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手術學

脊柱手術學

發布時間:2020-08-14 01:20:37

1、脊柱側彎手術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那要看你是做的微創還是直接開後背的做法了。
微創的話會在右側腋下留下5-6個三厘米的小傷疤,因為失血不多,所以主要以脊椎的休息為主,卧床的話大概半個多月,術後恢復基本2個月就可以帶支架正常行動了。但是劇烈運動以及體力勞動,最起碼還需要一年以上。
直接開後背的話,因為失血量比較多,1000cc左右,所以卧床一般也要將近一個月,術後恢復3個月基本可以脫離照顧自己行動。但之後的3-5年都會身體比較虛弱,如果本來身體就不好的話,持續時間更長。
總之是很大的手術啦,我2004年手術後歇了三個月才慢慢開始上學,很辛苦,帶支架也特別煎熬,不過慢慢的就好起來了,別擔心,多休息總沒錯~~

2、目前最先進的脊柱微創技術是什麼?

首先這個提問是不科學的。因為作為一種技術,在脊柱微創這個領域還沒有最先進這種說法。
比較而言,脊柱微創技術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領域發展較快。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先後誕生了經皮椎間盤切吸術(PLD)、側路椎間盤鏡、椎間孔鏡(PELD)、後路椎間盤鏡(MED)、激光(PLDD)、針鏡及後來的椎板間鏡、二代椎間孔鏡、射頻纖維針鏡、纖維椎間孔鏡等。2010年頸椎間盤鏡也問世了,雖然時間有先後,這不能說明什麼技術是先進的、什麼技術不先進這個問題,只是人們在實際中對技術的理解和總結不同而已,不能說頸椎間盤鏡就是最先進的技術。
PLD技術是盲切,不能針對突出物實行摘除,只能經盤內進行所謂減壓。即使如此,其療效還是不錯的,目前使用這種技術的還大有人在。特別是在頸椎間盤鏡沒有問世的時候,PLD是頸椎間盤突出的唯一微創治療技術。
和PLD相似的技術還有側路椎間盤鏡、激光、射頻等。激光、射頻和所謂臭氧、溶盤等也許算不得微創技術,但為了比較,還是一並列上。早年的楊式鏡也是從PLD轉化而來,雖然加了支同軸內窺鏡,其操作原理也沒有什麼兩樣。
德國胡蘭德在楊氏鏡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增大了手術器械通道,操作上採用椎間孔入路的方式,這就是後來的椎間孔鏡。以提斯技術為代表的椎間孔鏡能夠摘除突出的髓核,應該說在楊氏鏡技術的基礎上的一大進步。但過於粗大的內窺鏡直徑限制了其技術的發展,進入椎間孔必須先進行椎間關節的打磨,多數人認為這是危險和不必的。其處理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黃韌帶肥厚的能力也較弱,鮮見成功的報導。
MED即後路椎間盤鏡克服了椎間孔鏡的弱點,從椎板間入路進行操作能成功的處理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黃韌帶肥厚等,處理脫垂游離的髓核也較為簡單。由於其較大的手術切口(大約20mm)和術中出血難以有效解決等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發展。
二代椎間孔鏡在提斯椎間孔鏡的基礎上有效的降低了內窺鏡直徑,進入椎間孔不必打磨椎間關節的特徵使得這款內窺鏡更受歡迎。其配套電動手術工具也較原始的提斯椎間孔鏡有了很大進步,對鈣化的髓核、狹窄的椎間孔的處理也相當容易了許多。由此衍生的頸椎間盤鏡為脊柱微創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MED傷害較大的特點不為非專業的脊柱科醫生喜愛,專業的脊柱科大夫更鍾愛可以靈活掌握的傳統小切口技術。這項技術特點啟發了開發人員,新型椎板間鏡應運而生了。靈活的椎板間鏡在手術切口上可以運用自如。改進後的後路技術即椎板間鏡技術既可以採用經皮穿刺也可以根據需要採用小切口並支持脊柱其他微創技術和鏡下內固定等,操作簡單安全。這種靈活的技術應該是目前脊柱微創發展的方向,即所謂最先進的技術吧。
值得一替的是,針鏡技術目前發展迅速。這種模塊化設計的產品使用方便靈活,具有上述技術的所有有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中國特色的技術必將大放異彩。
至於射頻、激光、臭氧、溶盤等,前文有所提及,這項技術還算不得真正的微創技術。其不能准確針對病灶治療或者不能成功處理病灶的特點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發展,溶盤甚至是一種即將淘汰的技術。但這項技術操作簡單、損傷較小,在非專業的脊柱醫生和基層醫生中仍然享有市場。但過份商業化的神化這項技術是有害無益的。

3、21歲脊柱側彎S型關於手術和上學問題【脊柱側彎】

脊柱彎曲症狀不是太重,且軀干仍平衡,為了不影響學業,你不想休學,我認為可以等到明年,但在這期間應該戴支具,同時應多做鍛煉,引力向上、腰背肌鍛煉等,不要坐得太久,期間可多活動。

(程富禮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鄭州骨科醫院程富禮 http://fulicheng.haodf.com/

4、怎樣理解脊柱微創手術(椎間孔鏡技術)?完全不同於介入技術。

脊柱微創手術技術(椎間孔鏡技術):如同關節鏡,腹腔鏡,胸腔鏡技術一樣利用管道鏡下通過 屏幕直接觀看病變組織而取出病變組織的技術。介入技術:(一)膠原酶化學溶解術原理:溶解椎間盤髓核的蛋白多糖,使椎間盤體積小而減輕或者解除神經壓迫。(二)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除術(PLD)(三)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原理:利用激光能量,達到自動汽化椎間盤部分髓核,以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從而降低椎間盤突出對脊髓神經的壓迫,達到治療目的。(四)溫控熱波椎間盤修補術(IDET)(五)等離子消融術原理:利用70度熱凝使髓核內的膠原纖維氣化、收縮和固化,使間盤總體積縮小,從而降低盤內壓力,減輕間盤組織對神經根的刺激,達到治療目的。(六)臭氧消融術原理:氧化髓核細胞,從而使突出的髓核回縮,盤內壓力降低,緩解對椎間盤痛覺感受器和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達到治療目的。(七)射頻靶點技術原理:利用一個高頻率交替變化的電場而產生高頻振盪而摩擦產熱,致使細胞變性凝固,發生物理化學變化,達到損毀靶點區組織的一種治療技術。

5、脊柱手術風險多高,成功有多少?

這個手術比較復雜,費用也很高。手術風險和你的側彎部位,身體狀況有關系的,再者,就是醫院醫師的水平。
比較大的危險就是引起癱瘓。50度的,在中國,也是建議手術介入了!北京協和醫院在這方面比較好!廣東的話可以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側彎中心支具矯形基地看看!

6、中華骨科學會脊柱學組腰背痛手術評分標准

優為分值≥16,良為15~11分,可為10~6分,差為5~0分。
症狀與主訴
(1)腰背部疼痛與不適
a 沒有 3分
b 時有 2分
c 常有或有時嚴重 1分
d 常很嚴重 0分
(2)下肢疼痛與麻木
a 沒有 3分
b 時有 2分
c 常有或有時嚴重 1分
d 常很嚴重 0分
(3)大小便無力與會陰部麻木
a 沒有 3分
b 時有 2分
c 常有或有時嚴重 1分
d 常很嚴重 0分
2.2 工作和生活能力
a 正常 3分
b 不能持續 2分
c 輕度障礙 1分
d 不能完成 0分
2.3 下肢的功能
a 正常 0分
b僅有無力、不適、或步行200米以後出現間歇性跛行 -1分
c明顯的間歇性跛行 -2分
2.4 臨床體征
(1)脊柱活動度、椎旁觸壓放射痛及直腿抬高和加強試驗
a 陰性 3分
b 有椎旁觸壓輕度放射痛或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大於50度 2分
c 腰部活動略受限,有椎旁觸壓放射痛,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1分
d 腰部活動嚴重受限,有放射痛,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且小於30度 0分
(2)感覺
a 正常 2分
b 輕度障礙 1分
c 明顯障礙 0分
(3)肌力
a 正常 2分
b 輕度減退 1分
c 明顯減退 0分
(4)腱反射
a 正常 1分
b 減弱或消失 0分

7、哪個醫院做脊柱手術最好阿???

南京鼓樓醫院.百年名院.現在錄屬南京大學附屬醫院.

北京積水潭也很牛.錄屬北京大學醫學部管.

可以在網上看一下這兩個醫院的介紹.

與脊柱手術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