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的收縮

脊柱的收縮

發布時間:2020-08-16 12:00:35

1、斜方肌兩側同時收縮可以使脊柱伸?

你說的那塊應該是斜方肌,它是肩頸肌肉之王,斜由三塊肌肉所組成的,分成上中下三塊。
斜方肌的訓練動作有很多,大致分別從3個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它:聳肩(聳肩的訓練動作有3種方式,分別是垂直聳。回轉聳和斜後聳)的訓練動作主要刺激斜方肌的上部,同時也鍛煉到了肩胛提肌(位於頸部兩側,斜方肌的深層);下拉的訓練動作主要刺激斜方肌的下部;俯姿聳肩則主要刺激斜方肌中部。下面介紹的這幾個都是非常有效的斜方肌訓練動作,他們能使你的斜方肌迅速長大,展翅飛翔一一但要注意,不要忽視了其他部位肌肉的訓練,全身協調才是最重要的!
杠鈴聳肩(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立姿,軀干保持挺直;兩手掌心向後握杠鈴桿垂於大腿前方,握距與肩同寬;兩臂伸直(不用力),以斜方肌的收縮力控制住,把杠鈴向上提起,直至兩肩聳起接近耳側,使斜方肌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再以斜方肌的張緊力控制住,慢慢放鬆還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復。整個動作過程中頭部和軀干處於自然位。每組做8~10次,重量盡可能大。
史密斯架聳肩(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立姿站於史密斯架的中央,滑動杠鈴桿位於體前;兩手掌心向後握住杠桿垂於大腿前方,握距與肩同寬;兩臂伸直(不用力),以斜方肌的收縮力控制住,把杠鈴向上提起,直至兩肩聳起接近耳側,使斜方肌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再以斜方肌的張緊力控制住,慢慢放鬆還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復。整個動作過程中頭部和軀干處於自然位。每組做8~10次,重量盡可能大。
啞鈴聳肩(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立姿,兩手各握啞鈴垂於體側,掌心向內;兩臂伸直(不用力),以斜方肌的收縮力控制住,把啞鈴向上提起,直至兩肩聳起接近耳側,使斜方肌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再以斜方肌的張緊力控制住,慢慢放鬆還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復。整個動作過程中頭部和軀干處於自然位。每組做8~10次,重量盡可能大。
背後杠鈴聳肩(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立姿,兩手掌心向後握住杠鈴桿垂於臀部後,握距與肩同寬;兩臂伸直(不用力),以斜方肌的收縮力控制住,把杠鈴向上提起,直至兩肩聳起接近耳側,使斜方肌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再以斜方肌的張緊力控制住,慢慢放鬆還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復。整個動作過程中頭部和軀干處於自然位。每組做8~10次,重量盡可能大。
俯身啞鈴聳肩(斜方肌中部、菱形肌——位於斜方肌的深面,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頸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止於肩胛骨的內側緣,作用是使肩胛骨向脊柱內收靠攏
立姿,兩手各握啞鈴,掌心向內;軀干前傾至幾乎與地面平行,脊柱保持自然位,兩臂自然下垂;兩臂伸直(不用力),以斜方肌的收縮力控制住,把杠鈴向上提起,直至兩肩胛骨內收靠攏,使斜方肌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再以斜方肌的張緊力控制住,慢慢放鬆還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復。每組做8~10次,重量盡可能大。
肩胛骨下壓(斜方肌下部)
坐於拉力器的坐墊上,兩腳自然踩地,大腿前上部頂在海綿墊下方;兩手臂伸直握住拉桿兩端,掌心向前,握距稍比肩寬;軀干與地面垂直,手臂處於拉伸位;以斜方肌的收縮力控制住,兩肩胛骨內收靠攏,將拉桿盡量往下拉,使斜方肌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再以斜方肌的張緊力控制住,慢慢放鬆還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復。每組做8-10次,重量盡可能大。

2、背部有收縮肌?

胸椎紊亂原因

3、拉單杠對脊柱的好處

好處:1、吊單杠可以整脊健椎

吊單杠不但能強化日漸鬆散的肌力,如果經常腰酸背痛,或是有脊柱側彎、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善用這項運動可以改善症狀。

脊椎是維持人體骨架的中樞,它需要靠韌帶肌腱軟組織支撐。如果韌帶或脊柱旁的肌肉發展不平衡,包括姿勢不良、肌力不夠強,或長短腳、脊椎受傷等,都可能造成脊椎彎曲。

脊椎側彎除了影響外觀,還常引起酸痛、頸背肌肉慢性筋膜炎,不能久站或久坐,進而影響工作、睡眠的質量。如果側彎嚴重,甚至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但是,輕度脊椎側彎(側彎的角度小於二十五至三十度),利用矯正姿勢以及運動可能獲得改善,而吊單杠就是最適合的運動之一。

2、吊單杠有助於長高

吊單杠的時候,會拉伸四肢,充分的刺激下肢骨的生長。而且在吊的過程中,還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長高的效果非常顯著。但是,為了發揮好的增高效果,在吊單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受傷。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你的雙手吊在單杠上,全身放鬆!還有倒吊就是用你的腳鉤在單杠上、保持平衡,然後全身放鬆。最好買個手套,不然手會磨破的!不一定非得單杠、你只要找個雙手能抓住、全身放鬆腳能離開地面的地方都行,列如門框。

3、吊單杠可以治癒骨刺

長時間工作或搬運重物之人易閃到腰,痛痛痛,吃葯打針只是治標不治本。脊椎開刀又要冒下半身癱瘓的手術風險,可不能不小心謹慎處理的。

用吊單杠時,懸空將脊椎拉直拉長,治好自己的骨刺之痛,又叫做坐骨神經痛。每天吊單杠數分鍾,腳離地兩公分即可,拉直拉長脊椎,屬於物理治療。

(3)脊柱的收縮擴展資料:

吊單杠的正確方法

1、初始動作

雙手緊握單杠,掌心向外(即掌心朝向身體外側)。身體懸空的時候膝關節保持微微彎曲的狀態『踝關節相互交叉。保持頭部居中且與脊椎成一條直線。雙手間的距離保持與肩同寬。

動作要求:將身體垂直向上拉動,直到胸部上部與單杠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是本項練習向心訓練階段的結束動作。然後,將時關節完全舒展開來,使得身體向下移動,恢復至初始狀態(這是離心訓練階段的結束動作)。

2、頸前寬握引體向上

這種方式是比較常見的練習方式,重點鍛煉部位:背闊肌和肩部肌群,兩臂懸垂在單桿上,兩手間距基本與肩膀同寬,正手握緊橫桿,使腰背以下部位放鬆,背闊肌充分伸長,兩小腿自然伸直並攏。

在向上拉的過程中,集中背闊肌的收縮力,屈臂帶動身體向上,使單杠接觸到頸前鎖骨處,然後停2-3秒。然後呼氣,以背闊肌的收縮力量控制住,使身體慢慢下降到起始姿勢。然後進行重復練習。

3、頸後寬握引體向上

方法與頸前基本相似,對力量的要求會更高一些,當能順利完成頸前引體向上時,可以試練習頸後引體向上,與頸前的區別在於在引體向上時,使單杠與後頸部接觸後停頓2~3秒後還原,然後重復動作即可。

卷身上主要練習腹肌和兩臂的肱二肌。在練習的時候,要充分利用杠桿原理,頭部向後壓,腰部和兩臂要平穩用力。

新手剛開始可以引體向上來鍛煉臂力,然後在練習吊杠端腹,同時還可以輔助練習仰卧起坐,加大腹部力量。

拉單杠的注意事項

為整脊健椎吊單杠,每天只宜做一、兩次,視個人體能狀況每次停留五至三十秒鍾。吊完單杠切忌直接跳下,以免重力由腳跟壓迫到脊椎,反而使脊椎受傷。最好在腳尖伸直的 地方准備一張墊腳椅,方便上下。而年紀大、容易脫臼的人,應該有人在一旁觀照,比較安全。

2.舉腿的時候注意雙腿不要分開,否則會覺得很省力,這樣也就影響了鍛煉效果。注意在進行舉腿動作時,身體不要前後擺動,這樣會影響腹肌的鍛煉效果。所以身體的協調性和身體各肌肉共同協作能力的保證是雙杠舉腿練習動作能夠產生效果的前提條件。

3.練習舉腿動作的時候應該將臂力提高到一定水平,否則無法進行練習。凡是高難度的練習動作,對呼吸的要求也是同樣很高的。雙腿抬起時呼吸、雙腿下落時吸氣的節奏要保持住。這樣有合理呼吸的練習動作要比不注意呼吸的練習動作的次數延長很多次。鍛煉效果也就更加明顯。

參考資料:單杠-網路

4、脊柱有幾個彎曲

脊柱
亦稱脊樑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在正常情況下,脊柱有4個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和鶻椎後凸。長期姿勢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結核、類濕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異常彎曲,如駝背。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5、脊椎並沒有閉合之說的?

影響人體身高的主要是下肢長度,因此你想看是不是還可以大范圍長高,最好拍攝膝關節的X光片看下股骨下段和脛骨上端的骨骺線閉合情況,手腕的骨骺線主要是進行骨齡測定的。
脊椎的增長主要是環形增長,主要是椎間盤的增長,當下肢骨骺線閉合之後人還是可以長高一點,主要是整個脊柱的伸展拉長,而並不是脊椎骨增長,脊椎骨在25歲左右也是逐漸閉合骨骺線了。當脊柱的牽拉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會再增加了,因此增長不是永遠的,相反的是到了45歲以後隨著椎間盤的退變,脊柱還會收縮,因此有些人到了50歲左右會顯得比年輕時候稍微矮了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6、人的脊椎有伸縮性?

有微弱的伸縮

7、腹肌收縮可使脊柱作什麼運動

首先你要講清楚是腹部的哪塊肌肉哦 你指的應該是腹直肌吧 腹直肌收縮可使我們的脊柱做一個屈曲的動作 腹外斜肌收縮可使脊柱做側屈。有不明白的歡迎追問

8、屈,伸,側屈,迴旋脊柱的肌主要有哪些

使脊柱(軀乾和頸部)前屈的肌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角肌、頸長肌、頭長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等。

使脊柱後伸的肌主要有:斜方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橫突棘肌、背短肌等。

使脊柱側屈的肌有:肩胛提肌、腰方肌、肋間肌、橫突間肌等。

與脊柱旋轉有關的肌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夾肌、髂肋肌、脊柱固有的迴旋肌、髂腰肌等。


(8)脊柱的收縮擴展資料: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9、要怎樣矯正變形的脊椎?

與脊柱的收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