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分度

脊柱分度

發布時間:2020-08-16 12:01:39

1、影像學的X線檢查

X線圖像是由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組成。這些不同灰度的影像反映了人體組織結構的解剖及病理狀態。這就是賴以進行X線檢查的自然對比。對於缺乏自然對比的組織或器官,可人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於或低於它的物質,便產生人工對比。因此,自然對比和人工對比是X線檢查的基礎。 包括熒光透視和攝影。
熒光透視(fluoroscopy):簡稱透視。為常用X線檢查方法。由於熒光亮度較低,因此透視一般須在暗室內進行。透視前須對視力行暗適應。採用影像增強電視系統,影像亮度明顯增強,效果更好。透視的主要優點是可轉動患者體位,改變方向進行觀察;了解器官的動態變化,如心、大血管搏動、膈運動及胃腸蠕動等;透視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費用較低,可立即得出結論等。主要缺點是熒屏亮度較低,影像對比度及清晰度較差,難於觀察密度與厚度差別較少的器官以及密度與厚度較大的部位。例如頭顱、腹部、脊柱、骨盆等部位均不適宜透視。另外,缺乏客觀記錄也是一個重要缺點。
X線攝影(radiography):所得照片常稱平片(plainfilm)。這是應用最廣泛的檢查方法。優點是成像清晰,對比度及清晰度均較好;不難使密度、厚度較大或密度、厚度差異較小部位的病變顯影;可作為客觀記錄,便於復查時對照和會診。缺點是每一照片僅是一個方位和一瞬間的X線影像,為建立立體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兩個方位攝影,例如正位及側位;對功能方面的觀察,不及透視方便和直接;費用比透視稍高。
這兩種方法各具優缺點,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可提高診斷的正確性。 體層攝影(tomography):普通X線片是X線投照路徑上所有影像重疊在一起的總和投影。一部分影像因與其前、後影像重疊,而不能顯示。體層攝影則可通過特殊的裝置和操作獲得某一選定層面上組織結構的影像,而不屬於選定層面的結構則在投影過程中被模糊掉。其原理如圖1-1-6所示。體層攝影常用以明確平片難於顯示、重疊較多和處於較深部位的病變。多用於了解病變內部結構有無破壞、空洞或鈣化,邊緣是否銳利以及病變的確切部位和范圍;顯示氣管、支氣管腔有無狹窄、堵塞或擴張;配合造影檢查以觀察選定層面的結構與病變。
軟線攝影:採用能發射軟X線的鉬靶管球,用以檢查軟組織,特別是乳腺的檢查。
其他:特殊檢查方法尚有①放大攝影,採用微焦點和增大人體與照片距離以顯示較細微的病變;②熒光攝影,熒光成像基礎上進行縮微攝片,主要用於集體體檢;③記波攝影,採用特殊裝置以波形的方式記錄心、大血管搏動,膈運動和胃腸蠕動等。
在曝光時,X線管與膠片作相反方向移動,而移動的軸心即在選定層面的平面上。結果,在被檢查的部位內,只有選定的一層結構始終投影在膠片上的固定位置(A'),從而使該層面的結構清楚的顯影,而其前後各層結構則因曝光時,在膠片上投影的位置不斷移動而成模糊影像(B') 人體組織結構中,有相當一部分,只依靠它們本身的密度與厚度差異不能在普通檢查中顯示。此時,可以將高於或低於該組織結構的物質引入器官內或周圍間隙,使之產生對比以顯影,此即造影檢查。引入的物質稱為造影劑(contrastmedia)。造影檢查的應用,顯著擴大了X線檢查的范圍。
(一)造影劑 按密度高低分為高密度造影和低密度造影劑兩類。
1.高密度造影劑 為原子序數高、比重大的物質。常用的有鋇劑和碘劑。
鋇劑為醫用硫酸鋇粉末,加水和膠配成。根據檢查部位及目的,按粉末微粒大小、均勻性以及用水和膠的量配成不同類型的鋇混懸液,通常以重量/體積比來表示濃度。硫酸鋇混懸液主要用於食管及胃腸造影,並可採用鋇氣雙重對比檢查,以提高診斷質量。
碘劑種類繁多,應用很廣,分有機碘和無機碘制劑兩類。
有機碘水劑類造影劑注入血管內以顯示器官和大血管,已有數十年歷史,且成為常規方法。它主要經肝或腎從膽道或泌尿道排出,因而廣泛用於膽管及膽囊、腎盂及尿路、動脈及靜脈的造影以及作CT增強檢查等。70年代以前均採用離子型造影劑。這類高滲性離子型造影劑,可引起血管內液體增多和血管擴張,肺靜脈壓升高,血管內皮損傷及神經毒性較大等缺點,使用中可出現毒副反應。70年代開發出非離子型造影劑,它具有相對低滲性、低粘度、低毒性等優點,大大降低了毒副反應,適用於血管、神經系統及造影增強CT掃描。惜費用較高,尚難於普遍使用。
上述水溶性碘造影劑有以下類型:①離子型,以泛影葡胺(urografin)為代表;②非離子型以碘苯六醇(iohexol)、碘普羅胺(iopromide)碘必樂(iopamidol)為代表;③非離子型二聚體,以碘曲侖(iotrolan)為代表。
無機制碘劑當中,布希化油(lipoidol)含碘40%,常用於支氣管、瘺管子官輸入卵管造影等。碘化油造影後吸收極慢,故造影完畢應盡可能吸出。
脂肪酸碘化物的碘苯酯(pantopaque),可注入椎管內作脊髓造影,但現已用非離子型二聚體碘水劑。
2.低密度造影劑 為原子序數低、比重小的物質。應用於臨床的有二氧化碳、氧氣、空氣等。在人體內二氧化碳吸收最快,空氣吸收最慢。空氣與氧氣均不能注入正在出血的器官,以免發生氣栓。可用於蛛網膜下腔、關節囊、腹腔、胸腔及軟組織間隙的造影。
(二)造影方式 有以下兩種方式。
1.直接引入 包括以下幾種方式;①口服法:食管及胃腸鋇餐檢查;②灌注法:鋇劑灌腸,支氣管造影,逆行膽道造影,逆行泌尿道造影,瘺管、膿腔造影及子宮輸卵管造影等;③穿剌注入法:可直接或經導管注入器官或組織內,如心血管造影,關節造影和脊髓造影等。
2.間接引入 造影劑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組織或器官內,後經吸收並聚集於欲造影的某一器官內,從而使之顯影。包括吸收性與排泄性兩類。吸收性如淋巴管造影。排泄性如靜脈膽道造影或靜脈腎盂造影和口服法膽襄造影等。前二者是經靜脈注入造影劑後,造影劑聚集於肝、腎,再排泄入膽管或泌尿道內。後者是口服造影劑後,造影劑經腸道吸收進入血循環,再到肝膽並排入膽襄內,即在蓄積過程中攝影,現已少用。
(三)檢查前准備造影反應的處理 各種造影檢查都有相應的檢查前准備和注意事項。必須嚴格執行,認真准備,以保證檢查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應備好搶救葯品和器械,以備急需。
在造影劑中,鋇劑較安全,氣體造影時應防止氣栓的發生。靜脈內氣栓發生後應立即將患者置於左側卧位,以免氣體進入肺動脈。造影反應中,以碘造影劑過敏較常見並較嚴重。在選用碘造影劑行造影時,以下幾點值得注意:①了解患者有無造影的禁忌證,如嚴重心、腎疾病和過敏體質等;②作好解釋工作,爭取患者合作;③造影劑過敏試驗,一般用1ml30%的造影劑靜脈注射,觀察15分鍾,如出現胸悶、咳嗽、氣促、惡心、嘔吐和蕁麻疹等,則為陽性,不宜造影檢查。但應指出,盡管無上述症狀,造影中也可發生反應。因此,關鍵在於應有搶救過敏反應的准備與能力;④作好搶救准備,嚴重反應包括周圍循環衰竭和心臟停搏、驚厥、喉水腫、肺水腫和哮喘發作等。遇此情況,應立即終止造影並進行抗休克、抗過敏和對症治療。呼吸困難應給氧,周圍循環衰竭應給去甲腎上腺素,心臟停搏則需立即進行心臟按摩。 CT圖像是由一定數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陣排列所構成。這些象素反映的是相應體素的X線吸收系數。不同CT裝置所得圖像的象素大小及數目不同。大小可以是1.0×1.0mm,0.5×0.5mm不等;數目可以是256×256,即65536個,或512×512,即262144個不等。顯然,象素越小,數目越多,構成圖像越細致,即空間分辨力(spatialresolution)高。CT圖像的空間分辨力不如X線圖像高。
CT圖像是以不同的灰度來表示,反映器官和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因此,與X線圖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樣,黑影表示低吸收區,即低密度區,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區,即高密度區,如骨骼。但是CT與X線圖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ln)。因此,人體軟組織的密度差別雖小,吸收系數雖多接近於水,也能形成對比而成像。這是CT的突出優點。所以,CT可以更好地顯示由軟組織構成的器官,如腦、脊髓、縱隔、肺、肝、膽、胰以及盆部器官等,並在良好的解剖圖像背景上顯示出病變的影像。
x 線圖像可反映正常與病變組織的密度,如高密度和低密度,但沒有量的概念。CT圖像不僅以不同灰度顯示其密度的高低,還可用組織對X線的吸收系數說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個量的概念。實際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數,而換算成CT值,用CT值說明密度。單位為Hu(Hounsfield unit)。
水的吸收系數為10,CT值定為0Hu,人體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質吸收系數最高,CT值定為+1000Hu,而空氣密度最低,定為-1000Hu。人體中密度不同和各種組織的CT值則居於-1000Hu到+1000Hu的2000個分度之間
由右上圖可見人體軟組織的CT值多與水相近,但由於CT有高的密度分辨力,所以密度差別雖小,也可形成對比而顯影。
CT值的使用,使在描述某一組織影像的密度時,不僅可用高密度或低密度形容,且可用它們的CT值平說明密度高低的程度。
CT圖像是層面圖像,常用的是橫斷面。為了顯示整個器官,需要多個連續的層面圖像。通過CT設備上圖像的重建程序的使用,還可重建冠狀面和矢狀面的層面圖像。

2、脊柱不穩定骨折至追椎管狹窄的分度

你好,脊柱不穩定骨折,若沒有其他神經脊髓壓迫症狀,建議絕對卧床,必要時手術治療

3、腰椎體滑脫的分度

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齊,如果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其中一個腰椎的椎體相對與鄰近的腰椎向前滑移,即為腰椎滑脫。
意見建議:建議你做推拿保守治療,最好不手術,手術風險大療效差,關鍵平時要自我康復鍛煉:自己可在床上俯卧位,把兩臂兩腳各向前向後伸直,同時向上翹起,這樣可加強腰肌鍛煉保護椎間盤。平時要睡硬板床,避免長時間坐姿和彎腰動作。

4、脊柱側彎

有點不太明白你說的意思啊,還是問下醫院里的醫生吧,這里不能一下次說請粗的,不要亂投醫啊,會不好的啊

5、初一上冊科學期末復習資料(急!!!)

一.選擇題:
1.在植物細胞結構中起支持和保護作用的結構( )
A.細胞膜;B.細胞質;C.細胞壁;D.細胞核。
2.若要使位於視野右上角的圖象移至視野中央,移動玻片的方向是( )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
3.在運動會的鐵餅比賽中,裁判員如在測量時將皮捲尺拉得太緊,則測量值將會( )
A.偏大; B.偏小; C.不變; D.都有可能。
4.使用已調好的天平來稱雞蛋的質量時,若指針偏右,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
A.在盤中加砝碼; B.在盤中減砝碼;
C.向右移動游碼; D.向左調平衡螺母。
5.用顯微鏡觀察,當光線過強時,應選用( )
A.大光圈,平面鏡; B.大光圈,凹面鏡;
C.小光圈,平面鏡; D.小光圈,凹面鏡。
6.真菌在結構上與綠色植物的顯著不同之處是( )
A.沒有液泡; B.沒有細胞壁;
C.沒有葉綠體; D.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7.關於體溫計與水銀溫度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都可以測沸水的溫度;
B.都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C.內徑都有一彎曲處特別細;
D.都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
8.人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為( )
A、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B.細胞、器官、組織、系統、人體;
C.細胞、器官、系統、組織、人體;
D.細胞、系統、組織、器官、人體。
9.細胞中出現染色體,細胞形態和功能發生變化分別屬於( )
A.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 B.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
C.細胞分化和細胞生長; D.細胞分化和細胞分裂。
10.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哪種微生物製成的( )
A.大腸桿菌; B.乳酸桿菌;
C.枯草桿菌; D.酵母菌。
11.在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時,發現視野中無光斑,可能的原因是( )
A.未放置載玻片;
B.製作裝片時,未使用染色劑;
C.物鏡未對准通光孔;
D.未從口腔內刮取上皮細胞。
12.下列四種結構中,屬於器官層次的是( )
A.血液; B.皮下組織; C.肌腱; D.血管。
13.用體溫計測得小明的體溫是37.3℃,若沒有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又用它去測量小剛和王平的體溫。如果小剛和王平的實際體溫分別為37.1℃和37.8℃,那麼兩次測量結果應該是( )
A.37.1℃和37.8℃; B.37.3℃和37.8℃;
C.37.1℃和37.3℃; D.37.3℃和37.3℃。
14.用手錶測得某學生脈搏一分鍾跳了75次,每跳動一次所需時間為( )
A.0.8秒;B.0.08秒;C.0.6秒;D.1.35秒。
15.人體內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食管; C.胃; D.小腸。
16.生物等級分類法所用單位從低到高排列的是( )
A.界門綱目科屬種; B.界綱目門科屬種;
C.種屬科目綱門界; D.科種目綱門屬界。
17.下列植物中沒有根、莖、葉的是 ( )
A.蕨; B.葫蘆蘚; C.紫菜; D.仙人球。
18.生物體不會因個體死亡而導致物種滅絕,這是因為生物體具有( )
A.生長特性; B.遺傳特性;
C.繁殖特性; D.適應特性。
19.揚子鱷屬於( )
A.哺乳類;B.爬行類;C.兩棲類;D.鳥類。
20.有一種植物叫蜈蚣草,它有羽狀復葉、地下莖、不定根、葉背面還有孢子囊。因此推測它可能屬於( )
A.蕨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1.某同學使用小刀時,不慎割傷皮膚流出了血,這一刀傷及皮膚的( )
A.表皮; B.真皮; C.皮下組織; D.脂肪層。
22.生活在海藻叢中的一種魚,當它遇到敵害時,身體立即倒立不動,像一種植物,從而有效地躲避敵害,這種現象稱為( )
A.保護色; B.警戒色; C.擬態; D.適應。
23.某人發現他的南側是高緯度,北側是中緯度,西側是西半球,東側是東半球,此人可能位於 ( )
A.20°W ,60°S; B.160°E,60°N;
C.20°W,60°N; D.160°E,60°S。

二.填空題:
1.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量筒要放______,視線應與________________相平。
2.刻度尺是測量______的工具,天平是測量 的工具,秒錶是測量______的工具。
3.人體的正常體溫是______,一升水的質量約是______,8×106納米=______厘米。
4.在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前,若指針指在
分度盤中心線的右側,它表示橫梁______端
下沉,為使天平平衡,應調節橫梁右端的螺
母向______邊移動。當天平平衡後進行稱量,
左盤放待測物體,右盤內的砝碼及游碼位置
如圖所示時,橫梁再次平衡,則被測物體質量為______。

5.小明從市場買回了一袋草莓,發現到家時袋子的底部有些紅色的汁,這些汁水是______,它主要來自細胞結構中的______。
6.有細胞核的都是______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__________。
7.國際上規定以________________經線圈為界,將地球劃分為東半球和西半球。赤道的緯度為______,北極的緯度是______。
8.地圖的三要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
9.有一支溫度計刻度數據不準確,將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時,讀數為2℃,放在標准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讀數為102℃。如果將它放在室內,測得氣溫為20℃,那麼室內實際的氣溫是______。
10.在生物等級分類的單位中,植物共同特徵最多的一項是______。
11.植物根據能否產生______,分為有種子植物和無種子植物兩大類。其中有種子植物又可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______植物和______植物。
12.在下列儀器中,用來加熱的是______,取少量固體葯品的是______,常用來攪拌的是______(填序號)①燒杯,②滴管,③玻璃棒,④酒精燈,⑤葯匙,⑥試管。
13.右圖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請回答:
寫出圖中所指結構的名稱:
A______,B______,C______。
(2)與洋蔥表皮細胞相比,人體口腔上皮細胞不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______。
三.實驗設計與探究:
1.直徑只有1mm左右的油菜籽,放在天平上稱不出質量,小剛同學想知道1粒油菜籽的質量,請你幫他設計一個方案稱出1粒油菜籽的質量。

2.閱讀短文後請你分析:
柳樹葉打著卷兒,小花低著頭,湖水也烤熱了。小魚該不會煮熟吧!啊,別急別急!蜻蜓飛來了,飛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轉圈,報告著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1)小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
(2)你能告訴大家它們為什麼是生物嗎?
(3)你能給它們分成哪兩大類?你的分類依據是什麼?
參考資料:有用就用吧!

初一科學復習資料
第一章
測量內容 儀器 單位 換算關系
長度 刻度尺(米尺) 米(m) 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6微米=109納米
體積 刻度尺(米尺)、
量筒、量杯 立方米(m3)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質量 天平(托盤天平)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時間 鍾、表(機械停表) 秒(s) 1小時=60分=3600秒
溫度 溫度計 攝氏度(℃ )
1、 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
2.在實驗時我們要逐步學會正確使用各種儀器,仔細觀察各種實驗現象,
正確 記錄 實驗現象和 所測數據,並進行分析,作出 結論。
3.單憑人體感官對事物做出的判斷是 有局限性的 。 4.測量是 P10頁
5.長度的單位是 米 ,固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立方米 ,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升和毫升 。
6.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是 刻度尺。 7.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重,P11頁)
8.實驗室測量液體體積用 量筒 或 量杯 ,讀數時視線應與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 相平
9.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P13頁,排水法)
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線 、b測量范圍(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
11.物體的 冷熱程度 稱為溫度。 12.常用液體溫度計的製作原理是 液體的熱脹冷縮
13.溫度的結構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14.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15. 冰水混合物 的溫度是0℃, 沸水 的溫度是100℃。
16.你所知道的溫度計種類有 P16頁
17.質量是用來表示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 18.物體的質量是由 物體本身 決定的,它不隨 溫度 、 位置 、 形狀 、 狀態 的變化而改變。
19.實驗室測質量的儀器是 托盤天平 ,它的結構有哪些?P19頁
20.如何正確使用托盤天平?(重,P19頁) 21.在使用托盤天平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P19頁
22.了解時刻和時間間隔的概念。P20頁 23.掌握機械停表的讀數方法。(理解)
24.科學探究的過程:發現和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制定探究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和評價——交流和討論。

第二章
1、 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是否有應激性、能否生長、是否需要營養、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進行物質交換等。
2、 植物與動物的主要區別:(獲取營養的方式不同)動物—直接攝取食物;植物—利用陽光、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
3、 (動物)分類時,必須依據一定的特徵進行;由於分類的依據不一樣,分類結果也不一樣。
4、 魚、鳥、人等動物身體背部都有一條 脊柱 ,它是有許多塊脊椎骨 組成,稱為 脊椎動物 。
5、 脊椎動物按從低等到高等分為: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6、 魚類的共同特點是什麼?P37頁
7、 青蛙一生發生了哪些變化: 受精卵 、 蝌蚪 、 幼蛙 、 成蛙 。
8、 兩棲類的共同特點是什麼?(P38頁)他們利用 肺 和 皮膚 呼吸。
9、 爬行動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P39頁)鳥類的共同特點是什麼?(P40頁)
10、 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哺乳動物特有的特點是全身被毛、胎生、哺乳
11、 脊椎動物五類動物的代表動物名稱及分類標准和結果。(P43頁)
12、 無脊椎動物各類動物的代表動物名稱及分類標准和結果。(P44頁)
13、 昆蟲體內沒有 骨骼 ,但體外有 保護 作用的 外骨骼 ,身體分成了三部分是 頭、胸、 腹 ,有 三 對足, 兩 對翅。
14、 種子植物和無種子植物的區別: 有無種子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區別: 種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
15、 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植物是 被子植物 ,分布最廣,功能最完善的動物是 哺乳動物 。
16、 蕨類植物的特點是什麼?它有哪些器官? (P49頁)
苔蘚植物的特點是什麼?它有哪些器官?
藻類植物的特點是什麼?它有哪些器官?

17、 無種子植物三大類的代表植物名稱。(P49頁)
18、 植物的分類標准及分類結果。所有生物的分類標准及分類結果。(P50頁)
19、 羅伯特。胡克 發現了細胞,他發現的其實是細胞的 細胞壁 ,它的大小一般是 一到幾十微米 。
20、 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 ,它們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植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它們的主要作用是什麼?(P56頁)
(能表述並判斷動、植物細胞的區別。重點)
21、 施萊登 和 施旺 提出了細胞學說,它的主要內容是: (P57頁)
22、 細胞分裂時,母細胞核內會出現 染色體 ,最後它會 平均分配 到兩個子細胞中。
23、 細胞分裂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是細胞分化?(P59頁,已記錄)
24單細胞生物特點: 個體微小,全部生命 在一個細胞內完成
25、衣藻是單細胞 植物 ,草履蟲是單細胞 動物 ,它們的各個結構的名稱?P60、61頁
26、大量細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細菌團,叫 菌落 ;
27、細菌的大小與一般細胞相比要 小(很多) ;它要依靠 現成的有機物 生活;它沒有 葉綠體 ,沒有 攝食結構 ,還因為沒有 細胞核 ,被稱為 原核 生物。
28、細菌有哪些結構?(P62頁)根據細菌形態可分成 球菌 、 桿菌 、 螺旋菌
29、 動物 、 植物 、 真菌 是屬於真核生物,那是因為它們的細胞里 都有細胞核
30、真菌包括黴菌、酵母菌、食用菌等,食用菌又有 P64頁
31、食物的保存方法有 干藏法 、 冷藏法 、 真空保存法 、 加熱法
32、組織的概念?(P66頁,注意細胞群與菌落的區別)
33、皮膚中有感受觸摸的 觸覺小體 ,反應冷感的 冷敏小體 ,反應熱感的 熱敏小體 ,反應痛感的 神經末梢 。
34、 由多中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稱為器官。
35、被子植物的營養器官有 根、莖、葉 ,生殖器官有 花、果實種子 。
36、消化器官分成兩大類,分別是 消化管 和 消化腺 (分別有哪些?P71頁)
37、講述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過程中,各個消化器官是如何工作的?(P72頁)
38、人體八大系統名稱?(P73頁)
39、植物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動物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人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40、生物具有 適應 性和 多樣 性
41、為什麼說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義的?(P77頁,二,三兩段)
42、植物的基本組織(重)
組織名稱 功能 特點 分布
保護組織 保護 透明、無葉綠體,排列緊密 (扁平)的表皮細胞
營養組織 製造、儲存營養物質 有葉綠體 葉肉細胞
機械組織 支撐、保護
分生組織 分裂產生新細胞 根、莖等的頂端
輸導組織 輸送物質 輸送根吸收的水分、無機鹽和葉製造的有機物 葉脈
43、人體四大基本組織(重)
組織名稱 功能 特點 分布
上皮組織 重要是保護,其次是吸收和分泌物質 密集的上皮細胞構成 皮膚、內臟表面和體內各種管腔壁的內表面
結締組織 運輸、支持 細胞間隙較大、細胞間質較多,分布廣,形態多 血液、軟骨、肌腱等
肌肉組織 收縮和舒張,產生運動 肌細胞組成(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人體四肢、軀干,體內心臟、胃、腸
神經組織 接受刺激、產生並傳導興奮 神經細胞 腦、脊髓、神經
44、顯微鏡的結構及其使用方法。(重)

第三章
1、「鉛筆在籃球和木版上的移動」實驗鉛筆頭在籃球和木版上的位置分別是怎麼樣變化的?有什麼不同?(類似帆船在海洋中遠去及遠來)
2、 地球是一個兩極 稍扁 、赤道 略鼓 的球體。赤道半徑 6378 千米,兩極半徑 6357 千米
(差 21 千米),僅差0.33%。所以看上去象個圓形。赤道周長約 4萬 千米。
3、經線(子午線)、緯線、赤道的定義(P84頁);經線與緯線的位置關系 互相垂直 ;赤道與南、北兩極的位置關系 距離相等 ;
4、形狀:經線 半圓形 ,緯線 圓形 ;任何物體可以用 經緯網 來確定它的位置。
回歸線 (南、北緯)23.5 度,極圈 (南、北緯)66.5 度;中、低、高緯度的分界。(P86頁)
5、講述意義:①0°經線;②0°緯線;③20°W,160°E經線(同步練習36頁)
6、地圖定義;地圖類型;(P86、87頁)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7、分清什麼是大比例尺地圖,什麼是小比例尺地圖(P89頁)(大比例尺地圖實地面積更 小 ,內容更 詳細 );各比例尺的含義是什麼?(地圖上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 ? )地圖上方向的三種表示方法。(經緯網定向法、指向標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
8、太陽是 氣 體星球;太陽直徑約 140萬千米 ,是地球的約 110 倍,日地平均距離約 1.5億千米 ;中心溫度達 1500萬℃ ,表面溫度約 6000℃ 。
9、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 38.44萬千米 ,日地距離與它相比是 400倍 ;月球直徑約 3476千米 ,是太陽直徑的 1/400 ;月球體積為地球的 1/49 ,月球質量為地球的 1/81 。
10、太陽表面有(有內到外) 光球層 、 色球層 、 日冕層 三層;常見太陽活動有
太陽黑子 (光球層)、 耀斑 (色球層)、 日珥 (色球層)、
太陽風 (日冕層)。括弧內填所在層次
11、太陽活動強弱標志: 太陽黑子的多少與 ;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耀斑
12、太陽黑子活動周期: 約11年 ;周期計算方法。(作業本45頁第8題)
1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風——影響短波通訊;太陽黑子、耀斑——紫外線增強;擾亂磁場,使指南針不能指南;危及星際航行;兩極出現極光;洪澇災害與它有一定的關系。
14、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方法。
15、月球看上去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原因: 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比月球到地球的距離遠很多 ;月球表面明亮部分是: 山脈、高原 ,陰暗部分是: 平原,低地 ;環形山成因: 隕石撞擊 。
16、月球表面沒有 空氣 ,沒有 水 ,也沒有 生命 ,布滿了 環形山 ;
17、課本圖3-21:在月球表面:①質量和重量分別怎麼變化?原因是什麼?②晝夜溫差大的原因是什麼?③不能聽到聲音的原因是什麼?④還導致了什麼結果? 隕石撞擊 (P96頁)
18、星座的定義: (P98頁) ;
古代希臘人把天空分成 48 個星座,古代中國人把天空分成 二十八宿 ,現在國際把天空分
成 88 個區域,即 88 個星座。
19、北極星在 小熊座 ,織女星在 天琴座 ,牛郎星在 天鷹座 ,天狼星在 大犬座 ,
北斗星在 大熊座 (填星座)
20在星空中尋找北極星的方法:(P100頁)
21、北斗星斗柄朝東是 春季 ,北斗星斗柄朝西是 秋季 ,北斗星斗柄朝南是 夏季 ,北斗星斗柄朝北是 冬季 (填季節)
簡單掌握要決: 東南西北、春夏秋冬 。
22、星圖定義(P100頁) ;星圖要舉過頭頂,並上北下南的看的原因是 星圖上的東西方位和地表上的東西方位相反 ;
23、月相的定義 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 ;
月相形成原理:① 月球本身不發光、不透明
② 月球繞地球轉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 ;
月相形成規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
—(凸月)—(下弦月)—(殘月)—(新月)
24、月相形狀,主要是上、下弦月的圖形(重、難)
25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 月球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基本一致 。
26、朔望月的周期是 29.53天 :朔是農歷月 初一 ,望是農歷月 十五或十六 。
27、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的農歷日期及當晚月相。(作業本第五節第四題)
28、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 遮掩 的現象叫 日食 ;它的形成原理是: (P107頁)

29、 (P107頁) 叫月食;它的形成原理是:由於地球遮蔽太陽光,使地球背光一側形成了長長的陰影區,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背向太陽的一側時,月球被地球的陰影所遮蔽,發生了月食。
30、發生日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應處於怎麼樣的位置?(日——月——地)
發生月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應處於怎麼樣的位置?(日——地——月)
31、日食在農歷 初一 (月相為 新月 )可能發生,月食在農歷 十五或十六 (月相為 滿月 )可能發生;日食和月食為什麼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P108頁)
32、日食過程是: 從日輪西緣開始,東緣結束 ;月食過程是 月面先虧於東緣,後復原於西緣
33、地球上能觀察到日食和月食的地區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能觀測到月食的范圍大,(將近半個地球),因為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就有月食,而地球的陰影區比較大;能觀測到日食的范圍小,因為僅僅是月球在地球表面的狹長的陰影區內才能觀測到。)
34、作業本52頁第4題:理解。
35、太陽系成員有: 太陽、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九大行星名稱及順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36、彗星是由 岩石的碎片 、 固體微粒 、 水結冰 組成的;
最著名的彗星是: 哈雷彗星 ,它的周期是 76年 。下次是 2062 年回歸地球
37、什麼是流星現象?隕星?(P115頁)隕星包括 隕石 和隕鐵。
38、銀河系由 眾多恆星 和 星際物質 組成。它的形狀是: 螺旋狀結構,中間厚,周圍薄 ;人類觀測到的最遠天體距離地球約 150億光年 。
39、宇宙中各個級別的結構層次: 地球—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宇宙

第四章
1、 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的物體 叫做晶體, 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的物體 叫非晶體。晶體和非晶體的主要區別是: 是否具有熔點 ;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要 吸收 熱量。
2、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A 熔點 。它是晶體的一種特性。
3、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做B 凝固點 。同一晶體的A 熔點 和B 凝固點 是相同的。
4、萘的熔點是 80℃ ,硫代硫酸鈉的熔點是 48℃ 。水的熔點是 0℃
5、在加熱熔化過程中,熔化前溫度 逐漸上升 ,固態;熔化時溫度 保持不變 ,狀態為 固液共存 ;熔化後溫度 逐漸上升 ,液態。註:熔化時間不是加熱時間。
6、蒸發是在 任何 溫度下進行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在 一定 溫度下進行的汽化現象。蒸發是在液體 表面 進行的,沸騰是在 液體表面和內部 進行的。(填部位)
7、蒸發的三個影響因素是: (P126頁) 、 、 。
8、蒸發時,液體的溫度 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溫度計從酒精中取出後示數將先下降後上升。(下降是因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發時要吸收熱量,後上升是因為酒精蒸發完了後回到室溫)
9、沸騰特點:在一定溫度(沸點)下進行,低於這個溫度時,液體吸收熱量,溫度上升,不沸騰;在這個溫度時,液體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沸騰。
10、液化的方法有: 降溫 、 加壓(壓縮氣體體積) 。
1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分子之間存在 空隙 ;分子處於不停的 運動 之中。
12、比較固體、液體、氣體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擴散速度的快慢。(P139、140頁)
13、什麼是擴散?(P140頁)
14、擴散現象能說明:一是分子之間存在 空隙 ,二是 分子處於不停的 運動 之中;
15、分子運動的快慢與 溫度 有關,物體的 溫度 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劇烈。
16、①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
②相同條件下,不同的物質溶解的能力不同;
③物質的溶解能力會隨著外界條件(如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④某些物質在水中可能不能溶解,但可能在另一些物質中溶解;
⑤氣體也能溶解在水中,但液體的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能力越弱。
17、氫氧化鈉溶解時放出熱量,硝酸銨溶解時吸收熱量。
溶解時,有的物質溶解溫度會升高,要放出熱量;有的物質溶解時溫度會降低,要吸收熱量。
18、酸性和鹼性是物質的兩種性質。具有 具有 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具有 鹼性 的物質叫做鹼性物質。強酸和強鹼一樣都有 強腐蝕性
19、常見的(含有)酸性物質:硫酸、鹽酸、硝酸、醋、(多種水果);
常見的(含有)鹼性物質:燒鹼(氫氧化納)、熟石灰(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氨水、小蘇打、純鹼、各種洗滌劑。
20、濃硫酸的腐蝕性可以使白紙變黑;某些鹼性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做洗滌劑。
2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鹼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22、如何使用PH試紙?PH的數值是反映物質酸鹼性強弱的指標,它的范圍通常在 0—14 ;PH值越低, 酸性越強 ;PH值越高, 鹼性 ,PH值等於7的物質 呈中性 。
23、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是: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24、只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是 化學性質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 物理性質 。
25、屬於物理性質的有: P155頁
屬於化學性質的有:
26、注意體會並理解變化與性質的不同及性質的表達方式。
27、物質狀態及熱量變化圖(重點)

6、脊柱側彎如何分級?

脊柱側彎不分級,它有專業的判定標准!通常用Cobb角,根據這個角度值來判斷脊柱側彎的程度。

與脊柱分度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