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中立位

脊柱中立位

發布時間:2020-08-16 07:43:13

1、頸椎病!!!

2、勁椎病怎麼辦?

3、為什麼健身房的教練都不提倡做仰卧起坐

因為仰卧起坐對人體的腰椎不好
而且仰卧起坐這個動作對腹肌的刺激不夠,現在基本上都是在用卷腹去鍛煉腹肌。

4、誰來幫幫我

脖子要休息,多運動
和上網肯定有關系
腦殼沒你想像的脆弱

5、骨盆前傾,你了解多少,它的真正危害是什麼呢?

說到骨盆前傾,很多不運動的人可能並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經常健身的人來說,就會比較關注,而且對於很多運動員來說,都會有骨盆前傾這個問題。你了解骨盆前傾嗎?知道它帶來的運動損害嗎?如何改善呢?

今天我們就針對骨盆,給大家普及下相關問題:

在大重量或爆發性運動中,脊柱和骨盆真的是處於中立位嗎?

當你做動態運動時,你的脊椎和骨盆從來都不會真正處於中立位置。

例如,研究表明脊柱在鍛煉和活動中會有很大的移動,這些動作都涉及相對穩定的腰骨盆區域,包括深蹲、硬拉、壺鈴和抓舉、劃船類動作、過頭推舉以及各種日常活動。



如你所見,脊柱和骨盆在大重量和爆發性的運動中確實會移動,這表明脊柱和骨盆被動態地用來產生扭矩。事實上,在硬拉的時候,脊柱可以像撬棍一樣使用,它可以通過放鬆腰部豎脊肌和使用臀部伸肌來抵抗杠鈴的重量,直到產生足夠的肌肉力矩將杠鈴拉離地面,從而依靠被動結構如髂腰韌帶來產生力矩。

脊柱的「設計」確實是在高負荷和爆發性的運動中運動,但是這種運動應該限制在中等范圍內。活動到屈曲、伸展、側屈或旋轉的末端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更多地依賴主動結構(收縮肌肉)比被動結構(細長的豎脊肌和脊柱韌帶等),會更明智。



然後你可能會問,「在每種情況下,脊柱和骨盆的合理姿勢應該是什麼?」

同樣,答案不是單一的,斯圖·麥吉爾,世界頂級脊柱生物力學力量訓練專家,認為中立姿勢永遠是脊柱健康的最佳選擇。然而,根據個人經驗,認為脊柱彎曲不耐受的人似乎受益於深蹲時輕微的骨盆前傾和底部硬拉,而脊柱伸展不耐受的人似乎受益於臀部頂部輕微的骨盆後傾、山羊挺身和硬拉,這表明理想的姿勢取決於個人。

一般來說,在需要核心穩定性的動作中,你可以始終保持脊柱和骨盆的中立位置,或者在髖關節屈曲時允許輕微的骨盆前傾,在髖關節伸展時允許輕微的骨盆後傾。顯然,在作出這一決定時,應考慮個體解剖差異和損傷史。然而,記住脊柱的中立位置是一個范圍,而不是一個絕對值。

6、做完仰卧起坐後脊柱疼,正常嗎?

可以說你是仰卧起坐又一個受害者,從仰卧起坐的發力要點來說,

1.仰卧起坐的本質是屈髖。

2.仰卧起坐是刺激「大腿前側肌肉」+「髂腰肌」的動作。

3.仰卧起坐的支點有兩個,一個是坐骨,一個是腳。仰卧起坐需要固定腳。

4.標準的仰卧起坐的脊柱是穩定的,保持中立位姿勢,腹部不應參與發力(但是會受力,所以有刺激),腹部在這仰卧起坐中的作用是保持脊柱的中立位。

所以仰卧起坐不是腹肌(腹直肌)參與發力,而是大腿前側肌肉(股四頭肌)和髂腰肌發力,如果你的屈髖能力不足,那麼仰卧起坐就會有腹部參與發力,代償屈髖能力。

髂腰肌中的腰大肌起點是第12節胸椎和第1~5節腰椎,髂肌止於髂窩。髂腰肌的肌肉止點是股骨小轉子。因此強化髂腰肌容易導致軀干前屈和骨盆前傾。對於想用這個動作來強化腹部,且動作完成不準確的人群來說,仰卧起坐確實是極不恰當的選擇,因為會增加脊柱負擔,增加髂腰肌和大腿前側肌肉而已的動作而已。

7、塌腰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糾正?

你可能是柔韌性較好或者背肌力量太弱導致的腰椎曲度過大。 塌腰有害於骨骼的健康發育,它的危險不僅僅是腰椎受壓迫,還有上下左右所有相關的環境影響。首先,塌腰導致腰曲過大,人體直立時為了中軸的平衡,這必然會引起胸曲和頸曲改變。同時,由於腰曲增大,髂腰肌長期伸展導致鬆弛而缺乏力量(這在外八字中表現很明顯)。腹肌和腰肌同樣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腹肌會鬆弛,小腹突出,腰肌緊縮)。向下的方面,還涉及到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穩定性,骨盆自然也有影響。 糾正方法: 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脊柱中立位,方法是:用力將腰椎彎曲加大,然後盡力讓腰椎後弓,盡力而已,不一定要達到多大的幅度。反復交換著兩個動作,然後找到脊柱在這兩個位置的中間位置,就是你日常行走站立應該保持的位置。 其次,可以通過芭蕾舞的基本站立形態糾正站姿。手扶把竿站立時,對於身體的要求是,收腹提臀,擁有很薄的側面形態,臀部需要兩側向內、後部向前收緊。側面應該盡量收緊肌肉,努力呈一條直線,從後腦勺、脖子、背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到腳後跟。這樣可以拉長身體,並且不會因為收緊臀部肌肉而造成平臀。如果以上兩種說法都不夠明確,你可以找找讓尾椎骨垂直地面的感覺,方法:側身對鏡,曲膝,試著將骨盆微微上翻(類似鏟土車鏟起土時將翻斗向上抬或者看電視劇里日本人剖腹自刎的動作),注意做此動作時可先曲膝練習,讓盆骨找到向上抬的感覺後再直立雙腿進行練習,目的是讓你的尾椎垂直於地面,在站立和走路的時候都要保持這種姿態,要注意收腹,但不要過分挺胸,練習的時間久了會糾正塌腰。同時你還應多進行背肌和腹肌的訓練。

8、中醫正骨有危害嗎?昨晚正骨後今天脊椎好疼。

脊椎病一定要診斷清楚再治療的,否則就會這樣。有很多中醫學過美式整脊後,也是感覺耳目一新。

依靠科學詳細的分析,配合動、靜態觸診,可以清楚的知道這些脊椎疾病的誘發機制從而有效處理這些脊椎疾病。

9、如何通過鍛煉來預防脊椎類疾病?謝謝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10、瑜伽後仰式坐姿對人體的功效有哪些

1、坐姿類:

坐姿是冥想時使用的體式,包括:簡易坐、蓮花坐(半、全)、金剛坐、雷電坐、完美坐等等,無論雙腿位置如何擺放,坐姿時都要保持脊柱保持自然曲度下的挺直,使脊柱提拔,腹部的內臟不會受到擠壓,同時身體和精神也要保持一定的興奮,不至於陷入昏沉的狀態。
雙腿彎曲而坐,使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都變得更加柔軟和靈活,有助於預防和治療風濕,由於雙腿彎曲減少了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從而加快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環,身體和頭部得到了更加充足的血液供應,對腹部內臟器官和神經系統有益,脊柱挺直可以強壯脊柱和背部肌肉。但有的朋友在未能很好地完成開髖盤坐時,會錯誤地將壓力給予膝關節,這很容易傷到膝,應把注意放在髖關節的外旋上,以減少膝關節的壓力。

2、前屈類:

脊柱是人體最重要器官之一,是人體的大梁,瑜伽很多體式都是針對脊柱練習的,脊柱有六個運動方向:向前彎曲、向後彎曲、左右側彎、水平左右扭轉。
前屈類是指脊柱向前彎曲靠向腿部的體式,這種體式伸展和強壯背部肌肉群,促進背部血液循環,增強脊柱的柔軟性和靈活性,輕柔的擠壓和按摩腹部器官,從而促進消化和排泄,拉伸腿部後側肌肉和韌帶,安定心神,使神經系統平靜下來。

3、後仰類:

後仰類是指脊柱向後彎曲的體式,後仰與前屈宜配合來做,也就是做完一個後仰可順勢銜接一個前屈,以使脊椎伸展,椎間盤復位,脊柱得到充分休息。這一點很重要,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以免受到傷害。
後仰類體式不僅需要脊柱柔韌和靈活,還要求脊柱強壯有力,因此可以更加加強脊柱,後仰可以增加脊柱區域的血液供應,使中樞神經系統受益,還能伸展腹部區域,調理較弱的腹部器官,增加肩關節的靈活性,擴展胸腔,從而增強肺活量為深呼吸創造條件,後仰還能使腎臟受到擠壓,增強腎臟功能。
通常有的朋友在後仰時會過度用力壓胸椎,這可能造成脊柱反弓,壓迫胸腔空間,對身體無益。因此,後仰時更要注意脊柱的伸展感和空間感,做到適可而止。

4、側彎類:

側彎是脊柱向左右側彎曲的體式,側彎使脊柱更加靈活有彈性,減少側腰部的脂肪,還可以神拉到左右側腰平時運動不到的部位,牽動腹部內臟。但側彎體式要注意左右側保持時間的均等和幅度的對稱,避免人為造成脊柱C彎。同時注意不要翹臀壓腰,以及過度挺胸,保持脊柱的中立位。

5、扭轉類:

扭轉類是指脊柱水平向左右扭轉的體式,當身體向左右側扭轉時,腰椎、胸椎和頸椎都可以得到強烈的扭轉,這對神經系統特別有用,具有安撫和平靜心情的作用,輕柔的按摩內臟,緩解輕微的背痛。
值得注意的是,做扭轉動作時也要關注脊柱的提拔,這主要是由於當脊柱在平面間扭轉超過16度時,會加劇腰間盤凸出或脫出的危險性。想規避運動風險,安全練習,就一定要收緊腹背肌群,讓脊柱在提拔的情況下柔和扭轉。

6、平衡類:

平衡類是需要部分肢體支撐身體並保持平衡的姿勢,可以鍛煉身體的平衡感和協調性,增強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寧靜和穩定。需要提示大家的是:任何平衡的姿勢,首先平衡的是心、是思想,最後才是身體。如果你想在平衡協調類的體式中保持狀態,最大的竅門就是將注意力放在當下要做的體式上,別走神。

與脊柱中立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