點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徵性病理變化是附著點炎症。附著點是指肌肉、韌帶與骨骼或關節囊的附著處。附著點炎症是肌腱真個非細菌性炎症。這種炎症可導致肌腱韌帶的疼痛和腫脹。由於附著點都在關節四面,所以經常引起關節四面腫脹,這就是強直性脊椎炎的首發症狀,由於這些是有經脈首先引起的,所以特意用五經並治痛痹;療法可以調整問題脈絡,緩解病情,三水地質增康醫院配合中醫手法達到康復目的。
(2)晨僵
強直性脊椎炎的首發症狀是患者清晨起床時,或久卧久坐之後站起時,腰骶部常感到僵硬不舒、活動不利,有時需持物借力方能活動,活動一段後,這種僵硬感會逐漸減輕、緩解或消逝。病情輕者持續較短,病情嚴重者可持續全天。除活動以外,局部推拿、熱敷、熱水浴也可使晨僵緩解。晨僵不只表現在腰骶部,脊柱及全身其他關節也會發生晨僵。
(3)腰背疼痛
腰背痛是最常見的強直性脊椎炎的首發症狀,是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疼痛的位置包括腰部、下背部及腰骶部。由於強直性脊柱炎主要侵害中軸關節且病變進展趨勢大部分是由下而上,所以骶髂關節和腰椎受累幾乎見於所有該病患者,其發生率在90%以上。骶髂關節炎症早期一般比較隱匿,所以早期腰痛只表現為腰骶部不適或隱痛,有些患者只在勞累後發作,呈間歇性或兩側交替性酸痛,或表現為臀深部不適感。

3、強直性脊柱炎一般有什麼症狀

有腰椎間盤突出了,光坐著就疼得不得了。現在還在治療聽說腰椎間盤突出會發展成強直性脊柱炎的。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重、進展快,伴有發熱、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狀,早期發病後有一段無任何症狀的緩解期。建議:男性以腰椎、骶髂關節、髖關節疼痛多見;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以腕肘等外周關節腫痛多見,尤其膝關節發病率多於男性。在病情進展中,男性腰椎、頸椎、髖關節以及整個脊柱受累多見,致殘率高;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較輕,較少整個脊柱受累,而恥骨聯合受累比男性多。強直性脊柱炎症狀不能彎腰。

4、有誰知道脊柱炎是什麼症狀,該怎麼治療?

脊椎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現在的醫療條件下是不能完全治好的,治療的目的就是緩解症狀,減緩疾病的發展,防止出現關節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應該到正規的公立醫院進行檢查,可以採取按摩、針灸、烤電、封閉等方法進行治療,配合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復方雷公藤膠囊等葯物進行治療。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是十分重要的,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要減少久躺久坐的習慣,多運動,鍛煉腰肌。要注意保暖,根據氣候的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尤其要做好腰背部的保暖,防止受寒。在睡覺的時候盡量平躺,床鋪不要太軟。在學習工作的時候要注意正確的坐姿,做到挺胸抬背,盡量不要長時間彎腰,並且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

5、強直性脊柱炎有哪些症狀?

(1)、強直性脊柱炎外周關節的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的起始症狀或在病程中絕大部分合並有暫短的或永久的外周關節的症狀,我院統計:起病時單純以腰骶背頸等部分疼痛者僅佔7.6%,即91%的病人起病時即有外周關節受累,與國內其它單位的報告接近。最多受累的為髖關節,初發症狀表現為髖關節疼痛者佔36.8%,病程中髖關節受累者達78.5%,略高於國內有關報告。以膝關節疼痛為首發症狀者佔11%,病程中膝關節受累者佔32.5%;以踝、腕、肩關節疼痛為初發症狀者佔4.9%,病程中累及上述關節者佔28.5%;指關節受累者佔0.04%,趾關節受累者佔1.6%,同時伴有3個關節以上受累者佔49%。 以上說明強直性脊柱炎並不僅是脊柱關節的病變。絕大多數可伴有全身各大關節受到侵犯;不同關節受累產生與該關節部位有關的疼痛與症狀。髖關節受累時病人可述說髖部疼痛,但有的患者往往訴說病側的腹股溝疼痛,早期可出現髖關節曲屈和活動功能受限,如下蹲困難或臀-地距離加大 膝關節受累可發生膝關節疼痛,有的並有關節軟組織的腫脹和關節腔積液,膝關節也可發生屈曲攣縮畸形,雖然少見,但也是此病致殘的原因之一。其它足趾關節可發生紅腫疼痛,但遺有畸形者少見,指關節腫脹疼痛為最少見。 此外,少數尚可見侵犯顳頜關節、肋椎關節、胸鎖關節的疼痛、腫脹或壓痛、肋椎關節受累尚可出現胸疼和呼吸的減弱,也可刺激肋間神經,引起肋間神經痛,左側肋間神經痛,有誤診為心絞痛者,值得注意鑒別。 (2)、強直性脊柱炎非關節部位的疼痛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在病變早期,或在病程中,尤其在疼病的活動期,常出現肌腱和韌帶骨附著點炎症病變所引起的疼痛和症狀,如恥骨聯合、坐骨結節、骼骨嵴、股骨大粗隆及跟骨的骨炎症狀。早期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脹、疼痛。上述疼痛部位,雖並不常見,卻是頗具有特徵性的早期症狀,值得醫生重視並做進一步檢查,以免貽誤診斷。 由於胸肋關節、柄胸聯合等部位的附著點的炎症,病人可出現胸疼、咳嗽或噴嚏時疼痛增重,有時可誤診為胸膜炎,或疑為心絞痛或因氣短而去看胸科或心血管醫生,經X線及心電圖檢查較容易區別,且此症狀對非甾體抗炎葯反應良好,也可幫助鑒別。 (3)、強直性脊柱炎內臟或器官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進行性炎症性疾病,除了累及脊柱、外周關節和肌腱。韌帶附著點外,尚可累及全身其它組織和器官。 (4)、全身症狀 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微,少數人有低熱、疲勞和體重下降,個別病人可出現貧血、少數急性發病者也可有高熱,四肢關節受累較重者,很快即可卧床不起。這時血沉和C-反應蛋白均可升高。 (5)、虹膜炎或紅膜睫狀體炎 虹膜炎或紅膜睫狀體炎發生率為4%—33%,部分病人虹膜炎先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出現。臨床表現為急性發作,常單側發病,症狀有眼疼痛、流淚、畏光等。體檢可見角膜周圍充血、虹膜水腫。如紅膜粘連,則可見瞳孔收縮,為緣不規劃。裂隙燈檢查可見角膜周圍充血、紅膜水腫。如虹膜粘連,則可見前房有大量滲出和 (6)、心臟病變 大約有3.5%—10%的病人心臟可以受累,臨床包括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二尖瓣閉鎖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也有報道可發生心包炎或心肌炎。合並心臟病的病人,一般年齡較大,病史較長,並以外周關節病變較多、全身症狀明顯者發生率較高。我院306例中心電圖表現異常者20例佔6.5%,主要表現為下壁心肌缺血、Ⅱ°心房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頻發性早搏、右室和左室肥厚等改變。 (7)肺部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的肺部病變表現多為雙肺上部的纖維化、囊狀炎、甚至空洞形成,隨病變的進展病人可出現咳嗽、咯痰、咯血、氣短等症狀,也可出現反復發作的肺炎和胸膜炎;出現肺部病變和症狀的頻率約在2.6%—20%之間,胸部X線檢查可表現兩肺紋理增重,條索狀陰影和斑片、點斑狀陰影,可有囊狀改變或空洞形成,多數累及兩肺。臨床上須與肺結核相鑒別,痰結核菌檢查及結核菌素試驗有助於鑒別。肺功能檢查,可表現為限制性通氣障礙或混合性通氣障礙。限制性通氣障礙多出現於肺部無病變而胸廓活動度受限的病例,並有阻塞性通氣障礙者則因肺部出現纖維化等病變所致。我院做肺功能測定,30例中限制性通氣障礙佔50%,混合性通氣障礙佔10%,肺功能損害在一定時期內尚是可逆的。 (8)、耳部病變 據文獻記載,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中約有29%發生慢性中耳炎,為正常人的4倍,強直性脊柱炎合並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多見於合並有其它關節外病變的病人。 (9)、神經系統病變 強直性脊柱炎神經系統的病變多由於脊柱強直和嚴重的骨質疏鬆,即使輕度外傷也易招致脊柱骨折和頸椎脫位而引起的脊髓壓迫,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癱、根性疼痛或知覺減退,以及運動障礙等,尤以頸椎骨折,是死亡率最高的並發症;發生在腰椎,則可壓迫馬尾神經,可成為慢性進行性馬尾綜合征。因脊柱椎間盤纖維環骨化,黃韌帶、後縱韌帶的骨化可造成椎管狹窄,但有的文獻記載,脊髓造影並不見椎管狹窄或壓迫性操作,而可見腰骶蛛網膜憩室,其原因不清,可能為慢性蛛網膜炎所致。部分病人的初發症狀即表現為下肢疼痛而誤診為坐骨神經痛和椎間盤突出症。我們也曾見有類似病例。 (10)、腎臟損害 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腎澱粉樣變性和lgA腎病,據文獻記載,lgA腎病與炎症性腸病有關,而澱粉樣變性一般為繼發性,有人報告一組強直性脊柱炎病人,11%尿沉渣檢查異常,見於病情活動和伴有外周關節病者。也有報告澱粉樣變性發生率為16%,表現為蛋白尿。我院153例中尿常規檢查尚未見一例異常。 (11)、前列腺炎 直性脊柱炎患者並發前列腺炎較正常人組為高,其意義不明。是否與此病好發泌尿系統感染有關值得考慮。

6、脊柱炎的症狀是什麼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狀比較隱匿,一般表現為乏力,體重減輕,輕度貧血,長期或者間斷的發熱,腰背部不適,等,建議去內分泌科治療,是一種風濕性疾病,一定要及時用葯,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調理,保持良好的姿勢,睡硬板床,不要使用枕頭。

7、脊椎炎有何症狀?如何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累及脊柱、中軸骨及四大肢大關節,以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韌帶纖維化、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疾病。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可能與基因遺傳、感染、外傷、淋病等有關。病理變化以增生性肉芽組織為特點的滑膜炎開始,關節發生骨性強直的傾向生顯著。本病的病變部位是肌腱、韌帶在骨骼的附著處,又稱為「附著性關節炎」,附著處的骨質被炎性物質侵蝕破壞,由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結締組織所替代。病變沿韌帶或肌腱血管擴展,臨近病變周圍的的骨髓組織也有水腫,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破壞區的骨部產生反應新骨。修復性新骨生成過多過盛,並向附著的肌腱或韌帶延伸,形成骨贅。在關節滑膜炎後,關節囊逐漸骨化,關節也趨強直,關節相鄰的骨面被髓腔血管所侵蝕,逐漸被骨沉著所充填。在脊柱纖維環與椎體軟骨附著部,椎間盤的前方和側方,也同樣形成韌帶骨贅,使椎間盤形成骨性強直,以前韌帶病變最為明顯。在椎體節段之間,韌帶骨化形成骨橋,類似竹節,稱之為「竹節樣脊柱」,以後軟骨板骨化,軟骨內化骨,血管向椎間盤侵蝕,椎間盤逐漸骨化。
[臨床表現]
病變首先發生於雙骶髂關節、膝關節、腰椎或髖關節者多,也可以被發於其它關節或肌腱附著部。起病隱襲,表現為上述部位疼痛,發僵,陰天或勞累後加重,以後逐漸向上漫延。病變擴大到胸椎,胸關節受累時,胸廓活動受限,呼吸不暢,肋間神經痛。頸柱、頭部轉動和屈伸受限,整個脊柱強直,此種表現多呈上行性擴展,也可呈下行性擴展,常見於女性。病變常始於頸椎或胸椎,逐漸向下累及腰椎、骶髂關節及髖關節,病人有神經根性疼痛,四肢關節遊走性疼痛,病程進展期有緩解。在中晚期病人,常可見圓形性駝背畸形,多發生在胸椎或胸腰段。部分病人可出現關節可直或屈直及旋轉畸形等。受累關節周圍常可見廢用性萎縮。
[診斷要點]
(1)骶髂關節、腰背部反復疼痛。
(2)早、中期患者活動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現強直駝背固定,胸廓活動受限。
(3)實驗室檢查,血沉多增快,RF多陰性,HLA--B27多呈陽性。
(4)X線檢查,早期呈骶髂關節模糊,椎體小關節間隙改變,中期顯示骶髂關節踞齒樣變,部分韌帶鈣化、方椎、小關節骨質破壞,關節間隙模糊;晚期X線片顯示骶髂關節融合,脊柱呈竹節樣變。
[治療]
本病目前無根治的方法,多採用綜合療法。
1. 針灸法
處方一:大椎、氣海、關元、神闕、身柱、腰陽關、相應病變局部的華佗夾脊穴。
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鍾,每日或隔日一次,7次為一個療程。適用於風濕性的強直性脊柱炎。
處方二:大椎、身柱、曲池、腰陽關、相相應病變局部的華佗夾脊穴。
瀉法。留針10—15分鍾,每日一次,10次一個療程。適用於風熱濕性的強直性脊柱炎。
處方三:肝俞、腎俞、足三里、相相應病變局部的華佗夾脊穴。
補法。每日或隔日一次,7次一療程。適用於正虛邪留性的強直性脊柱炎。
2. 穴位注射法,
3. 刺絡拔罐法
4. 灸法
5. 耳針法。
還有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推拿。推拿治療本病有很好的療效,在此就不一一說明了。
至於你說的食療或葯療,現在還沒有很好的方法。病人只有18歲,應積極治療。

8、脊柱炎是什麼症狀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晨起床時,或在久卧的情況下,或在久坐起立時背部僵硬不適,嚴重者背部僵硬伴有疼痛症狀。晨僵或疼痛症狀一般發生在背部,也可以發生在骶髂關節部位。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狀一般都有腰骶關節疼痛,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具特徵性的症狀,常為隱漸性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發病症狀除晨僵、骶髂關節疼痛以外,還會出現腰椎疼痛,腰椎活動功能受限,腰椎疼痛症狀上下移動,有的呈現下行性,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具特徵的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有3%左右患者先從頸椎發病,其他都來自上升性擴展。少數先有頸椎炎,表現為頸椎痛,疼痛沿頸部向頭部,疼痛症狀多數向下出現背部疼痛,頸部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後萎縮進一步發展至頸、胸椎後凸畸形,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固定於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時頸椎活動功能消失,只能看見腳下地面。強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側彎是脊柱炎症病變原因之一,臨床研究證明有90%的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受累患者均出現脊柱側彎症狀。
脊柱竹節樣變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特點,圍繞脊柱前後左右所有韌帶都發生骨化,椎體上下邊緣骨贅形成,逐漸增大,導致椎體連成骨橋,椎體正側位的X線片影像學檢查呈竹節樣變,是椎間盤纖維環骨化的結果,常開始於胸腰段,從一個或數個椎體,逐漸向上下擴展,晚期呈彌漫性竹節樣變,脊柱活動功能嚴重受限。強直性脊柱炎的中軸關節炎,起病多呈隱漸性疼痛,疼痛症狀多能耐受,不影響日常工作,所以造成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診斷率很低,一般發現強直性脊柱炎已經到中晚期了。
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受累共占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的60%以上,髖關節疼痛是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的主要症狀之一,常伴有髖關節功能障礙。表現為髖部疼痛劇烈,其部分表現為臀部、腹股溝部位、大腿內側部位疼痛,繼續發展髖關節活動功能受限,髖關節周圍肌肉萎縮,最後髖關節出現骨性強直,這種髖關節疼痛症狀多見於中青年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見,病情進展快,疼痛症狀重,易出現骨性強直,導致較高的致殘率,尤其青少年,預後最差。
強直性脊柱炎可引起膝關節強直。因膝關節滑膜肥厚和關節軟骨面破壞較輕,很少發生軟骨壞死吸收現象,膝關節腫脹疼痛症狀多在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發生,一般不會呈現持續性膝關節腫脹疼痛症狀。

注意事項:如果已經確診了強直性脊柱炎,建議平時多注意保暖,堅持長期的功能鍛煉。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太勞累,保持愉快的心情。

與脊柱炎有什麼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