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資格證有脊柱側彎的嗎
一、
體檢流程:
1、心臟聽診:心臟收縮期雜音按六級劃分,卧位安靜時聽診肺動脈瓣膜區達到三級,其他瓣膜區達到二級,改變
體位反復聽診心臟雜音確屬生理性者,可作「正常」結論。
2、期前收縮每分鍾6次以上應立即做下蹲試驗,運動後早搏消失,或偶有1-2次、心電圖正常,可做「正常」結論
。如每分鍾仍在6次以上,做「不正常」結論(以體檢當日測量為准)。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確無心病變者可作
「正常」結論。
3、聽診測量血壓時舒張壓以變音為准,由於精神緊張,血壓超過18.66/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同時伴有心率
快的受檢者(如急發性高血壓),囑其休息一刻鍾到 半小時測第二次,選其中低值,記入體檢表,如仍不正常,適
當休息,多測幾次,但必須以體檢當日血壓為准。
4、肝、脾檢查以平卧位平靜呼吸為准。
5、色覺檢查用《喻自萍色盲》或衛生部編印的色覺檢查圖,必須由專科護士或醫師檢查。
6、單顏色識別能力檢查(單種顏色分別認識能力):
(1)、醫生從紅、黃、綠、藍、紫各種顏色的導線或採用紅、黃、綠、藍、紫各種顏色的字母、數碼、幾何圖形、
信號燈中任選出一種供受檢者識別,在5秒鍾內講出顏色名稱;
(2)、醫生任意講出一種顏色名稱讓受檢者在5秒鍾內從紅、黃、綠、藍、紫各種顏色的導線或採用紅、黃、綠、藍
、紫各種顏色的字母、數碼、幾何圖形、信號燈中准確找出。
以上兩種辦法交替進行。將能識別的顏色在其名稱上作「+」符號,記入體檢表(識別彩色圖案及彩色數碼能力正常
者不必檢查此項)。
7、視力檢查統一採用標准對數視力表,用5分記錄法記錄檢查結果,任何一眼裸視力低於4.8者,須用矯正鏡片測
視力,矯正不到4.8者應查眼底。眼底僅見近視特徵無其他異常者,增加鏡片度數遠視力即有所提高,可將實際檢
查矯正視力及矯正度數記入體檢表。
8、嗅覺:用醋、酒精、水三種,全能辨別為正常,能辨別1-2種為遲鈍,三種全不辨別者為喪失(體檢時患感冒者
,約定一周後復查)。
9、測聽力:用耳語,左右耳分別進行,測聽距離5米。兩耳聽力均在2米以內者,應佩帶助聽器復測,復測均低於5
米者不合格。佩帶測聽器測聽距離,應作「+」符號記入體檢表。
哪些不合格?
1、先天性心臟病(經手術治癒者除外)、頻發性期前收縮、心電圖不正常、心肌病及其他器質性心臟病者。
2、血壓超過18.66/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低於11.46/7.46千帕(86/56毫米汞柱);單項收縮壓超過21.33千帕
(160毫米汞柱),低於10.66千帕(80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12千帕(90毫米汞柱),低於6.66千帕(50毫米汞柱)者。
3、結核病,除下列情況均為體檢不合格:
(1)、原發型肺結核、浸潤型肺結核已硬結穩定,結核性胸膜炎已治癒,或治癒後遺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結核(腎結構、骨結構、腹膜結核等)、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治癒後兩年以上未復發,經二級以上醫
院(或結核病防治所)專科檢查無變化者。
(3)、淋巴腺結核已臨床治癒無症狀者。
4、支氣管擴張病,未治癒者。
5、慢性肝炎病人並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攜帶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肝炎病原攜帶者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檢驗陽性申請幼兒園教師資格者。
6、各種惡性腫瘤,各種結締組織疾病(膠原病症),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病(
單純缺鐵性貧血除外)者。
7、慢性腎炎。急性腎炎治癒不足兩年者。
8、有癲癇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遊症者。
9、肺切除超過一葉,肺不張一葉以上者。
10、類風濕脊柱強直,慢性骨髓炎者。
11、青光眼、視網膜、視神經疾病(陳舊性或穩定性眼底病除外)者。
12、色盲、色弱,申請幼兒園教師資格者。
13、兩耳聽力均在2米以內者,或佩帶助聽器兩耳聽力均低於5米者。
14、儀表儀容,有下列情況者均為體檢不合格。
(1)、四肢。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動者,四肢殘缺變形,行路步態跛行,上肢(特別是右手)殘缺影響板書寫字者
。
(2)、體形。身體畸形,如明顯雞胸、駝背、脊柱側彎外曲超過3厘米。
(3)、五官。五官不端正,面部有較大面積(3×3厘米)疤痕、血管瘤或白癜風、黑色素痣者。
15、口吃,吐字不清,聲音嚴重嘶啞,聲帶病變,嚴重慢性咽喉炎或口腔有生理缺陷及耳鼻喉疾病之一而妨礙發音
影響教學者。
二、
1、在網上提交申請信息時,所申請的教育局均會有相應的提示,一般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相應申請材料,其中
就包括體檢合格證明。因此,需要在提交材料之前完成體檢,並拿到體檢表。
2、教育局在自己轄區內均有指定醫院,考生需在指定醫院完成體檢,這樣才算是有效證明。具體醫院名錄在網申
時注意查看提示信息,或直接咨詢教育局。
3、體檢費用,各地收費標准並不一致,所以具體需咨詢體檢醫院,體檢費用自理。
4、體檢表,有些地方體檢表是在醫院現場領取,有些需要先下載列印自己帶到醫院。
5、體檢當天因為抽血不能進食早餐。
6、申請幼兒園教師資格,根據教育部、衛生部於2010年11月1日開始實行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
衛生部 教育部令第76號)的規定,對申請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人員,除其他體檢項目外,增加淋球菌、梅毒螺旋
體、滴蟲、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念球菌)(後兩項指婦科)檢查項目。具體檢查辦法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商當地
醫療衛生部門確定。
7、孕婦不能胸透,目前很多地區體檢標准中對孕婦都有特別規定,孕婦可以免於放射科的相關檢查,但是也還有
一些地方一刀切。因此考生先了解是否有相關規定,如果是沒有對孕婦例外的話,只有錯過這一次的認定,等到下
次再認定。
2、青少年的脊柱健康問題現在越來越嚴重了,學習桌真的可以防止脊柱變形嗎?
據統計,我國80%以上的青少年頸椎處於亞健康狀態,約有 500 多萬青少年患有脊柱側彎,即全國12%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且還在以每年30萬的速度遞增。青少年脊柱健康問題已逐漸成為繼近視眼、心理健康問題之後的第三大殺手。
頸椎和脊柱問題,大多與孩子學業負擔重、長時間坐在書桌前且姿勢不正確有關,並以改善脊柱健康角度闡明了體態習慣良好對兒童脊柱發育的重要性。陳教授最後還表示脊柱健康問題應該及早發現、及早干預,才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眼球效應,「青少年脊柱側彎」不僅影響孩子形體美觀,更會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傷。而在孩子發育的關鍵階段適當調整體態、培養其良好的讀寫習慣則是解決脊柱疾病很好的方法。
「用科技改變學習生活,用心呵護孩子成長」的企業使命。憑借青少年脊柱健康開創性成果,脊柱側彎干預體系,贏得國內外市場的信賴,已與三十多個國家的教育部簽訂了戰略合作關系,並成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附屬中學的首要合作夥伴。
隨社會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節奏和工作量也在不斷加大,很多人在二、三十歲左右就出現脊椎病的症狀,並且反復發作,五十歲左右這些症狀變得十分頑固。而產生此類問題的主要因素是由於兒童時期的脊椎變形所致的。青少年的脊柱健康一定要引起大家注意。
3、強直性脊柱炎康復鍛煉?
目的、意義
保持未受累錐體和關節的活動功能,維持正確的生理姿勢,防止脊柱、關節畸形的發生;
(1)加大脊柱及四肢關節的活動度和靈活性,預防或延緩畸形的發生;
(2)增強腰背肌、肩帶肌等肌肉的力量,發揮肌肉關節的代償功能,改善受累關節的活動,緩解病情;防止或減輕肢體因廢用導致肌肉萎縮,維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鬆。
(3)充分發揮膈肌和肋間肌對胸廓呼吸功能的代償作用,同時加強訓練胸式呼吸可防止和改善肋椎關節的活動功能;
(4)培養患者科學鍛煉的意識,調動患者治療疾病的積極性,增強患者對疾病康復的信心。
·關鍵提示·
體療康復時的運動強度是體療效果的關鍵,予以有效控制十分重要。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年齡大多較輕,運動強度大小可按下列公式加以控制:( 220- 年齡)X 50-70%。初始鍛煉時可取低強度 (50% ),適應後逐漸加大強度至安全心率范圍上限(70% );若身體素質較好、平素愛好運動,也可 參照(運動適宜心率 170—年齡)的公式控制運動強度,或視自身情況自行掌握。以不引起疲勞、不引起新的疼痛和關節肌肉的明顯酸痛、不影響日常生活為適度。運動項目患者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身體情況選擇採用。
運動項目選擇
鑒於該疾病的」涮氐悖常用的運動項目應包括:保持正確的體位和姿勢;身體局部功能鍛煉;低強度有氧運動;全面身體素質訓練等。
方法介紹
1 保持正確的體位和生理姿勢
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中時刻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體位,糾正不良習慣對於預防畸形非常重要。站立及行走時盡量抬頭、挺胸、收腹,必要時可訓練背靠牆站立,以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坐位宜使用直背硬靠椅,上身挺直收腹,盡可能向後靠緊椅背,髖、膝屈曲90度,避免坐矮板凳或沙發,以免彎腰時間過久;卧位要求睡硬板床,定期定時仰卧位,病人需卧硬板床。應盡量採用仰卧位或俯卧位,避免側卧位,特別是屈腿側卧位,即避免頸、胸椎前屈體位。疼痛嚴重病人,由於屈曲位可以減輕疼痛,常使脊柱處於屈曲位,可導致脊柱駝背畸形。低枕頭有利於防止胸段脊柱後凸畸形發生,對於頸椎受累患者,更應該應用低枕頭來防止頸椎的反弓畸形。枕頭的高度以能保持頸椎的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增加上胸椎後突為度。一般10cm高即可,枕頭盡量放在頸中段,枕部盡量少枕枕頭。每天還應利用自身重力於晨起、睡前早晚各取一次俯卧位,時間 10-20分鍾,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呼吸,急性發作期患者大多需要卧床休息,對此尤其需要注意;看書,讀報、寫字時,視線應與書報保持平行高度,避免頸椎過久後仰或前傾。以上患者不論作何選擇,都不可長時間地採用同一種體位和姿勢,應適當變換體位,並與散步、身體活動交替進行,以維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防止因不良的姿勢和體位加速加重畸形的形成。而脊柱生理曲度已經消失或已有強直者,除注意上述種種外,還可於平卧位時背部墊置一枕,以防或延緩脊柱後凸畸形的形成。
·關鍵提示
姿勢治療是康復治療中很重要的環節,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無論是站坐均應盡量保持脊柱的伸直位並保證脊柱正常生理弧度的存在。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腰背活動受限、腰部僵硬多是可逆的,此期正確姿勢和體位的維持十分關鍵,它對於防止和延緩畸形常常有著葯物、理療等無法替代的作用,患者對此應予以重視。同時,該疾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性,且發病年齡較輕,發病隱匿,因而,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盡早實施體療,對這類人群而言,較一般人群意義更大。現在的正確姿勢可以避免將來的駝背和畸形,讓患者每時每刻記住、做到。
2 胸廓運動和深呼吸運動為防止」瀋閑械醬鐨夭渴購粑受限,胸廓運動及深呼吸運動以最大限度擴張胸廓十分必要。二者往往同時進行。
方法:
1站立位,挺胸收腹、經鼻腔深吸氣,兩臂同時外展與肩平行,後經口腔緩慢呼氣,同時兩臂緩慢放下於體側,還原。視情況重復數遍。
2 面對牆角站立,收腹挺胸,頭盡量後仰,兩臂伸直雙手平肩支撐在兩面牆上,作1分鍾深呼吸;而後雙手於兩面牆上往上作做爬牆動作。重復做 5 次。其他專項呼吸體操、上肢伸展運動、廣播體操之擴胸運動等也具有相同作用。該項運動不受時間、地點、體位限制,隨時隨地均可進行,但至少每天應早、中、晚各 1 次,若能持之以恆,對該病大有益處。要求:練習時,深呼吸運動最好將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結合交替進行。腹式呼吸是膈肌引起的以腹壁運動為主的呼吸運動,作深呼吸時,腹壁交替隆起、深陷,膈肌升降幅度加大,有利於改善心肺功能、促進胃腸蠕動;胸式呼吸是肋間肌引起的以胸廓運動為主的呼吸運動,深呼吸時,胸廓交替擴張、回縮,可有效預防和改善肋椎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以上若能很好結合,便是一套理想的呼吸體操,它對該疾病預防和治療往往會產生出人意料的的效果。
3脊柱靈活性及髖關節活動度練習
主要為頸、胸、腰 3 個部位的前後、伸仰,左右側彎及大於45度的旋轉,以及髖關節的屈曲、內收和外展等練習。
方法:
1取站立位或坐位,雙手叉腰或雙臂側平舉,頭頸向左側旋轉,兩眼向左平視,上身帶動髖部盡量緩慢向右側轉體,還原。再反方向練習。左右兩側交替進行。左右兩側各完成一次為一組,每次完成 5組。
2 取站立位,兩腳開立同肩寬,或取坐位挺胸,頭頸按3個活動軸、6個方向進行活動練習,即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每一動作做5次。主動運動要求達到最大活動范圍。
3積極彎腰、伸腰、側彎。如站立時,直腿彎腰手觸地;直腿坐位時,兩手向腳趾方向伸展;仰卧位時,兩臂或主動上舉過頭,或被動向後上方牽伸,或自床的兩邊自然下垂(也可兩手各持一啞鈴);俯卧位時,兩臂自然放置於體側,將頭、胸、四肢同時上抬離開床面,僅腹部著床,保持 5-10分鍾,還原;跪趴在床上,低頭弓背成弓狀,然後放鬆蹋腰抬臀頭後仰,反復交替進行;站立或坐位時,兩手叉腰,左右交替做腰背側彎運;雙手叉腰,腰背部靠牆站立,屈膝、屈髖緩慢下蹲,後緩慢站立,重復進行。
要求:以上練習, 2次/ D,順序自行安排,每一動作每次至少做5遍,總的練習時間30-60分鍾,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增強脊柱及髖關節活動度訓練
飛燕點水式訓練:
俯卧位,兩臂自然放於體側,頭胸及四肢同時上抬,離開床面,只讓腹部著床,呈「飛燕點水式」,保持5~10s 回復原位,休息5~10s再行上述動作。
四點式
仰卧雙下肢呈屈曲狀置於床上,然後用雙手撐起,挺胸,頭部抬離床面,人體呈弓狀。應每日堅持鍛煉,開始時不宜次數過多,以後逐漸增加, 持續5~10s回復原位,休息5~10s再行上述動作。每天不少於3次,每次做30~50下。
運動壯腰法
端坐床沿,或盤腿或垂腿於地,將雙手搓熱,緊按腰眼,反復摩揉3min。改用 立正姿勢,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彎腰下俯,讓兩手指尖或掌心盡量著地,一起一俯,連做21次。保持立正姿勢,雙手叉腰,扭動臀部,緩緩旋轉腰部,先按順時針方向做21次,再按逆時針方向做21次。此法有溫腎強腰的作用,可以松解腰部肌肉,幫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腰部僵硬。
雙手高舉抓單杠懸吊,用自身重量進行牽引,也可以行引體向上。提高全身協調性,鍛煉四肢。
水中運動
開展水中醫療體操,充分利用水的浮力放鬆肌肉關節,減少了對受累關節的刺激,特別是隨著軀體在水中的上下沉浮,水對身體產生的沖擊還起到了被動按摩的作用,其療效頗受人們關注。患者可在水中完成各種體療動作,如擴胸運動、深呼吸運動、脊柱的靈活性運動、髖關節屈曲、外展、內收運動等,患者在水中運動約15分鍾左右腰背部僵硬疼痛便可緩解,痛苦少,療效好。游泳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最佳、最全面的運動,該疾病早期尤其適合於游泳,有條件者游泳1 次 /D 可使脊柱、四肢及心肺功能得到全機而均衡的鍛煉。
其他康復運動項目如肩背部肌肉的伸展練習、肢體運動、攀登運動、肋木體操等都是理想的體療方法,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如技能、專項、身體條件等自行選擇。廣播操、太極拳、醫療保健體操、散步、慢跑等是較為及的全身有氧運動,對於改善情緒、增時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均有積極的療效,於疾病的不同時期和階段均可進行。一些耐力性運動項目如登山、游泳、長距離慢跑等有助於提高心肺機能,增強肌力,適合於年輕、體力好的早期患者。上述各項運動實施時需注意運動控制,做到因人而易、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注意事項
1 疾病早期應以預防性體療為主,強調主動運動和自身重力矯正,應避免被動強制性的力量,注意全身鍛煉和局部活動的相結合;
2 要堅持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運動強度不可過大,關節活動應在其允許范圍內進行,防止過度疲勞,預防意外發生;
3 急性期患者大多須卧床休息,體療因此可在床上進行,但內容及方法必須徵得醫生的同意;
4 由於該疾病的病程纏綿,康復往往是一個溫長的過程,因而,患者院外長期堅持自我康復鍛煉十分關鍵;
強直性脊柱炎不同時期康復治療方法的選擇
早期康復治療早期為強直性脊柱炎的初始階段,有腰背部和骶髂部疼痛,腰骶關節粘著感和晨僵,骶髂關節X線片正常或僅有輕度炎症改變。此時病人以疼痛為主,脊柱活動多無困難。康復治療的目的主要是保持脊柱等近中軸各大關節的正常活動。除姿勢治療外,可用體育運動療法各種溫熱療法、水療、泥療等來緩解疼痛,消除炎症反應,每日治療一兩次。
中期康復治療中期時炎症已從骶髂關節擴展到脊柱胸段、腰段,可波及髖、膝、肩等大關節。關節疼痛,脊柱活動受限,但尚未完全強直,治療仍可獲得脊柱一定的柔軟性。此期康復治療除繼續應用消除炎症、緩解疼痛的方法外,體育
運動療法和姿勢治療應加緊進行,同時配合牽引與被動運動,2次/d。必要時加用矯形器以防止駝背發生。
晚期康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晚期,脊柱出現纖維性、骨性強直。此時疼痛多已減輕,緩解疼痛的各種方法已不重要,對未完全強直而又駝背的患者仍有希望通過手法治療、姿勢治療、牽引、被動運動和矯形器矯正改善症狀,不應放棄。康復治療的重點應放在讓病人將來能自己照顧自己,以增進病人適應工作、生活、社會的能力。
後期的康復治療後期患者出現脊柱強直或髖關節、肩關節、甚至膝部的強直,需進行駝背畸形矯正手術,髖、膝等關節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4、頸椎病鍛煉方法
您好,頸椎病的鍛煉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比較簡單的小方法。
1、支撐頭部
在桌子前坐好,身體前傾,將肘部放在桌子上,用手掌托住額頭,保持3-5分鍾。
2、抬升運動
將雙手放到椅子邊緣,支撐身子,使腿部和臀部向上抬高,保持這個動作5秒鍾,重復幾次。可以鍛煉肩部肌肉、放鬆頸部。
3、收縮肩部
坐直,伸直脊椎,就好像你要長高一樣。然後將雙手放到腿上,此時讓雙肩向後靠攏。保持這個姿勢15秒鍾後放鬆,然後再重復幾次。
4、「烏龜探頭」
模仿烏龜向前探頭,並保持下巴水平,重復做十幾次。
5、轉動頸部
每隔一小時,低頭讓下巴盡量靠近胸部,然後360度旋轉頸部,重復幾次。
5、脊椎病日常生活注意哪些?
1、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當注意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長期的出於某一種狀態和姿勢,會導致頸部的酸痛從而誘發頸椎病,因此頸椎病的預防應該注意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平時患者們要注意適當的休息,尤其是在長時間的久坐之後應當起身活動一下身體。
2、避免長時間吹空調
潮濕寒冷的空氣對頸椎病的康復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會導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頸椎病患者應當注意嚴格避免潮濕寒冷的環境,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隨天氣的變化添減衣服。
3、工作之餘應適當鍛煉
在工作之餘適當的進行運動鍛煉也是頸椎病患者們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工作之餘加強頸部肌肉的運動鍛煉,可以適當做頭、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這樣既可以防止疲勞,又可以使頸部肌肉得到鍛煉。可以做頸部保健操來使頸部肌肉得到放鬆。
4、頸椎病患者應當避免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
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上肢應該避免提取重物, 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後症狀有可能會加重。
5、要改善坐姿,糾正不良姿勢。看電視、看書、學習的時候要保持舒服的姿勢。
6、避免風寒潮濕。午夜或凌晨,注意別受風寒吹襲。因為風寒會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夏季如果開空調的話溫度不宜過低,溫度最好保持在26度左右。冬季注意頸部的保暖,出門要帶圍巾、帽子。
7、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駕車時不要緊急剎車等。在乘坐交通工具是特別要注意猛地啟動或者剎車帶來的慣性。
8、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9、自我保健,取坐位或雙手叉腰站立位,然後做頭頸部前後屈伸、左右側屈各1次,再向左前方、右前方、左後方、右後方側屈各1次,呈「米」字形復式運動,還可做左右旋轉及環旋運動。搖動時速度宜緩慢,幅度不宜太大。若在搖動過程中出現頭暈、身體不適,則說明搖動的速度過快或幅度過大。
10、當長時間近距離看物,尤其是處於低頭狀態者,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誘發屈光不正。因此,每當伏案過久後,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鍾左右。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11、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
6、脊柱保健如何訓練?
1.脊柱的生理作用人的直立行走導致人體結構多方面因素的改變,其中脊柱佔有主導地位。脊柱的骨結構含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它們上下排列構成正常的頸曲、胸曲和腰曲。各椎骨表面的骨膜含有感覺神經末梢,椎骨內部的紅骨髓有造血機能。
脊柱內自上而下有一條管道,容納著脊髓、脊神經和脊膜,這些結構上連於腦、內連於臟腑、外連於皮膚、肌肉、關節,功能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脊柱管內外還含有豐富的靜脈叢,與腦、前胸、腹盆腔臟器的靜脈叢直接或間接相互交通,對改善神經組織的營養有積極影響。2.鍛煉脊柱的保健意義因為脊柱有終生造血的功能;有支持人站立起來抗衡引力,維持體態、體位、體形的功能;有保護脊椎、腦、心血管和內臟的功能;有自身運動和對四肢運動的支持傳遞功能,所以說,脊柱的保健運動的外延影響和脊柱自身影響是一個雙向的組合,對促進造血、血液循環、強壯和調理神經系統、增強內臟功能、疏通經絡、堅骨壯筋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醫學家們經研究表明有70多種疾病與脊柱力學平衡失調有關。這些病涉及人體神經、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等各個系統,並關聯到婦科、小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眾多科目。諸如心臟病、腿痛、眼痛、牙痛、糖尿病、月經不調、性功能低下、不育症、血壓異常、心臟神經官能症、膽囊炎、神經性皮炎、支氣管炎、冠心病、聽力障礙、眩暈、腹痛、慢性腹瀉、肩周炎、舌肌麻痹、暈動症、呃逆、腰痛、神經痛、血液病、矮個子等疾病都與脊柱有病變相關。由此,強健脊柱,是從根本上保證身體健康,是21世紀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健身方法。
3.脊柱的保健方式1.避免脊柱受損盡量避免脊柱的外傷性損傷,如:摔傷、撞傷、砸傷;還應避免對脊柱過度過大的牽拉、扭轉或對脊柱的無戒備的突然刺激;還應避免超負荷的彎腰提重物,肩挑、舉重;還應避免長期的睡、坐、站、行時的姿態不端。更應留心飲食全面平衡以增強對脊柱的營養。
2.合理的姿勢(1)睡姿:盡量睡硬板床,床上鋪得不宜過分松軟;枕頭高低要適宜,不可過高,過高容易使頸椎受損。睡時身體要自然稍屈的側卧,盡可能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的姿勢。
(2)坐姿:坐於凳子或椅子上,兩腳踏地自然分開,兩腿的膝部不應分開過大,大體仍要保持胸挺、頸直、頭正。伏案寫字、讀書時,也應保持脊柱的正直,不要肩偏向一側,更不要彎腰、低頭伏在桌面上。
(3)站姿:兩腿自然伸直,兩膝微曲,兩腳分開如肩寬,背要挺直、頭要正,下頦內收,胸向前挺,兩肩後引,收小腹,腿部略微向後突,面帶笑容,全身放鬆。凡有正確站立姿勢的人,不僅有利於脊柱的良好保持,也顯得一個人端莊、挺拔瀟灑很有氣質。一旦建立起正確的站立姿勢,就要持之以恆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4)走路姿勢:凡能保持正確站立姿勢的人,走起路來姿勢就容易正確。走路邁腳時,上體仍要保持與站立時相同的姿勢,重心平穩前移要始終保持在自體縱軸線上,不要左右搖擺,也不要前爬後仰。兩手臂的前後擺動,要自然、均勻、擺臂的幅度也不宜太大。
(5)跑步姿勢:健身跑時,身體不能再像走路時那樣挺直,而要求上體稍微前傾,足部落地時以前掌先著地或全腳掌著地,膝關節和踝關節應有一定彈力作用。兩腳交替向前跑動時,身體不要左右擺動。兩腳蹬地用力大小要均衡,兩臂自然彎屈,前後擺動幅度要適當自然。
3.脊柱的保健運動(1)頸部運動:頸部運動可使頸椎得到保健,預防頸椎疾病。頸部運動包括頭前屈,頭向前伸屈;頭後仰,頭向後仰,雙目視天;頭左擺,頭向左肩部彎曲;頭右擺,頭向右肩部彎曲;頭左前伸,頭頸向左前方盡量伸拉伸出;頸項伸長做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緩慢旋轉;下頦畫圓,頭頸向前伸,然後做下頦牽動頭頸的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畫圓圈的運動;也可常做肩的向上聳起再落下的聳肩運動;常以肩關節為軸做肩的環繞動作,即肩向前、向上、向後的伸展。
(2)胸、腰椎運動:常做胸、腰椎運動,可使胸、腰椎得到保健。胸、腰椎的運動方式很多,最常用的運動包括使腰前彎後仰,前彎時盡量不屈膝;使手指著地,後仰時盡力而為;左右側彎,一手叉腰,一手上舉,向叉腰方向使腰盡量側彎,左右交替進行練習;腰部旋轉,雙手叉腰自然放鬆站立,以腰為軸擺動臀部做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的交替旋腰運動;擺腰運動,自然站立,左右擺動雙手,帶動臀部的左右擺動,使腰也隨手與臀的運動做左右的擺動;扭腰運動,兩手平舉後腰下彎,隨之讓左手向下,手指觸及右腳,右手上舉,頭扭動,眼看右手,復原後,做反方向運動。
古今鍛煉脊柱的方式很多,如印度的瑜伽法;傳統的易筋經、五禽戲;現代的爬行法;反向行走法、倒立法等都是鍛煉脊柱的好辦法。
脊柱保健運動時應留心方法。脊柱的運動保健,一定要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動作要有緊有松,緊與松的節奏一定要均衡,而且要與呼吸配合得協調一致。每次運動嚴禁在飯後進行。
十、關節的保健訓練1.關節保健訓練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容易患上關節病,是因為關節本身是血液供給的薄弱部位。關節處的軟骨部分並不直接參與血液循環,而是通過肌肉運動時發生的壓力和吸力來供血。因此,缺乏足夠的關節運動就不能充分實現關節處血液的供給和廢物的清除與排泄,也不能增強關節部位的免疫力,關節還會慢慢被自身紊亂的免疫力量所破壞,這就是所謂的自身免疫病。因此,預防關節部位的病變的最佳良方就是常做適當的大小關節的保健運動。關節的保健運動還會反作用於機體各臟器與各系統的保健。下面就淺述身體的大關節與小關節保健訓練。
2.大關節講練機體的大關節包括上肢部位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下部部位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些大關節的保健除應避免提重物、擔重擔及各種外傷外,還應做到各種運動訓練的平衡進行,以促使上下肢大關節都能得到充分的屈伸、拉伸、旋轉、扭動活動,使大關節的正常運轉得到保證。
3.小關節訓練因為小關節是全身的末梢部位,有些運動項目並不能帶動小關節的活動,故宜專門進行。小關節包括指關節與趾關節。
1.指關節運動因為手指處於上肢末端,倘若指關節處血流不暢,不僅會影響指關節的健康,還會影響心臟輸出血液不能順利迴流,從而使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血液循環受影響。所以手指運動不僅可預防指關節病,還可對心臟、大腦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預防心臟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症有良好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1)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相揉,使指部關節、肌肉受到活動與刺激,可持續做幾分鍾。
(2)雙手十指指肚相對接,然後稍用力做十指的相抵彎曲運動,可做數十次。
(3)用雙手的拇指肚分別一個一個的彈刮其餘四個指甲蓋,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肚分別彈刮拇指指甲蓋,各彈30~50次。
(4)雙手常做握拳伸展運動,方法是先用力握拳,然後再展開,這樣一握一松地進行幾分鍾。
(5)也可經常手握健身球、握力器等健身器材做手指的保健運動。
2.趾關節運動腳趾位於下肢的末端,離心臟最遠,現代醫學與中醫的經絡學都認為腳趾與人的心臟、組織有密切的聯系。常做腳趾運動,除可增強趾關節的健康外,還能夠促進全身血脈暢通,舒經活絡、強化內臟功能,促進淋巴液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腳趾運動方法如下:
(1)轉動腳趾法:取坐姿,一腿伸直,另一腿膝蓋向上曲起來,然後用手抓住曲起之腿的腳趾,先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轉動10多次,再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再轉動10多次。兩腿交替進行,轉動時要讓腳趾伸直,不可彎曲。轉動完腳趾後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把腳脖子轉動。
(2)十趾抓地法:站立、坐、卧時,讓腳趾稍用力向下作抓地狀,然後放鬆復原,這樣一抓一放為一次,可做數十次。
(3)十趾踮腳法:取站立姿勢,腳跟抬起,腳面盡量綳直,用腳趾撐地,此動作停留三秒鍾左右放下,休息三秒鍾左右再踮起,反復做數十次。
7、喜來健是什麼東西?
喜來健公司採取的是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對於新東西我們可以討論, 但在沒有了解的情況下是不可以否定的. 我雖上班,但在周六也去過喜來健免費體驗中心, 做過他們的理療, 感覺很不錯, 機器是不錯的機器. 做時間長的中老年的體驗者們也沒少跟我說他們身體得到的益處, 就像有些報道的,有腿有力而且不疼的, 也有血糖降下來的. 理療嘛~~ 條理人體的.大家可以看看有關脊柱相關疾病的書, 喜來健卻實沒有挎大宣傳. 因為喜來健免費體驗中心和脊柱相關內容都是新生事物, 對這些沒什麼了解. 但不可否認的是, 這兩項都是好的~~
8、如何保持健康?
9、脊椎生理曲度變直~
生理曲度變直,大多是因為姿勢不當,或腰部用力過度等引起;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有關,長時間坐姿不正確,引起腰背部肌肉彈力下降,就會影響腰椎生理曲度改變,並且會引發腰椎間盤突出;
另外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舒適,坐沙發、睡軟床,坐車、開車,工作時坐老闆椅、長時間使用電腦等,基本沒有運動時間,導致腰肌沒有力量對腰部進行足夠的支撐和保護,脊柱也是比較容易變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要注意姿勢,比如坐姿,站姿等,並且要加強鍛煉(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掌握住量)。具體保養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做飯:把案板太高,以不彎腰切菜為准。
2.拖地:找把手比較長的,並且不要長時間彎腰,隔一段時間休息會。
3.上班:注意姿勢,不要含胸彎背的,要坐直,不要長時間坐著不動,可以隔段時間站起來,接杯水喝,或者伸伸懶腰。扭扭腰等。
4.在家裡:看電視或者看書玩游戲,在要後面墊個腰墊,不要沒有依靠的隨便一躺,注意不要太長時間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