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兩側穴位

脊柱兩側穴位

發布時間:2020-08-22 07:19:38

1、如何按摩脊背才讓人舒服?

背部按摩手法有哪些?上班族經常保持一個姿勢,頸背部常出現問題,這時候就求助中醫按摩。須知道,背部有很多穴位,學會正確的按摩手法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解決病痛。

按摩四個穴位解決背部疼痛

1、按揉委中穴

位置:位於人體的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按摩方法:1)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做50次;2)兩手握空拳,用拳背有節奏地叩擊委中穴,做50次。

2、按揉肩井穴

位置:位於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揉按對側肩井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3、 按揉肩貞穴

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l寸。

按摩方法: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肩貞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4、按揉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列缺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以上背部按摩需要別人來幫助按摩,有種按摩手法自己也可以做哦。

(1)脊柱兩側穴位擴展資料:

1、促進血液循環

一般來說,體溫與血液循環有密切的關系,體溫低血液循環也較低,體溫升高血液循環也隨之旺盛。足療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環,增高皮膚溫度,從而促進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環;改善了心臟功能,降低了心臟負荷。

有人做過測試,一個健康的人按摩雙足30分鍾,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為10-13倍,男性為13-18倍。可見,熱水足療可使血液循環順暢和改善。

2、促進新陳代謝

足療促進了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由於血液循環量的增加,從而調節各內分泌腺體分泌各種激素,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激素等等,這些激素均能促進新陳代謝。

3、消除疲勞

當人體十分疲勞時,就會出現足部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導致代謝終產物、鈣鹽、乳酸微晶體等物質大量沉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按摩四大穴位 輕松解決背部疼痛

2、人體的脊柱兩側有哪些穴位各有什麼功效

3、身體背部都有哪些穴位,分別位於何位置

這個問題太復雜,因為背部穴位太多,不過一般保健用的話就屬足太陽膀胱經zd上的穴位比較多!然後夾脊用的也比較多,這都比較好定位,模糊一點的話,就是膀胱經從肩胛那個高度開始,版在脊柱的兩側,用比劃一下自己或者被保健人的手掌大小,手掌的中線放在脊柱上,手掌的左右兩側權就是寬度,上下就在脊柱棘突下定位!其實新華書店一般都有賣的!

4、腰酸背痛不難辦,多按哪幾個穴位能夠頓感輕松?

現代人尤其是對於那些白領來講,他們長期坐在辦公室中,面對著電腦腰酸背痛在所難免。但是如果腰酸背痛用吃葯的方式來解決,那麼這種長時間的持續性的疼痛,用吃葯方式緩解,對身體並沒有什麼好處。但是通過按摩穴位的方式,也能夠緩解腰酸背痛帶來的不適感。

首先有一個穴位的名稱就叫做腰痛穴。這個穴位位於腰後部脊柱兩側。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手法,千萬不要太過用力的按壓,通過順時針,按摩的方式能夠很快的緩解腰酸背痛。瞬間就會覺得十分輕松。

如果不具備醫生或者旁邊沒有人的情況下。其實可以到商場里或者在網上購買按摩穴位的儀器。這樣你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在腰痛穴這個地方進行按摩。其次,命門穴對於緩解腰酸背痛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並且這個穴位也比較好找。它大概就是位於與肚臍相對後背的地方。

穴位找準的話,你會摸到一個很明顯的凹陷處。而按摩這個穴位同樣也是需要掌握好力道和方法的,用手掌按摩,先順時針按摩20~30次,在逆時針按摩20~30次。同時在按摩的時候要讓自己手掌的溫度適中。千萬不要用冰涼的手去按摩。

這兩個穴位,堅持按摩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腰酸背痛症狀得到明顯的改善。同時對於那些久坐在辦公室的人,一定要定期的按摩這兩個穴位,並且多加運動才能夠防止腰肌勞損。

5、人的身體一共有多少個穴位

6、按摩腰部法的穴位有哪些?

揉命門穴

命門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與前臍中(神闕穴)相對。右手或左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拳尖)置於命門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重復操作36次。意守命門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溫腎陽、利腰脊等作用。

揉腎俞穴

腎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與命門穴相平。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作36次。意守腎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等作用。

揉腰陽關穴

腰陽關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置於腰陽關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反復作36次。意守腰陽關穴。督脈為陽經,本穴為陽氣通過之關。每天按揉此穴,具有疏通陽氣、強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揉腰眼穴

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3.8寸處,與腰陽關穴相平。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腰眼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連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絡、健腰益腎等作用。

腰部活動

兩手相互摩擦至熱,用兩手叉腰,大拇指在前,四指按在兩則腎俞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旋轉腰臀部9次,再逆時針方向旋轉腰臀部9次,連作36次。意想腰部盡量放鬆。每天活動腰臀部,具有舒筋活血、滑利關節、強健腰肌等作用。

捶腰陽關穴

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鬆,用拳背部叩擊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陽關穴36次。意守腰陽關穴。每天叩擊此穴,具有振奮陽氣、強腰膝等作用。

拿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關節後面橫紋正中處。雙手對搓至熱,以兩手同時拿揉(用大拇指與其餘四指的指面對稱施力拿、揉)兩下肢委中穴,約1分鍾。《針灸大成》中說:「腰背委中求」。每天拿揉此穴,具有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等作用。

捶腰骶

兩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以拳背部有節奏地叩擊腰部脊柱兩側到骶部,左右皆叩擊36次。意守腰骶部,並意想腰骶部放鬆。每天叩擊腰骶,具有活血通絡、強筋健骨等作用。

擦腰

搓手令熱,以兩手掌面緊貼腰部脊柱兩旁,直線往返摩擦腰部兩側,一上一下為1遍,連作108~180遍。意想腰部的熱感越來越強而達整個腰部。每天摩擦腰部,具有行氣活血、溫經散寒、壯腰益腎等作用。腰部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堅持不懈,必見成效。

7、督脈的的走向起於哪個穴位止於哪個穴位

督脈為奇經八脈之一,源於胞中,下出於會陰部,向後循行於脊里,上達項後風府,進入腦內,上行巔頂,沿前額下行鼻柱,且藉其分支兩絡於腎,腎為元陽,內寓命門之火。督脈循行於後背正中,背為陽,督脈與全身陽經均交會於大椎,又藉腎與元陽密切關聯,故曰督脈為陽脈之海,統領一身陽氣,調節陽經脈氣。正如滑伯仁在《難經本義》所指出的「督之為言都也,為陽脈之海,所以都綱乎陽脈也」。督脈統攝諸陽,循達於體表則可衛外御邪;通達於內,則可溫通經脈,溫煦臟腑。故督脈為病,在外不能衛外御邪則會出現感冒、寒熱等症。在內不能溫煦臟腑則出現久泄脫肛、陽痿、滑精、崩漏、頭痛等症。邪閉陽郁則會出現癰瘡疔毒、發熱、瘧疾等症。因此,督脈經穴具有溫陽、瀉熱的雙重作用。
1.循行部位:督脈起於小腹內,下出會陰,向後至尾骶部的(長強穴)qi,沿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屬腦,沿頭部正中線,上至巔頂的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2.分支:第一支,與沖、任二脈同起於胞中,出於會陰部,在尾骨端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脈氣會合,貫脊,屬腎。第二支,從小腹直上貫臍,向上貫心,至咽喉與沖、任二脈相會合,到下頜部,環繞口唇,至兩目下中央。第三支,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起子眼內角,上行至前額,於巔頂交會,人絡於腦,再別出下項,沿肩胛骨內,脊柱兩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柱兩側的肌肉,與腎臟相聯絡。

8、調理臟腑不平衡應該用什麼穴位?

巧用穴位調理五臟

經絡內屬臟腑,外落於肢節,溝通人體內外使氣血運行通暢。那麼,內如何反映到外,外又如何體現在內呢?中醫對人體內在的變化的認識叫藏象,意為藏在裡面表現在外面。然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通過經絡來實現的。因為它的存在,人體內部臟腑的功能變化才會反映到人體的外周,而人體外周的一些特定刺激可以又刺激到人體的內部,達到引起改良的一些變化來治療疾病或預防保健。

脊柱的兩側與我們的內臟是相互聯系的,我們內臟的神經是在脊柱兩側的位置上傳入傳出的,那麼我們皮膚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也是傳入傳出到此的。然而,在脊柱兩側相關的這些穴位又和我們的臟腑功能密切對應。

一、調整臟腑的背部穴位 1、華佗夾脊穴:脊背旁開0.5寸,一側17個穴位,兩側共34個穴位; 2、背俞穴:後背中中線各旁開1.5寸處,距離脊柱約兩指寬的兩條中線上; 功能:夾脊穴和背俞穴都與臟腑功能密切對應,對五臟有很好的診斷和調理作用。 註:背俞穴的上三分之一段有心俞、肺俞等穴,穴位下面就是心和肺,直接針刺這一段的俞穴,容易出現氣胸,應有醫生操作,普通人盡量不要嘗試,可用華佗夾脊穴來代替。

二、家庭操作法——梅花針 梅花針叩刺作用:調整五臟功能,治療頑固性疾病、虛損的病症和臟腑功能失常的病症。 1、 心臟系統疾病:叩擊背部上三分之一; 2、 消化系統疾病:叩擊背部中間段落; 3、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叩擊背部下三分之一。 註:叩刺時注意力度均勻,針尖垂直皮膚。

人體的五臟,即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互相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醫中認為五臟通過經絡相互聯系,共同配合,從而支撐起整個人的生命活動。其中心主血脈,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肺主肅降,腎為先天之本。可以說人的五臟對於人來說非常重要,共同形成了一個整體,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對人造成根本性的傷害。下面就推薦5個穴位,幫你輕松調養五臟。

1、心臟調理用內關穴

內關是心神衛士,穴位在前臂內側要處,猶如關隘,因而叫內關穴。常按內關穴可以寧心安神,和胃降逆,對心痛、心悸、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也可治療失眠、癲癇、高血壓、哮喘等病症。內關穴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往上2寸,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找穴時,微微屈腕握拳,從腕橫紋處向上量3個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的地方就是內關穴。每天以一隻手拇指按壓另外一隻手內關穴,10~15分鍾,再交替按壓即可。

2、肝臟調理用太沖穴

太沖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鍾,感覺輕微酸脹即可。力氣不要太大,兩只腳交替按壓。

太沖穴屬於足厥陰肝經,是肝經要穴,主治失眠頭疼、肝炎、閉經等,能平肝瀉熱,舒肝養血。太沖穴在足背,第1和第2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找的時候沿著足背第1、第2跖骨間的橫紋向足背上推,感覺到有一凹陷處就是。經常按雙腳太沖穴可以幫助緩解煩悶、焦慮等症狀,幫助清肝火。

3、脾臟調理用太白穴

太白穴主治脾胃虛弱、胃痛、腹脹、腰痛、腸鳴,能清熱化濕,健脾和胃。太白穴在跖區,第1跖趾關節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找的時候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後下方掌背交界線凹陷處就是太白穴,按摩的時候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反復揉按,每次2—3分鍾即可。

4、肺臟調理用太淵穴

太淵穴屬於手太陰肺經,太淵的意思是經氣深如潭水,這個穴位主要可以通調血脈,讓氣血暢通,止咳化痰,對於肺炎、神經性皮炎、脈管炎等症狀都有治療作用。此穴在腕部,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找的時候掌心向上,腕橫紋外側摸到橈動脈,橈動脈外側就是太淵穴。此穴適宜用拇指指腹點按,每次按3分鍾即可。

5、腎臟調理用京門穴

京門是補腎大穴,穴位是腎氣出入的門戶,常按京門穴可以補腎通淋、健脾溫陽,對腹脹、腰痛、尿黃、腎炎等症狀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此穴在上腹部,第12肋骨游離端下際。按摩時以指節揉按,以稍有痛感為宜。

五臟是人身體各種功能的的中心,身體中絕大多數的代謝過程等都要經過五臟。確保五臟的健康,才能根本性的保證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因此經常通過按摩的方式刺激相應的穴位來保養五臟,就顯得尤為重要。

9、每天推後背脊椎兩撤有什麼好處

人體後背的脊椎兩側有許多穴位,用推揉、按摩等手法來刺激這些經穴,會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疲勞不適等作用

10、腰部有幾些穴位

揉命門穴 命門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限中,與前臍中《神闕穴》相對。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拳尖》置於命門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反復操作36次。意守命門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溫腎陽、利腰脊等作用。
揉腎俞穴 腎俞穴在 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與命門穴相平。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坐36次。意守腎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等作用。
揉腰陽關穴 腰陽關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限中。左手與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置於腰陽關節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反復做36次。意守腰陽關穴。督脈為陽經,本穴為陽氣通過之關。每天按肉此穴,具有疏通陽氣』強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揉腰眼穴 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3.8寸處,與腰陽關穴相平。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腰眼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連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絡、健腰益腎等作用。
腰部活動 兩手相互摩擦至熱,用兩手叉腿,大拇指在前,四指按在兩側腎俞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旋轉腰臀部9次,再逆時針方向旋轉腰臀部9次,連作36次。意想腰部盡量放鬆。每天活動腰臀部,具有舒經活穴、滑利關節、強健腰肌等作用。
捶腰陽關穴 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鬆,用拳背部叩擊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陽關穴36次。意守腰陽關穴,每天叩擊此穴,具有振奮陽氣、強腰膝等作用。
拿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關節後面月國窩橫紋正中處。雙手多搓至熱,以兩手同時拿揉《用大拇指與四指的指面對稱施力拿、揉》兩下肢委中穴,約1分鍾。《針灸大成》中說;』腰背委中央』。每天拿揉此穴,具有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等作用。
捶腰骶 兩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以拳背部有節奏地叩擊腰部脊柱兩側到骶部,左右皆叩擊36次,意守腰骶部,並意想腰骶部放鬆。每天叩擊腰骶,具有活血通絡、強筋健骨等作用。
擦腰 搓手令熱,意兩手掌面緊貼腰部脊柱兩旁,直線往返摩擦腰部兩側,一上一下為1遍,連作108-180遍。意想腰部的熱感越來越強而達整個腰部。每天摩擦腰部,具有行氣活血、溫經散寒、壯腰益腎等作用。腰部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堅持不懈,必見成效。希望這些對你有作用!!!!

與脊柱兩側穴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