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直背綜合症
直背綜合症,主要是指胸椎正常生理性後凸消失,使胸前後徑縮短,胸腔有效容積減小,縱隔內容受到擠壓,從而產生心臟和大血管受壓移位等一系列改變。
直背綜合征是不明原因的胸段脊柱發育障礙導致胸段脊柱平直,部分患者甚至有胸骨向內,輕度凹陷,引起心血管形態改變。
該病大多數見於輕少年,大多無明顯症狀。
以上健康科普知識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需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由專業醫師判斷。
2、什麼是Horner綜合征
Horner綜合征又叫頸交感神經綜合征,是由於交感神經中樞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壓迫和破壞,引起瞳孔縮小、眼球內陷、上瞼下垂及患側面部無汗的綜合征。據受損部位可分為中樞性障礙、節前障礙及節後障礙的損害。
臨床表現為:
1、瞳孔縮小:是霍納(Horner)綜合征的主要體征,由於病側瞳孔開大肌癱瘓,致使兩側瞳孔不等大,在黑暗處或較明亮處更顯著,這是因為瞳孔括約肌不癱瘓,所以於明亮處兩側瞳孔都縮小而不易辨認。
2、瞼裂變小:是霍納(Horner)綜合征中僅次於瞳孔縮小的重要癥候。瞼裂變小,早期明顯。由瞼板肌麻痹,上瞼輕度下垂引起。此時下瞼也可伴有輕度上升。通過與對側瞼裂作比較,可以得知上瞼下垂。也可通過觀察角膜上緣被遮蓋的程度而確定。判定下瞼是否上升,可囑患者向上凝視,此時在霍納(Horner)綜合征側下方鞏膜帶較窄。
3、眼球後陷:常認為是霍納(Horner)綜合征三大症之一,可能與眶肌癱瘓有關,但如前所述,人的眶肌正趨退化,作用微弱,所以眼球後陷是瞼裂縮小所引起的假象,並非真正後陷,這在測量眼球的位置時可得到證實。
4、同側面部皮膚血管擴張(面部潮紅)和無汗:分布到面部皮膚血管和汗腺的交感神經纖維與支配瞳孔開大肌的纖維的徑路基本相似,均經頸交感乾和頸上神經節,但有人認為它們在腦乾和脊髓內的徑路以及最後至末梢的徑路並不完全相同,所以可出現分離性症狀,即瞳孔縮小,但無面部潮紅和無汗。
5、除眼部體征外,患者常伴有頸椎病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如頭痛、頭暈、頸部疼痛、心慌、心律不齊等。
(2)脊柱綜合症擴展資料:
Horner綜合征的病因
1、最常見導致Horner綜合征的病因是頸動脈夾層,可以是自發性的,也可以是由於頸部局部創傷所致。脊柱按摩是頸內動脈(ICA)夾層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其所致的卒中也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目前已有多例因脊柱按摩導致ICA夾層所致Horner綜合征的報道。本例患者並不考慮ICA夾層;因為患者同時出現顯著的放射性臂叢神經痛,且頸部的CT血管造影排除了夾層可能。
2、不伴有面部無汗是節後性病灶或T1神經根節前性交感神經病灶的一個徵象,由於促泌汗神經纖維在頸動脈分叉水平就與頸動脈叢分開,並且其存在於T2-T3節段水平的脊髓中。因此,需要注意因T1神經根水平病灶導致的罕見部分Horner綜合征的情況。
3、Horner綜合征與同側上肢疼痛、無力等症狀同時出現則符合肺上溝瘤綜合征的診斷標准,提示肺尖處的惡性腫瘤可能同時累及交感神經干以及臂叢下干。
然而通過肺部的X線檢查排除了肺部病灶。接下來進行的神經電生理檢查顯示前臂內側皮神經SAP正常,與節前神經根性病灶相一致,MRI也證實了這一點。如果是肺上溝瘤累及臂叢神經下乾的話,SAP應該減弱或消失。
瞳孔葯物試驗可用於證實是否出現Horner綜合征,並有助於眼交感神經通路上病灶的定位。可卡因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果用於虹膜開大肌失去交感神經支配的患者中,將不會誘導瞳孔放大反應,證實確實存在Horner綜合征。
4、另一方面,局部注射羥基苯乙胺,可通過促進突觸前神經末梢腎上腺素釋放導致瞳孔放大反應。只有當節後神經元(第三級神經元)完整時,該反應才會出現,因此可以用於鑒別中樞性、節前性以及節後性病灶。
5、中樞性Horner綜合征是由於腦幹部位卒中所致,比如Wallenberg綜合征。其通常很少與外周性病因相混淆,由於其常合並一些其他表現可提示為腦干損傷,包括眼震、分離性的感覺障礙以及同側小腦症狀。
3、什麼叫Horner綜合征?
Horner綜合征是一種病症,又稱霍納氏綜合征,表現為瞳孔縮小,眼瞼下垂及眼裂狹小,眼球內陷,同側額部無汗。炎症者要抗感染治療;腫瘤者行化療、放療、手術等治療;原發病的對症、支援、增強免疫治療。
(3)脊柱綜合症擴展資料:
病因
1、頸部至縱隔病變
頸部及上肢損傷,頸深部槍傷、刀傷、鎖骨骨折、肩關節脫臼,診療過程中引起的星形交感神經節切除,交感神經切除,交感神經普魯卡因封閉術,頸動脈造影術及臂叢神經受損害。
2、脊髓病變
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原發性或轉移性脊髓腫瘤,多發性硬化,頸椎病,脊柱結核,脊髓炎或脊髓前角灰質炎,梅毒性脊髓病變。
3、顱底病變
棘孔、卵圓孔內注入酒精,腦瘤,顱腦外傷,三叉神經節後切斷術,岩骨炎,三叉神經帶狀皰疹。
4、顱內病變
椎動脈不完全閉塞,延髓和脊髓的血管性病變,延髓空洞症,延髓腫瘤,腦炎、多發性硬化等。
4、脊椎癌的早期症狀
無論是原發性還是轉移性脊柱腫瘤,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神經功能障礙、局部包塊或脊柱畸形等。無症狀的脊柱腫瘤通常在體檢中才會被發現。
1.疼痛
疼痛是脊柱腫瘤患者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80%~95%的原發性脊柱腫瘤在確診時疼痛是首發症狀,有時是惟一症狀。
2.腫塊
因脊柱骨腫瘤多發生在椎體,而椎體的位置較深,難以在體表發現,故以腫塊為首發表現的患者並不常見,主要見於頸椎或脊柱後部附件結構的腫瘤。脊柱惡性腫瘤的包塊增長較快,對周圍組織常形成壓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適等表現。轉移性脊柱腫瘤由於有原發病灶的存在,以及轉移腫瘤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比較迅速,易於誘發脊柱疼痛和神經症狀等,常在形成較大包塊前即已被發現。
3.畸形
脊柱腫瘤導致的脊柱畸形並不少見,其主要機理包括:腫瘤對椎體和(或)附件的破壞;脊柱周圍組織的痙攣性反應.以及腫瘤體積較大對周圍結構形成擠壓等。如骨樣骨瘤常可出現凹向病灶側的側凸畸形,其側彎頂點多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經功能障礙
脊髓神經受壓可由腫瘤本身直接侵襲引起,也可由腫瘤破壞骨性結構導致的畸形繼發引起。由於脊柱腫瘤主要位於椎體,往往從前方壓迫錐體束或前角細胞,故常首先表現為運動功能損害,其臨床症狀則視脊髓神經受壓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脊髓前角綜合征、脊髓後角綜合征及脊髓半切綜合征等。
5. 脊柱腫瘤的全身症狀
早期脊柱腫瘤患者的全身症狀並不明顯,出現全身症狀通常是原發性惡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患者的晚期表現,貧血、消瘦、低熱、乏力等臨床表現。
5、脊椎側索硬化綜合症脊椎側索硬化綜合症
應該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綜合症,而是脊肌萎縮症(少年型)。這個病跟遺傳有關,可以做基因檢查。目前沒有治療辦法,康復鍛煉為主。
(姚曉黎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中山一院姚曉黎 http://yeyaoxiaoli.haodf.com/
6、脊椎綜合症
7、體蒂綜合症為什麼會發生
你好!體蒂異常是復雜的畸形組合,又稱肢體-體壁綜合征,是由於前腹壁關閉失敗所引起。該綜合征具有廣泛前側腹部裂、明顯的脊柱側凸、肢體畸形、顏面顱腦畸形、臍帶極短等多種畸形,這些畸形可單獨存在或合並存在,其特徵性表現是羊膜絨毛膜不融合。因此,羊膜未覆蓋臍帶,但從臍帶邊緣呈片狀伸出,與胎兒體壁及胎盤是連續的。LBWC的發生率尚不清楚,該畸形產生的原因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認為是在胚胎發育4-6周時,由於出血、壞死、缺氧,導致胚胎組織發育不全或受損,從而導致腹部閉合失敗。
8、老年綜合症的症狀是什麼??
1、眩暈的發生與人的臟腑有關。觀察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脾陽不振運化失司;肝陽上亢諸風掉眩;清濁升降失調,聚濕痰積必眩暈。
2、眩暈症的病人都是虛證,但不可亂補、眩暈症的病人都是虛證,虛者補之,絕對正確。但不可亂補。怎樣補?在用葯方面要具體分析,臨床觀察有的補葯服了很好,有的服後 反而不好,足以證明葯物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正確的補法是靠准確的選葯,選葯是根據葯的葯性進行。
3、治療以辨病為主。明確是哪種眩暈病、屬於哪種類型眩暈。眩暈症有多種,先確定是哪種眩暈。已確定是美尼爾氏綜合症,分辨是眩暈症中的哪種類型。根據症狀表現,提出分型,對眩暈的診斷與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經葯引經葯(葯引子):美尼爾氏綜合症的主要病所,重要部位體積小到毫米,而且在顳骨內、靠內耳,目前世界范圍內,所用的葯,穿透不到病所,如何使葯物能達到病所。就要選擇理想的引經葯,通過引經葯,將有效治療眩暈的葯引達到病所,就能發揮治療眩暈的作用,中葯能夠辦到此種特效功能。
5、美尼爾氏綜合症分為八種類型。從古至今沒有人將美尼爾氏綜合症分型。我根據症狀表現,對美尼爾氏綜合症進行了分型, 70年代正式提出分型,分型對診斷和治療有重大意義。
6、系列『眩暈尼爾康』研究成功。運用中醫的理論,依據祖傳秘方,運用中醫的理論,研究出科學的配方,配製成中葯有效的,系列『眩暈尼爾康』。有效的運用中葯中的引經葯(葯引子),選擇了具有穿透性機能很好的引經葯 ,將有效的中葯引達到病所內。使其迷路的壓力降低、淋巴循環通暢 ,從根本上發揮治療眩暈症美尼爾氏綜合症等多種眩暈症的作用。鞏固時期的治療服「眩暈尼爾康」或「眩暈尼爾康加強」具有抗復發作用,使淋巴成份恢復正常,有效的防止復發 。
7、總結3600例美尼爾氏綜合症。姜主任1996年按照美國治療美尼爾氏綜合症的標准總結,總結3600例美尼爾氏綜合症,有效率為96%,達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1997年全國中醫學術會,邀請姜主任向大會報告了他的研究成果。治療美尼爾氏綜合症3600例。
8、美尼爾氏綜合症分為八型。 分型對診斷、治療有一定意義 現將美尼爾氏綜合症分型,分別介紹八種類型:
1、 普通型又稱常見型,眩暈、耳鳴、惡心、嘔吐、出汗等症狀 先後出現。
2、 首發耳鳴型,耳鳴發生在其它症狀之前,數月、數年。
3、 重耳鳴型:耳鳴表現重。耳鳴發生了,眩暈容易發作,眩暈表現重,耳鳴也重。眩暈治療好了,耳鳴未治好,眩暈必復發。
4、 無耳鳴型,眩暈發作5次以上無耳鳴,稱其為無耳鳴型。
5、 突發耳聾型,眩暈發作過程中,由於壓力特大,膜迷路破裂,發生突然耳聾。耳聾多在—側,亦有雙側交替發生。重視耳聾早期治療好 。
6、 延緩眩暈型,表現波動性、神經性、進行性耳鳴、聽力下降,(短時間不發生眩暈)多數年甚至20年才出現眩暈。
7、 隱藏耳鳴型,病人外表表現沒有耳鳴,但耳內有堵塞、悶脹、悶熱、瘙癢、微痛的感覺,這是一種隱藏無耳鳴型美尼爾氏綜合症。其中有部份人聽力下降。
8、 眩暈狀態型,一個月內發作三次以上,有此次眩暈尚未好,下次眩暈己來。患者處於眩暈狀態、稱眩暈狀態型(暈型)。
美尼爾氏綜合症分為八種類型,在治療方面要注意,突發耳聾型,是某部位的膜迷路,由於壓力特大,膜迷路突然發生破裂致突發耳聾。早期服眩暈尼爾康,能恢復聽力。治療適時加服或改服通竅耳聾丸或耳聾沖劑。另外重耳鳴型, 治好了
眩暈,如果耳鳴沒治好,就不能有效的防止復發。眩暈狀態型是美尼爾氏綜合症中的最重型。對機體的影響很大,有危險性。重視治療的同時要加強護理。
根據中西醫結合研究眩暈症,把美尼爾氏綜合症分為八種類型;探討出頸椎性眩暈的真正原因;眩暈與胸椎的特殊關系;以及被稱為怪症的腦性眩暈.
介紹美尼爾氏綜合症的八種類型
美尼爾氏綜合症籠統的看是一種眩暈,但是根據臨床症狀表現的不同,進行分型,美尼爾氏綜合症分為八種類型。 分型對診斷、治療有一定意義 現將美尼爾氏綜合症分型,分別介紹八種類型:
美尼爾氏綜合症分為八種類型,在治療方面有幾點要注意。突發耳聾型,是膜迷路,由於壓力特大,膜迷路突然發生破裂致突發耳聾。早期服用眩暈尼爾康,能恢復聽力。治療適時加服或改服通竅耳聾丸或耳聾沖劑。另外重耳鳴型, 治好了眩暈,如果耳鳴沒治好,不能有效的防止復發。眩暈狀態型是美尼爾氏綜合症中的最重型。對機體的影響很大,有危險性。重視治療的同時要加強護理
頸椎性眩暈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頸椎性眩暈多見於中老年人,一般人容易認為是腦供血不足。姜主任經過深入研究發現真正的原因是椎基底動脈中的小分支「迷路動脈」.迷路動脈是專門供應平衡器官的動脈,由於頸椎體位的改變,迷路動脈受干擾,平衡器官供血不足,必引發眩暈。治療:內服眩暈尼爾康2號,外敷骨康散或骨康貼。
眩暈與胸椎有關系
姜主任長期診治眩暈症中,發現眩暈患者第三胸椎有明顯的壓痛,嚴重的會出現脊突偏歪。這是中醫論述椎體相關病 ,是診斷眩暈的重要依據。在治療過程中,需外敷骨康散、舒筋散等
腦性眩暈是一種特殊眩暈症(怪病)
腦性眩暈是腦功能性疾病,研究早期被定為研究的重點。有感覺性症狀有表現的症狀,兩種症狀為主觀症狀與客觀檢查明顯矛盾(檢查正常),病的輕重與症狀表現矛盾(病輕症狀重)。症狀表現廣泛又復雜,多頭腦內有異常症狀。症狀像某種病,但又不是那種病,病因查不出,故病人稱自己得了怪病。詳細症狀表現,請參閱腦性眩暈 。
縱軸性眩暈
縱軸性眩暈:不是頸椎體位的改變,而是表現在脊柱縱軸(從胸骨到尾骨)體位的改變、轉動的改變。例如:躺下、躺著翻身、躺著起來;從床上躺下到一定的高度,到某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必發生眩暈,這種眩暈不是很容易診斷。縱軸性眩暈並非少見。診斷比較困難,因為頸椎性眩暈和縱軸性眩暈不是一種眩暈,其中頸椎連接脊柱,症狀不容易分清。病人對這種眩暈缺乏了解。兩種症狀容易混淆,都可以發生在起床和倒下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生在翻動過程中。其區別是頸椎性眩暈是以頸椎體位的改變,縱軸性眩暈是以縱軸體位的改變,因此症狀不易區別。實際的觀察是可以做出正確診斷。
治療:縱軸性眩暈是常常見到的,診斷比較難,但是治療並不難。內服眩暈尼爾康3號。在治療期間必須加外用葯,因為發病與椎體有關。治療10天左右,患者要有意識的強迫自己躺在發生眩暈的姿勢,強迫性維持一段時間,再恢復到原來不暈的姿勢,次日重復同樣的方法進行循環治療,這樣作是治療的需要。配合強迫性維持體位,所以在治療期間,要外用中葯袋。
說明:縱軸性眩暈與脊柱有關系,臨床觀察,凡是眩暈患者多第三胸椎壓痛明顯。有的椎體後關節發生錯位。縱軸性眩暈是脊柱某個部位有類似的變化,內服眩暈尼爾康三號。外用中葯袋《骨康散》或《通脈散》進行局部治療。
縱軸性眩暈:不是表現在頸椎位置的改變,而是表現在縱軸(從胸骨到尾骨)轉動的改變,比如躺下、翻身就會眩暈或躺下、躺下起來在某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發生眩暈,這種眩暈不是很好診斷。縱軸性眩暈還是時常能見到,診斷比較難。
縱軸性眩暈:不表現在頸椎位置的改變,而是表現在縱軸(從胸骨到尾骨)因轉動造成體位的改變,比如躺下、翻身會發生眩暈。或躺下、躺下再起來,在某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上翻身發生眩暈,這種眩暈容易被忽視,此種眩暈比較少見,不是很好診斷的,診斷比較難。
治療:縱軸性眩暈是常常見到,但是診斷比較難。治療不難。內服眩暈尼爾康3號。在治療期間加局部外用葯,因為發病與椎體有關,治療10天左右,患者要進行原眩暈體位姿式狀態,強迫性維持一定時間,這樣作是治療的需要。配合強迫性維持體位,所以在治療期間,要外用中葯袋。半個月8袋,1袋16元。每天使用60分鍾。
9、愛德華氏綜合症
你好!人類細胞的染色體有23對(46條),其中常染色體22對,性染色體1對,它們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
愛德華氏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三體征,其病因就是患兒的第18對染色體上多了1條染色體,故又稱為18三體綜合征。患兒常表現為多發性嚴重畸形,大多在分娩時或產後即死亡。
孕期篩查是預防愛德華氏綜合征患兒出生的重要途徑。你的篩查結果為1:224,表明胎兒患愛德華氏綜合征的可能性非常大,屬於高危孕婦。醫生建議羊水穿刺檢查,是為了明確診斷,胎兒正常繼續妊娠,如果確診,應及時終止妊娠。這樣,可以避免懷胎十月結果生個畸型寶寶。高危孕婦不一定都生畸形寶寶,是否做羊水檢查,主意自己拿。
早期確診,除了羊水檢查,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B超檢查陽性率相對較低,等胎兒基本發育成熟再做診斷,對孕婦的傷害會更大。
回答問題補充:
遺傳性疾病,簡單講就是父母染色體異常,導致胎兒發育不正常。遺傳病史,指家族中有人患遺傳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