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傷員搬運方法有哪幾種
常用的傷員搬運方法有哪2種
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搬運工具:
1、徒手搬運 不使用工具,而只運用技巧徒手搬運傷病員,包括單人攙扶、背馱、雙人搭椅、拉車式及三人搬運等。
2、擔架搬運 擔架種類包括:鏟式擔架、板式擔架、四輪擔架、其他:帆布擔架、可折疊搬運椅等。
搬運的方法:
1、一位擔架員徙手搬運:
①扶行法:適宜清醒傷患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患者。 救護者站在傷者身旁,將其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員的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背後,攙扶行走。 ②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患者,更適用於搬運溺水病人。 救護者背朝向傷員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擔架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擔架員抓住傷員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拖行法:適用於體重體型較大的傷患者。自己不能移動,現場又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離開時,可用此法。非緊急情況下,勿用此種方法,以免造成傷者另一次的傷害,加重傷害。 救護者抓住傷口員的踝部或雙肩,將傷員拖出現場。如傷員穿著外衣,可將其鈕扣解開,把傷員身下的外衣拉至頭下,這樣拖拉時,可使傷員頭部受到一定保護。拖拉時不要彎曲或旋轉傷員的頸部和後背
④下梯法:適用清醒或昏迷者;體型較大、較重傷者。從樓梯往下運送。
⑤爬行法:適用清醒或昏迷傷者。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
⑥抱持法:適於年幼傷者,體輕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是短距離搬運的最佳方法。救護者蹲在傷員的一側,面向傷員,一隻手放在傷員的大腿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的背後,然後將其輕輕抱起。傷員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兩位擔架員徙手搬運:
①轎杠式: 適用清醒傷患者,能用一臂或雙臂抓緊擔架員的傷患者,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腕,然後,蹲下讓傷員將兩上肢分別放到兩名救護者的頸後,再坐到相互握緊的手上。兩名救護者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②椅托式: 適用體弱而清醒的傷患者。兩名救護者面對面蹲在傷員的兩側,分別將靠近傷員一側的手伸到傷員背後握住對方的手腕。各自將另一隻手伸到傷員的大腿中部(膕窩處),握住對方的手腕。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③雙人拉車式: 適於意識不清的傷患者移上椅子、擔架或在狹窄地方搬運傷者。兩名救護者,一人站在傷員的背後將兩手從傷員腋下插入,把傷員兩前臂交叉於胸前,再抓住傷員的手腕,把傷員抱在懷里,另一人反身站在傷員兩腿中間將傷員兩腿抬起。兩名擔駕員一前一後地行走。 ④雙人扶腋法: 適於清醒傷患者,雙足受傷者。(由於此法簡便省力,常在運動會將被採用)。
⑤用靠椅抬走法:使病人坐在椅上,一人在後抬靠椅背部,另一人在前抬椅腳。
3、三人或四人徙手搬運: 三人或四人平托式: 適用於脊柱骨折的傷者。三名(或四人)救護者站在傷員未受傷的一側,分別在肩、臀和膝部。同時單膝跪在地上,分別抱住傷員的頭、頸、肩、後背、臀部、膝部及踝部。救護者同時站立,抬起傷員,齊步前進,以保持傷員軀干不被扭轉或彎曲。
①三人同側運送。
②三人異側運送。兩名救護者站在傷員的一側,分別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護者可站在對面,傷員的臀部,兩臂伸向傷口員臀下,握住對方擔架員的手腕。三名擔架員同時單膝跪地,分別抱住傷員肩、後背、臀、膝部,以後同時站立抬起傷員。
4、器械搬運:
①擔架的搬運既省力又方便,是常用的方法。適於病情較重,不宜徙手搬運,又需要轉送遠路途的傷員。常用的擔架有帆布折疊式擔架,此擔架可適於一般傷員的搬運。不宜運送脊柱損傷的傷員。若要使用,必須在帆布中加一塊木板。另一種是組合式(鏟式)擔架。適於不宜翻動的危重傷員。 抬擔架時的注意事項:擔架搬運時,傷員的腳在前,頭在後以便於觀察,先抬頭,後抬腳,擔架員應步調一致;向高處抬時,傷員頭朝前,足朝後(如上台階、過橋),前面的擔架員要放低擔架,後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狀態。下台階時相反。擔架員應邊走邊觀察傷員情況如神志、吸呼、脈搏。病情如有變化,應立即停下搶救,先放腳,後放頭。傷員用汽車運送時,擔架要固定好防止在起動、剎車時碰傷。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季要預防凍傷。
5、幾種特殊傷的搬運:
①脊柱骨折的搬運: 脊柱骨折的傷員,在固定骨折或搬運時要防止脊椎彎曲或扭轉。因此,不能用普通軟擔架搬運要用木板擔架,嚴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拉車式搬運。 搬運時必須托住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這樣不使傷員的脊柱強度彎曲以免造成脊髓斷裂和下肢癱瘓的嚴重後果。
②頸椎骨折的搬運: 三至四人,搬運方法同脊柱骨折。首先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然後一人托肩,一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動作一致抬放到硬板擔架上,頸下必須墊一小墊,使頭部與身體成直線位置。頸兩側用沙袋固定或用頸托(臨時頸托也可),肩部略墊高,防止頭部左右扭轉和前屈、後伸。
③臨時頸托的製作方法: 用報紙或畫報,把它折成長約40厘米,寬約10厘米。用三角巾或毛巾包好。將臨時頸托環繞頸部在前面打結。
④胸、腰椎骨折的搬運: 先將一塊木板(長度和寬度可容傷員俯卧)平放在傷員一側,然後由3-4人,分別扶托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動作一致,把傷員抬到或翻到硬木板上,使傷員俯卧位,胸上部應稍墊高並要取出傷員口袋內的硬東西,然後,用三至四根布帶(三角巾)把傷員固定在板上。
⑤骨盆骨折搬運 應使傷員仰卧,兩腿髖、膝關節半屈、膝下墊好衣卷,兩大腿略向外展、用1-2條三角巾折成寬頻,圍繞臀部和骨拋,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間打結。用另一條三角由折成寬條帶圍繞膝關節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擔架上搬運。
⑥開放性氣胸搬運: 首先應嚴密地堵塞傷口,用三角巾懸吊固定傷側手臂,再用另一條三角巾圍繞胸部加以固定。搬運時傷員應採取半卧位並斜向傷側,迅速運送醫院。
⑦腹部內臟脫出的搬運: 內臟脫出應首先用消毒紗布與腕固定脫出的內臟,搬運時傷員應採取仰卧位,膝下墊高,使腹壁松馳,減少痛苦,同時還應根據傷口的縱橫形狀採取不同的卧位。如腹部傷口是橫裂的,就必須把兩腿屈曲;如是直裂傷口就應把腿放平,使傷口不易裂開。
⑧顱腦損傷搬運: 顱腦損傷(包括腦膨出)搬運時傷員應向健側卧位或穩定側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頭部兩側應用衣卷固定,防止搖動並迅速送醫院。
⑨頜面傷搬運: 傷員應採取健側卧位或俯卧位,便於口內血液和分泌液向外流,保持呼吸道的通暢,以防止窒息。若伴有頸椎傷時,應按頸椎傷處理
2、搬運作業中保護脊柱免受傷害的科學提重物方法?
脊柱損傷在外傷中非常常見,常由各種安全事故造成。如果在急性脊柱損傷時處理不當,易造成二次損傷加重病情,嚴重時甚至還會危及傷員的生命,尤其是脊柱骨折患者的搬運至關重要,所以正確認知急性脊柱損傷的搬運要求非常重要。
3、怎樣運送脊柱受傷者
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在事故現場,經常有傷員需要送往醫院救治。可由於種種原因,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很難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傷員的運送大多是由現場人員完成的。由於缺乏急救的相關知識,一些脊柱受傷者經過不正確的搬運,傷情加重,後果甚至無法挽回。統計表明,在各種事故中,脊柱與脊髓損傷的傷員比例較大,所以,掌握脊柱損傷傷者的搬運方法甚為重要。
1、切勿看見病人就抬,拉起胳膊就背。
2、對傷勢重或傷情復雜難以判斷的傷員,如無木板或人手不夠(少於三人),最好讓傷員就地平躺,不要搬動,火速打電話請急救中心派車救治。在等車時托起傷員下巴,讓其保持呼吸道通暢。
3、對明確的脊柱損傷的傷員不能隨便搬動其頭頸部和腰部,禁止曲伸、轉動、搓揉其身體。
搬運時宜用木板或平板擔架,應多人(三人或三人以上),用手平托起傷員的身體,將傷員托上木板或平板擔架。如傷員訴說頸部疼痛,盡可能用沙袋或衣物塞至頸部兩側以作固定。
4、對脊柱外傷不明顯,但有明顯顱腦損傷或嚴重四肢骨折的傷員,要考慮其伴有脊柱損傷,搬動時要求同上。(嚴朝華)
4、搬運胸腰椎損傷的傷員的正確方法
原位固定傷員,傷員應被固定在硬木板擔架上搬運,絕不可用帆布軟擔架抬運傷員。
兩人或三人用手分別托住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動作一致地將傷員托起,平放在硬板或門板擔架上。絕不可一人抱頭、一人抱腳的不一致搬動。
脊柱骨折傷員搬運:骨折的脊椎骨容易損傷脊髓,不能活動和負重。
病人有胸、腰椎骨折時,應使病人取俯卧位,胸部稍微墊高。
5、搬運病人的注意事項
搬運轉送病人
當身邊有人受到傷害或患急重症時,除在現場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外,還要盡快准備好運載工具,將病人送至醫院救治。把病人從發病現場搬至擔架,或從擔架搬至救護車、船、飛機,然後搬下車、船、飛機,用擔架送到醫院內,這個過程就是搬運。搬運的過程雖短暫,但關繫到病人途中的安全,處理不當會前功盡棄。如腦出血的病人搬運不當可使出血加重形成腦疝死亡;脊椎損傷者,隨便抱扶行走,可以導致損傷脊髓
一) 對搬運轉送病人的要求
首先必須妥善處理好病人(如外傷病人的止血、止痛、包紮、固定),才能扭動。除非立即有生命危險或救護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趕到,都應等救護人員先處理病情穩定後再轉送醫院。
在人員、器材未准備妥當時,切忌搬運病人,尤其是搬運體重過重和神志不清者。否則,途中可能因疲勞而發生滾落、摔傷等意外。
在搬運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人的表現,如氣色、呼吸等,注意保暖,但也不要將頭面部包蓋太嚴,影響呼吸。
在火災現場濃煙中搬運病人,應匍匐前進,離地面約30厘米以內,這里煙霧稀薄,否則容易被濃煙嗆住。
二) 常用的搬運方法
擔架搬運法 最常用,適於病情重和運送遠途的病人。現在常用的有走輪擔架、帆布擔架,也可用替代品(繩索、被服)製成結實的擔架。擔架搬運時的具體方法是,由3~4人合成一組,將病人移上擔架,病人頭部在後,腳在前,抬擔架的人腳步、行動要一致,向低處抬時(下樓),前面的人要抬高,後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狀態,上台階時則相反,走在擔架後面的人要注意觀察病人情況(圖21)。脊柱損傷病人要用硬板擔架,並將病人身體固定在擔架上,搬運時注意保持脊柱的穩定(圖22)。
徒手搬運法 病情輕、路途近又找不到擔架時用。可用背負、抱持、托舉等方法搬運。環形纏繞肢體兩謵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有些錯誤的搬運方法導致了病人,主要是脊椎骨折病人病情的惡化(圖23)。因此,在救護現場,切忌對脊椎受傷的病人隨意搬動。
6、脊柱損傷搬運術的注意事項
1.脊柱損傷搬運始終保持脊柱伸直位,嚴禁彎屈或扭轉。
2.各項搶救措施的重要性排序為:環境安全>生命體征平穩(CPR)>開放性創傷及嚴重骨折(創口止血、骨折固定)>搬運。
3.轉運過程中需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
7、救護時的搬運方法有哪些?
1.一位救護員徒手搬運:
①扶行法:適宜清醒傷患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患者。
救護者站在傷者身旁,將傷者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員的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背後至腰部,攙扶行走。
②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患者。
救護者背朝向傷員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救護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救護員摟住傷員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這種方法。
③拖行法:適用於體重體型較大的傷患者。自己不能移動,現場又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離開時,可用此法。非緊急情況下,勿用此種方法,以免造成傷者另一次的傷害,容易加重傷情。
救護者抓住傷員的踝部或雙肩,將傷員拖出現場。如傷員穿著外衣,應將其鈕扣解開,把傷員身下的外衣拉至頭下,這樣拖拉時,可使傷員頭部受到一定保護。拖拉時不要彎曲或旋轉傷員的頸部和後背。
④下梯法:適用於清醒或昏迷者;體型較大和體重較重的傷者。
從樓梯往下運送。。
⑤爬行法:適用清醒或昏迷傷者。
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
⑥抱持法:適於年幼傷者,體輕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是短距離搬運的最佳方法。
救護者蹲在傷員的一側,面向傷員,一隻手放在傷員的大腿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的背後,然後將其輕輕抱起。
傷員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兩位救護員徒手搬運:
①轎杠式:適用清醒傷患者,能用一臂或雙臂抓緊救護員的傷患者,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腕,然後,蹲下讓傷員將兩上肢分別放到兩名救護者的頸後,再坐到相互握緊的手上。兩名救護者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②椅托式:適用體弱而清醒的傷患者。
兩名救護者面對面蹲在傷員的兩側,分別將靠近傷員一側的手伸到傷員背後握住對方的手腕。各自將另一隻手伸到傷員的大腿中部,握住對方的手腕。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③雙人拉車式:適於意識不清的傷患者。將傷患者移上椅子、擔架或在狹窄地方搬運傷者。
方法是兩名救護者,一人站在傷員的背後將兩手從傷員腋下插入,把傷員兩前臂交叉於胸前,再抓住傷員的手腕,把傷員抱在懷里,另一人反身站在傷員兩腿中間將傷員兩腿抬起。兩名救護者一前一後地行走。
④雙人扶腋法:適於清醒傷患者,雙足受傷者。(由於此法簡便省力,常在運動會時被採用)。
3.三人或四人徒手搬運:
三人或四人平托式:適用於脊柱骨折的傷者。三名(或四人)救護者站在傷員未受傷的一側,分別在肩、臀和膝部。同時單膝跪在地上,分別抱住傷員的頭、頸、肩、後背、臀部、膝部及踝部。救護者同時站立,抬起傷員,齊步前進,以保持傷員軀干不被扭轉或彎曲。
①三人同側運送。
②三人異側運送。兩名救護者站在傷員的一側,分別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護者可站在對面,傷員的臀部,兩臂伸向傷員臀下,握住對方救護員的手腕。三名救護員同時單膝跪地,分別抱住傷員肩、後背、臀、膝部,以後同時站立抬起傷員。
4.器械搬運:
①擔架的搬運方法:擔架的搬運既省力又方便,是常用的方法。適於病情較重,不宜徒手搬運,又需要轉送較遠路途的傷員。常用的擔架有帆布折疊式擔架,此擔架可適於一般傷員的搬運。不宜運送脊柱損傷的傷員。若要使用,必須在帆布上加一塊木板。另一種是組合式(鏟式)擔架。適於不宜翻動的危重傷員。
抬擔架時的注意事項:擔架搬運時,傷員的腳在前,頭在後以便於觀察,先抬頭,後抬腳,擔架員應步調一致;向高處抬起,傷員頭朝前,足朝後(如上台階、過橋),前面的擔架員要放低擔架,後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狀態。下台階時相反。擔架員應邊走邊觀察傷員情況如神志、呼吸、脈搏。病情如有變化,應立即停止搶救,先放腳,後放頭。傷員用汽車運送時,擔架要固定好防止在起動、剎車時碰傷。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季要預防凍傷。
②自製簡易擔架:可利用就便器材自製擔架,如用木板、木棍、繩子、竹桿、被單、梯子、衣服等等。
兩件上衣自製擔架:用兩根可負重的木棍或竹竿當架子,用兩件上衣構成擔架面。
毛毯(被單、棉被)自製擔架。
竹桿、繩子自製擔架。
木棍、門板自製擔架
上述三種自製簡易擔架,均不宜用來轉運脊柱損傷的傷員。
③將傷患者搬放到擔架的方法:兩名救護員搬運。三名救護員搬運。
5.幾種特殊傷的搬運:
①脊柱骨折的搬運:脊柱骨折的傷員,在固定骨折或搬運時要防止脊椎彎曲或扭轉。因此,不能用普通軟擔架搬運要用木板擔架,嚴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拉車式搬運。
搬運時必須托住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這樣不使傷員的脊柱強度彎曲以免造成脊髓斷裂和下肢癱瘓的嚴重後果。
②頸椎骨折的搬運:三至四人,搬運方法同脊柱骨折。首先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然後一人托肩,一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動作一致抬放到硬板擔架上,頸下必須墊一小墊,使頭部與身體成直線位置。頸兩側用沙袋固定或用頸托(臨時頸托也可),肩部略墊高,防止頭部左右扭轉和前屈、後伸。
③臨時頸托的製作方法:用報紙或畫報,把它折成長約40厘米,寬約10厘米的硬墊。用三角巾或毛巾包好。將臨時頸托環繞頸部在前面打結。
④胸、腰椎骨折的搬運:先將一塊木板(長度和寬度可容傷員俯卧)平放在傷員一側,然後由3~4人,分別扶托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動作一致,把傷員抬到或翻到硬木板上,使傷員俯卧位,胸上部應稍墊高並要取出傷員口袋內的硬東西,然後,用三至四根布帶(三角巾)把傷員固定在板上。
⑤骨盆骨折搬運:應使傷員仰卧,兩腿髖、膝關節半屈、膝下墊好衣卷,兩大腿略向外展,用1~2條三角巾折成寬頻,圍繞臀部和骨盆,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間打結。用另一條三角巾折成寬條帶圍繞膝關節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擔架上搬運。
⑥開放性氣胸搬運:首先應嚴密地堵塞傷口,用三角巾懸吊固定傷側手臂,再用另一條三角巾圍繞胸部加以固定。搬運時傷員應採取半卧位並斜向傷側,迅速運送醫院。
⑦腹部內臟脫出的搬運:內臟脫出應首先用消毒紗布與碗固定脫出的內臟,搬運時傷員應採取仰卧位,膝下墊高,使腹壁鬆弛,減少痛苦,同時還應根據傷口的縱橫形狀採取不同的卧位。如腹部傷口是橫裂的,就必須把兩腿屈曲;如是直裂傷口就應把腿放平,使傷口不易裂開。
⑧顱腦損傷搬運:顱腦損傷(包括腦膨出)搬運時傷員應向健側側卧位或穩定側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頭部兩側應用衣卷固定,防止搖動並迅速送醫院。
⑨頜面傷搬運:傷員應採取健側卧位或俯卧位,兩大腿略向外展,用1~2條三角巾折成寬頻,圍繞臀部和骨盆,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間打結。用另一條三角巾折成寬條帶圍繞膝關節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擔架上搬運。
8、脊柱損傷患者應如何搬運?有何要注意的問題?
需要硬板固定,沒有硬板需要多人雙手平托,保持腰背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