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歌決

脊柱歌決

發布時間:2020-08-24 21:05:22

1、中葯葯性歌括四百味歌決

2、算八字時,月柱和時柱的歌決。亂復制的滾。就要倆歌決。謝謝。

沒太明白你說的歌決是什麼,是不是年上起月法和日上起時法。要是這個的話,那我的回答就是對的了。:
年上起月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之歲尋庚上,丁壬壬寅順水流。
若問戊癸何處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日上起時法: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蹤。

3、穴位歌決

一手太陰是肺經,臂內拇側上下循。
中府乳上數三肋,雲門鎖骨窩里尋,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俠白肘上五寸擒,
尺澤肘中橫紋處,孔最腕上七寸憑,
列缺交叉食指盡,經渠寸口動脈行,
太淵掌後紋頭是,魚際節後散脈索,
少商穴在大指內,去指甲角韭葉明。

是這樣的吧!
餘下部分

二手陽明屬太腸,臂前外側須審量。

商陽食指內側取,二間握拳節前方,

三間握拳節後取,合谷虎口歧骨當,

陽溪腕上兩筋肉,偏歷腕上三寸量,

溫溜腕後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鄉,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長,

曲池屈肘紋頭是,肘髎大骨外廉旁,

肘上三寸尋五里,臂臑髃下胭端詳,

肩髃肩峰舉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結喉旁,

禾髎水溝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三足陽明是胃經,起於頭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邊緣下,四白目下一寸勻。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倉吻旁四分零,

大迎頜前寸三陷,頰車耳下曲頰臨,

下關耳前捫動脈,頭維四五傍神庭,

入迎結喉旁寸五,水突迎下大筋憑,

直下氣舍平天突,缺盆鎖骨陷凹尋

氣戶鎖下一肋上,相去中行四寸評,

庫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

乳根乳下一肋處,胸部訖穴君順明,

不容巨闕旁二寸,其下承滿與梁門,

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臍旁二寸平,

外陵大巨水道穴,歸來氣沖曲骨臨,

諸穴相隔皆一寸,俱距中行二寸程,

髀關膝上交分取,伏兔膝上起肉形,

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

臏外下陷是犢鼻,膝下三寸三里迎,

膝下六寸上巨虛,膝下八寸條口行,

再下一寸下巨虛,踝上八寸豐隆盈,

解溪跗上系鞋處,沖陽跗上五寸明,

陷骨庭後二寸取,次趾外側是內庭,

厲兌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順記清。

四是脾經足太陰,下肢內側向上循,

隱白大趾內甲角,大都節前陷中尋,

太白核骨白肉際,節後一寸公孫明,

商丘踝前陷中線,踝上三寸散陰交,

踝商六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機朝,

膝內輔下陰陵泉,血海膝髕上內廉,

箕門魚腹大筋內,沖門恥骨上邊緣,

沖上七分求府舍,再上三寸腹結連,

結上寸三大橫穴,適當臍旁四寸騈,

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竇全,

天溪胸鄉周榮上,每隔一肋陷中洇,

大包腋下方六寸,上直淵腋三寸懸。

五是心經手少陰,極泉腋窩動脈牽。

青靈肘上三寸覽,少海肘後五分連,

靈道長後一寸半,通里腕後一寸間,

陰郄去腕五分是,神門銳骨端內緣,

少府小指本節後,少中小指內側邊。

六小腸經手太陽,臂外後緣尺內詳。

少澤小指外甲角,前谷澤後節前揚,

後浴握拳節後取,腕骨腕前骨陷當,

陽谷銳骨下陷取,養老轉手髁空藏,

支正腕後上丘寸,小海肘內紋頭襄,

肩貞胛下兩筋解,臑俞臑後骨下方。

天宗大骨下陷取,秉風胛上骨邊量,

曲垣胛上曲胛陷,陶道傍三外俞章,

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扶後大筋廂,

天容耳下曲頰後,顴髎面頰下廉鄉,

聽宮二穴歸何處,耳小瓣前陷中央。

七足太陽膀胱經,目內眥是晴明,

眉頭陷中攢竹取,眉沖直上傍神庭,

曲差庭旁一寸半,五處直後上星平,

承光通天絡卻穴,後行俱是寸半程,

玉枕腦產旁寸三,入發三寸枕骨憑,

天柱項後大筋外,再下脊旁寸半循。

第一大抒二風門,三椎肺俞四厥陰,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膽仔細尋,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

氣海十五大腸六,七八關元小腸分,

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環生,

上次中下四髎穴,薦骨兩旁骨陷盈,

尾骨之旁會陰穴,第二側線再細詳,

以下夾脊開三寸,二三附分魄戶當,

四椎膏盲神堂五,六譩

4、周易六十四卦歌決怎麼背?

六十四卦有什麼歌訣?我從上學到現在都不喜歡死記硬背,因為無用。關於周易,是在長年累月中的實踐應用中獲得的真知。

5、脊柱相關病的脊柱定位歌訣

我這邊有一個脊柱相關疾病的對應圖,您可以參考一下:

6、什麼歌歌詞裡面有「決」字

如果你也聽說 - 張惠妹
作詞 李焯雄 作曲 周傑倫
突然發現站了好久
不知道要往哪走
還不想回家的我
再多人陪只會更寂寞
許多話題關於我
就連我也有聽過
我的快樂要被認可
委屈卻沒有人訴說
夜把心洋蔥般剝落

拿掉防衛剩下什麼
為什麼脆弱時候 想你更多
如果你也聽說 有沒有想過我
想普通交朋友
還是你依然會心疼我
好多好多的話想對你說
懸著一顆心沒著落
要怎麼附和 捨不得 又無可奈何
如果你也聽說 會不會相信我
對流言會附和
還是你知道我還是我
跌跌撞撞才明白了許多
懂我的人就你一個
想到你想起我 胸口依然溫柔
許多話題關於我
就連我也有聽過
我想我寧可都沉默
其實反而顯得做作
夜把心洋蔥般剝落
拿掉防衛剩下什麼
為什麼脆弱時候 想你更多
如果你也聽說 有沒有想過我
想普通交朋友
還是你依然會心疼我
好多好多的話想對你說
懸著一顆心沒著落
要怎麼附和 捨不得 又無可奈何
如果你也聽說 會不會相信我
對流言會附和
還是你知道我還是我
跌跌撞撞才明白了許多
懂我的人就你一個
想到你想起我 胸口依然溫柔
如果你也聽說 有沒有想過我
想普通交朋友 還是你依然會心疼我
跌跌撞撞才明白了許多
冷漠的人就你一個
想到你想起我 胸口依然溫柔
如果你想起我 你會想到什麼

7、湯頭歌決是什麼

中醫的一些方劑歌訣,是描述症狀和配葯的類似詩歌的葯方。中醫大多會熟記背誦,以方便看病開方。
如:
一、解表劑
1、辛溫解表劑
【麻黃湯】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三拗湯】三拗湯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華蓋散】華蓋麻杏紫蘇子,茯苓陳草桑白皮;風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遲疑。
【麻黃加術湯】麻黃湯中加白術,濕困身疼總能醫。
【麻杏苡甘湯】還有麻杏苡甘劑,風濕發熱亦可祛。
【大青龍湯】大青龍用桂麻黃,杏草石膏姜棗藏;太陽無汗兼煩躁,解表清熱此為良。
【桂枝湯】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葯甘草姜棗同;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湯】加入葛根治項強,又兼汗出與惡風。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湯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湯】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加甘草,發汗祛風力量雄。
【大羌活湯】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獨活防己知;還把黃連白術入,大羌活湯散熱濕。
【加味香蘇散】加味香蘇陳草風,荊艽姜蔓與川芎;惡風身熱頭項痛,胸脘滿悶服之松。
【香蘇散】香蘇散內草陳皮,外感風寒氣滯宜;寒熱頭痛胸脘悶,解表又能疏氣機。
【小青龍湯】小青龍湯桂芍麻,乾薑辛夏草味加;外束風寒內停飲,散寒蠲飲效堪誇。
【小青龍加石膏湯】小青龍把石膏配,咳喘而煩效更佳。
【射干麻黃湯】射干麻黃亦治水,不在發表在宣肺;姜棗細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2、辛涼解表劑
【桑菊飲】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銀翹散】銀翹散主上焦痾,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發熱咽痛服之瘥。
【銀翹湯】鞠通更有銀翹湯,竹草麥冬生地黃;陽明溫病寒下後,脈浮無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湯】麻杏甘草石膏湯,四葯組合有專長;肺熱壅盛氣喘急,辛涼疏泄此法良。
【越婢湯】越婢湯中有石膏,麻黃生薑加棗草;風水惡風一身腫,水道通調腫自消。
【升麻葛根湯】閻氏升麻葛根湯,芍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發表湯】宣毒發表升葛翹,杏桔荊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現點此方饒。
【竹葉柳蒡湯】竹葉柳蒡葛根知,蟬衣荊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參甘麥,風疹急投莫延遲。
【柴葛解肌湯】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草姜棗芷,羌膏解表清熱良。
【柴葛解肌湯】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黃;丹皮二母一並入,發熱口渴宜煎嘗。
【蔥豉桔梗湯】蔥豉桔梗薄荷翹,山梔竹葉加甘草;熱邪束肺嗽咽痛,風溫初起此方療。
【蔥豉湯】蔥豉湯是肘後方,解表發汗又通暢;惡寒發熱頭悶痛,服後邪散津不傷。
【活人蔥豉湯】類證活人蔥豉湯,更加葛根與麻黃;惡寒腰背頭項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3、扶正解表劑
【敗毒散】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同;生薑薄荷煎湯服,祛寒除濕功效宏。
【荊防敗毒散】若須消散瘡毒腫,去參加入荊防風。
【倉廩散】原方配入陳倉米,噤口痢疾此為宗。
【參蘇飲】參蘇飲內陳皮草,枳殼前胡半夏從;葛根木香桔梗茯,氣虛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再造散用參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齊;再加細辛姜棗煮,陽虛寒閉最相宜。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溫經解表法優良;少陰脈沉反發熱,邪寒外解不傷陽。
【麻附甘草湯】前方去辛加炙草,無汗微熱宜煎嘗。
【蔥白七味飲】蔥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與生薑;麥冬生地千揚水,血虛外感最相當。
【加減葳蕤湯】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蔥桔梗隨;草棗薄荷共八味,滋陰發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湯】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獨白薇木香草;外感熱傷津不足,生津清熱又解表。
二、瀉下劑
1、寒下
【大承氣湯】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以枳朴瀉力強;陽明腑實真陰灼,急下存陰第一方。
【小承氣湯】去硝名曰小承氣,便硬痞滿瀉熱良。
【調胃承氣湯】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復方大承氣湯】更有復方大承氣,大承氣加桃芍菔;能瀉腑實消脹滿,可治急性腸梗阻。
【大陷胸湯】大陷胸湯用硝黃,甘遂為末共成方;專治熱實結胸證,瀉熱逐水效非常。
【大陷胸丸】再把葶藶杏仁入,和丸更治項背強。
2、溫下
【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湯,脅下寒凝疝痛方;冷積內結成實證,溫下寒實可復康。
【溫脾湯】溫脾附子與乾薑,甘草人參及大黃;寒熱並進補兼瀉,溫通寒積振脾陽。
【三物備急丸】三物備急巴豆研,乾薑大黃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積,速投此方急救先。
【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桔梗貝,再把巴豆一齊配;寒實結胸痰涎壅,祛痰瀉積功力倍。
3、潤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約,枳朴大黃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難解,腸潤熱瀉諸症卻。
【潤腸丸】潤腸丸用歸羌活,大黃桃麻兩仁合;勞倦納呆便秘澀,蜜丸嚼服功效確。
【五仁丸】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兩仁陳郁李;血虛津枯腸中燥,理氣潤腸通便秘。
【濟川煎】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陰虛血弱腸中燥,滋陰補血便自通。
4、逐水
【十棗湯】十棗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與芫花。
【控涎丹】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滌痰涎力不差。
【舟車丸】舟車牽牛及大黃,遂戟芫花檳木香;青皮橘皮輕粉入,瀉水消脹力量強。
【疏鑿飲子】疏鑿飲子瀉水方,木通澤瀉與檳榔;羌艽苓腹椒商陸,赤豆姜皮退腫良。
5、攻補兼施
【新加黃龍湯】新加黃龍草硝黃,參歸麥地玄海姜;滋陰養液補氣血,正虛便秘此方良。
【黃龍湯】黃龍湯枳朴硝黃,參歸桔棗共生薑;陽明腑實氣血弱,通便不礙氣血傷。
【增液承氣湯】增液承氣玄地冬,更加硝黃力量雄;溫病陰虧實熱結,養陰瀉熱腸道通。
【承氣養營湯】承氣養營歸芍知,生地大黃與朴枳;數下陰傷熱結在,正是此方效顯時。
三、和解劑
1、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更加黃芩生薑棗,少陽為病此方宗。
【柴胡枳桔湯】柴胡枳桔陳皮茶,黃芹生薑與半夏;邪郁腠理胸滿痛,辛開苦泄此方佳。
【蒿芩清膽湯】蒿芩清膽枳竹茹,陳夏茯苓加碧玉;熱重寒輕痰挾濕,胸痞嘔惡總能除。
【柴胡達原飲】柴胡達原檳朴果,更加芩草枳殼和;青皮桔梗荷葉柄,豁痰寬胸截瘧痾。
【達原飲】達原飲用朴檳芩,白芍甘知草果並;邪伏膜原寒熱作,透邪逐穢此方行。
【清脾飲】清脾飲用柴夏芩,草果青皮術甘苓;厚朴生薑同煮煎,熱多寒少溫瘧平。
2、調和肝脾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葯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郁成厥逆,疏和抑鬱厥自除。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實易殼行氣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氣悶脅痛皆可暢。
【逍遙散】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
【丹梔逍遙散】更有丹梔逍遙散,調經解郁清熱著。
【黑逍遙散】黑逍遙散有生地,血虛痛經功效卓。
【痛瀉要方】痛瀉要方用陳皮,術芍防風共成劑;腸鳴泄瀉腹又痛,治在瀉肝與實脾。
3、調和腸胃
【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配連芩,乾薑棗草人參行;辛苦甘溫消虛痞,治在調陽與和陰。
【生薑瀉心湯】乾薑減量生薑配,水熱互結消痞靈。
【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加重草,主治氣痞腹中鳴。
【黃連湯】黃連湯證上焦熱,中寒腹痛欲嘔噦;半夏瀉心加桂枝,減去黃芩散寒邪。
四、清熱劑
1、清氣分熱
【白虎湯】白虎湯清氣分熱,石膏知母草米協。
【白虎加人參湯】熱渴汗出兼氣虛,白虎加參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湯】身熱欲嘔骨節痛,加入桂枝疏經脈。
【白虎加蒼術湯】濕溫身重汗出多,方加蒼術濕熱減。
【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湯人參,麥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熱益氣津自生。
2、清營涼血
【清營湯】清營湯治熱傳營,身熱燥渴眠不寧;犀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更護陰。
【清宮湯】減去丹參銀連地,清宮更加蓮子心。
【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芍葯丹,血升胃熱火邪干;斑黃陽毒皆可治,熱入營血服之安。
3、清熱解毒
【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柏梔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煩狂火熱兼譫妄,吐衄發斑皆可平。
【瀉心湯】瀉心大黃與連芩,主治黃疸血妄行。
【涼膈散】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乾草薄荷饒;再加竹葉調蜂蜜,中焦燥實服之消。
【普濟消毒飲】普濟消毒蒡芩連,甘桔藍根勃翹玄;升柴陳薄僵蠶入,大頭瘟毒服之痊。
4、氣血兩清
【清瘟敗毒飲】清瘟敗毒地連芩,丹膏梔草竹葉並;犀角玄翹知芍桔,清熱解毒亦滋陰。
【化斑湯】化斑玄犀和白虎,涼血解毒燔熱清。
【神犀丹】神犀丹中犀玄參,芩蒲地銀板藍根;翹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熱毒深。
5、清臟腑熱
【導赤散】導赤生地與木通,草梢竹葉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腸火,引熱滲入小便中。
【清心蓮子飲】清心蓮子參耆苓,地骨車前甘草芩;益氣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濁與遺精。
【龍膽瀉肝湯】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同,肝經濕熱力能排。
【瀉青丸】瀉青丸用龍腦梔,瀉火下行大黃施;羌防升散芎歸養,瀉火養肝不宜遲。
【當歸龍薈丸】當歸龍薈用四黃,梔子木香與麝香;和蜜為丸加青黛,肝膽實火悉能攘。
【左金丸】左金黃連與吳萸,脅痛吞酸悉能醫。
【戊己丸】再加芍葯名戊己,專治泄痢痛再臍。
【香連丸】香連相合治熱痢,症現腹痛又里急。
【瀉白散】瀉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瀉肺清熱平咳喘,又可和中與健脾。
【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大棗亦瀉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清胃散】清胃散中當歸連,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瀉黃散】瀉黃甘草與防風,石膏梔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調和服,胃熱口瘡並見功。
【玉女煎】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腎虛胃火相為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芍葯湯】芍葯湯內用檳黃,芩連歸桂甘草香;重在調氣兼行血,里急便膿自然康。
【黃芩湯】黃芩湯用芍棗草,清熱和中止痢方。
【白頭翁湯】白頭翁湯治熱痢,黃連黃柏秦皮備。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上方加草與阿膠,產後虛痢稱良劑。
6、清虛熱
【青蒿鱉甲湯】青蒿鱉甲知地丹,熱自陰來仔細看;夜熱旱涼無汗出,養陰透熱服之安。
【秦艽鱉甲散】秦艽鱉甲治風勞,地骨柴胡及青蒿;當歸知母烏梅合,止嗽除蒸斂汗超。
【清骨散】清骨散主銀柴胡,胡連秦艽鱉甲輔;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勞熱一並除。
【當歸六黃湯】火炎汗出六黃湯,歸柏芩連二地黃;倍用黃耆為固表,滋陰清熱斂汗強。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458883.htm

8、方劑中那麼多歌決能不能不背還能記住啊?

在我還沒有學的時候,就聽說搞一定要背《性賦》和《湯頭歌》等等。但在學院學習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沒有強調背誦的重要性。課程分了選修和必修,內容分了一二三類,考試范圍分了重點和了解等。學生首要應付的當然是考試,卻往往忽視了基本技能的背誦,總是想先把考試解決了,其他的東西可以在臨床的時候慢慢補充。就這樣本科五年下來,學的東西隨學隨忘,到最後腦子似乎沒留下什麼東西,真到臨床的時候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個時候再去背誦,雖是亡羊補牢到也為時不晚,但很難有好的效果了,因為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飯做夾生了,再回鍋怎麼也不愛熟!
在我看來,若想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背誦是頭等重要的,理解和運用那都是後來的事情,你連內容都不知道,又何談去理解、分析和運用呢!如果不需要背,那老祖宗就不用費那麼大勁兒把那麼多知識編成歌訣了。《醫宗金鑒》之所以在師帶徒的學習方式中以及民間那裡被視為學習的必備書籍,就是因為它歌訣試的背誦體列宜於掌握。
我的體會是《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這些經典,可以「徐圖之」一點一點的慢慢去背,中和脈學也可以理解性的掌握(當然能背下來更好)。但方劑一定要背,而且要夠一定的數量。用如用兵。一味一味的單都是散兵游勇,一個又一個經過前人驗證的方劑才是一支支隊伍。相信進入臨床實習的學生會深有這樣的體會——常被老師問到的就是方子,那還僅僅是組成。北京大學的王洪圖教授不止一次地感嘆,現在太多學生,包括研究生和年輕的醫生,掌握的方劑太少。這你還怎麼去看病呢?
到底該如何背方劑?我把我的感受和經驗告訴大家,信不信由你。
一、方劑(歌訣)版本的選擇。這一點很重要,首先是《方劑學》教材的一、二類方劑,因為這要兼顧到考試,非教材類的方劑書有些方子的組成和教材的有出入。把這些方劑整理下來,如果你認為某些方劑的歌訣編得不好,可以自己修改,這樣更容易記住。然後做個備份,免得丟失前功盡棄。除了這些,如果還有餘力,那就可去背汪昂的《湯頭歌訣》了,汪昂雖然算不上出色的臨床醫學家,但至少他的方歌公認編得是最好的:有方名,有組成,有主治。這裡面有些方劑與教材重復了,略過,選剩下的背。最不能用來背的就是《趣味方劑歌訣》這類的書,因為難以融入方名和主治,而且編進去的絕大多數都以諧音的方式寫入,日久極易搞混,張冠李戴,學切不可找捷徑,所以這種方法萬萬不可取。如果你用了這種法,時間越久越會發現其遺害無窮。
二、經方的背誦。《傷寒雜病論》被稱為方書之祖,不用問了,這必須得掌握。除了教材選過的,這些經方編得比較好的,是陳修園的《長沙方歌括》和《金匱方歌括》。經方的量都是極嚴格的,所以陳念祖的歌括里編入了量。但他的這些方歌也有不好的地方,很多都沒有方名,這方面和汪昂比起來,要遜色些。所以經方背起來有些難度,雖然大多數方子的物都不太多。
三、雜方。除了上述的這些方劑,還要掌握後世醫家的一些代表方劑,相對於經方被稱為時方。這裡麵包括溫病、婦科、兒科、五官科和外科的一部分方劑。這些大多都沒有方歌,需要自己編寫。這類方子看似有些麻煩,但自己編寫也有好處在里邊——原創當然容易記得,更主要的是後世醫家,在結構方劑時很多都參考了前世醫家的成果——有多少方子里有張仲景的桂枝湯,恐怕沒人能說得清。再比如聖愈湯,就是四物湯加參芪。這樣組織起來就容易許多。
不管怎麼說,背誦是個挺枯燥的事,但這是這門學問的固有特點,舍此別無他途。如果你受不了這份罪,那我勸你盡早改行!

與脊柱歌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