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側彎如何判斷先天還是後天?治療上有什麼不同?求解
先天性脊柱側彎往往存在椎體的畸形,如:椎體分節不良,楔形椎等。片子上可以看到。
2、後天脊柱側彎會影響身高
會,正常人的脊柱是筆直的,發生側彎以後肯定會導致上半身長度減少,影響升高。
除了影響升高,第一、外觀畸形;第二胸段脊柱側彎容易影響心肺功能;第三、脊柱側彎導致脊柱兩側骨骼肌肉受力不平衡,容易導致肌肉勞損、緊張而出現腰背疼痛症狀;第四、嚴重側後凸畸形,尤其後凸畸形有可能壓迫脊髓神經,引起神經症狀,如下肢麻木、無力,大小便障礙甚至癱瘓等等;第五、心理影響,脊柱側彎患者可能有自卑等心理。其診治必須根據具體病情及X光片檢查而定。對於你目前而言,如果畸形較重有矯形願望或者有較嚴重的腰背酸痛症狀等,則應考慮手術矯形治療。因此,建議門診檢查以明確。
3、這是先天性脊柱側彎,還是後天性?治療方法?
後天性的 具體說是特發性脊柱側彎。科布角估計是25度左右
可手術 也可支具矯形 各有利弊
4、先天性脊柱側凸與後天性脊柱側彎有什麼區別?
最大的區別就是:
先天性呢,其中一個脊柱節發育不完整,也就是說有個脊柱節它不像其他脊柱節是一個完整的,而是一塊大一塊小。
後天性呢,就是由於坐姿不正確,導致脊柱向一側彎曲。
不明白的話,繼續問我!
5、後天性脊柱側彎會遺傳嗎
完全的後天形成,應該不會,
但是很有可能是因為先天的遺傳性狀有側彎的趨勢,所以,將來的孩子可能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得脊柱側彎...但是注意預防應該沒事
6、什麼原因令到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有先天形成的,也有後天其他因素造成的,原因很多。
7、我得脊椎發生側彎.是後天坐姿造成的,怎麼辦
1、非結構性脊椎側彎,主要是姿勢不當造成的,可以通過調整站立行走坐卧等的姿勢就可以調整恢復。
2、結構性脊椎側彎輕度,可以通過運動進行校正:
一、俯卧向前伸單臂。在墊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側彎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側手後伸,同時做抬頭挺胸動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動作,俯卧腿和臂同時上舉,俯卧在墊子上,用脊柱側彎的另一側手和同側腳,同時做挺身和舉背的動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二、體轉動作:兩腳開立,扭轉軀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體轉運動。完成一次體轉後,兩臂輕置體側,再重復上述動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體轉動作),在動作過程中強調雙腿伸直,不要移動雙腳,以免減低練習效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三、單臂外振動作: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體外側振舉到極限,用力放下到體前內側極限,做30~50次。接著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復練15~20次,共做4組。
四、持棒向側上方擺動伸展:俯卧在墊子上,兩手寬於肩距,持棍棒或繩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彎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手臂,伸直同側面的手臂用力向側凸面使勁做擺振式體側動作,並同時使上體和兩臂盡力向上抬起。如持繩子和毛巾,務必綳緊,不讓其放鬆下沉。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五、 面對助木,直臂攀握懸垂身體,然後徐徐向左或向右擺動腰腿,同時順勢移動攀握肋木的雙手。重復練習。
六、 身體正側面對肋木下站立,用胸椎側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檔。另一側的手攀握在頭頂上的肋木側,然後向反肋木方面不斷作體側屈運動,必須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重復用30~50次,共練習4組。
七、懸垂體側擺: 正面雙手握單杠或肋木。兩腿並攏,向左右側擺,以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重復30~50次,共練習4組。
八、單杠單臂懸垂運動: 凹側臂手握單杠懸垂20~30秒鍾,跳下休息1分鍾,重復練習6~8次。
九、單臂拉引橡皮筋:
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側平舉,用力向身體另一側拉引,重復30~50次,共練習4組。
十、單臂上舉啞鈴運動:
身體直立,兩只腳與肩同寬,凹側手持啞鈴(10~15公斤),向上舉起時伸直臂,放下時屈肘,啞鈴位於肩側停止為1次,自然呼吸,重復10~15次,共練習4組。
採用上述矯正訓練方法,在於重點加強脊柱較弱一側的肌肉力量,逐漸把側凸的脊柱拉直。同時,還要注意經常保持較好的動作姿勢,從而達到矯正側彎的目的。
3、中度脊椎側彎 - 穿背架加上運動治療,高位的脊椎側彎(Apex > T8)者,一般用 Milwaukee 背架,低位的脊椎側彎一般用 Boston 或 OMC 背架,背架應該堅持穿,同時結合牽引和手法按摩效果更好。
4、重度側彎,需要進行手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