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缺損能治嗎

股骨頭缺損能治嗎

發布時間:2020-04-23 02:45:43

1、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的弊端

從你上面的描術上看,你還處於股骨頭壞死的中早期,現在積極治療是可以完全康復的,不要等到股骨頭塌陷了在進行治療那就晚了。
從目前治療效果上看,這兩種方法都不太理想,建議你採用中醫保守治療。下面我來分析一下你說的兩種治療方法,骨移植和幹細胞移植。

骨移植:骨移植手術可以減輕股骨頭內壓力、去除股骨頭內死骨、用松質骨充填缺損,起到誘導新骨生成作用,填入皮質骨柱能支撐軟骨下骨質。而帶血管腓骨移植手術還能加速再血管化進程,更有利於壞死股骨頭的修復。實際上對於股骨頭沒有發生塌陷的病例,以及關節面表面已經有塌陷的病例可以有效緩解疼痛,移植的的腓骨可一增強負重能力,能改善髖關節評分、延遲患者採用全髖關節置換的時間,但是不能恢復正常骨結構。
我們認為理論和實際效果有差距的原因在於:
(1) 由於壞死病變緊靠骨性關節面,手術中間不可能徹底完全清除壞死組織。
(2)清除壞死組織的同時不可避免的要破壞血供,引起新的壞死。
(3) 進入股骨頭血管的數量仍然不足,進入點不夠分散,填塞的松植骨因血供不足不能誘導成骨,反而形成緻密纖維組織,妨礙新骨形成。Ⅲ期病例,不帶血管移植治療的全部病例效果都不好,帶血管移植73%的病人效果不好,應該選擇髖關節置換。

幹細胞移植:到在髓芯減壓同時抽取紅骨髓、提取幹細胞注射到股骨頭壞死區的方法來治療股骨頭壞死。具體方法是用含有肝素的注射器在髂前上嵴多點抽取300cc紅骨髓。以後過濾去除脂肪、血塊,然後去除紅血球、血漿。通過分離機可以濃縮提取出50cc含有大量幹細胞的懸浮液,注射到壞死區。
其在治療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仍然不知道注射多少幹細胞比較合適。
(2)幹細胞只能在一定的環境下才能轉化成骨細胞,在沒有血供時只能死亡,血供差時只能形成纖維組織。在血供比較好時可以形成軟骨,只有獲得充分血供才能形成骨組織。把幹細胞注射到幾乎沒有血液供應的壞死區,其後果可想而知,到現在也沒有成功的報告。

2、股骨頭專科治療醫院

其實如果不做置換手術的話,在當地的三甲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即可。更何況,現在還是保髖治療比較適合中早期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們,它能夠給病情帶來比較穩定的改善,而且不會讓患者承擔很重的壓力。

3、股骨頭壞死怎麼治療?

首先一個就是進行保守治療,保守治療主要包括避免負重以及葯物治療和物理治療。保守治療就是通過減少股骨頭承重區所受壓力,促進局部血供以及減輕炎症反應,增加骨組織密度和促進骨和軟骨生長,從而延緩股骨頭壞死進一步進展。
再有就是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股骨頭一旦塌陷較重或者關節功能障礙以及疼痛嚴重的患者,可選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晚期股骨頭壞死療效絕對是非常不錯的。
還有就是進行保頭手術治療,保頭手術就是保留患者自身股骨頭的手術治療,這種手術可以保留患者自身關節,如果方法適當,可以延緩甚至阻止股骨頭壞死進一步發展,從而推遲甚至避免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

4、股骨頭壞死還能康復嗎?以後還能和正常人一樣嗎?

你好!
股骨頭壞死早期患者,康復後,因為沒有形成塌陷,關節功能沒有受到損害,所以恢復後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但是股骨頭中晚期患者,因為股骨頭外形有塌陷,外形有缺損,即使股骨頭治癒後,外行也不能改變,功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患者不能要求和正常人一樣生活,肯定是有所差別的。

5、股骨頭壞死怎麼治療?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是一個世界難題,通常認為壞死股骨頭無法恢復正常骨結構,所有的治療只能是設法延緩病程的發展速度,推辭做全髖關節置換的時間。我們在治療骨不連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研究股骨頭壞死的治療,由於能夠促使肉芽、纖維組織和軟骨組織轉變成骨組織,不僅能使大部分股骨頭壞死出現良好的骨修復,還能使部分塌陷股骨頭隆起。
目前常用治療方法及其效果
在股骨頭壞死分期部分我們已經提到,一旦平片出現壞死變化,股骨頭壞死的病程就無法逆轉,目前沒有一種辦法可以治癒股骨頭壞死,壞死股骨頭不能恢復正常骨結構。多數研究表明,不做手術治療時病程發展的風險要比手術治療的風險高,由於股骨頭壞死發病年齡比較輕,大多數在三、四十歲,病程會不斷發展、最終破壞髖關節,在大多數病例即使早期診斷及時手術也不能改變這種結果,但是各種手術治療對於緩解疼痛,改善行走能力,延緩病程發展速度,推遲作全髖關節置換的時間可能有一定作用。不過在敘述一些可以使用的治療方法之前了解危險/利益比非常重要。任何一種手術都有一定的危險因素。不治療也有危險,病變要發展,所以不治療並非沒有危險。有些手術成功率較低,危險性也較低,有些手術成功率高,但危險也大。醫生對每個病人要全面了解情況估計利弊。對某一個病人正確的治療方法對另一個病人可能絕對有害。股骨頭壞死的治療就是這樣,因為每個人情況,如年齡、合並症,關節部位、范圍都不同。任何一種治療要由病人和主治醫生商定。探索疑點,求取答案。 棍子、拐杖、與助行器對減輕股骨頭壞死的疼痛是有效的。在做出診斷、選擇手術期間對保護關節也有益處。在處理合並症期間限制負重對於限制病變發展也起作用。然而單純保護性負重無論使用多長時間都不是一個恰當的治療方法,不會治癒股骨頭壞死。偶爾病人由於合並症不能手術,此時保護性負重可用來緩解疼痛。
因為按照影象學標准股骨頭壞死不可能恢復正常骨結構,患者又迫切要求解除疼痛和增強活動能力,各種手術治療通過減輕髓腔壓力又能明顯減輕疼痛,因此出現了綜合臨床和平片表現,以臨床表現為主的記分法,用來判斷各種手術的治療效果。國外常用Harris 髖關節指數或用改良方法判斷股骨頭壞死治療效果,日本用JOA score,中國用百分法。

我個人認為記分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能反應疼痛的減輕和行走能力的改善,缺點是:
1 缺乏定量標准,因為採用的Ficat/Arlet分期II期不考慮病變范圍大小,且包含的病變范圍跨度太大,即使病變從早期改變發展到廣泛壞死也不會減分,仍然可以得30分,僅比正常人少10分。
2 臨床評分太高,平片上病變從II期發展到III期也只減10分;而手術減壓後疼痛往往會減輕,重度疼痛變到輕微疼痛能得到20分,加上止疼後關節活動范圍加大,行走功能改善又會增加得分。盡管平片上病變惡化或明顯惡化,結論是治療有效。
一個經常出現的結果是臨床症狀好轉與分數增加的同時片子上卻是變壞,這也是對髓芯減壓術效果長期爭論不休的原因,也就必然會出現每次治療都有效,最後卻不得不換人工髖關節的現象。

常用手術治療方法及其效果

目前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方法比較多,通常認為對於只能用磁共振才能發現的早期病變和范圍比較小的病變可以採用保守治療。一旦發展到平片出現壞死表現以後,通常是根據病變范圍的大小和嚴重程度選擇相應的手術。手術的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病程發展速度,推遲做全髖關節置換的時間,評判手術效果用的是前面提到的記分法。手術的方法比較多,比較常見的方法是在范圍不大的病變可以作髓芯減壓術,對於病變范圍比較大的或輕度塌陷的病例可以做帶血管的植骨手術,晚期病例只有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一) 髓芯減壓手術.
髓芯減壓術是一種雖然廣泛應用,但一直存在爭議的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手段,是一個意外發現的手術。上個世紀60年代, Arlet and Ficat用骨功能探查(functional exploration of bone )的方法也就是用空心鑽頭 通過大粗隆向股骨頭鑽孔後,通過測定骨髓腔壓力、注水壓力試驗、髓腔內靜脈造影以及髓芯活檢的方法診斷股骨頭壞死 ,發現手術後常常能立刻緩解疼痛,於是就把這個診斷方法變成了治療方法,叫做髓芯減壓術,認為緩解疼痛與減輕股骨頭、頸髓腔壓力有關。1985年 Ficat 和 Arlet報告133個I-II期壞死減壓治療結果,他們發現90%的病例在臨床上,79病例在放射學上有「好到非常好的結果」。 賓夕法尼亞大學首先在美國開展髓芯減壓手術,同一個醫生做改良減壓(植入松質骨)406髖,對其中297例作了平均29個月的隨訪:74例(25%)在放射學上穩定,髖關節指數改善超過10分。107例(36%)在平均29個月後做髖關節置換,其中I 、II、III、IV期分別佔26%、34%、31%和48% 。第I-II組合起來病例中,病變范圍輕、中、重三組病人中髖關節置換比例分別為22%、39%和40%。他們認為與非手術療法和對症療法相比減壓對於早期病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1986年Camp 和 Colwell 回顧研究了13個醫生作的42例髓芯減壓術,60%塌陷前病例在臨床上與放射學上均失敗,塌陷後病例臨床上全部失敗,4例手術後發生骨折。Camp和Colwell在用該法治療31例ON病人(40髖)的報道中肯定髓芯減壓「是一種無效而且有明顯缺陷的方法」。1995年Koo等人提出減壓僅僅能解除症狀,與非手術組相比不能防止股骨頭塌陷。1996年有人指出:大家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髓芯減壓對Ⅱ期和Ⅲ期的骨壞死,不能改變其進一步發展為塌陷的發生率。將髓芯減壓作為治療方法的推崇者已經指出於靜息期(1期)使用這種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只有很少的研究用合理的隨訪時間來評價髓芯減壓治療工期骨壞死的效果。應用這一評價方法來驗證Ficat,Hungerford和Zizic曾指出的觀點是必要的,他們認為髓芯減壓只能對工期患者有效。本研究發現髓芯減庄對I期骨壞死患者的成功為33%(18個病人中12個疼痛復發),這種比例不治療而痊癒的病人相比,並無顯著的優勢。根這種結果,髓芯減壓治療骨壞死是值得懷疑的,應通過前瞻性的隨機研究進行評價。問題在於目前大家對於股骨頭壞死的自然病程缺乏了解,病變發展的速度不夠清楚,很難判斷減壓以後病變的發展速度是加快了還是減慢了?一些病人盡管塌陷加劇,疼痛卻有所減輕,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減壓手術效果長期爭論不休的原因。

我們的看法是在一定時間內可以緩解疼痛,但是不能延緩病程發展速度,減壓很可能加快塌陷過程發生的速度。股骨頭壞死時骨髓腔內壓力增高,減壓後壓力下降,鑽孔本身破壞骨結構、手術後許多人在鑽孔區不能形成骨組織,都減弱股骨頭負重能力,容易發生微骨折,加快塌陷的發生。下面一個病例左圖為減壓前照片,右圖為減壓後2二個月照片,可以明顯看到鑽孔痕跡,股骨頭內出現多條裂紋。

最後我們引用美國國家股骨頭壞死基金會網站的看法來做一個總結:髓芯減壓術。這一手術是從病變區切除一條圓柱狀骨頭。用於輕到中度,尚無塌陷的病變。由於這個手術在骨頭上鑽了一個孔,為了避免骨折要保護性負重6周。這一手術緩解疼痛效果極好,但是長期延緩病程進展方面不太有效。做這一手術較多的中心報告說在選擇適當的病例有很好的效果。不過對這一手術有反對意見,有些報告說效果不好。
(二)植骨手術與帶血管蒂腓骨移植手術。
植骨手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不帶血管的腓骨移植手術,是 1949年 Phemister提出來的。另一種是帶血管的腓骨移植手術,1979年義大利的Brunelli 和Brunelli ,美國的 Urbaniak 開始用來治療股骨頭壞死。 這是在顯微外科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手術。從理論上說腓骨移植手術可以減輕股骨頭內壓力、去除股骨頭內死骨、用松質骨充填缺損,起到誘導新骨生成作用,填入皮質骨柱能支撐軟骨下骨質和。而帶血管腓骨移植手術還能加速再血管化進程,更有利於壞死股骨頭的修復。Urbaniak 等人手術超過1000例,在首次報告的隨訪至少2年的715例中倖存者82%。Yoo等人對86髖進行至少8年的隨訪中發現72%的人效果為好和極好。28%為尚可或較差。61%的人X光照片上病變沒有發展。
為了對兩種植骨方法進行比較,Plakseychuk等人從匹茲堡大學1989-1999年200個帶血管腓骨移植手術病例(220髖)中和韓國慶北大學醫院1986-1996年99個不帶血管腓骨移植手術病例(123髖)各篩選出50例,對這兩種手術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對比研究。研究中兩組各50個病例在分期、病變大小、病因,術前Harris髖關節評分、隨訪時間都作了仔細的配對,在經過接近5年的隨訪後,帶血管組70%的人Harris髖關節評分改善,而不帶血管組只有36%的人髖關節評分有改善。作者認為帶血管腓骨移植手術無論是臨床還是放射學效果都比不帶血管腓骨移植手術好,對於I期和I1期病例效果比較好。對於15個III期病例,不帶血管移植治療的全部病例效果都不好,帶血管移植73%的病人效果不好,應該選擇髖關節置換。但是帶血管蒂腓骨移植手術組並發症如深靜脈栓塞,腓神經麻痹導致的大拇趾下垂 、腓神經病等高達22%,而不帶血管蒂腓骨移植手術組只有4%腓神經區感覺異常。帶血管蒂腓骨或髂骨移植手術是顯微外科手術,需要比較好的設備和有經驗的醫生才能進行手術。
1987年前日本Sugioka用粗隆間旋轉截骨術治療14個壞死病人,把壞死部分旋轉到非負重區,取得良好效果,1999年對這14個病人的的隨訪發現3人在手術後5年內置換了髖關節,手術時塌陷不到2mm的病人在15年後僅有輕度退行性骨關節病,手術時塌陷2mm或2mm以上的病人病變慢慢發展在10年內還有不錯的功能。但是這個手術在美國的治療效果不好,Suguoka在美國多個中心演示手術的失敗率超過80%。
http://.baidu.com/question/8119613.html

6、股骨頭壞死真的沒有辦法治療了嗎?

移骨治療股骨頭壞死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23日 14:25)

曾炳芳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兼骨科主任。長期從事骨科顯微外科的臨床和研究,在肢體缺失的再造與組織缺損的修復方面有很深造詣。(左)

張長青 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多年從事骨科顯微外科的臨床與研究,在股骨頭缺血壞死的診治、創傷骨科等方面有豐富經驗。(右)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健康之路》直播現場,歡迎您收看並參與我們的節目!有一個詞叫「移花接木」,骨科的醫生就把這個詞發揮到了治病救人上,它到底移的是咱們身體上的哪一束花,接的是哪一束木呢,今天請兩位專家告訴我們。兩位專家來自上海,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曾炳芳教授,還有張長青教授。

股骨頭壞死是如何形成的?

髖關節是由髖骨和骨骼構成的,髖關節是在我們人體裡面最大的關節,它的負重通過盆骨,通過身體的重量,通過股骨頭就團集到我們下肢,所以一個人在站著的時候,走著的時候,股骨頭的負重是非常重的。雖然股骨頭有這么一個特殊功能,除了結構跟別人不一樣,很大的特殊就是血液供給很豐富。它的血液供應,股骨頭是關的,上面都是關節軟骨,跟上面都沒有聯系,只是跟髖臼形成連接,而它的血液供應來源都是從這些營養血管來供應的,這些營養血管在股骨頸的最底部,然後它就穿到骨頭裡面來供應股骨頭。所以如果我們的股骨頸發生骨折了,當然血管裡面就都斷了,股骨頭失去了供應,所以導致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程度由輕到重,會有哪些區別呢?

臨床上我們要分期,根據什麼來分呢,就根據X光片來分析,X光片看到骨頭的形狀骨頭內部的結構,看有沒有塌陷來分析。病人來的時候是有症狀的,主要的症狀是疼痛跟活動不方便。但是有些病人應該在更早的時候作出診斷,如果X光片上沒有發現,而病人有症狀那就意味著她已經得這個病了,所以現在來說,科學技術發展,我們有更好的,更敏感的技術來發現早期的股骨頭壞死,那麼我們就要做合磁共振,合磁共振是用特殊的方法來掃描,所以如果髖關節有輕微的損傷,或者有不明原因的疼痛,病人應該到醫院檢查,如果有必要應該做一個合磁共振,這樣就可以在最早的時間發現問題。

股骨頭壞死發展的程度,是不是在不同階段治療的方法也有不同?

是的,它的治療方法選擇比較多,我們有選擇保守治療的,有選擇人工關節置換的,同時還有一部分可能通過一些手術的辦法,使得股骨頭保持它的完整性,在它沒有塌陷之前,通過手術的技術不要再塌陷,控制住疾病的發展。對於青年型的患者,如果早期能夠發現,在沒有塌陷之前,可以積極的把股骨頭保下來,但是當病人很痛苦,功能又喪失,這時候還有其他的辦法,包括人工關節的置換等等。

對於青少年是不是首先考慮還是保守的一點方法多?

對,特別是兒童。因為股骨頭病患的根本是股骨頭的血液供應遭到了破壞,或者是終止,跟病人的年紀沒有關系,所以兒童一樣也可以發生,但是兒童有個生長的過程,所以對兒童來講,我們治療就更加保守。小孩子可能要採取一些內科的辦法,包括中醫用葯,主要是減輕病人的疼痛。但最根本的是等待,因為股骨頭壞死它有自然修復的過程,醫生現在要治療的目的就是不要讓骨頭變形,骨頭如果塌掉了就不會再回到原來的樣子。如果有的人覺得症狀好一點就不看了,等到他實在覺得不能忍受的時候,再來找醫生,醫生檢查股骨頭已經變形了,關節的面都不平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這個壞死的股骨頭換掉,換上不銹鋼的,裝上一個人工的關節,人工的關節本身還有很多問題,所以對這些病人來講,最終我們會走這條路,但是如果有可能應該避免,我們要想辦法針對根本的問題來改變,股骨頭的壞死是因為裡面沒有血,我們要做得目的就是開一個渠道,給股骨頭造一個新的血液供應環境,現在隨著外科的發展,我們可以把身體的一塊骨頭,連血管一起搬到另一個地方去,我們把血管重新接通,讓這個骨頭在新的地方就像好的骨頭一樣生長。所以我們就用游離腓骨移植,來修復股骨頭壞死。

腓骨是小腿的骨頭嗎?

我們小腿有兩根骨頭,大的叫脛骨,小的叫腓骨,小的骨頭我們就移植,這個技術應該很早就發展了,最早不是用來治股骨頭壞死的。是用來做小孩脛骨骨折了可是長不好,用這個來做。現在這個技術用到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上。

移進去的腓骨的一段,它的形狀和股骨頭內部空腔的形狀是不對應的,這樣怎麼能起到支撐的作用呢?

在我們做手術的時候,首先第一步先要把股骨頭裡面的壞死骨先清除,清除完了以後裡面類似於啞鈴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把腓骨植入,植入之前應該在啞鈴的周圍植入一些松質骨。因為壞死的面積相對大一點,單純的一個腓骨可能還不夠,需要一些碎骨的填補,加速周圍的這些成骨,這些也利於支撐。

腓骨被打斷了一節的話,那這一節腓骨在腿肚子里豈不是搖搖欲墜了。

要從我們腿上的結構來說,我們小腿的骨頭結構,大的叫脛骨,小的叫腓骨,這個腓骨在我們人體上有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跟脛骨的遠端還有脛骨一起構成踝關節;第二個作用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好肉長在骨頭上,肌肉都附著在骨頭上,所以腓骨起到這么一個作用。現在我們因為手術的目的,把當中的腓骨拿掉,但肌肉依然有地方附著,所以對人體來講沒有影響,成人尤其影響更小。兒童因為有生長的問題,這個時候要採取額外的辦法處理,使它也能夠正常成長。總的來說拿掉一段腓骨沒有什麼影響。我們醫生要做到,腓骨的遠側1/4我們千萬不要拿掉,因為如果拿掉了,踝關節的穩定性就沒有了,除此之外完全可以。

7、難道患上股骨頭壞死就一定要換骨頭才能治好嗎?還有別的辦法嗎?

從基因、蛋白質、細胞、系統等水平有以下幾個方面介紹。(1)基因治療。採用基因技術,選擇合適的外源目的基因,將其轉運到股骨頭的轉到細胞,並調控其表達,從而刺激股骨頭新骨生成,促進壞死骨的修復,為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2)骨形態發生蛋白誘導新骨生成。骨形態發生蛋白具有強烈的骨誘導活性,可在異位誘導新骨形成,促進骨重建和造血組織的募集;在骨骼發育的不同階段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它可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和鹼性磷酸酶的表達,並促進軟骨細胞蛋白多糖表達和關節軟骨缺損的修復。利用BMP-7同其他的生長因子復合在一起應用於臨床,將成為股骨頭壞死、骨折延遲癒合、骨不連以及創傷性、退行性骨關節炎等的重壓治療途徑。(3)幹細胞移植。骨髓基質幹細胞可以在體外控制性培養並能在植入體內後向後向成骨分化的特性,可以對早中期股骨頭壞死有較好的誘導修復作用,給股骨頭壞死的治療帶來新的突破。但此項技術仍然不成熟,對於幹細胞治療劑量和誘導成功率的問題上仍然是任重道遠。(4)對股骨頭壞死病人血液系統指標多中心、雙盲、隨機化分析發現,病人中的血液脂聯素水平顯著升高。從宏觀的角度來檢查、干預病人血液狀況,可為股骨頭壞死診斷、預防、治療提供了新途徑。目前此項目的的臨床干預尚未廣泛展開。現在目前好的治療辦法就是五聯同步整合療法,很不錯的參考資料,可以看下http://ke.baidu.com/view/3174043.htm

與股骨頭缺損能治嗎相關的內容