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太直的鍛煉方法
1、頸椎單一動作
所謂頸椎單一動作,是指進行頸椎鍛煉時基本動作的運行方向。
頸椎屈:身體保持站立姿勢,閉嘴,低頭,下頜內收盡量貼近胸,兩眼看胸;吸氣時用力,頸椎屈肌保持緊張狀態,呼氣時頸椎屈肌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
頸椎伸:身體保持站立姿勢,閉嘴,抬頭,眼睛盡量向後上看;吸氣時用力,頸椎伸肌保持緊張狀態,呼氣時頸椎伸肌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頸椎伸還有一種動作,其動作與上述要求基本相同,只是要求練習時嘴要微微張開。
頸椎側屈:頭偏向左側(或右側),眼睛向前平視;吸氣時頸椎側屈肌用力,呼氣時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
頸椎迴旋:頭向左側(或右側),眼睛向同側後方平視。吸氣時用力,呼氣時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
2、頸椎組合動作
所謂頸椎組合動作,就是在合理的運動條件下,把屈、伸、側屈、迴旋的基本動作按先後順序進行兩兩組合,目的是通過牽拉不同部位,使平時很少運動的肌肉韌帶得到鍛煉,提高頸椎的協調性,進而達到對頸椎進行全方位鍛煉的目的。
頸椎先屈後側屈、先屈後迴旋:首先,在預備姿勢的基礎上頸椎先前屈,而後做向左(或右)側屈動作,眼睛看下方。上動不變,吸氣用力,呼氣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其次,在預備姿勢的基礎上頸椎先前屈,而後做向左(或右)迴旋動作,眼睛看同側上方。上動不變,吸氣用力,呼氣放鬆。反復練習幾次後,恢復預備姿勢。
頸椎先伸後側屈、先伸後迴旋:基本動作同上面所述,惟在預備姿勢的基礎上頸椎先伸。
頸椎先側屈後屈、先側屈後伸、先側屈後迴旋:在預備姿勢基礎上頸椎先側屈,然後做屈,或伸,或迴旋動作。
頸椎先迴旋後屈、先迴旋後伸、先迴旋後側屈:在預備姿勢基礎上頸椎迴旋,然後做屈、伸、側屈動作。
3、頸椎混合動作
所謂頸椎混合動作,就是把多個基本動作和組合動作連貫起來進行練習,主要目的是提高頸椎的協調性。
頸椎環轉:頸椎的環轉就是把頸椎的單一動作連接起來連續進行鍛煉,有向左的環轉和向右的環轉兩種方法。進行環轉時,要注意眼睛與動作的配合,頸椎屈時向下看,頸椎伸時向上看,盡量讓環轉的幅度加大,使參與環轉的所有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牽拉。
頸椎全方位運動:把所有頸椎組合動作,不重復、不間斷的做完一遍。呼吸自然,頻率盡量不變,勻速慢做。
2、脊椎側彎的鍛煉方法 詳細的
3、人體關節的屈伸和旋內旋外的是什麼理解的?
解剖學有一個基本姿勢,叫基本解剖姿勢,就是身體直立,兩眼向前平視,下肢靠攏,足尖朝前,雙上肢自然下垂於軀體干兩側,手掌朝前。 以這個姿勢為基礎,身體中間為內,兩側為外。所以向內側旋叫選內,外側叫旋外。 關節角度變大,叫伸,角度變小,叫屈。
屈伸運動發生在冠狀軸上,運動時兩骨相互靠近。 首先,你得理解,什麼是冠狀軸。 冠狀軸是從左右方向上貫穿人體的假想軸線。
在解剖學標准姿式前提下,肘關節彎曲時叫「屈」,肘關節伸直時叫「伸」。但解剖學關於屈伸的第二條原則是,「向腹側運動時為屈,向背側運動時為伸」。以肩關節為例,此時,手臂向前抬起的動作叫「屈」,或「前屈」。而手臂向後抬起的動作叫「伸」,或「後伸」。
(3)脊柱屈動作擴展資料:
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關節面是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關節囊是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關節腔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
4、解剖學的屈和伸是什麼樣的動作?腳掌的屈和伸是怎樣的動作?
解剖學的屈和伸:是關節圍繞冠狀軸的運動,運動時相關節的兩骨之間的角度變小稱屈,反之角度增大稱伸。
腳掌的屈伸:足尖上提,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攏為距小腿關節的伸,習慣上稱背屈,足尖下握,是屈,習慣上稱為跖屈。
拓展資料
解剖學是涉及生命體的結構和組織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可以分為動物解剖學和植物解剖學。解剖學的主要分支有比較解剖學、組織學和人體解剖學。
解剖學的革新解剖學是醫學的基礎學科之一 ,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療,首先應了解、熟悉正常人體的結構,解剖學就是了解正常人體結構的學科。
5、使脊柱完成屈伸的肌肉?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背闊肌、下後鋸肌、前鋸肌
脊柱側曲牽連到很多部位的肌肉,需要各部位肌肉協調才能完成!
大部分吧分布在腰腹背部!!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6、鍛煉脊柱有哪些動作?
伸頸運動:
採取坐或站的姿勢,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站時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兩眼平視前方,全身自然放鬆,緩慢抬頭向上看天,盡力把頭頸伸到最大限度,並將胸腹一起向上伸;隨後將伸長的脖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接著再緩慢向後向上伸頸。每個連續動作算1次,各人可結合自己的不同情況每天可做十數次。伸頸運動可使頸椎得到鍛煉,減少頸椎病的發生。
聳肩運動:
正確的聳肩方法是:頭正直,挺胸拔頸,兩臂垂直於體側,然後兩肩同時盡量向上聳起,停1秒鍾,再將兩肩用力下沉。一聳一沉為1次,每天做100~120次,可起到按摩頸椎,促使頸肩部血流暢通的作用。
拍打肩膀。在學習之餘,自己用左右手握拳相互拍打左右肩膀十數二十下。可使肩頸肌得到鬆弛,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解除生理、心理緊張程度。
椎保健操:
側卧轉體。取側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方手叉腰。上身做前後轉體活動,盡量幅度大些,以使腰部充分旋轉,左右各3~6次。
引身舒脊: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住後頸枕部,雙下肢屈曲,足跟盡可能向臀部靠近,然後臀部輕微抬起離床,雙下肢同時用力將雙膝向下按壓,足部向上蹬,使身體受牽引力而下移。由於雙手將頭頸部穩住,因此可使頸、胸、腰椎的椎間受到牽引,使各椎間距增寬,對位良好。
仰卧挺胸: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後頸部,雙下肢伸直自然舒適,以頭、臀部做支點將背部抬起離床的同時吸氣,然後用力將背放回床上的同時呼氣。動作要自然,初練者每做10下停一次,呼吸順暢後繼續練習,可逐漸增加到百十次。堅持做有利於提高脊柱穩定性。做脊椎保健操,每日晨起排凈大小便後即可進行,初期每天1次,3個月後可改為每周2~3次,持之以恆,方能達到良好效果
7、脊柱是如何組成的?有哪些彎曲?可做哪些運動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
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