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中板炎是什麼疾病
終板炎,又稱椎體終板炎,指的是椎體終板骨軟骨炎。多由於椎間盤變性引起.引起椎體終板炎的原因有多種,如年齡、陳舊性外傷、無菌性炎症、長期服用激素等,椎板炎是無菌性炎症、外力損傷、退行性病變、骨結核造成的炎症,臨床表現腰疼、局部積液,可引起椎間盤炎症、黃韌帶萎縮、周圍組織炎等。
2、脊柱終板是什麼
<
3、終板炎可以痊癒嗎?
很難 治療主要是採用針對性治療,一般採用針灸,推拿,中葯內服外敷等等保守治療方法,建議坐位時間不能過長,坐位脊柱的壓力最大,特別是腰椎,這樣會加重病情.鍛煉以腰肌鍛煉為主(飛燕,拱橋等),來穩定脊柱.可以游泳鍛煉.睡硬板床,注意休息,基本無需特殊治療。鍛煉記住一個原則,不能加重脊柱的壓力.
4、人體的脊椎纖維指的是什麼
脊柱由24個椎骨、骶骨和尾骨借椎間盤、椎間關節及許多韌帶連接成一個整體,既堅固又柔韌。纖維呢,脊椎纖維是一個成分,是一種結締組織,用來固定或者說綁住每一個椎骨而形成一條完整的脊柱。
5、能詳細說一下人體脊柱每一節對應的神經根所支配神經的功能嗎?
脊神經
脊髓每個節段發出一對脊神經,共31對(個別人32對),脊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及尾神經1~2對。脊神經由脊髓前根(運動根)和後根(感覺根)合成根神經通過椎間孔後,分成前支和後支。後支較細,穿橫突向後行,分布於頸、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膚;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頭頸、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膚。每一對脊神經前支在椎間孔外不遠處發出交通支,與交感神經節相聯系,並發出脊膜返支(竇椎神經)再入椎管,支配椎管內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間盤後部纖維環、後縱韌帶及關節囊。
一,脊神經的纖維
脊神經包含有四種神經纖維:
(一)軀體感覺纖維:神經末梢終於皮膚、肌肉、肌腱、關節和骨膜,向中樞傳導各種深、淺感覺。
(二)軀體運動纖維:末梢終於前身骨骼肌中的運動終板,支配頸、軀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運動。
(三)內臟感覺纖維:傳導胸、腹部內臟、血管及腺體的感覺。
(四)內臟運動纖維:來自脊髓側角交感神經元的纖維,分布至皮膚的汗腺、立毛肌、血管及肌肉內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縮及調節肌肉營養。
部分頸神經與腦神經聯合支配的,稱為交通支。例如C3,4部分纖維與副神經結合支配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故常見落枕患者胸鎖乳突肌痙攣,當糾正落枕引起2~4頸椎小關節錯位後,肌痙攣即可緩解。
二,神經叢
脊神經前支組成個種神經叢,即頸神經叢(C1~4組成)、臂叢(C5~8、T1組成)、腰叢(T12、L1~4組成)、骶叢(尾叢)(L4~5,S1~5、Co1~2組成),胸神經不組成叢。各神經叢分布情況如下:
(一)頸叢(C1~4前支)
1,皮支
(1)枕小神經(C2):支配枕外部、耳廓後面及乳突部皮膚。
(2)耳大神經(C2、3):支配耳廓。乳突及腮腺區皮膚。
(3)頸皮神經(C2、3):支配頸前麵皮膚。
(4)鎖骨上神經(C3、4):支配鎖骨區、肩部及上胸部皮膚。
2,肌支
(1)胸鎖乳突肌支(C2、3)。(參與副神經支配)。
(2)斜方肌支(C3、4)。
(3)頸深肌支:C1支配頭前直肌、頭側直肌;C2~4支配頭長肌;C1~4支配頸長肌;C3~4支配中斜角肌;C4支配前斜角肌。
(4)提肩胛肌支(C3~5)。
3,膈神經(C3~5)
(1)運動纖維:支配膈肌。
(2)感覺纖維:支配心包、膈、縱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3)至舌下神經交通支:支配頦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及甲狀舌骨肌。
(4)至迷走神經交通支(C1):支配顱後窩硬腦膜感覺。
(二)臂叢(C5~8、T1前支)
1鎖骨上分支
(1)肩胛背神經(C3~5):支配菱形肌及提肩胛肌。
(2)胸長神經(C5~7):支配前鋸肌。
(3)鎖骨下神經(C5、6):支配鎖骨下肌。
(4)肩胛上神經(C5,6):支配岡上肌、岡下肌。
(5)胸前神經(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
(6)肩胛下神經(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圓肌。
(7)胸背神經(C6~8):支配胸闊肌。
2鎖骨下分支
(1)外側束
1肌皮神經(C5~7):皮支支配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肱二頭肌及肱肌。
2正中神經(C6~T1):皮支支配手掌面橈側三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前臂旋前圓肌、掌長肌、指屈淺肌及橈側屈腕肌、姆內收肌以外之拇指肌及橈骨側之2、3蚓狀肌、姆屈長肌、指屈深肌的橈骨頭、旋前方肌。
(2)內側束
1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臂內側麵皮膚。
2前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前臂內側麵皮膚。
3尺神經(C7~T1):皮支支配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手指和手背面尺側兩個半指的皮膚;肌支支配尺側屈腕肌、指屈深肌之尺骨頭、尺側二個蚓狀肌、各骨間肌及內收拇肌。
(3)後束
1腋神經(C5、6):皮之支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圓肌。
2橈神經(C5~T1):皮支支配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橈側兩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肱三頭肌之長頭、肘肌、肱橈肌及前臂背側各伸肌及橈側之各伸肌。
(三)胸神經前支(T1~12)
(1)肋間神經:皮支支配胸前和胸部外側皮膚,第二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稱肋間臂神經,支配臂內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肋間肌。下6對肋間神經還支配腹肌。
(2)肋下神經:為T12胸神經前支。
(四)腰叢(T12、L1~4前支)
(1)髂腹下神經(T12、L1):皮支支配大腿上外側及恥骨聯合附近的皮膚;及支支配腹肌。
(2)髂腹肌溝神經(L1):皮支支配陰囊、陰莖根的皮膚(女性支配陰阜和大陰唇皮膚)及大腿上內側皮膚;肌支支配腹肌。
(3)生殖股神經(L1、2):皮支支配大腿前側、腹股溝韌帶下方和陰唇皮膚;肌支支配提睾肌和肉膜。
(4)股外側皮神經(L2、3):支配大腿外側麵皮膚。
(5)股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前麵皮膚及小腿內側和足內側緣皮膚(名隱神經);肌支支配股四頭肌。
(6)閉孔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內側面中部皮膚和髖關節;肌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
(五)骶尾叢(L4~、S1~5、Co1~2前支)
(1)陰部神經(S1~4):皮實支配會陰及外生殖器皮膚;肌支支配會陰肌。
(2)臀上神經(L4~S1):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3)臀下神經(L5~S2):支配臀大肌。
(4)肌支:支配梨狀肌(S1、2)、閉孔內肌(L5、S1)及股方肌(L5、S1)。
(5)股後皮神經(S1~3):支配大腿後麵皮膚。
(6)坐骨神經(L4~5、S1~3)
○1脛神經:皮支支配小腿後面及足外側緣、足跟內外側及足底的皮膚;肌支支配腓腸肌、跖肌、比目魚肌、腘肌、脛後肌、拇屈長肌、趾屈長肌及足底部肌肉。
○2腓總神經:皮趾支配小腿前側、外側和足背皮膚;肌支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及足背肌肉
(六)脊神經後支的分布:
(1)枕大神經(C2):支配頭下斜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及枕部皮膚。
(2)枕下神經(C1):支配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
(3)第3枕神經(C3):支配頭半棘肌及枕部皮膚。
(4)頸神經4~8
(5)胸神經1~12
(6)腰神經1~5
以上頭、胸及腰神經後支按節段支配頸、背、腰部的肌肉及皮膚感覺。其中L1~3後支的皮支組成臀上皮神經,支配臀部上部皮膚。
(7)骶神經(S1~5):從骶孔穿出支配臀中部皮膚。
(8)尾神經(Co1~2):從骶管裂孔穿出,支配尾部皮膚。
6、什麼是椎體上緣終板炎
你好
問題分析:椎體終板骨軟骨炎,簡稱椎體終板炎。多由於椎間盤變性引起.引起椎體終板炎的原因有多種,如年齡、陳舊性外傷、無菌性炎症、長期服用激素等,椎板炎是無菌性炎症 外力損傷 退行性病變 骨結核造成的炎症 臨床表現腰疼 局部積液 可引起椎間盤炎症 黃韌帶萎縮 周圍組織炎等。
指導建議:治療主要是採用針對性治療,一般採用針灸,推拿,中葯內服外敷等等保守治療方法,建議坐位時間不能過長,坐位脊柱的壓力最大,特別是腰椎,這樣會加重病情.鍛煉以腰肌鍛煉為主(飛燕,拱橋等),來穩定脊柱.可以游泳鍛煉.睡硬板床,注意休息,基本無需特殊治療。鍛煉記住一個原則,不能加重脊柱的壓力.
祝你健康!
7、終板炎是怎麼引起的
主要症狀:腰酸,時間不能做長,還有腰有側彎,今天百側左邊,明天側右邊,發病時間:最近3個月度化驗檢查結果:MRI所見: 腰椎生理曲度存在,L1—L4椎體上下緣呈局限性長L1長L2異常信號,累及相應椎間盤版.圓椎及所見脊髓形態及信號未見異常權.周圍軟組織及韌帶未見異常.MRI診斷:腰1——4椎體上下緣局限性異常信號,符合終板炎改變.
8、人的頸椎有幾節? 背椎幾節?腰椎幾節?一共多少節?
有7節頸椎骨、5界腰椎骨,一共33塊人體脊柱。
脊椎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
(8)脊柱的終板擴展資料:
頸椎的日常防護:
頸部保暖保暖是頸椎疾病預防非常重要的措施。頸部受涼會導致肌肉相對僵硬,活動靈活性下降,更容易受傷。如果頸部本身就有問題,受涼後症狀會明顯加重。所以夏天應避免頸部空調直接吹,冬天避免頸部外露,可以穿高領衣物或絲巾、圍巾等保護頸椎。
睡眠姿勢主要是睡眠時頸椎的姿勢,和枕頭關系密切。睡眠是人體休息的時間,如果枕頭不合適,就會導致頸肩部周圍肌肉的緊張和痙攣,輕則引發落枕,久而久之則成為頸椎病。
正常頭在頸椎的正上方,頸椎周圍肌肉最省力,睡眠時最好也保持頸部肌肉放鬆,枕頭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肌肉不適,枕頭高度一般和自己的拳頭高度差不多,且枕頭的弧度最好能夠和頸椎及顱骨後枕部比較貼合。
9、腰椎間盤的形態構造怎樣?
腰椎間盤由透明軟骨(也叫軟骨終板)、纖維環和髓核三部分構成,纖維環由堅硬的密膠質纖維形成,圍以髓核。
透明軟骨板即椎體的上、下軟骨面,在解剖上屬於椎體各部分,但臨床上與椎間盤病變密切,可視為椎間盤的一部分。透明軟骨板作為髓核的上、下界,與相鄰椎體分開。在椎骨發生過程中,椎體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級骨化中心,其周圍雖然成骨,形成骺環,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為軟骨,5 歲以前椎體上下的骨骺和骨體相融合,軟骨板的大小和形狀與上下相連的椎體相當,椎體上下無血管的軟骨板如同膝髖關節的關節軟骨,可以承受壓力保護椎體,防止椎骨遭受壓力,只要軟骨板保持完整,椎體就不會因壓力而發生吸收現象,軟骨板還可視作半滲透膜,在滲透壓下,水分可以擴散至無血液的椎間盤。
纖維環在上下透明軟骨板的周圍有一圈堅強的纖維組織,由膠原纖維及纖維軟骨組成,成為纖維環,是椎間盤的最主要維持負重的組織,與上下軟骨板和脊柱前、後縱韌帶緊密相連,纖維環作同心層排列,各纖維的方向彼此交錯,猶如肋間內外肌排列一樣。相鄰兩層之間借黏合劑樣物質相連,纖維環的前部及外側部較後部約寬一倍,後部各層較窄,層次少,相鄰層的纖維接近平行,連接的物質較少,最內層的纖維與髓核的細胞間基質相融合,無明顯界限,成人纖維環由一系列板層構成,形成不完全的環,每個板層的纖維在兩個椎體間斜行,並以一定角度(30 ~ 60 度),越過鄰近板層的纖維,有的甚至垂直。纖維環相鄰纖維層的交叉排列,可能與髓核對其所施內部壓力有關,短纖維較長纖維更易遭受巨大的壓力,不利於兩椎骨間的運動,可引起放射狀撕裂,纖維環連接相鄰兩椎體,使脊柱在運動時作為一個整體,纖維環甚為堅固,緊密附著於軟骨終板上,保持脊柱的穩定性,脊柱外傷時,必須有巨大力量,使纖維環廣泛撕裂,才能引起椎體間脫位,纖維環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鄰椎體可以有輕度活動,但運動到一定限度時,纖維環緊張,又起節制的作用,限制旋轉運動。
髓核在出生時比較大而軟,位於椎間盤的中央不接觸椎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髓核位置有變化,椎體後面的發育較前面為快,因此至成年時髓核位於椎間盤偏後,髓核是一種富有彈韌性半液體的膠狀物質,約占椎間盤切面的50% ~ 60%,髓核由軟骨樣細胞組成,分散於細胞間基質,其中有分化較差,不太緻密的膠原纖維網覆以多糖蛋白質復合物,這個多糖,硫酸軟骨素由於其羥基能使髓核與水分結合,細胞間基質形成三維乳膠體系統。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殘余,髓核一般位於纖維環的中部,較偏後,並不絕對中心。髓核隨外界的壓力而改變其位置及形狀,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頸椎即靠前。髓核的形成由周圍的纖維環及上下軟骨板所固定,它為同質的基質,原纖維結構無一定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