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載荷評分

脊柱載荷評分

發布時間:2020-08-17 09:43:39

1、外部負荷對脊柱載荷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從力學角度看,脊柱不穩定是脊柱運動節段的機構剛度下降,活動度增加,活動度增加,與穩定的脊柱相比,在同樣負荷作用下更容易發 生更大的位移。例如椎間盤突出導致頸腰椎椎節段的不穩定。X線片下在脊柱過伸時椎間移位的測量,大於3mm提示脊柱節段的不穩定。
2)從醫學角度看,脊柱過度活動可以導致疼痛、潛在的脊柱變形和神 經組織受壓損傷。前者是後者的脊柱,後者是前者的反映。

2、殘疾評分概念

肢體殘疾的分級
以殘疾者在無輔助器具幫助下,對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進行評價計分。日常生活活動分為八項,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進餐、入廁、寫字。能實現一項算1分,實現困難算0.5分,不能實現的算0分,據此劃分三個等級。
(一)重度(一級):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0-4分)。
l、四肢癱或嚴重三肢癱。
2、截癱、雙髓關節無主動活動能力。
3、嚴重偏癱,一側肢體功能全部喪失。
4、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5、三肢截肢或缺肢(腕關節和踝關節以上)。
6、雙大腿或雙上臂截肢或缺肢。
7、雙上肢或三肢功能嚴重障礙。
(二)中度(二級):能夠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動(4.5一6分)。
1、截癱、二肢癱或偏癱,殘肢有一定功能。
2、雙下肢膝關節以下或雙上肢肘關節以下截肢或缺肢。
3、一上肢肘關節以上或一下肢膝關節以上截肢或缺肢。
4、雙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損。
5、一肢功能嚴重障礙,兩肢功能重度障礙,三股功能中度障礙。
(三)輕度(三級):基本上能夠完成日常生活活動(6.5—7.5分)。
1、一上肢肘關節以下或一下肢膝關節以下截肢或缺肢。
2、一肢功能中度障礙,二肢功能輕度障礙。
3、脊柱強直:駝背畸形大於70度;脊柱側凸大於4.5度。
4、雙下肢不等長大於5cm。
5、單側拇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損;單側保留拇指,其餘四指截除或缺損。
6.侏儒症(身高不超過130cm的成人)。
列表如下:
級 別 程 度 計 分
一級(重度) 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0--4
二級(中度) 能夠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4.5--6
三級(輕度) 基本上能夠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6.5--7.5

《注》:下列情況不屬於肢體殘疾范圍
1、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
2.保留足跟而失去足前半部者。
3、雙下肢不等長,小於5cm。
4、小於70度或小於45度的脊柱側凸
還需要其他的等級鑒定嗎?
下面的參考資料里有殘協地址。
參考資料:http://www.bdpf.org.cn/

3、胎兒生物物理評分多少才是好

如果醫生沒有說什麼的話,那就評價的就應該是胎兒的生物物理評分,滿分為8分。 胎兒呼吸樣運動(FBM) 2分 10分鍾內至少有一次,FBM持續60秒以上 1分 10分鍾之內至少有一次,FBM持續時間不足60秒 0分 10分鍾內無FBM 胎動(FM) 2分 10分鍾之內出現三次以上的軀干.胎頭或大的肢體活動 1分 10分鍾之內出現1-2次軀干.胎頭或大的肢體活動 0分 10分鍾內無肢體活動 胎兒張力 2分 胎兒肢體或脊柱至少有一次伸張並恢復原樣或胎處於良好的屈張狀態. 1分 胎兒肢體或脊柱至少有一次活動但不恢復原樣 0分 胎兒肢體或脊柱無屈伸活動,刺激後仍無反映 羊水量(AFI) 2分 羊水量最大垂直徑線 3.0cm 1分 羊水量最大垂直徑線 2.0-3.0cm 0分 羊水量最大垂直徑線 2.0cm 胎兒生物物理評分大於5分即為正常。 所以說你要先告訴我你評的是哪一種分,現在還有一種多普勒超聲評分體系(DUPS)。就像羊水有兩個指標,一個羊水深度一個羊水指數,兩個指標的參考方向是不同的。評分也是一樣。

4、傷殘鑒定評分是怎麼回事兒

傷殘鑒定評分,是按評分對應評定傷殘等級。

司法鑒定機構,對人身損害傷殘鑒定,自今年1月1日起,鑒定標准執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國安部《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按該標準的規定,對一些部位傷殘評定,採用評分制確定喪失功能程度,從而對應標准確定致殘程度。

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國安部
《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
5.9 九級
5.9.6 脊柱、骨盆及四肢損傷
15)手或者足功能喪失分值≥25分。

5.10 十級
5.10.6 脊柱、骨盆及四肢損傷
19)手或者足功能喪失分值≥10分。

5、脊柱由什麼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

6、脊柱的構成及功能怎樣?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

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由26 塊脊椎骨組成,即頸椎7 塊、胸椎12 塊、腰椎5 塊、骶骨1 塊、尾骨1 塊,由於骶骨系由5 塊,尾骨由4 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 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不僅能保護臟器本身,同時能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 是由椎體構成,1/4 由椎間盤構成。

7、脊柱的名詞解釋

脊椎也稱脊柱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8、B超提示生物評分是什麼意思

B超提示生物評分即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

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BPS)是20世紀80年代Manning等總結出一種超聲監測高危胎兒行為的方法:包括胎動(FM)、胎兒呼吸運動(FBM)、非激惹試驗(NST)、胎兒肌張力(FT)、羊水量(AFV)共5項。

Vintzileos等將Manning評分法加以改良,增加了胎盤分級(P),並研究了BPP與PPROM並發感染的相關性;NST無反應型和FBM缺如是胎兒隱性感染的主要表現,而FM和FT減少是感染晚期徵象。胎兒感染可增加胎兒氧需量,一方面使胎兒發生酸中毒,另一方面使局部腦組織處於低氧狀態,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出現BPP變化。

BPP可廣泛用於PPROM患者以預測胎兒安危和宮內感染。NST是BPS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指標,且單用NST其陰性預測值與BPP相同。

(8)脊柱載荷評分擴展資料:

B超檢查胎兒生物物理象評分法,是通過觀察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胎兒肌張力、羊水量,並把各項變化用2分、1分、0分表示,根據評分結果結合胎心跳動監護來判定胎兒宮內缺氧及預後的一種方法。10min B超檢查的四項胎兒生物物理象既彌補了單純應用NST判斷胎兒預後的不足又縮短了監護時間。

1、反應性FHR (NST 試驗) 

2分:在20 min 內有5次或以上的伴胎動出現的、增速在15次/min 以上、持續時間在15 s以上的胎心率(FHR)增速;

1分:在20 min 內有1-4次伴胎動出現的、增速在15次/min以上、持續時間在15 s以上的FHR增速;

0分:20 min內無或有1次伴胎動增速現象。

2、胎動 (FM) 

2分:30 min 內至少有3次大的肢體或軀體胎動,如同時有肢體與軀體運動應作一次運動計算;

1分:30 min 內有1或2次大的胎動;

0分:30 min 內無胎動發生。

3、胎兒呼吸樣運動(FBM) 

2分:在30 min內至少有1次、持續時間為60 s的FBM發生;

1分:30 min內至少有1次、持續時間為30-60s的FBM發生;

0分:30 min內無FBM發生或呼吸持續時間小於30s。

4、胎兒肌張力 (FT) 

2分:30 min內至少有1次肢體伸展與回復原屈曲位置,及有1次脊柱伸展與回復其屈曲位置的運動;

1分:30min內至少有1次肢體伸展與回復原屈曲位置,或有1次脊柱伸屈活動。

5、脊柱伸屈活動

0分:肢體是伸展的,無回復原屈曲位置運動。手是張開的羊水量(AF); 

2分:整個子宮均可探及羊水暗區,其最大深度大於20 mm;

1分:羊水最大深度小於20 mm,但大於10 mm; 

0分:羊水最大深度小於10 mm,胎兒肢體擁集一起。

胎兒b超物理評分是一種比較准確判斷胎兒是否異常的方法,孕婦檢查時,可根據檢查結果,得知胎兒的健康狀況。

參考資資料:網路-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

與脊柱載荷評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