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科病歷

脊柱科病歷

發布時間:2020-08-17 09:49:51

1、我10年甘肅省中醫院脊柱科住過院的病歷還能找到嗎?

只要是正規住院,沒找熟人的話,那肯定能查到。病歷一般都是保存10年左右的

2、急求一份內科的完整大病歷!!

心內科病歷主訴 :反復發作勞累後心悸、氣急、浮腫22年余,加重2月余。
現病史 :患者於1952年至1956年間常宿營野外及經常發熱、咽痛,此後常感四肢大關節遊走性酸痛,但無紅腫及活動障礙。1968年起,發現晨起時雙眼瞼浮腫,午後及傍晚下肢浮腫。未經特殊治療。1970年起於快步行走0.5km後,感胸悶、心悸,休息片刻即能緩解。1976年後快步行走200m,即感心悸、氣急;同時易患「感冒」,偶於咳嗽劇烈時痰中帶血。1983年起,多次發生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被迫坐起1小時左右漸趨緩解,無粉紅色泡沫樣痰,仍堅持工作。1988年以後則經常夜間不能平卧,只能高枕或端坐,同時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減退,持續性下肢浮腫,尿少,活動後感心悸、氣急,不能堅持一般工作。1990年以後浮腫明顯加重,由小腿發展至腰部,尿量明顯減少,每日400~500ml,服利尿劑效果亦差,腹脹回升重,腹部漸膨隆。無尿色深黃及皮膚瘙癢感。休息狀態下仍感胸悶、心悸、氣急。於1970年在外院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1976年發現有「房顫」,此後長期服用地高辛,同時輔以利尿劑,近來增用擴血管葯物,病情仍時輕時重,並多次出現洋地黃過量情況。近2月來一直服地高辛,每日0.25mg。於一月下旬再次出現胸悶、氣急、心悸加重,夜間不能平卧,陣發性心前區隱痛,輕度咳嗽,咯白色粘痰,自覺無發熱,無咯血。今日入院治療。
既往史 :平時體質較差,易患感冒。無肝炎及結核病史。未作預防接種已近30年。
系統回顧:無眼痛、視力障礙,無耳流膿、耳痛、重聽,無經常鼻阻塞、流膿涕,無牙痛史。
呼吸系:1974年起經常咳嗽,咯白色泡沫樣痰,每日30~50ml,冬季加重,偶發熱時咯膿痰,無胸痛、咯血史。
循環系:除前述病史外,1976年起發現血壓增高,20.0~21.3/13.3~16.0kPa,間歇服復降片等葯治療.1986年後血壓正常。
消化系:無慢性腹痛、腹瀉、噯氣、反酸、嘔血及黑便史。
泌尿生殖系;無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難史。
血液系:無鼻出血、齒齦出血、皮膚瘀斑史。
神經精神系:無頭痛、耳鳴、暈厥、抽搐、意識障礙及精神錯亂史。
運動系:無運動障礙、脫位、骨折史。其餘見現病史。
外傷及手術史:1982年行左側腹股溝斜疝修補術。無外傷史。
中毒及葯物過敏史:無。
個人史 :出生於原籍。1952年入伍,經常在野外宿營,曾去過廣州、福建、東北等地,無血吸蟲疫水接觸史。1956年轉業來上海工作,已病休10年。吸煙40年,每日20支,近10年已少吸,戒煙2年。喜飲酒,每日100ml,近2年已少飲。30歲結婚,生育二女一男。妻健。
家族史 父母分別於1948、1951年病故,死因不明,四個姐姐及子女三人均健康,無類似病史。
體 格 檢 查
一般情況 體溫37.8℃,脈搏92±/min,呼吸24/min,血壓17.3/9.3kPa,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志清楚,慢性病容,斜坡卧位,對答切題,體檢合作。
皮膚 無明顯黃染,無皮疹、出血點、血管蛛及肝掌。毛發分布正常。
淋巴結 未觸及明顯腫大的淺表淋巴結。
頭部
頭顱: 無畸形,無壓痛,無外傷及疤痕。頭發略顯灰花、有光澤,無禿發。
眼部:眉毛無脫落,睫毛無倒生。雙眼瞼無浮腫,眼球輕度突出,運動自如。結膜輕度充血,無水腫。鞏膜輕度黃染,角膜透明。兩側瞳孔等大同圓,對光反應良好。
耳部:耳部無畸形,外耳道無溢膿,乳突無壓痛,無耳垂紋,聽力粗測正常。
鼻部:無鼻翼扇動,通氣暢,鼻孔未見血痂,鼻中隔無偏曲,嗅覺無異常,鼻竇無壓痛。
口腔:口唇輕度發紺、無皰疹,7∣6中齲。齒齦無腫脹、出血及溢膿。舌質紅,苔黃膩。伸舌居中,舌肌無震顫。口腔粘膜無潰瘍,咽後壁輕度充血,有少數淋巴濾泡增生。扁桃體不腫大,無膿性分泌物。軟齶運動對稱,懸雍垂居中。
頸部 柔軟,對稱,頸靜脈怒張,未見動脈異常搏動。氣管居中,甲狀腺不腫大,無結節 、觸痛,未聞及血管雜音。
胸部
胸廓 無畸形,兩側對稱,運動正常,肋弓角約90o,胸壁無靜脈曲張及壓痛。雙側乳頭對稱。
肺臟 視診:呼吸運動兩側一致,呼吸動度增強。
觸診:兩側呼吸運動相等,語顫一致無胸膜摩擦感。
叩診:呈清音,肺下界位於肩胛下角線第10肋間,呼吸移動度4cm。
聽診:呼吸音粗糙,未聞及異常呼吸音,雙肩胛下區可聞少許細濕羅音,未聞胸膜摩擦音。
心臟:視診:心尖搏動位於左腋前線第6肋間,搏動范圍彌散。心前區無隆起。
觸診:心尖搏動位於左腋前線第6肋間處,與心前區均有抬舉性沖動,心尖部並可觸及舒張期震顫。無心包摩擦感。
叩診:心濁音界向兩側擴大,以向左下擴大為主,大小如右表。鎖骨中線距離中線9cm。
右(cm) 肋間 左(cm)
2 Ⅱ 6 3 Ⅲ 7 4 Ⅳ 12 4 Ⅴ 13 聽診:心率120±/min,心律絕對不齊,心音強弱不等,心尖區可聞向左腋下傳導的全收縮期粗糙Ⅳ級吹風樣雜音及局限性舒張中晚期Ⅳ級隆隆樣雜音。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聞及Ⅲ級收縮中期噴射性雜音向頸部傳導,舒張期遞減性雜音向胸骨下端傳導。肺動脈瓣區及三尖瓣區均可聞及收縮期柔和Ⅰ級吹風樣雜音,不傳導,吸氣時不增強。P2=A2P2無亢進或分裂。無心包摩擦音。
腹部 視診:腹膨隆,兩側對稱,腹壁靜脈顯露,腹式呼吸消失。未見腸型、蠕動波及異常搏動。左側腹股溝上方可見長6cm斜形手術疤痕。
觸診:腹柔軟,腹壁輕度水腫,無壓痛、反跳痛,未觸及包塊。肝肋下10cm,劍突下13cm,質偏硬、邊鈍,表面光滑,有輕度壓痛。脾肋下2cm,質中、邊鈍,膽囊、腎未觸及。肝頸迴流徵陽性,腹圍83cm。
叩診:上腹呈鼓音,肝濁音上界右鎖骨中線第5肋間,肝區有輕度叩擊痛。腹部有移動性濁音。
聽診:腸鳴音存在,不亢進,未聞氣過水聲及血管雜音。
外陰及肛門 尿道口無潰瘍、糜爛及分泌物。睾丸及附睾正常,無壓痛。陰囊有水腫,但無充血、皸裂。肛門無肛裂及外痔。
脊柱及四肢 脊柱呈生理彎曲,各椎體無壓痛。肋脊角無叩擊痛。腰骶部有凹陷性浮腫。四肢無畸形,下肢凹陷性浮腫,無靜脈曲張及潰瘍,無杵狀指、趾。關節無紅腫,運動自如。有水沖脈、槍擊音及毛細血管搏動。橈動脈、足背動脈搏動存在。
神經系統 肢體感覺正常,運動無障礙。肱二頭肌腱、三頭肌腱、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奇征陰性,克尼格征陰性。
檢驗及其他檢查
血像:紅細胞4×1012/L,血紅蛋白108g/L,白細胞計數14.5×109/L,中性81%,淋巴17%,單核2%。
X線:胸透示心影普遍增大,肺內有明顯淤血徵象,肺動脈圓錐突出,右膈肌光整,肋膈角銳利,左膈肌被心影遮蓋。
心電圖:快速心房顫動,右室肥厚,ST-T改變,部分與洋地黃作用有關。
小結
患者男性,60歲,起病緩慢,病情進行性加重,病程較長,起病前有反復發熱、咽痛及四肢大關節遊走性疼痛史。22年來,主要表現為逐漸加重的心悸、氣急、浮腫等症狀。並有慢性咳嗽、咯痰10年,痰白色泡沫樣,每日30~50ml左右。體檢發現T37.8℃,心尖部有舒張期震顫,心尖區及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有雙期雜音,兩肺底聞及細濕羅音,且有肝脾腫大、腹水、浮腫、黃疸。白細胞計數14.5×109/L,中性81%,胸透見心影普遍增大,以向左下增大為主,伴有肺內淤血徵象。心電圖提示快速心房顫動,右室肥厚。
初步診斷 1.風濕性心臟病 二尖瓣狹窄及關閉不全 主動脈瓣狹窄及關閉不全 心房纖顫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Ⅳ級 2.心源性肝硬化 3.慢性支氣管炎,感染加重 4.齲病

3、求一份標準的內科病例

轉載:內科病歷示例
入 院 記 錄
李法金,男,60歲,已婚,漢族,上海人,縫紉四廠退休電工,家住平望路20號,因反復上腹痛20年,加重2月,於1990年4月26日經門診入院。本人供史,當天記錄。
患者於1969年冬無誘因地出現上腹正中隱痛,呈間歇性,通常在飯後2小時發生,有一定的節律性,疼痛一進食緩解一疼痛。有時深夜也出現疼痛。以後每年冬季發作,飲食不當、受涼等亦可誘發,發作時伴有反酸、噯氣,無嘔吐及腹瀉。每次發作持續2~3周。長期以來,間歇服用丙胺太林、胃舒平等,大多能解痛。1985年冬天起,發作時間延長,間歇時間縮短,1989年11月在××醫院行胃腸鋇餐及胃鏡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竇炎」。今年3月開始上腹痛加重,疼痛失去規律性,進食後不緩解,甚或加重,常因疼痛不能進食,服阿托品無效。疼痛向背部放射,無發熱,不厭油,喜按。4月22日解柏油樣軟便一次,約200g,不伴頭昏、冷汗,經用安絡血後血止。4月26日來本院消化專科門診,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肝脾腫大」收容入院。近來無明顯消廋。睡眠欠佳,易驚醒。近二日大便未解,尿色不黃。
平素體健,1989年秋曾患「瘧疾」,經服氯喹及伯喹治癒。否認肝炎、肺結核、血吸蟲病等病史,無葯物過敏史。近10年冬季咳嗽、咯痰,每年約3個月。近二年登二樓感氣短,易疲勞。但能勝任日常輕度家務。
自幼生長上海,1970年到安徽鳳陽農村勞動,1980年回滬。20歲起吸煙至今,每日半包,偶飲酒。26歲結婚,生育一女。其妻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神經衰弱」。
父於20年前患「傷寒」去世。母於10年前因腹部腫塊(性質不詳)病故。女兒體健。
體格檢查 體溫36.8℃, 脈搏76/min,呼吸18/min,血壓16/10.7kPa(120/80mmHg),,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志清楚,體檢合作。皮膚色澤正常,彈性良好,無血管蛛及肝掌。淺表淋巴結不腫大。頭顱無畸形,鞏膜不黃,耳、鼻正常,唇無發紺,義齒,扁桃體不腫大。頸軟,無頸靜脈怒張及動脈異常搏動,氣管居中。甲狀腺不腫大,胸廓呈桶狀,兩側對稱,肋間隙增寬,胸式呼吸稍弱,叩診反響增強,肺下界下移,呼吸移動度2cm,呼吸音雙側同等減低,無摩擦音及干、濕羅音。未見心尖搏動。叩診心界略小,心音正常,A2>P2,心率76/min,律齊。各瓣音區無雜音,無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柔軟,腹壁無靜脈曲線,胃腸蠕動波,中上腹部有輕壓痛,無反跳痛,未觸及包塊。肝在右肋緣下1.5cm,劍突下3cm,邊緣鈍,質中,表面光滑,無壓痛。脾在右側卧位左肋緣下剛觸及。肝濁音上界在右鎖骨中線第6肋間,上下全長18cm,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不亢進,胃區無振水聲,未聞及血管雜音。外生殖器正常,肛門無外痔及瘺管。脊柱、四肢無畸形,活動良好,無周圍血管征。神經系統檢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檢驗 紅細胞計數4.2×1012/L(420萬/μl),血紅蛋白120g/L,白細胞計數7.6×109/L(7600萬/μl),中性66%,淋巴34%。尿常規陰性。糞常規棕色,軟,隱血試驗++,鏡檢陰性。
B型超聲檢查 肝上界6肋間,右葉斜徑13cm,鎖骨中線肋緣下厚2cm,長1.2cm,左葉厚7cm,長8cm,劍突下厚4cm,長3cm,肝內光點增粗、增強,回聲分布尚均勻,血管走行欠清晰。脾厚4.5cm,肋下厚1cm,肋下恰探及,膽囊5×2cm, 透聲好,無異常反射,囊壁正常,膽總管內徑0.5cm。
為義齒,牙齦不腫脹,無溢膿及色素沉著,口腔粘膜無潰瘍、出血點,舌質淡,苔薄白,扁桃體不腫大,咽無充血,懸雍垂居中。
頸部:兩側對稱,頸軟,無頸靜脈怒張及頸動脈異常搏動,甲狀腺不腫大,無血管雜音,氣管居中。
胸部 胸廓 呈桶狀,兩側對稱。肋間隙增寬,肋弓角約90º。兩側乳頭對稱,乳房未異常。
肺臟 視診:胸式呼吸稍弱,節律正常,兩側對稱。
觸診:語音震顫兩側相等,無摩擦感。
叩診:反響增強;肺下界在鎖骨中線第7肋間,腋中線第9肋間,肩胛下角線第11肋間;呼吸移動度2cm。
聽診:呼吸音及語音傳導減低,雙側對稱,無摩擦音及干、濕羅音。
心臟 視診:未見心尖搏動,心前區無局限隆起。
觸診:心尖搏動未觸及,心前區無抬舉性沖動、震顫及摩擦感。
叩診:心濁音界如附表。鎖骨中線距前正中線9cm。
聽診:心率76/min,律齊,各瓣音區心音正常,未聞及雜音,A2>P2無心包摩擦音。
腹部 視診:腹壁平坦,對稱,無靜脈曲張及胃腸時時蠕動波。
觸診:腹壁柔軟,中上腹有輕壓痛,未觸及包塊及異常搏動。肝下緣在右肋緣下1.5cm,劍突下3cm,邊緣鈍,質中,表面光滑,無壓痛。脾平卧位未觸及,右側卧位左肋緣下剛觸及。雙腎均未觸及。
叩診:肝濁音上界在鎖骨中線第6肋間,上下徑全長13cm,肝脾區均無叩擊痛,無移動性濁音。
聽診:腸鳴音正常,3~5/min,胃區無振水聲,肝脾區無摩擦音,未聞及血管雜音。
外陰及肛門 外生殖器發育正常,無包莖,尿道口無分泌物,睾丸不腫大、無壓痛。附睾兩側正常。精索無增粗、結節及靜脈曲張,無壓痛。陰囊、皮膚正常。肛門無外痔和瘺。
脊柱及四肢 脊柱無畸形、壓痛及叩擊痛,肋脊角無壓痛及叩擊痛;四肢無畸形及杵狀指趾,無水腫及靜脈曲張;肌張力與肋力正常;關節無紅腫、畸形及運動障礙;甲床無微血管搏動,股動脈及肱動脈無槍擊音,橈動脈搏動正常,血管壁硬度正常。
神經系 四肢運動及感覺良好,二頭肌腱反射、三頭肌腱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均正常,巴彬斯奇征及克尼格征陰性。
檢驗及其他檢查
血像:紅細胞4.2×1012/L,血紅蛋白120g/L,白細胞計數7.6×109/L,中性66%,淋巴34%。
尿常規:陰性。
糞常規:棕黑色、軟,隱血試驗++,鏡檢陰性。
B型超聲檢查:肝上界第6肋間,右葉斜徑13.0cm,鎖骨中線肋緣下厚2cm,長1.5cm,左葉厚7cm、長8cm,劍突下厚4cm,長3cm,肝內光點增粗、增強,回聲分布尚均勻,血管走行欠清晰,脾厚4.5cm,肋下厚1.0cm,肋下恰探及。膽囊5×2cm,透聲好,無異常反射,囊壁正常,膽總管內徑0.5cm。
小結
患者男性,60歲,因反復上腹痛20年,加重2個月於1990年4月26日入院治療。1969年冬起,感上腹痛,有規律性,偶有夜間痛,進食後可緩解。天冷、受涼、飲食不佳時易有發作。1985年冬以後,發作時間延長,次數增多,間歇縮短。1989年11月胃腸鋇餐及胃鏡檢查均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竇炎」。今年3月起疼痛加重,失去規律,進食不緩解。4月22日解柏油樣便一次。慢性咳嗽、咯痰10年,每年持續約3個月。近二年登二樓感氣短,易疲勞,嗜煙。體檢:義齒。桶狀胸,肋間隙增寬。兩肺下界下移,呼吸移動度2cm,呼吸音減低。心臟正常。中上腹輕壓痛,肝在右側肋緣下1.5cm,脾肋緣下恰觸及。血、尿常規正常。大便為棕色軟便,隱血試驗。B型超聲檢查提示肝、脾輕度腫大,肝內光點增粗,增強,回聲分布尚均勻,血管走行欠清晰,膽囊正常。

4、內科病歷範文

主 訴:全身皮膚散在瘀點2天。
現病史:患者2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皮膚散在瘀點、瘀斑,以四肢為甚,伴有牙齦出血,無血便、血尿及嘔血,無畏寒、發熱,無咳嗽。未就診及治療。今天仍有出現新鮮瘀點,為進一步檢查、治療擬收住院。四天前有腹瀉。自發病以來,無畏寒、發熱,無頭痛、頭暈,無咳嗽、咳痰,無胸悶、胸痛及氣促。無腹脹、腹痛。大、小便正常,無血尿、血便。食慾、睡眠尚正常。雙下肢無浮腫。
既往史:10年前有類似病史,經治療後好轉,具體診斷及治療不詳。否認有高血壓病、糖尿病、肝炎、肺結核、血友病等病史。否認有外傷史、手術史及輸血史。否認有葯物及食物過敏史。預防接種史不詳。
個人史:原籍出生、長大,近五年在ZZ工作,從事化妝品製造工作多年。未涉及疫水及傳染病區。無嗜酒史。吸煙史6年,10支/天。
婚姻生育史:未婚、未育。
家族史:否認家族中有類似疾病患者,否認家族中有肝炎、肺結核、高血壓病、糖尿病、血友病及腫瘤等疾病。
體 格 檢 查
T 36.5℃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70mmHg
發育正常,營養不良,神志清楚,精神稍疲,步行入院,平卧位,自動體位,查體合作。定向力、計算力正常。輕度貧血貌,顏面、口唇無發紺。無黃疸。全身皮膚散在瘀點、瘀斑,壓之不褐色。左鎖骨上窩可及數個綠豆大小淋巴結,質中,無觸痛,移動度佳,表麵皮膚無破潰。頭顱、五官無畸形,雙側瞳孔等圓等大,直徑約3mm,對光反射靈敏,外耳道、鼻腔無異常分泌物。伸舌居中,雙側扁桃體未見腫大。頸靜脈無怒張,頸軟,無抵抗,氣管居中,甲狀腺無腫大。胸廓無畸形,胸骨無壓痛,雙肺呼吸音清,雙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0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未見胃腸型、蠕動波及腹壁靜脈曲張,未及包塊,無壓痛、反跳痛,肝右肋下2CM,質中等,無觸痛,脾肋下未及。肝區輕度叩擊痛,雙腎區無叩擊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約4-5次/分。外生殖器及肛周未查。脊柱和四肢無畸形,活動度正常,脊柱無壓痛和叩擊痛,雙下肢無浮腫,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輔 助 檢 查
BLOOD RT:WBC:12.1×10*9/L,HGB:118g/L ,RBC:5.25×10*12/L ,PLT:3×10*9/L。
初步診斷:
血小板減少查因

與脊柱科病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