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左側髖骨那疼,做CT結果就是:診斷意見:雙側骶髖關節表現,可符合強直性脊柱炎改變【左側大轉子疼】
我個人認為診斷強直性脊柱炎沒有異議的,還要做脊柱正側位片檢查,看看脊柱有沒有受損,還有就是做一些活動指標的檢測比如血沉、C反應蛋白等檢查。要規范的系統的到風濕科去治療,不然一旦脊柱硬化就難以改變的。還有就是要做強直性脊柱炎的鍛煉體操的。
(王平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關於強直性脊柱炎或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X線平片或CT片雙骶髂關節Ⅱ期以上改變問題
肯定達到二級了。至於是否達三級,要看臨床上是否達中度或者是進展性骶髂關節炎,因為骶髂關節面已經有硬化了。
3、強直性脊柱炎雙側骶髂關節改變進行劇烈運動後會怎樣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雙側骶髂關節改變進行劇烈運動後會疼痛的,這個是不能劇烈運動的。
4、骶髂關節改變除了強直性脊柱炎還有什麼引起的
診斷強直性脊柱炎,重要的檢查是拍一張骶髂關節正位X線片.如果X線片發現有單側或雙側骶髂關節炎,則說明患者具備了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條件.在些基礎上,只要患者有腰痛(不論過去有或現在有),或腰椎活動(前屈,後伸,側彎)完全受限,或測量胸廓的擴張活動度等於或小於2.5厘米,有些3項異常的1項以上者,即可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
5、雙側骶髏關節改變,擬診強直性脊柱炎這個病會不會嚴重
去正規醫院看特需門診 ,估計蠻嚴重的。
6、脊柱受累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常見的症狀,病情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會出現脊柱竹節樣變呢?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多因素聯合作用,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關節、髖關節、椎間關節、肋椎關節,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多見;
若不及時治療,發展到晚期,患者會出現脊柱完全融合、僵直、呈竹節狀改變、大關節融合,導致殘疾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嚴重者還會合並心肺受累。
由於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脊柱特別是骶髂關節炎症為特徵的慢性疾病。發病早期,病人只感到腰背疼痛,嚴重者脊柱功能活動受限,中期腰背部、下肢關節疼痛較為顯著,脊柱功能活動受限甚至強直。
若在早期及時的就診,正確的治療大多數都可以獲得好的效果。當病情發展到晚期,發生脊柱強直或者駝背畸形,病情往往不可逆轉,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後都有重要的意義。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早日康復!
7、女 27歲 銀屑病18年 腿疼住院HlA-B27陽性 雙側骶髂關節炎性改變 是強直性脊柱炎嗎
如果你父親有強直那基本上遺傳你了,bo27也顯示陽性,你如果想進一步看看發展程度可以去做個磁共振。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再咨詢我。
8、你好,患者原診強直性脊柱炎 雙髖關節改變,考慮強直性價柱炎累及後改變,並右股骨頭無菌壞死可能
我是淄博蓮池骨科醫院的, 來說說這個病情,
一般來說,強直性脊柱炎會導致雙髖關節改變,進而導致股骨頭壞死,而你現在是腿疼,應該是髖關節累及,這個目前只能吃葯控制,周傑倫也是同樣的疾病,
強直性脊柱炎(AS)的表現
AS多發於15~30歲的青少年男子(男性遠多於女性)。早期表現為腰部僵硬、酸痛、沉困,以夜間、清晨疼痛明顯,久坐、久站加重,活動後減輕。有些病人還伴有髖、膝、踝關節腫痛,臀部、腹股溝疼痛,頸背部沉痛,前葡萄膜炎、足跟痛、低熱、乏力等。
由於本病起病進展緩慢,開始時的腰痛為間歇性,全身症狀較輕,數月或數年後才發展為持續性,所以早期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被忽視或誤診。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病人出現「鴨步」、臀部後隆、平腰,甚至出現駝背、腰椎及髖關節活動受限狀態,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喪失勞動力,致殘率在30%以上。
4、強直性脊柱炎(AS)應規范治療
AS尚無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時診斷及合理治療,可以達到控制症狀並改善預後。應通過非葯物、葯物、和手術等綜合治療,緩解疼痛和發僵,控制或減輕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勢,防止脊柱或關節變性,以及必要時矯正畸形關節,以達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的。
1)非葯物治療
正確認識AS的相關疾病知識,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於延緩疾病的進展。
不間斷的進行體育鍛煉,以取得和維持脊柱關節的最好位置,增強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亞於葯物治療。
站立時應盡量保持挺胸、收腹和雙眼平視前方的姿勢。坐位也應保持胸部直立。應睡硬板床,多取仰卧位,避免促進屈曲畸形的體位。枕頭要矮,一旦出現上胸或頸椎受累應停用枕頭。
減少或避免引起持續性疼痛的體力活動。定期測量身高。保持身高記錄是防止不易發現的早期脊柱彎曲的一個好措施。
2)葯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葯(NSAIDs): 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發僵,減輕關節腫脹和疼痛,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無論早期或晚期AS患者的症狀治療都是首選。抗炎葯物種類繁多,但對AS的療效大致相當。
柳氮磺吡啶:可改善AS的關節疼痛、腫脹和發僵,並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實驗室活動性指標,特別適用於改善AS患者的外周關節炎,並對AS並發的前葡萄膜炎有預防復發和減輕病變的作用。
甲氨蝶呤:活動性AS患者經柳氮磺吡啶和非甾體抗炎葯治療無效時,可採用甲氨蝶呤。但經對比發現,本品僅對外周關節炎、腰背部和發僵及虹膜炎等表現,以及學沉和C-反應蛋白水平有改善作用,而對中軸關節的放射學病變無改善證據。
生物制劑:包括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益賽普)、英夫利西單抗(商品名:類克)和阿達木單抗(商品名:修美樂)等。近年來我國AS患者使用以上生物制劑的治療效果非常好。
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主張口服或靜脈全身應用皮質激素治療。因其不良反應大,且不能阻止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可選擇局部應用。
3)手術治療
髖關節受累引起的關節間隙狹窄,強直和畸形,是本病致殘的主要原因。為了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最佳選擇。置換術後絕大多數患者的關節痛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的功能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置入關節的壽命90%達10年以上。
9、雙側骶髂關節改變考慮強直性脊椎炎的雙側骶骼關節改變
強直性脊柱炎x線表現為骶髂關節毛糙,增生,硬化,關節間隙消失等,一般結合臨床即可診斷,還可進行HLA一B27檢查進一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