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人體的四個生理彎曲
人體四個生理彎曲:向前凸的頸曲與腰曲,向後凸的胸曲與骶曲。
人體的脊柱由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和一塊骶骨及尾骨組成,每節椎體之間通過軟骨和椎間盤連接。在人體結構中,脊柱就像一個大型的彈簧,具有緩沖壓力、減弱震盪的作用,還能保護大腦和內臟,脊柱存在四個生理彎曲,這些生理曲度擴大了軀乾重心在基底的面積,從而加強了直立姿勢的穩定性,對人體有巨大的保護作用。
正常的脊柱在矢狀面上有四個彎曲,頸段呈前凸狀態,胸段是後凸,彎曲段在T2~T12,T7是彎曲的頂點,腰椎是前凸,L3的彎曲頂點,骶椎呈後凸。這四個彎曲是人類特有,從直立行走開始進化而來,使我們的脊柱成為一個柔韌而有力的結構,既是頭、內臟的等器官的支柱,又可以緩沖外力對脊髓、大腦的震動。
頸椎的生理曲度形成於出生後的6個月內,與重力、和姿勢有關,寶寶做抬頭的動作,經常爬行,有助於生理曲度的形成。正常的生理曲度是以17cm為半徑的圓弧曲度,當曲度增加,柔韌度也增加,承重力減弱;當曲度減少,柔韌性也減弱,承重力增加;當發張時,柔韌性減弱,承重力也減弱。不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椎體邊緣容易長骨刺,椎間盤受力不均易發生膨出、突出,甚至椎管狹窄。
擴展材料:
脊柱異常生理彎曲的危害:
胸椎生理曲度形成於胎兒時期,但很容易受後天影響,如日常坐姿不正、站姿不正,胸椎後凸的增大會使腰曲增大,頸曲減小,我們知道人體的內臟大部分在胸椎這段位置,所以胸椎變形會壓迫胸腔臟器,產生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胸悶氣短、易受風寒、疲倦乏力、消化不良、氣管炎、支氣管炎、胰臟功能失調等,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
腰椎曲度在6~8歲間完全成熟,寶寶的爬行有助於腰椎曲度的形成,脊椎曲度即有柔韌性又有彈性,承重能力也很好,但是因為一些不良習慣、慢性勞損等使腰椎曲度發生變化,他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就會減弱,因力學代償的作用,人體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引起腰椎間盤變得受力不均,溜出纖維環就造成腰椎間盤突出、膨出,甚至滑脫等症。
骶骨的生理曲度是向後凸的,幾乎是不動的,但是當不良習慣或者外力的作用,使骶骨左右傾斜、旋轉,與它相連的腰椎就會出現側彎或者扭曲,從而引起很多疼痛問題。
2、腰椎生理曲度可 是什麼意思
腰椎的生理曲度是腰椎前後彎曲的一個正常的曲度。從片子上看,椎體之間間隙變窄,考慮是椎間盤有變性。結合目前患者有下肢疼痛麻木的症狀,建議到醫院做一個腰椎的磁共振或椎間盤的ct,看一下具體的病變情況。
3、正常成人的脊柱有幾個生理彎曲?
它支持頭顱、並參與構成胸腔、腹腔和盆腔。具有支持和保護功能。人的脊椎由33塊形狀不規則的脊椎骨組成,按所在位置不同分成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癒合成1塊骶骨,尾椎4塊癒合成1塊尾骨,實際脊柱有26塊骨。脊柱從側面看,有4個生理彎曲,它使人的重心大致落在人體的中軸線上,從而保持直立時的平衡,減輕震盪,有利於勞動和負重。如果出現畸形,如脊柱側彎、駝背、雞胸等,將不同程度影響運動功能,還會使呼吸運動發生障礙。
4、脊柱的生理曲度有什麼意義
胸曲和骶曲在一定意義上擴大胸腔和盆腔的容積,頸曲和腰曲是由於出生後隨著抬頭坐立姿勢的發展出現的,脊柱的這些彎曲增大脊柱的彈性,對維持人體重心的穩定和減輕震盪有重要意義
5、為何人體要有脊柱的生理曲度?怎樣避免生理曲度消失?
人類是哺乳動物,所以正常人的脊柱都是有生理曲度的,這些曲度的形成,也是為了使人體保持平衡,而且在我們走路時也能起到穩定的作用。
比如拿小寶寶來說吧,在一開始出生的時候嬰兒的脊椎是直的,的當他們開始爬行時,由於姿勢的習慣,腰部也會慢慢開始彎曲,所以爬行是我們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在幼兒到了13個月往後,開始學習走路時,他們的整個背部也會形成生理曲度,這樣可使幼兒保持平衡,支撐他們走路。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幼兒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上也涵蓋了脊椎的問題,比如說一些正在學爬行的寶寶,強行被爺爺奶奶抱在手中,這樣對於他們頸椎的生長非常不利。而當他們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又被放到學步車中,這樣也會嚴重阻礙寶寶的腰部以及腿部生長發育。
而當我們的年紀慢慢變大時,腰椎盤也會開始逐漸退化,最明顯的一點反應就是開始出現駝背。而且現在很多白領因為工作關系,長期坐在凳子上面埋頭工作,這樣也會使人體的生理曲度產生變化。所以有很多關於養生保健的知識,一直在強調希望白領們能夠動起來,不要整天坐在電腦前。其實不僅跟血液流通有關系,也跟我們的脊椎有很大關系。
一旦有了頸椎病以及肩周炎,那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因為沒有任何葯物可以起到根治的作用。
6、脊椎的生理曲度具有什麼意義
脊椎所具有的4個生理曲線,基本上描繪出人體的基本姿勢。人的性別、年齡、職業等都跟脊椎的形狀有一定關系。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是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嬰兒出生時,頸部呈稍凸向前彎曲;出生後3個月,嬰兒抬頭向前看時,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乾的平衡;在生後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和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這樣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4個彎曲,其中兩個原發後凸,兩個繼發前凸。生命就在脊椎的變體與塑造中完成了它的姿勢。
7、脊柱正常的生理彎曲是怎樣的?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嬰兒出生時,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當生後3個月,嬰兒抬頭向前看時,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乾的平衡。在生後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使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這樣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個彎曲,其中兩個原發後凸,兩個繼發前凸。胸椎的後凸是由胸椎椎體前窄後寬的結果,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後窄來構成的,其椎體則前後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後矮外,腰4及腰5椎體亦變得前高後矮,腰3椎體不定,仍多為方形,而腰1、2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後凸而呈後高前矮形態。腰椎曲度在性別上有一定的差異,女性的一般較男性的為大。腰椎正常生理曲度的存在,是脊柱自身穩定和平衡的表示。
8、脊柱的生理彎曲有哪幾個及特點如何?
人的脊柱由24塊椎骨、一塊底骨及尾骨組成。每個椎骨間還有椎間軟骨和椎間盆。隨著人體活動的重力作用,脊柱在出生後逐漸形成了三個生理變曲,即頸彎、胸彎和腰彎。頸彎和腰彎向前凸,脊柱從側面看呈「S」型。
9、脊柱生理彎曲包括哪一些
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前區、胸椎後區、腰椎前區和骶尾椎的後區。這四個優美的生理弧度呈S型。那麼為什麼不長直了,而要長一個S型的形狀呢,這是因為我們的人體在行動的時候需要減震的功能。從這四個生理彎曲,這個角度來看,它是一個彈簧的功能,那麼同時吸收這些震盪的能量,同時它有保護的作用,這樣四個生理彎曲起了不同作用,我們的頸椎朝前彎曲是為了托住我們的頭顱,胸椎要往後彎曲,這是因為它的前方有心臟,有肺,縱隔等重要的這些器官。腰椎往後生理彎曲是因為我們在坐的時候,站立行走的時候我們的重心實際上是落在我們骶骨前面的,大概7米的地方,這才是我們真正的人體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