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炎的診斷和治療

脊柱炎的診斷和治療

發布時間:2020-08-19 00:26:14

1、脊椎炎能治癒嗎

你好,強制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這種疾病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所以您不要著急建議:1.自己要對疾病有正確認識,積極配合治療,2.避免潮濕,生活應乾燥3.忌吃生冷,多吃營養豐富的實食物4.保持心情愉快,轉移注意力

2、脊柱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強直性脊柱炎是主要累及脊柱關節的炎症,也可累及周圍關節(特別是髖部、胸壁和足跟)。此外,還會影響眼睛和心臟,例如可引起虹膜炎、主動脈和主動脈瓣的增厚。
輕度或早期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初期常表現為腰背部鈍痛和背部僵硬。有些患者會出現持續數周的疼痛加重和僵硬發作。
腰背部、胸背部、髖部或頸部受累關節出現疼痛、僵硬及活動受限。疼痛常在數周或數月內緩慢加重。患者有夜間疼痛,凌晨時疼痛更明顯。僵硬常在早晨嚴重,通常身體活動後疼痛和僵硬緩解。
隨著疾病的進展,有些患者感到疲勞。這種疲勞是身體與炎症對抗過程中產生的,也與持續的疼痛和僵硬有關。
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虹膜炎。虹膜炎的症狀包括眼睛發紅、疼痛以及畏光。
嚴重或進展期強直性脊柱炎
如果炎症持續存在,將導致瘢痕化和永久性損傷。
脊柱瘢痕化導致脊柱關節融合。
隨著骨骼融合,背部疼痛逐漸消失,但脊柱仍然有僵硬感。融合的脊柱缺乏柔韌性,在受傷時更容易骨折(特別是頸部)。
脊柱的改變可能導致平衡、安全和活動方面的問題。上部脊柱可能向前彎曲,最終發展到患者難以直視前方。由於脊柱失去生理彎曲,站立和行走時難以保持平衡。
由於脊柱向前彎曲、胸壁僵硬,胸廓活動度下降,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嚴重的強直性脊柱炎可能會導致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加。吸煙的患者症狀更嚴重。
如虹膜炎未得到控制,會引起眼睛瘢痕化,繼而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害和青光眼。
少數情況下,心臟瓣膜發生炎症,繼而出現心力衰竭。主動脈靠近心臟的位置可能出現炎症和擴張。
腸道炎症有時與強直性脊柱炎有關。
在多年患病的人群,脊髓末端的神經周圍形成瘢痕導致馬尾綜合征,進而引起腹股溝和腿部馬鞍區感覺喪失,也可導致大小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
胸部僵硬時,可感覺到類似心臟病發作的不適或沉悶。
強直性脊柱炎是脊柱關節病中的一種。脊柱關節病還包括銀屑病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和腸病性關節炎(炎性腸病相關的關節問題)。雖然這些疾病也會出現脊柱炎症,但與強直性脊柱炎相比較為少見,也沒那麼嚴重。
發生強直性脊柱炎後,疾病會怎樣發展?
如果炎症持續進展,將導致瘢痕化和永久性損傷。在某些患者,病情較輕,進展緩慢,症狀不會加重;在其他患者,病情進展可能更快一些。強直性脊柱炎是否加重取決於許多因素,如發病年齡、是否早期診斷以及受累關節。
強直性脊柱炎逐漸加重後,發生在脊柱韌帶肌腱和關節的腫脹可導致脊柱骨骼連接或融合,進而導致頸部和腰背部的運動范圍縮小。隨著脊柱的融合和僵硬,頸部和腰背部失去生理彎曲,胸背部向外突出,導致患者出現腰部前屈和行走困難。
隨著連接肋骨、鎖骨與胸骨的小關節出現炎症或者關節融合,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身體的其他部位(如眼睛)也可能發生病變,有時還會影響肺、心臟瓣膜、消化道和主動脈。
何時應就醫?
對於懷疑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出現下列情形應及時就醫:
現腰背部或骶尾部疼痛,並且疼痛清晨或夜間加重、活動後緩解
關節疼痛,並伴有關節外病變,如虹膜炎
對於確診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出現下列情形應及時就醫:
持續治療後效果不好
用葯後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出現任何心臟或肺部症狀(包括胸悶或深呼吸疼痛)

3、如何診斷強直性脊柱炎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表現為腰背部疼痛,早起晨僵,持續時間長且HLA-B27陽性者強直發病率為10%-20%,所以可以檢測一下HLA-B27是陰性還是陽性,強直性脊柱炎病因復雜,盲目判斷只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得不到一個確切的結果,建議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

4、脊柱炎的治療方法

你好,脊柱炎首先累及骶髂關節,出現腰酸痛,逐漸延及胸椎頸椎,出現背痛駝背,頸椎僵硬,也可累及膝關節趾關節等,出現紅腫熱痛病症,關節變形等,需要積極治療。需要適量運動,避免久坐久躺,注意保暖防寒,保持正確的坐姿,按時服葯。

5、怎樣診斷強直性脊柱炎?

開始多侵犯髂骨側,進而侵犯骶骨側。可見斑點狀或塊狀骨側明顯。繼而可侵犯整個關節,邊緣呈鋸齒狀,軟骨下有骨硬化,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最後關節間隙消失,發生骨性強直。
骶髂關節炎X線下易用按鈕約診斷標准分類5級:0級為正常骶髂關節,
Ⅰ級為可疑骶髂關節兩側炎;
Ⅱ級為骶髂關節邊緣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蝕病變,關節腔輕度變窄;
Ⅲ級為骶髂關節兩側硬化,關節邊緣模糊不清,有侵蝕病變伴關節腔消失;Ⅳ級為關節完全融合或強直伴或不伴殘存的硬化。
合肥市黃山路446號

6、脊柱炎如何確診?

脊柱炎主要是由於脊若長期慢性磨損以及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炎症。其主要症狀就是疼痛,活動受限。
意見建議:脊柱炎由於其體征不明顯,所以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進行確診。建議在確診後要盡早採取治療手段,以免引起病情惡化,增加治療困難。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

7、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以背部疼痛、僵直為特徵,其病變主要累及骶髂關節、腰椎、胸椎及頸椎。約半數患者四肢關節也可受累。由於其臨床病理及X線改變均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故目前已公認其為一獨立的結締組織病。

一、病因病機中醫認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為痹證總的外因。其內因與稟賦不足,腎、督陽虛有關;外因感受寒濕或濕熱之邪為主,或與外傷後瘀血內阻督脈有關。由於素體虛弱,風寒濕熱之外邪乘虛而入,內外合邪,陽氣不化,寒邪內蘊,著於筋骨,影響筋骨的營養潤澤,閉阻經絡,氣血不暢,發為本病。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中醫認為本病大多由於寒濕外襲,濕熱浸淫,跌打損傷,瘀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或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骨脈失養所致。

(1)風濕寒邪外襲:由於久居濕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勞汗當風,衣著濕冷,或氣候劇變,冷熱交錯而致風濕寒之邪侵襲人體,注於經絡,留於關節,氣血痹阻而致本病。

(2)濕熱浸淫:歲氣濕熱行令,或長夏之際,濕熱交蒸或寒濕蘊積日久,郁而化熱,濕熱之邪浸淫經脈,痹阻氣血,筋骨失養而致本病。

(3)瘀血阻絡:跌仆挫傷,損及腰背,瘀血內停,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筋骨失養而致。

(4)腎精虧虛: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太過,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房室不節以致腎精虧損,筋骨失養而發本病。

綜上所述,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筋骨失養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礎,而寒濕痹阻,濕熱浸淫,瘀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則是造成本病發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2.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主要有下列六項指標:

(1)骶髂關節炎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根據之一,正常的骶髂關節幾乎可以排除本病。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比脊柱的X線改變更早,這有利於早期診斷。骶髂關節炎的X線表現分三期:①早期可見關節邊緣模糊,並稍緻密,關節間隙加寬。②中期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增生與腐蝕交錯,呈鋸齒狀,髂骨側骨緻密帶增寬,最寬可達3cm。③晚期可見關節間隙消失,骨緻密帶消失,骨小梁通過,已呈骨性強直。

(2)胸椎疼痛及強直。

(3)下腰痛、強直已超過3個月,雖休息也不能緩解。

(4)腰椎活動受限。

(5)胸部擴展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繼發症。

以上6項指標中第1項再加其他任何一項即可確診,在後5項中有4項也可診斷。

三、辨證施治

1.風濕寒邪外襲型

【辨證】背腰拘急疼痛,或連髖股,或引膝脛,或見寒熱,腰背覺冷,遇寒則重,得溫痛減。脈浮緊,苔白膩。

【施治】疏風散寒,祛濕止痛。

【方葯】三痹湯加減:熟地15g,秦艽、當歸、杜仲、黨參、黃芪、續斷、茯苓各12g,獨活、川芎、芍葯、桂枝、牛膝、防風、制川草烏各10g,細辛6g。

2.濕熱浸淫型

【辨證】背腰及腿部疼痛,活動後痛可減輕,口乾不欲飲,無明顯畏寒,但惡熱。舌紅苔黃厚膩,脈濡數。

【施治】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葯】四妙丸加味:薏苡仁、雞血藤各30g,川牛膝15g,蒼術、黃柏、梔子、川斷、杜仲各10g,乳香、沒葯各8g。

3.瘀血阻絡型

【辨證】腰背及腿部疼痛,日輕夜重,脊背活動受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施治】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方葯】身痛逐瘀湯加減:牛膝、地龍、香附各15g,川芎12g,當歸、桃仁、紅花、沒葯、五靈脂、秦艽、土元、羌活各10g。

4.腎陽虧虛型

【辨證】腰背及腿部酸軟疼痛,喜溫喜按,腰膝無力,遇勞加重;畏寒,肢體怕冷,遇冷痛重,得溫則舒,面色咣白,手足不溫。舌質淡,脈沉細。

【施治】溫補腎陽,佐以活血祛風止痛。

【方葯】烏頭桂枝湯加味:制川烏、草烏、炙甘草、制乳香、制沒葯、蜂房、紅花、肉桂各9g,熟地、當歸、川芎各10g,獨活、菟絲子各12g,桑寄生、川斷、杜仲各15g,細辛3g。

5.腎陰虧虛型

【辨證】腰背及腿部酸軟疼痛,喜溫喜按,腰膝無力,遇勞加重,心煩失眠,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足跟疼痛。舌質紅、脈弦細。

【施治】滋補腎陰,佐以活血祛風止痛。

【方葯】芍葯甘草湯加味:生地30g,丹參25g,白芍20g,麥冬、木瓜、桑寄生、枸杞子各15g,龜版10g,乳香、甘草、沒葯、蜂房、川斷、獨活各9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雷公藤片(適用於風濕痹阻型)。

(2)風濕寒痛片(適用於風濕寒邪痹阻型)。

(3)腰痛寧膠囊(適用於瘀血阻絡兼寒濕痹阻型)。

(4)類風濕靈液(適用於腎精虧虛,風濕寒邪痹阻型)。

(5)知柏地黃丸(適用於屬陰虛火旺者)。

(6)骨刺消痛液(適用於寒濕阻絡型)。

(7)活絡丹(適用於寒濕閉阻型)。

(8)壯腰健腎丸(適用於腎虛型)。

(9)雞血藤膏(膠)(適用於瘀血阻滯型)。

2.驗方

(1)丹參、薏苡仁各30g,白芍20g,生地、川牛膝、木瓜各15g,威靈仙、獨活、千年健、鑽地風、香附各10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強直性脊柱炎早期)。

(2)雞血藤30g,丹參25g,桑寄生、川牛膝、當歸、白芍、木瓜、威靈仙各15g,獨活、淫羊藿、何首烏、甘草、黑豆各10g,黃酒30g。日1劑,水煎分2次內服(適用於強直性脊柱炎中後期)。

(3)露蜂房10g,白芥子6g,海藻9g,昆布9g,炒牛蒡9g,山甲片6g,血竭3g,生黃芪6g,當歸12g,葛根12g,桂枝6g,枸杞子30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早、中期強直性脊柱炎,屬正氣不足,痰濁阻絡型)。

(4)威靈仙30g,羌活、獨活各15g,生黃芪、川楝子、元胡各25g,全蠍6g,土元、當歸、遠志各20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血虛血瘀,風濕痹阻型)。

(5)雙花、寄生、川斷、雞血藤、枸杞子、威靈仙、茯苓各30g,狗脊、連翹、丹參各20g,菟絲子、黃芩、赤芍、白術各15g,桂枝10g,附子15~20g,木香6g。日1劑,水煎,分早、晚分服(適用於瘀血阻絡,風寒痹阻型)。

(6)雷公藤25g,生地黃30g,川斷15g,金銀花30g,川牛膝18g,赤芍15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風濕之邪痹阻經脈,兼有瘀滯型)。

(7)青風藤40g,生麻黃、桂枝、生薑各10g,制附子(先煎1小時)24g,木通6g,生石膏18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寒濕痹阻,陽氣偏虛型強直性脊柱炎)。

3.體針療方

(1)取穴:大椎、身柱、脊中、命門、腎俞、陽關等。合並坐骨神經疼痛者,選用環跳、委中、承山等穴。用捻轉法進針。風濕寒邪偏盛者,用瀉法;肝腎虧虛者用補法。每次選4~5個穴位,每日1次。

(2)取穴:人中穴。以手針或電子捻針器捻針,使其自上而下,從內向外發熱以驅除風寒。

4.外治方

(1)麻油240ml熬滾入黃蠟

7.5g,化開,次入松香30g,再下黃丹30g,銅綠6g,輕粉3g,制乳沒各9g,共末攪勻成膏。敷貼患處(適用於濕熱型強直性脊柱炎)。

(2)松香1500g(第1次薑汁煮,第2次蔥汁煮,第3次白鳳仙汁煮,第4次燒酒煮,第5次鬧羊花煮,第6次商陸根煮,第7次醋煮),桐油1500ml,川烏、草烏、白芥子、蓖麻子、乾薑、官桂、蒼術各120g,用桐油熬諸葯至葯枯,濾去渣,入牛皮120g,烊化,用制過松香漸漸收入,離火,加樟腦30g,麝香9g,厚紙攤之。貼腰脊痛甚處(適用於寒濕型強直性脊柱炎)。

五、調護

(1)早期進行適當活動,可減少脊柱及關節畸形的程度。

(2)維持直立姿勢和正常身高。睡低枕以減少頸椎前彎。睡硬板床。平時注意減少脊椎的負重,避免長期彎腰活動。過於肥胖的病人,應減輕體重,從而減輕關節的負擔。

(3)病人每日進行擴胸運動及深呼吸。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給予翻身拍背,鼓勵咳嗽。同時,注意補充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

8、脊椎炎怎麼治療

你好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治療:
(1)葯物治療:可以口服一些葯物包括恩賽類葯和非甾類抗炎葯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嚴重脊柱駝背、畸形,待病情穩定後可做矯正手術,腰椎畸形者可行脊椎截骨術矯正駝背。對頸7胸1截骨術可矯正頸椎嚴重畸形。
(3)其他治療: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多做伸展運動,最好睡平板床,別枕枕頭等.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健康。

9、脊椎炎有何症狀?如何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累及脊柱、中軸骨及四大肢大關節,以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韌帶纖維化、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疾病。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可能與基因遺傳、感染、外傷、淋病等有關。病理變化以增生性肉芽組織為特點的滑膜炎開始,關節發生骨性強直的傾向生顯著。本病的病變部位是肌腱、韌帶在骨骼的附著處,又稱為「附著性關節炎」,附著處的骨質被炎性物質侵蝕破壞,由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結締組織所替代。病變沿韌帶或肌腱血管擴展,臨近病變周圍的的骨髓組織也有水腫,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破壞區的骨部產生反應新骨。修復性新骨生成過多過盛,並向附著的肌腱或韌帶延伸,形成骨贅。在關節滑膜炎後,關節囊逐漸骨化,關節也趨強直,關節相鄰的骨面被髓腔血管所侵蝕,逐漸被骨沉著所充填。在脊柱纖維環與椎體軟骨附著部,椎間盤的前方和側方,也同樣形成韌帶骨贅,使椎間盤形成骨性強直,以前韌帶病變最為明顯。在椎體節段之間,韌帶骨化形成骨橋,類似竹節,稱之為「竹節樣脊柱」,以後軟骨板骨化,軟骨內化骨,血管向椎間盤侵蝕,椎間盤逐漸骨化。
[臨床表現]
病變首先發生於雙骶髂關節、膝關節、腰椎或髖關節者多,也可以被發於其它關節或肌腱附著部。起病隱襲,表現為上述部位疼痛,發僵,陰天或勞累後加重,以後逐漸向上漫延。病變擴大到胸椎,胸關節受累時,胸廓活動受限,呼吸不暢,肋間神經痛。頸柱、頭部轉動和屈伸受限,整個脊柱強直,此種表現多呈上行性擴展,也可呈下行性擴展,常見於女性。病變常始於頸椎或胸椎,逐漸向下累及腰椎、骶髂關節及髖關節,病人有神經根性疼痛,四肢關節遊走性疼痛,病程進展期有緩解。在中晚期病人,常可見圓形性駝背畸形,多發生在胸椎或胸腰段。部分病人可出現關節可直或屈直及旋轉畸形等。受累關節周圍常可見廢用性萎縮。
[診斷要點]
(1)骶髂關節、腰背部反復疼痛。
(2)早、中期患者活動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現強直駝背固定,胸廓活動受限。
(3)實驗室檢查,血沉多增快,RF多陰性,HLA--B27多呈陽性。
(4)X線檢查,早期呈骶髂關節模糊,椎體小關節間隙改變,中期顯示骶髂關節踞齒樣變,部分韌帶鈣化、方椎、小關節骨質破壞,關節間隙模糊;晚期X線片顯示骶髂關節融合,脊柱呈竹節樣變。
[治療]
本病目前無根治的方法,多採用綜合療法。
1. 針灸法
處方一:大椎、氣海、關元、神闕、身柱、腰陽關、相應病變局部的華佗夾脊穴。
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鍾,每日或隔日一次,7次為一個療程。適用於風濕性的強直性脊柱炎。
處方二:大椎、身柱、曲池、腰陽關、相相應病變局部的華佗夾脊穴。
瀉法。留針10—15分鍾,每日一次,10次一個療程。適用於風熱濕性的強直性脊柱炎。
處方三:肝俞、腎俞、足三里、相相應病變局部的華佗夾脊穴。
補法。每日或隔日一次,7次一療程。適用於正虛邪留性的強直性脊柱炎。
2. 穴位注射法,
3. 刺絡拔罐法
4. 灸法
5. 耳針法。
還有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推拿。推拿治療本病有很好的療效,在此就不一一說明了。
至於你說的食療或葯療,現在還沒有很好的方法。病人只有18歲,應積極治療。

與脊柱炎的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