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穿刺

脊柱穿刺

發布時間:2020-08-11 04:34:21

1、腰椎穿刺的流程,作用,要求及危害

體位

患者應採取側卧位或坐位。為獲得准確的開放壓並減少穿刺後頭痛的危險,側卧位較好。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在任何體位接受腰椎穿刺,因此醫師要學會在患者左側、右側卧位以及直立位時進行該操作。患者的基本姿勢一旦確定後,醫師應指導患者採取胎兒體位或「像貓一樣」弓起腰部,以增加棘突間的間隙。當患者為坐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垂直,當患者為側卧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平行。
界標

在兩側髂脊上緣之間劃一條線,與經過L4棘突的中線相交。在L3與L4或L4與L5之間的間隙進針,因為這些位置點位於脊髓終末段的下方。醫師應在消毒皮膚和注射局麻葯之前摸清界標,因為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標模糊不清。使用皮膚標記筆標出正確的位置。
穿刺前准備

醫師帶上消毒手套後,用適當的消毒劑(聚維酮-碘或含氯己定的溶液)消毒皮膚,從中心開始,一圈一圈向外擴大。然後覆蓋消毒巾。
止痛和鎮靜

腰椎穿刺可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安,適合使用最小劑量的局部麻醉葯。如果時間允許,醫師可在對患者進行皮膚消毒前,為其局部使用麻醉葯乳膏。在皮膚消毒並鋪上消毒巾後,可以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葯,也可以使用全身鎮靜葯和止痛葯。
腰椎穿刺

醫師再一次摸清界標後,在中線位置、下一個棘突的上緣插入帶針芯的穿刺針,針頭朝向頭部,約呈15度,似乎是向著患者臍部的方向。CSF漏可引起穿刺後頭痛,最新資料提示,採用「鉛筆頭樣」針頭可降低頭痛的發生危險,因為這種針頭可使硬脊膜囊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如果使用較常用的斜面針頭,針頭的斜面應位於矢狀面,這樣也可以使與脊柱軸平行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
如果進針位置正確,穿刺針應依次通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並位於馬尾神經根之間。當穿刺針通過黃韌帶時,醫師可感覺到一種突破感。此時,應將針芯拔出2 mm,觀察是否有腦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並碰到骨,將穿刺針退至皮下組織,但不要退出皮膚,調整好方向後再次進針。針頭一旦進入蛛網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時有創傷,CSF可能稍帶血色。收集CSF時,CSF應清澈無血,除非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腦脊液流出不暢,可將針頭旋轉90度,因為針頭開口處可能被神經根堵塞。
開放壓

只有側卧位患者可以測量開放壓。用一根軟管將測壓計與穿刺針的針座相連。這項操作應在收集任何樣本前完成。當液柱不再上升後,讀出測量值。您有可能看到因心臟或呼吸運動引起的液面搏動。
樣本收集

應讓CSF滴入收集管內,不應進行抽吸,因為即使是很小的負壓,也很易導致出血。收集的液量應限制在最小需要量,通常為3~4 ml。如果患者接受開放壓測定,醫師應將旋轉閥轉向患者,讓測壓計內的CSF流入收集管內,進行CSF樣本收集。收集了足量樣本後,插入針芯,拔出穿刺針。

2、脊椎穿刺有多痛?

你好朋友首復先很高興能制個和你一起探討這個有趣的話題

你說脊椎穿刺有多痛,這問題牽涉到一個叫痛閾值的問題

一個領域或一個系統的界限稱為閾,其數值稱為閾值。
痛閾值是疼痛刺激引起應激組織反應的最低值,為臨界值的意思。也就是刺激生體系等時,雖然對小刺激不反應,但當超過某限度時就會激烈反應的這種界限值。
痛閾值是機體對外力刺激最大的承受能力,痛閾值越高,承受疼痛的能力越強,反之越弱。痛閾值提高是身體的正常調節機制,是合理的、有益的調節。但痛閾值的提高,並不表示手法刺激也要相應增強如果刺激量超出了正常范圍,但尚未達到痛閾值,很有可能會在感覺不痛的情況下受傷。每個人在生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人打針覺得很疼,而有些人不怎麼疼,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痛閾值不相同。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補充問題順便我在回答一下吧,關於什麼病不死而使腹部最痛?要我說什麼不是病,而是巴豆,把都能導致不死使人腹瀉、腹痛,但是解毒只要喝點綠豆湯馬上就沒事了。這樣既能讓他不死又能腹痛,而且又好解毒。但是不要輕易對他人開這個玩笑啊。。。哈哈哈。

3、腰椎穿刺的注意事項

1.嚴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顱內壓增高者必須做眼底檢查,如有明顯視乳頭水腫或有腦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2.凡病人處於休克、衰竭或瀕危狀態以及局部皮膚有炎症、顱後窩有佔位性病變或伴有腦干症狀者均禁忌穿刺。
3.針頭刺入皮下組織後進針要緩慢,以免用力過猛時刺傷馬尾神經或血管,以致產生下肢疼痛或使腦脊液混人血液影響結果的判斷。
4、穿刺時病人如出現呼吸、脈搏、面色異常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手術,並作相應處理。
5、鞘內給葯時,應先放出同量腦脊液,然後再注入葯物。
6、做氣腦檢查時,應先緩慢放液10毫升,再注入濾過空氣10毫升,如此反復進行達所需量時再行攝片。
7、放腦脊液速度不宜快,一般10-15滴/分,正常顱壓病人一次放腦脊液不超過5ml,以防腦疝形成。

4、腰椎穿刺

呵呵...腦溢血急性期腦壓很高,不能輕易做腰椎穿刺,那樣容易使顱內壓急劇下降,造成再次出血可能,和腦疝可能,相當危險,當然,就是不做腰椎穿刺腦溢血患者也有再次出血的風險。總而言之腦溢血急性期做腰穿是不恰當的,估計你是在小醫院治療吧。我也是個醫生,說了這些估計你的主治醫生會殺了我的。但是如果是腦溢血半個月以後那做腰穿,引流血性腦脊液對患者恢復是很有益處的。請保密哦。

5、腰椎穿刺有哪些項目

腰椎穿刺既可用於診斷又可用於治療。為了安全有效地實施這項操作,醫師需了解腰椎穿刺的禁忌證、相關的解剖學和最大程度減少並發症發生危險的方法。雖然腰椎穿刺極少發生危險,但一旦發生,可以很嚴重,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了解腰椎穿刺的適應證、禁忌證和正確的操作方法,可將危險發生率降至最低。
腰椎穿刺器械
商品化腰椎穿刺包內包括進行腰椎穿刺的必需器件:一支帶針芯的腰穿針、皮膚消毒液、手術巾、收集管和一個測壓計。首選22-gauge穿刺針,因為穿刺孔較小可減少發生CSF滲漏的危險。一般說來,嬰兒使用1.5英寸(3.8 cm)的針,兒童使用2.5英寸(6.3 cm)的針,成人使用3.5英寸(8.9 cm)的針。
體位
患者應採取側卧位或坐位。為獲得准確的開放壓並減少穿刺後頭痛的危險,側卧位較好。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在任何體位接受腰椎穿刺,因此醫師要學會在患者左側、右側卧位以及直立位時進行該操作。患者的基本姿勢一旦確定後,醫師應指導患者採取胎兒體位或「像貓一樣」弓起腰部,以增加棘突間的間隙。當患者為坐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垂直,當患者為側卧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平行。
界標
在兩側髂脊上緣之間劃一條線,與經過L4棘突的中線相交。在L3與L4或L4與L5之間的間隙進針,因為這些位置點位於脊髓終末段的下方。醫師應在消毒皮膚和注射局麻葯之前摸清界標,因為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標模糊不清。使用皮膚標記筆標出正確的位置。
穿刺前准備
醫師帶上消毒手套後,用適當的消毒劑(聚維酮-碘或含氯己定的溶液)消毒皮膚,從中心開始,一圈一圈向外擴大。然後覆蓋消毒巾。
止痛和鎮靜
腰椎穿刺可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安,適合使用最小劑量的局部麻醉葯。如果時間允許,醫師可在對患者進行皮膚消毒前,為其局部使用麻醉葯乳膏。在皮膚消毒並鋪上消毒巾後,可以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葯,也可以使用全身鎮靜葯和止痛葯。
腰椎穿刺
醫師再一次摸清界標後,在中線位置、下一個棘突的上緣插入帶針芯的穿刺針,針頭朝向頭部,約呈15度,似乎是向著患者臍部的方向。CSF漏可引起穿刺後頭痛,最新資料提示,採用「鉛筆頭樣」針頭可降低頭痛的發生危險,因為這種針頭可使硬脊膜囊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如果使用較常用的斜面針頭,針頭的斜面應位於矢狀面,這樣也可以使與脊柱軸平行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
如果進針位置正確,穿刺針應依次通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並位於馬尾神經根之間。當穿刺針通過黃韌帶時,醫師可感覺到一種突破感。此時,應將針芯拔出2 mm,觀察是否有腦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並碰到骨,將穿刺針退至皮下組織,但不要退出皮膚,調整好方向後再次進針。針頭一旦進入蛛網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時有創傷,CSF可能稍帶血色。收集CSF時,CSF應清澈無血,除非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腦脊液流出不暢,可將針頭旋轉90度,因為針頭開口處可能被神經根堵塞。

6、脊椎穿刺為什麼要我5400?

脊椎穿刺,為什麼做的,是腦膜炎不能確診才用,抽七點脊椎液,看是清,正常,濁,腦膜炎。
你了解了診斷所需的穿剌名目,才能知道價格,是否取樣,病現檢查,診斷。5400的價格不是普通治病價格,你可去醫管處咨詢。

7、腰椎穿刺術的穿刺方法

正確答案:C 解析:一般選腰椎3~4椎間隙最適合穿刺,穿刺部位皮膚軟組織或脊柱有感染為腰穿的禁忌證 。術中患者採取側卧、背部齊床沿、頭向前屈、膝關節屈曲、雙手抱緊膝部的姿勢 。術後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痛、惡心、嘔吐或眩暈等,因此囑患者去枕平卧4~6小時,以緩解症狀 。

8、說說做腰椎穿刺的過程是怎樣的?

體位 患者應採取側卧位或坐位。為獲得准確的開放壓並減少穿刺後頭痛的危險,側卧位較好。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在任何體位接受腰椎穿刺,因此醫師要學會在患者左側、右側卧位以及直立位時進行該操作。患者的基本姿勢一旦確定後,醫師應指導患者採取胎兒體位或「像貓一樣」弓起腰部,以增加棘突間的間隙。當患者為坐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垂直,當患者為側卧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平行。 界標 在兩側髂脊上緣之間劃一條線,與經過L4棘突的中線相交。在L3與L4或L4與L5之間的間隙進針,因為這些位置點位於脊髓終末段的下方。醫師應在消毒皮膚和注射局麻葯之前摸清界標,因為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標模糊不清。使用皮膚標記筆標出正確的位置。 穿刺前准備 醫師帶上消毒手套後,用適當的消毒劑(聚維酮-碘或含氯己定的溶液)消毒皮膚,從中心開始,一圈一圈向外擴大。然後覆蓋消毒巾。 止痛和鎮靜 腰椎穿刺可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安,適合使用最小劑量的局部麻醉葯。如果時間允許,醫師可在對患者進行皮膚消毒前,為其局部使用麻醉葯乳膏。在皮膚消毒並鋪上消毒巾後,可以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葯,也可以使用全身鎮靜葯和止痛葯。 腰椎穿刺 醫師再一次摸清界標後,在中線位置、下一個棘突的上緣插入帶針芯的穿刺針,針頭朝向頭部,約呈15度,似乎是向著患者臍部的方向。CSF漏可引起穿刺後頭痛,最新資料提示,採用「鉛筆頭樣」針頭可降低頭痛的發生危險,因為這種針頭可使硬脊膜囊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如果使用較常用的斜面針頭,針頭的斜面應位於矢狀面,這樣也可以使與脊柱軸平行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 如果進針位置正確,穿刺針應依次通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並位於馬尾神經根之間。當穿刺針通過黃韌帶時,醫師可感覺到一種突破感。此時,應將針芯拔出2 mm,觀察是否有腦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並碰到骨,將穿刺針退至皮下組織,但不要退出皮膚,調整好方向後再次進針。針頭一旦進入蛛網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時有創傷,CSF可能稍帶血色。收集CSF時,CSF應清澈無血,除非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腦脊液流出不暢,可將針頭旋轉90度,因為針頭開口處可能被神經根堵塞。 開放壓 只有側卧位患者可以測量開放壓。用一根軟管將測壓計與穿刺針的針座相連。這項操作應在收集任何樣本前完成。當液柱不再上升後,讀出測量值。您有可能看到因心臟或呼吸運動引起的液面搏動。 樣本收集 應讓CSF滴入收集管內,不應進行抽吸,因為即使是很小的負壓,也很易導致出血。收集的液量應限制在最小需要量,通常為3~4 ml。如果患者接受開放壓測定,醫師應將旋轉閥轉向患者,讓測壓計內的CSF流入收集管內,進行CSF樣本收集。收集了足量樣本後,插入針芯,拔出穿刺針。

9、腰椎穿刺的部位

腰穿一般選擇腰3-4間隙,依次經過的結構有: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穿過黃韌帶就到達了硬膜外腔,通過往硬膜外腔主要可以達到硬膜外麻醉的目的,再往前進針穿破硬脊膜和蛛網膜就到達了蛛網膜下腔,也就是到達了腰穿的目的地。

10、做腰椎穿刺有什麼後遺症

假如在進行腰椎穿刺的操作不當的話會有後遺症的。順利的話,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現在的疼痛,主要是由於腰椎不好,而且天氣比較潮濕引起的。不是穿刺的後遺症。

與脊柱穿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