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4/5腰椎間盤突出,椎體及附件骨質增生,能做微創手術嗎?L4/5腰椎間盤突出,椎體及附件骨質增生
片子上看椎間盤突出不算厲害,應該是椎間盤退變本身引起的疼痛,我們稱之為盤源性痛。最好來我門診看一下,才好確診。如果是盤源性性痛可以做微創融合術。
(謝寧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上海長征醫院謝寧 http://xieningdr.haodf.com/
2、椎間盤摘除椎體簡直骨融合術用不用融合器個有什麼利弊?如不用融
建議:用融合器當然有利啦,椎間盤摘除後兩椎體之間就沒有支撐了,放進去個合金融合器可以讓相鄰兩個椎體更穩定啊,弊就是可能價格有點高啦,跟長不長骨刺沒有直接關系的,年齡大了大多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就是長骨刺啦。祝早日康復。
3、骨增生有什麼可治療的!!
太極神貼 1993年研製成功的太極神貼是太汲神風濕骨病連鎖機構暢銷全國的名牌產品,曾多次獲得河北省名牌產品、消費者信得過產品、新北京新奧運優秀骨科上榜品牌。主要功能有益腎培本、祛風散寒、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活絡,適用於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肩周炎、頸椎病等引起的疼痛、腫脹、麻木等症狀。2001年太汲神風濕骨病連鎖機構在融合多年治療骨病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又推出新一代太極神貼,新太極神貼雖然源於傳統膏葯,但卻是一項全新的科研成果,實現了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太極神貼本身源於民間驗方,帶有醫用磁體、雙料增效劑等中西合壁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功效,在國家醫葯分類中出現了歸類上的迷茫。2005年太極神貼由陝西天祿堂負責生產,太汲神風濕骨病連鎖機構全國總經銷。被暫時歸為保健用品,經臨床檢驗報告顯示:具有具有明顯的抗炎、鎮痛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通過穴位磁場作用對不適部位血液循環及對疼痛、麻木、腫脹等不適症狀具有康復促進作用。 太極神貼的七大優勢 一、太極神貼擁有獨家研製的增效劑 分為A、B兩套4包,增效劑A是強效的吸收促進劑,增效劑B是強效的透皮促進劑,採用的是麝香、冰片等芳香類葯物,能通關透竅,引領太極神貼中的葯物分子迅速穿透肌膚、細胞間質組織,深達患病的骨質區域進行修復治療,同時發揮局部用葯優勢,有利於周圍組織水腫及炎症的迅速吸收。一般的膏葯的葯物成分只能停留在表層區域,而太極神貼在增效劑的作用下可以使葯物透皮透骨吸收,療效可靠。風濕骨病患者請注意不透皮透骨的產品是不能保證葯力到達病變的關節區域,是不能根本治療骨病的。 二、 用雙向調節理論 採用攻補兼施、標本同治、瀉熱散寒並用,活血與補血並舉的雙向調節法,以協調病變體質的復雜狀態。不僅對風濕骨關節疾病有很強的康復促進作用,還能很好的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 三、 改變傳統膏葯的基本組方 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科技,精選64味天然名貴中葯組方,獨創性地大量運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葯物為主線,能有效降低骨內壓,改善骨內淤滯狀態,同時選用補腎填精、消堅散結、祛風散寒、除濕瀉熱等葯物,能夠快速控制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四、 首創了外用膏劑中葯磁並用 在膏葯中心加放100mT精緻醫用磁體,能起到針灸一樣的作用,使葯療和磁療密切結合,在醫用磁場作用下,可使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微循環改善,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肌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提高,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營養組織。同時磁體還能促進人體局部的血液循環和葯物的吸收,加速炎症滲出物的吸收消散,具有很好的消腫和消炎作用。另外磁體還能降低末梢神經的興奮性,加快致痛物質的分解轉化,因而也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 五、 採用現代膏基 運用國際先進的緩釋技術,一個療程可以使用15-20天,能夠連續480小時不間斷釋放葯力,從而保證患者血液中的葯物濃度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是第一個採用緩釋技術的產品。 六、 真空包裝 太極神貼的內包裝採用的是真空壓膜,有效預防了膏葯中有效成分的揮發,能保證膏體中的有效成分100%的發揮治療作用。 七、 葯量大、面積大 太極神貼面積比傳統膏葯大3-5倍,葯量為45-65克,是一般膏葯的5-7倍,可以大面積覆蓋患病的骨關節,見效更迅速,效果更顯著。同時根據患病的不同部位、不同特性、葯物用量的不同,分別設計了太極神貼頸貼、腰貼、膝貼,方便患者使用。 太極神貼神奇療效的奧秘 傳奇古方 秘制增效 太極神貼組方源於民間祖傳痹症古方,標本兼治,療效應驗,自古傳奇無數。「滄州大膏葯」古今聞名。今以現代工藝精工秘制,方中諸多珍奇貴重葯材,必求道地上乘。加用雙料秘制增效劑,通關透竅,倍增療效。 超大葯量 持續長效 太極神貼含葯量大,是一般膏貼的3-5倍,採用國際先進的緩釋技術,可有效覆蓋病灶部位,連續二十天480小時不間斷起效。 葯磁並用 磁助葯效 太極神貼加放醫用磁體,葯借磁力,磁助葯效,通過穴位磁場作用改善病變組織血液循環,促進葯物的吸收。 科學設計 方便使用 太極神貼運用人體工程學原理,針對腰、頸、膝不同病灶部位採取單獨設計,妥貼覆蓋病變部位,讓患者使用更方便,更舒適。 適用范圍: 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腰間盤脫出,椎管狹窄,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參考資料: 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user_id=
4、腰椎非融合手術要注意什麼
脊椎間盤(包括頸椎,腰椎間盤)含水量達到95%,周圍神經密布,手術葯物短期有效,但長期效果不明顯,甚至有惡化的可能,即使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微創手術成功後2-3年復發的可能高達65%,惡化率也不低。
輻射,光波磁療,乃人體細胞的惡化的催化劑,請慎用。
而脊椎疾病的後遺症和並發症可多了,椎管狹窄,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等等。據統計人體80%的慢性疾病由脊椎疾病並發導致。如果通過吃葯和手術來治療的話,要吃多少葯,做多少次手術。就算經濟上沒有問題,身體也是吃不消得。
運動療法為唯一可行,可以促使人體自身的新城代謝自然治癒。你可能不信,但是,請別忘了你的一切努力失敗後不要放棄,請看看福安康運動療法整體康復脊椎系統疾病90%以上的治癒率,
對於復發可以起到隨時預防的作用。
5、得了腰間盤突出同時引起骨質增生怎麼治療?
目前你的症狀說明,神經受壓比較明顯,且時間比較長了,沒有3年以上不會這么重,還應該伴有椎管狹窄,這種疼痛可以保守葯物治療,口服止痛葯及膏葯外敷等但效果不很好.建議:只是暫時緩解,微創術風險較大,易復發,牽引你的病情不適合,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手術了,可很快解決問題,一定要到正規三甲大醫院去做,手術風險會很小,或幾乎沒有。樓主你自己決定吧。
6、這種病該如何辦?
1 非手術治療
以往,對有症狀的腰椎管狹窄多主張行早期手術治療,因為認為該病總是進展性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應先行一階段保守治療後再確定是否需行手術治療〔1〕
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用葯、改變活動方式、應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閉。哪一種方法也未能證實肯定有效。非類固醇抗炎葯除減輕神經受壓所致的炎性反應外,還具有止痛效果。這類葯物應用較多,但尚未見到治療腰椎管狹窄獲得確切療效的研究。撲熱息痛影響肝腎功能,非類固醇抗炎葯可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影響肝腎功能,用葯時應注意。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肌注降鈣素(Calcitonin)可減輕疼痛,增加行走的距離〔1.2.4〕。
治療腰椎管狹窄較有效的理療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療法、腰肌強度鍛練和無氧健康訓練。騎靜止的自行車對有些病人很有效,這種鍛練腰呈屈曲位,多數病人能耐受。用馬具設計的踏車行走鍛練,因腰椎不受力,故對腰椎管狹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於軟組織理療的方法較多,包括:熱療、冰療、超聲、按摩、電刺激和牽引等方法,雖較常用,但對腰椎疾患的療效尚未得到證實。然而,對輔助腰椎活動和進行更強的理療做准備還是有益的,鍛練和理療較安全,可延遲手術治療,鍛練可改善病人全身情況,即使不減輕症狀,也有利於更好地接受手術治療〔1-3〕
腰圍保護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以減輕疼痛,但應短期應用,以免發生腰肌萎縮。
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腰椎管狹窄的方法仍有爭議,一般認為,用於治療根性痛的療效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組病人,用於減輕根性疼痛,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在對照組(硬膜外注射生理鹽水)與實驗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Rosen等 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60%疼痛症狀短期有減輕,僅有25%疼痛症狀長期有減輕。
Derby等人研究的結果表明,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好,其手術治療也取得滿意的效果,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差,其手術治療也未取得滿意的效果,對根性痛<1年者,應用激素封閉治療不能預測手術效果。Rosen等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狀短期有減輕,10例(25%)疼痛症狀長期有減輕。Ciocon等人對30例腰椎管狹窄患者進行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每周1次,連續3次,疼痛減輕長達10個月。硬膜外激素封閉療法治療腰椎管狹窄雖有硬膜外血腫、感染和化學性腦膜炎等並發症,但在非手術治療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不少作者認為,具有相對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於接受等 優點〔1.2〕。
2 手術治療
2.1 手術指證 當病人生活質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經保守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手術治療,同時症狀和體征應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相一致。單純影像學改變絕不能作為手術適應證。必須強調:手術治療目的是減輕下肢適應症狀,而不是減輕腰痛,雖然術後腰痛也有減輕,手術目的是減輕症狀而不是治癒。術後遠期隨訪中,仍有增生再長入減壓區的可能,使神經受壓症狀復發。手術也不可能使已經發生退行性改變的椎間盤和小關節恢復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變的自然發展過程〔1〕。
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式文獻報告很多,基本上分為廣泛椎板切除減壓和有限減壓兩類。
2.2 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橫向平面,由側隱窩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黃韌帶,受累神經根在直視下從硬膜起始部至神經孔出口的整個行程行徹底減壓,所有嵌壓神經根的側隱窩行減壓,盡管臨床症狀提示僅為單平面狹窄,單側神經根受壓。理由是椎管狹窄是一種多平面疾病,單平面減壓遠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減壓方法 理由是退變性椎管狹窄多為階段性,主要為黃韌帶打折、增生性肥厚、小關節和關節囊的增生以及纖維環膨出所致。在矢狀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狹窄。因而應行選擇性的有限減壓,以保留較多的後部骨和韌帶結構,從理論上講,可減少術後發生脊椎不穩定。該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將椎板外側前部斜行切除,選擇性的行單側或雙側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McCulloch〔5、6〕介紹的方法:後正中皮膚切口(單平面5cm),向兩側游離後,分別作雙側減壓,一般先行左側。距中線1cm弧形切開腰背筋膜,避免損傷棘上和棘間韌帶,順棘間韌帶和椎間隙向側方剝分離椎旁肌,單側椎板切除范圍:向上達黃韌帶起點處,向下至黃韌帶止點(連帶下位椎體上1/4椎板)。內側小關節切除至椎弓內界,以保證達到關節突下徹底減壓,對Ⅰ。滑脫同時行橫突間植骨。然後,在另一側行類似手術。這種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間韌帶的技術稱之為減壓術(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方法與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相比較的前瞻性與隨機分組研究的結果已有報告。這兩種方法平均隨訪3.7年,其臨床結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手術時間較長,發生神經損傷為12%。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中26%因術中減壓不理想,不得已又改為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的術式。
近年來,人們主張對雙平面狹窄的患者行選擇性椎板切除,應通過神經學檢查選擇其中之一為引起症狀的平面(責任椎),可行走路前後檢查或選擇性神經阻滯。某一神經根阻滯後症狀消失,即表明該神經根受壓。一組報告中,28 例兩平面解剖性椎管狹窄中,23例(82%)認為是一平面引起症狀,5例(18%)認為是兩平面引起症狀,減壓手術僅在認為引起症狀的1~2個平面進行。雖是兩平面狹窄,但僅行一平面減壓手術,術後效果與兩平面狹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問題 近年來,對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後行融合的作用討論較多。減壓後沒有同時行植骨融合術,已有並發腰椎滑脫的報告,減壓同時行小關節全切,術後腰椎滑脫多達2倍,是術後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時行植骨融合術,使手術復雜化,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失血量,術後並發症增多,康復時間延長,一般認為同時行脊椎融合術對患者康復無益〔1〕。下列因素應考慮需同時行植骨融合術〔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體滑脫 Laus等人報告單純減壓取得成功。這表明由於椎間隙變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該階段可獲得自然穩定。然而,另有資料表明, 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有利於改善臨床症狀。Postachini等人報告16例術前有滑脫,術後隨訪8.6年的結果,其中6例單純減壓,另10例同時行融合術,發現未行融合者骨質長入椎管較多,臨床效果不及同時行融合者。近年來的文獻分析資料表明,若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可獲得更滿意的手術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發現,術後骨質增生在腰椎單純減壓未同時滑脫階段融合者較常見。
2.4.2 伴有脊柱側凸或後凸 對腰椎管狹窄合並退行性腰椎側凸行廣泛減壓,有造成脊柱失穩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時行關節融合術。但並不是所有椎管狹窄伴側凸後凸者均行融合術,是否同時行融合術,取決於4個方面:①應考慮彎曲的柔韌性。如果在側屈位X線片顯示彎曲可部分糾正,單純減壓有彎曲發展的危險。②彎曲是否為進展性,若有進展就有融合的指證。③伴有椎體側方滑脫,表明該階段不穩定,單純減壓會加重不穩定。④側凸凹側有明顯的神經受壓時,行凹側椎板和部分小關節切除,難以達到凹側神經充分減壓,擴大減壓需考慮融合術〔1〕。
2.4.3 同一平面復發性椎管狹窄 當確定再次行手術治療時,應考慮同時行關節融合術。因再次手術需增加小關節的切除,以擴大側隱窩和中央椎管,小關節切 除超過50%會導致階段性不穩,特別是小關節向矢狀面傾斜時。復發性椎管狹窄伴有醫源性滑脫時,再次手術必然要考慮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穩定性。
2.4.4 小關節去除過多 由於手術時小關節切除或切除>50%會引起不穩定,應同時行脊椎融合術,以防術後脊椎不穩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側小關節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穩定性就能維持。但是,生物力學研究表明,單側小關節切除後(表明節階活動性明顯增加),即使另一側完整性良好,也將會發生不穩定,單側或雙側小關節內側部分切除(<50%),對脊椎的穩定性影響甚微〔13.14〕。
2.5 脊柱內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時應用內固定器械爭議較多。內固定的目的是:①糾正脊柱畸形;②穩定脊柱;③保護神經組織;④降低融合失敗或提高融合率;⑤縮短術後康復時間。因而其適應證為:①穩定或糾正側凸或後凸畸形;②2個或2個以上平面行較為廣泛的椎板切除;③復發性椎管狹窄且伴有醫源性椎體滑脫;④屈伸位X線片顯示,椎體平移超過4mm,成角大於10°時。內固定方法的選擇應以短階段固定為主,根據術者掌握的熟練程度和病人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滑脫行融合術時,同時行內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術療效 腰椎管狹窄行手術減壓的療效普遍認為較好〔1.5.12〕。文獻中取得療效滿意的差異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結果表明,術後臨床症狀改善隨時間推移又有加重的趨勢。在一組研究中,20%術後獲得短期滿意療效,平均8.2年症狀又復發。另有一組,27%術後初期療效尚好,5年後症狀又加重。Katz等人發現,不論減壓融合與否,75%效果滿意持續7~10年後,23%需再手術。術後遠期療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況差和曾行單平面椎板減壓。症狀復發可以是原手術部位狹窄復發、鄰近平面狹窄有發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穩。相反,也有作者報告一組病例,術後平均13年的臨床結果滿意優於平均7年者〔18~20〕。
2.7 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對腰椎管狹窄手術減壓後的療效影響,文獻所報告的差異較大。在一組報告中,糖尿病術後療效差的比例較大,易發生術後傷口並發症。優良率僅為42%,而無該病者為91%。另有一組報告卻取得較滿意的臨床效果(72%),無該病者為80%。有資料表明:術後減輕與活動有關症狀的療效與無該病者相似,但對減輕下肢持續疼痛與感覺異常的療效不肯定。這是因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本身殘留神經症狀〔1〕。
2.7.2 其他因素 滿意的手術效果取決於:①病人選擇適當;②術式確定正確;③術中操作精細。Katz等人報告194例手術結果,其中40例療效不滿意,認為主要原因為:①術前全身情況差;②存在多種疾患;③背部症狀較下肢症狀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術史者,腰管狹窄術後的療效受影響。已有資料表明,在腰椎手術中發生小關節骨折是發生晚期腰痛的一種潛在因素。
7、骨刺怎麼治療?
骨刺,即骨質增生,一般是骨骼對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刺激而產生的保護性的生理反應。對於正常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內外環境的刺激下,骨骼都會發生一定的退行性病變,往往表現為骨質增生,不必太焦慮。如同皮膚一樣,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衰老,會產生皺紋,骨骼也是這樣。所以,對於骨質增生,它的本質上也就是這樣的情況。另外,一般所有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會出現骨質增生的情況。如果增生出現之後,沒有產生症狀,絕大多數不需要進行治療。只有個別人的骨刺生長在重要的部位,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產生相應的症狀,才需要進行治療。若骨質增生生長在脊柱的椎管內,對神經組織產生壓迫,導致椎管的狹窄,對脊髓或者神經根產生壓迫,需要進行治療。部分骨刺生長在跟骨的位置,認為疼痛由骨刺壓迫引起。研究證明,大多數跟骨的骨刺與足跟痛的相關性,並不是非常確切。多數情況下,並不是骨刺的直接壓迫,而是其他軟組織的勞損等因素引起。所以,對長骨刺如何進行治療,不用特別糾結。
8、哪些腰腿痛疾病可以做腰椎融合術
腰椎融合術即採用手術方法自體或異體植骨使腰椎相鄰的兩個椎體成為一體,融合固定。一般可分為前方及後方融合兩種術式。腰椎前路植骨融合術是由腹部切口,由腹膜外到達腰椎前側或前外側,摘除病變的椎間盤.在兩個椎體之間進行自身植骨固定融合,本術式的優點是方法較簡便,日後不引起醫潦性椎管狹窄,且還可再做後路手術。腰椎後路植骨融合術後可分為後側及後外側兩種術式。後側融合術又分為椎板間及椎間關節融合術及棘突間融合術。椎板間融合術又稱為改良Hibbs融合術,取腰後正中切口,顯露棘突和椎板,在椎板上植入適量的火柴棍樣的自體骼骨。此種手術方法簡便,適用面大.是臨床工作中應用較多的術式。後外側腰椎融合術是在腰椎橫突間或包括兩側小關節部植骨,此種手術較復雜,出血也較多。總之腰椎融合術的目的是通過在腰椎的不同部位植骨使其融合固定,以此來治療某些疾病。 腰椎融合術是臨床上治療腰椎疾病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手術方法,多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1)腰椎結核。由於體質較弱或其它原因而不能做病灶清除術的;或病灶清除術後病變處脊柱不穩定者;或病任清除術後脊柱成角畸形較重者,均可做腰椎融合術。 (2)脊柱側凸畸形.由干脊柱側凸可在未成年時在凸側植骨融合固定,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凹側可生長發育而凸側受到限制,逐漸使側凸得到矯治。也可在矯正脊柱側彎手術中行植骨融手術。 (3)腰椎骨折或骨折脫位後使腰椎不穩定,引起長期慢性疼痛後遺症者,通過植骨融合術使脊柱得到穩定。 (4)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復發再行二次手術,椎板切除較多,甚至棘突切除,這種情況可行橫突及椎間小關節間植骨融合固定,以增加腰椎的穩定性。 (5)腰椎滑脫明顯,並伴有較嚴重的腰痛,長期非手術治療無效並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者,或腰痛伴腰'9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症狀者均可以行腰椎植骨融合術。一方面阻止繼續滑脫,一方面緩解症狀. (6)其它嚴重的腰椎病或需要穩定脊柱者適合腰椎融合術。
9、腰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是怎麼形成的
保守治療,牽引理療按摩針灸,靜滴消腫及營養神經葯物,這些只是針對症狀治療,緩解症狀,有些情況症狀無法緩解(因為壓迫沒有解除),而且長年累月造成的疾病,保守治療效果很慢(只要人直立間盤就在壓迫,所以很難緩解,但是主要是避免誘因,避免長時間用電腦,低頭玩手機,久坐久站,避免重體力勞動等,平時總用電腦可以坐一坐小燕飛的動作(上網搜什麼是小燕飛),如果喜愛體育鍛煉,建議平時打羽毛球或放風箏(需長期堅持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